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3503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docx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docx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未来出版社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者:

郁小站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通过了解接触,感觉五年级的整体素质较高,绝大部分学生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作业能按时完成,且书写工整,劳动观念较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

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

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教材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综合性。

生活本身是综合的,道德存在于学生的全部生活之中。

儿童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学生的学习也是整体性的。

2、开放性。

教材不再是知识罗列的清单,知识教学的资源之一。

3、情感性。

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4、形式活泼。

增强了可读性、趣味性,力求活泼、富有童趣。

三、教学目标要求

1、懂得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心胸宽广、分享快乐的个性品质。

2、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3、重视农村儿童的体验、感受、向往和追求,帮助他们认识、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了解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差异较大,不但生活方式存在差异,有的地区间还存在着文化差异。

要从认识区域的差异,尊重不同地区不同的生活方式出发,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和了解中祖国,增进对祖国的亲近感,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5、了解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措施

1、对话教学策略:

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

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

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

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

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2、活动化教学策略

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

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

“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

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

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4、开放性教学策略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

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

教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周

父母对我的希望

2

第二周

希望带来的苦与乐

2

第三周

架起沟通的桥梁

2

第四周

我有上学的权利

2

第五周

选举我们的班干部

2

第六周

做有责任的小公民

2

第七周

做有责任的小公民

2

第八周

我们的衣食哪里来

2

第九周

生活中的工业产品

2

第十周

四通八达的交通

2

第十一周

现代通信真方便

2

第十二周

传媒拉近了时空

2

第十三周

世界科技的今天

2

第十四周

让科技造福人类

2

第十五周

让科技造福人类

2

第十六周

让科技造福人类

2

第十七周

揭开邪教的面纱

2

第十八周

抵制邪教

2

第十九周

复习

2

第一周

教材内容     父母对我的希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指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感人小事有条理、生动地描述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筛选素材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的能力。

情感教育    

3、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

领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希望”的习作真谛。

重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老师让大家课前搜集有关父母对儿女深情的文章、诗词或者词语,把你搜集到地读给大家听。

同学们读得真好,你可以把这些好词、好句引用到你的作文中来,为你的作文增添色彩。

2、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事。

3、谁愿意把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故事说一说。

4、同学们,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曾经为许多人所讴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些名句都把亲情表达到了极致,其实,真情的流露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语言作修饰,也不只是在重大事件上才能表现出真情,或与知识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或许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或许平实的你丝毫都没有在意,然而,就是这样的点滴,却往往更能体现出真情的伟大!

以感恩的心,用心去体会亲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平淡的小事一样会打动别人。

(五)总结

今天,我发现同学们长大了,因为你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

相信上完这节课,你再不会对爸爸、妈妈所作的一切无动于衷,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才会觉得生活充满阳光、充满快乐。

六、课后作业:

习作《父母对我的爱》。

       1、学生汇报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事。

 3、说说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事。

4、回忆学过的相关的古诗名句

 

 

 

第二周教案

教材内容     希望带来的苦与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知道父母合理的希望和要求会促进自己不断进步;反之,父母不合理或者过分的希望和要求,会给自己带来烦恼与压力,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情感教育    

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父母不合理或过高的希望和要求给自己的带来烦恼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能够体谅父母的用心、理解父母的做法。

重难点 

3、在了解父母对自己希望的同时培养学生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正面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来理解父母、感激父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希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能说说在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是谁?

2、在你的家里都有什么人,他们对你怎么样?

3、你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是怎样长到这么大的吗?

二、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一)希望带来的进步

父母的希望和自己的愿望一致时,就会使自己产生一种动力,督促着自己积极进取,不断进步。

 

(二)希望带来的烦恼

当父母的希望违背了我们的成长规律时,当他们的要求和行为让我们难以接受时,不但不利于我们的成长,还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烦恼,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三、本课总结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我们对父母的爱也应该如此。

让我们把爱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进步”与“烦恼”的问题,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并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恩情吧。

       说一说

说家里父母对自己的希望

 讨论希望带来的进步

 讨论希望带来的苦恼

 

 

 

第三周教案

教材内容     架起沟通的桥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

            

情感教育     培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

          

重难点

       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填写调查问卷

  发一纸条,调查学生与自己父母的关系,不需写名字,请真实填写。

  A、亲密  B、比较紧张  C、疏远   D、一般

  填完马上收齐,统计。

二.根据课前统计情况,导入

  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

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

是我们的父母!

