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人民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3407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5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人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人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人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人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人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人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人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人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人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人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人民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人民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人民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人民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人民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人民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人民版.docx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人民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人民版.docx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人民版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选择题

1.下图是某地古代的《孔子圣迹图》中的《子路问津》石刻画。

该画创作时间不会早于

A.春秋战国B.西汉C.东汉D.唐代

2.在西汉社会中,“以末致财”的大商人,虽然家资数千万乃至万万,但仍须“用本守之”这一现象

A.打击了商人的经商热情B.加速了自耕农经济衰退

C.抑制了地方的割据势力D.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3.

我国煤炭的开发利用至少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我国以煤炭为燃料冶铁始于

6.明朝中叶以后,江南农村出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

这一现象说明

A.地主剥削有所加重B.贫富分化在加剧

C.小农经济开始解体D.商品经济的发展

7.秦汉王朝规定在“市”内进行交易的商人都要被编入“市籍”,如此才能得到在“市”内定居和营业的合法权。

这一制度

A.有利于稳定社会的经济结构B.拓展了“市”的发展空间

C.提升了商人阶层的社会地位D.扩充了中小商人的数量

8.某一政策限制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隔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延缓了封建社会解体的过程。

这一政策是

A.重农抑商B.海禁闭关C.朝贡贸易D.盐铁官营

9.下表为1840—1894年间中国土布消用棉纱量。

据此可推断

年份

1840年

1860年

1894年

全国土布应有产量(万匹)

59732.7

60471.0

58915.8

土布消用棉纱量(万担)

620.9

628.6

612.4

土布消用洋纱量(万担)

2.5

3.5

143.4

A.民族工业发展推动农产品商品化

B.小农经济遭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

C.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D.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原料掠夺

10.下侧照片是光绪年间开平矿务局唐山矿安装使用的中国第一台蒸汽绞车。

它可以用来研究

A.洋务运动时期的民用工业B.晚清时期的外国商办企业

C.一战期间的民族资本企业D.国民政府时期的官僚资本

1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面粉业是我国民族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影响中国面粉业发展的外部因素是

A.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B.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C.群众性的抵制洋货运动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2.

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4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

 

A.洋务企业B.民族资本企业C.外国资本企业D.官僚资本企业

13.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完整地描写了湖南省一个叫清溪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从

初级社到高级社的发展过程。

《山乡巨变》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连续十年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根据图中信

息,判断图中①②的年份分别是

 

A.1956年、1965年B.1966年、1975年

C.1978年、1987年D.1992年、2001年

15.

下列春联,反映我国十年探索时期农村景象的是

 

16.1977年底,四川省委在农业方面实行“放宽政策”

 

地增加到总耕地面积的15%左右,并且支持农民采取包产到组的形式经营土地。

这说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B.个体小农经营得到广泛认可

C.农民生产自主权进一步扩大D.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发生变化

17.1984年,上海市、天津市获得了自行审批总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下项目的权力,大连市获得了审批1000万美元以下项目的权力。

这主要得益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B.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C.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D.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18.中国整体的经济增长,以国内生产总值(GDP)计,在20世纪末保持年均10%的高增长;以经济总量计,2000年是1978年的四倍。

这主要取决于

A.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建立B.经济体制持续向纵深变革

C.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存共生D.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9.“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为了有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更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邓小平这一论断的意义在于

A.纠正了长期的“左”倾错误B.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C.首次提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D.奠定中共十四大的思想基础

20.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交礼仪,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

这些变化说明,当时的中国

A.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B.社会习俗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影响

C.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D.传统习俗被西方文明礼仪完全取代

21.近代上海开埠以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位生活在19世纪末的上海人可能看

到的现象有

 

A.最先开辟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

C.给葡萄牙王室带回了巨额财富

24.

B.引发了世界性的商业革命

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下图反映了西欧部分国家商船队运载量变化情况,图中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国家是

C.法国、英国、荷兰D.荷兰、法国、英国

25.据黑人著名历史学家W·E·杜B波·依斯估计,被殖民主义者从非洲贩卖到美洲大陆的黑人奴隶,16世纪为90万人,17世纪为275万人,18世纪为700万人,19世纪为400万人,共计约1500万人。

这一统计数据

A.全面揭露了殖民主义者的罪恶B.佐证了三角贸易对非洲的危害

C.肯定了黑人奴隶对美洲的贡献D.反映了黑人奴隶被贩卖的过程

26.18世纪初,英国首都伦敦和各大城市出售的棉纺织品。

成为英国社会非常时髦的东西。

有人这样描述:

上自宫廷贵族,下至城市贫民,所有衣衫、围裙、桌布,褥垫、窗帘等等,几乎都是印花布。

这种状况对英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是

A.改变了英国的社会习俗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C.英国经济丧失了独立性D.导致英国贫富差距扩大