可是,现在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

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走近父母。

三.出示一些图片,与学生交流。

内容是:

  1.不顾父母劝阻,长时间上网,荒废功课;

  2.放学迟迟不愿回家,贪玩。

  3.经常“煲电话粥”

    从父母角度看

  投影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请一个同学朗读全文)

  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四、教师小结

五、作业:

回去与父母交流填写调查问卷

 出示一些图片,学生交流

 

 

 

 

第四周教案

教材内容     我有上学的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失学儿童的情况,并能与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

2、简单了解法律法规中有关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规定。

情感教育     能表达自己的看法。

重难点 

了解法律法规中有关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规定。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学习应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揭题

讲述刘玉凤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失学儿童的情况。

二、讲授新知

1、看图说一说,了解儿童失学的其他原因。

2、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大家说法

结合图一;图二。

4、七嘴八舌

假如土中的两个孩子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该怎么办?

三三、归纳延伸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说一说,了解儿童失学的其他原因。

结合图一;图二,大家说法

说说假如土中的两个孩子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该怎么办?

 

 

 

第五周教案

教材内容     选举我们的班干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认真行使自己的权利。

2、懂得选班干部的标准和干部的职责。

情感教育    

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认真行使自己的权利。

重难点 

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认真行使自己的权利。

       懂得选班干部的标准和干部的职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情感

师:

同学们,我们是在红旗飘飘下成长的少年,在学校的阳光下,我们加入了光荣的少先队组织。

我们的小队,中队每期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使大家受益匪浅,终身难忘。

我们的每次活动,都离不开队干部的精心组织和安排。

那么,少先队干部是怎样产生的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话题——怎样选干部。

二、探究学习

1、看书中插图,指导观察。

2、学生自学交流。

3、师小结:

选举的一般程序:

4、为什么要这样选干部呢?

可不可以老师自己指定?

出示队章的有关内容,看看少先队章是怎样规定的?

5、我喜欢的小干部是怎样的人?

讨论:

谈谈自己选干部的标准?

三、交流活动:

《干部轮岗大家谈》:

用民主的方式推选一人发言,引导思考:

“轮流当干部”和“选举产生干部”的利和弊。

四、总结。

 看书中插图观察

自学交流

喜欢的小干部是怎样的人?

谈谈自己选干部的标准?

谈“轮流当干部”和“选举产生干部”的利和弊

 

 

 

第六周教案

教材内容     做有责任的小公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2、引导小学生乐于、善于发现社会问题,能提出合理的建议,培养他们参与社会事物的意识。

情感教育     在学习中体会快乐

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报交流

1、引言

2、阅读教材第34页和35页的内容,然后说一说所交代的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一些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使学生学会如何简练、准确地表述问题。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课前通过观察所了解到的社会问题,与同学们交流,说问题的时候也要分析一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4、完成教材第35页留白,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归纳一下写出来。

5、引导、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二、如何建议

1、引言:

我们已经相互交流了所发现的社会问题,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那么,你准备把什么问题向哪些部门反映?

采用什么方式?

2、指名学生说说想反映的问题。

3、针对你发现的问题,说说你的建议。

4、说说你想把问题反映给政府的哪些部门。

这个环节重点指导。

5、讨论:

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反映问题并提出建议。

讨论之后小组进行交流,再指名说说,大家评议,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补充并评价。

6、写《建议书》并邮寄。

7、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不同方式反映给有关部门。

       阅读教材第34页和35页的内容,然后说一说所交代的内容。

 学生说出自己在课前通过观察所了解到的社会问题,与同学们交流

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归纳一下写出来。

 指名学生说说想反映的问题

 针对发现的问题,说说自己的建议

 

 

 

第七周教案

做有责任的小公民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2、引导小学生乐于、善于发现社会问题,能提出合理的建议,培养他们参与社会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报交流

     1、引言:

可以用教材中“我们的社会正在飞速发展,但是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

如果这些社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你眼里,都有哪些社会问题?

”这段话进行引导。

2、阅读教材第34页和35页的内容,然后说一说所交代的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一些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使学生学会如何简练、准确地表述问题。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课前通过观察所了解到的社会问题,与同学们交流,说问题的时候也要分析一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4、完成教材第35页留白,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归纳一下写出来。

5、引导、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二、如何建议

1、引言:

我们已经相互交流了所发现的社会问题,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那么,你准备把什么问题向哪些部门反映?

采用什么方式?

2、指名学生说说想反映的问题。

3、针对你发现的问题,说说你的建议。

4、说说你想把问题反映给政府的哪些部门。

这个环节重点指导。

5、讨论:

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反映问题并提出建议。

讨论之后小组进行交流,再指名说说,大家评议,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补充并评价。

6、写《建议书》并邮寄。

7、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不同方式反映给有关部门。

板书:

                             我眼中的问题

6、做有责任的小公民

     

                                 我给政府提建议

 

 

 

 

第三单元生活离不开工农业

第八周教案

我们的衣食哪里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知道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关系,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和农民。

    2、通过了解大米的来历,指导农民的辛勤劳动与聪明才智,懂得应该尊重农民的劳动,不浪费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知道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关系,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和农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拿出准备的食物:

水果、面包、火腿肠等,引入课题并板书。

2、实物导入,分析归类

引导学生从早餐到午餐吃的食物开始,介绍自己吃过的食物有哪些。

再根据学生的介绍,让学生把这些食物分成两类:

本身就是农产品的实物;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食物。

3、图文分析,填写表格

(1)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四幅图例,进一步了解哪些食物本身就是农产品,哪些食物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的。

(2)让学生根据“可以直接吃的农产品”和“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两项进行填写。

(3)让学生说一说哪些食物是自己家乡生产的。

4、根据实物,分析归类

(1)教师说说自己当天的着装。

(2)学生自己说、相互说当天的着装。

(3)学生根据课前填写的调查表,说一说自己及家人在一年四季中的服装及家中的床上用品。

(4)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五幅组合图形,师生共同分析这些衣物及床上用品与农业的关系。

(5)填写教材第43页表格。

(6)阅读“资料卡”,拓展知识。

5、图文分析

(1)师生共同根据“大米的自述”,了解大米的来历。

之后,教师指导学生绘制简单的“大米的来历”流程图。

之后,汇总板书。

教师板书:

种子------育苗------插秧------间作(灌水、施肥、喷农药、拔野草......)-----收割-----脱粒-----碾米------大米

(2)师生共同分析图中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浪费现象,让学生知道,我们吃的食物包含了农民的辛勤劳动,要尊重农民的劳动,不浪费粮食。

6、讨论交流

(1)学生分组讨论:

“如果没有农业和农民,我们的生活和整个社会会怎样?

”讨论之后,归纳、总结、记录结果。

(2)请学生把过去、现在对农民的认识交流。

交流后,让他们以文字的形式抒发心中是感受。

 

 

 

第九周教案

生活中的工业产品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知道工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关系,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

2、通过了解《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来历,知道工人的辛勤劳动与聪明才智,懂得应该尊重、珍惜工人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尊重工人劳动的行为和品质。

3、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知道工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关系,知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

培养学生尊重工人劳动的行为和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通过实物引入新课

教师拿出实物:

手机、药品、电视遥控器、教科书等物品,进行谈话:

一提到工业,同学们可能觉得与我们很遥远,但是现在在老师手中的这些物品,都属于工业产品。

可见,“工业”就在我们身边。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工业吧。

2、交流填表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的生活用品,之后引导学生交流:

“看看你家有哪些生活用品与工业有关,你知道它们的品牌与生产厂家吗?

”学生交流后,教师指引学生填写教材第53页表格。

3、了解产品说明书

(1)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中的“空调说明书”,“止咳定喘片使用说明书”,了解这两种日常生活中工业产品的使用说明。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果不看产品说明书,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使学生明白看产品说明书的重要性。

(3)教师组织学生们看自己家中到来的各种工业产品的使用说明书,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看产品说明书来正确使用工业产品。

4、通过对比,感受变化

(1)教师出示图片:

电风扇、空调、搓衣板、洗衣机。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感受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

(2)学生们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说说自己家中的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情况及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3)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家中工业产品的变化”“给生活带来的变化”,然后填写教材第57页表格。

5、图文分析

(1)师生共同根据“教科书的来历”,了解一种工业产品的制作过程之后,教师指导学生绘制简单的“教科书的来历”的流程图。

如:

编写内容------绘制插图-----编辑校对-----排版制版------印刷切割-----装订成册-----出版发行

(2)根据流程图,师生共同分析生产一种工业产品的复杂过程和工人劳动的艰辛。

教育学生应该珍惜每一件生活用品,尊重人们的劳动。

6、分工合作,实践体验

教师组织学生在班级、学校内部“编辑”一本《班级优秀作文选》,体验图书编辑过程和编辑劳动的艰辛。

指导学生: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

如:

征稿、选稿、设计版面、打印、绘制封面和插图、校对、装订。

        

板书:

     

                        我家的生活用品

                        工业产品带来的生活变化   

8生活中的工业产品                               尊重工人劳动

                        教科书的来历

                        编辑《班级优秀作文选》

 

 

 

第四单元谁把距离拉近了

第十周教案

四通八达的交通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交通运输与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紧密关系,感受我国建国以来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感受交通运输行业人们的辛勤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关注交通发展中带来的问题。

2、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工具的应用和选择能力,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3、了解古代交通工具,现代各种交通工具运输设施的特点、简要发展的过程,知道交通运输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怎样使用和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爱护交通设施。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受交通运输与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紧密关系,感受我国建国以来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感受交通运输行业人们的辛勤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了解古人怎样出行

(1)让学生看图,想象古人出行的情况。

(2)结合教材中的几幅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了解古代交通工具,并且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自己知道的古代交通运输方式。

(3)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分析古代各种交通工具的利与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交流、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发表见解。

2、说说现代交通工具及发展情况

    

(1)先让学生结合生活说说自己知道的交通工具。

指名说,别的学生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