27.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把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六个阶段:

“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其中“起飞阶段”出现的重大发明有

A.火车、电报、电话B.轮船、火车、蒸汽机

C.飞机、轮船、汽车D.汽车、飞机、电话机

28.一位美国经济史专家曾不无自豪地说:

“(2世0纪初)美国农业一次收成,就可以把比利时王

国的一切连同国王一起买到手,两次收成可以买进意大利⋯⋯五次收成,就能把俄罗斯帝国从沙皇手中买进来。

”这主要说明

A.先进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B.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美国农业产值攀升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提升了美国的经济竞争力

D.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29.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约1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

材料表明美国

A.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快速发展B.垄断组织发展程度高于西欧

C.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企业生产和资本集中程度高

30.“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学说失灵,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弊端暴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失衡,需要运用国家权力扩大需求”。

促使以上认识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发展不平衡加剧

B.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C.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严重破坏

D.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滞胀”

31.1936年,罗斯福说: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

这种“战争”

A.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动荡

B.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C.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D.促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

32.某学者在评论罗斯福新政时说道:

“虽然社会各阶层都普遍支持新政第一阶段的措施,但新政的第二阶段却遭到来自工商界的挑战。

”新政遭到工商界的挑战的原因是①成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②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3调整了劳资关系④大力举办公共工程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3.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对图中③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B.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C.美国财政赤字问题得以解决D.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减少

34.下表为1913—1925年俄国(苏联)农业生产情况。

影响1920年—1925年数据变化的主

要因素是

年份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农业总产值(%)

100

67

112

种植业(%)

100

64

107

畜牧业(%)

100

72

121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

35.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用黄金购买了美国福特汽车下属企业卢吉汽车厂,改名为高尔基

汽车厂,苏联汽车工业一跃进入了当时世界最先进行列。

该项目能够成功的背景是

A.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

B.美国遭受经济危机打击

C.美苏成为战时同盟国

D.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

36.以下是四幅苏联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玉米运动”②“改革与新思维”③“新经济政策”④“农业集体化运动

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37.2019年12月6日,某国际组织不顾美国反对批准了一项新计划,在截至2025年6月的五年内,每年向中国提供10至15亿美元低息贷款,旨在推进市场和财政改革,以鼓励私营部门的发展;通过减少污染和减少碳排放来促进绿色增长等。

该国际组织是

A.亚太经合组织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银行D.世界贸易组织38.1948年到1974年全球衰退开始的25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间断增

长。

欧洲人后来把这段时期称为

白银的50年代”和“黄金的60年代”。

“黄金的60年代”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B.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动

D.欧洲具有较完善的民主政治

A.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C.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39.下图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与石油输出国组织签订协议后的情形,该协议规定美元

作为石油的唯一定价货币。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美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B.新兴独立国家地位开始提升

C.美国经济总量居于各国之首D.布雷顿森林体系进一步强化

40.20世纪80年代以后,第三世界国家外债急剧攀升,为支付债务利息,被迫降低社会支出和进口,这又导致了全球主要国家失业率的提高:

主要发达国家平均失业率1979年为5%,1983年为8.3%,1995年为11.3%。

这突出表明

A.全球化下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加深B.“滞胀”源于第三世界的债务危机

C.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化的主要获益者D.国际经济秩序依然由发达国家主导

二、非选择题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材料一汉文帝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

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

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

生活。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文帝商业政策的积极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文帝

以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

(5分)

材料

明代以前,中国商人的经商活动多是单个的、分散的“人自为战”。

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商品数量和品种的增多,商人地位的提高,人们从商观念的转变,商人队伍的壮大,商业竞争的激烈,以致在商业战线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喧闹局面,终于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商业革命”,正是在这场“商业革命”中,全国各地相继崛起了不少商人群体。

——摘编自杨涌泉《中国十大商帮探秘》

2)根据材料二,概述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4分)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茶等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方。

其中,茶的出口由1843

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多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

年的56000多包。

摘编自李侃主编《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丝的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6分)

材料四

1990-2012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数值(万亿美元)

4)概括材料四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并从经济角度简析其

原因。

(5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10

DBBDA

DABCA

11-20

DDBAB

CBBDB

21-30

ADDAB

BBBDB

31-40

CCDBB

CCBAA

二、非选择题41.

(1)作用:

商业(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得到改善。

目的:

巩固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后果:

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压抑经济活力)。

(5分,一点一分)

(2)商品流通范围扩大(国内市场扩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商品数量和种类增多;商帮的出现。

(4分,答出商人地位提高,人们从商观念转变亦可给分)一点一分,不超四分

(3)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6分)每点二分

(4)趋势:

对外贸易总额迅速增长。

一分

原因: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使中国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

(5分)仅答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实,无说明性文字给3分。

参考答案外的合理分析可酌情给一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