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399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4 大小:12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4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4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4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4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4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4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4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4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4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4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4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4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4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4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4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4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4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4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4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4页
亲,该文档总共2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押了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3.指导朗读。

(1)再次播放配乐诗歌朗读。

①学生轻声跟读。

②用笔画出朗读节奏,重音。

③教师范读。

④领读。

⑤全班齐读,要注意节奏,读出感情。

三、课堂小结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试着背诵诗歌。

2.学生小结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四、作业:

写小字

教学(后记)后思:

 

多梦的季节第二课时总序第2个教案

年月日执行时间:

年月日

感悟诗歌内容,感受童年的天真、快乐

导读法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诗歌。

2.说说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

(在童年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们有许多许多的梦想,我们在这些梦想中一天天快乐地长大)

二、精读感悟

1.指名朗读诗歌第1节、第4节(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1)从"

哼着一天天长大的童年……"

中的"

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2)这两节诗完全是一样的,分别安排在诗歌的开头和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学生分组交流,合作探究。

②学生汇报。

2.全班齐读诗歌第2-4节。

(1)指名读第2节。

①看着小树长大、雏鹰邀游蓝天,小小的"

我们"

有怎样的想法?

②从这一连串的疑问中,可以体悟到些什么?

③启发学生想象小树长大、雏鹰翱翔的画面,从中感悟到成长的快乐。

(2)指名读诗歌第3节。

①说说这一节主要写什么?

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长大意味着什么?

a.学生自由说说自己对"

长大"

的认识。

b.教师引导、小结。

③齐读这节诗,要读出感情。

(3)指名读诗歌第4节。

①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

a.只是太阳惊奇,我们有了沉默的白天。

b.只是月亮发现,我们有了多梦的夜晚。

②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句。

二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三、交流感悟,拓展延伸

1.读完全诗,说说你有什么感悟?

2.和小组同学在一起,说说自己"

一天天长大的童年"

吧!

四、教师总结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播放儿歌《童年》。

是啊,童年是飞梦的季节,是播种的季节,是探索、无畏的季节•…..2.学生齐声有感情、有节奏地背诵全诗。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六、作业:

双格

琴声叮咚第一课时总序第3个教案

新课编写时间:

2009年2月11日执行时间:

有思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对弹琴人的"

钦佩"

羡慕"

感谢"

之情。

读议法

1、(学生自由交流)

2、.提出课题。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琴声叮咚》吧!

琴声叮咚)

3、.学生齐读课题。

4、.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自学提示:

(1)将课文读通、读)1顶。

(2)圈画出生字,抓字音、偏旁、笔画、字形。

(3)圈画出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义。

(4)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学生按自学要求自学。

4.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正音。

(2)指导书写。

羡"

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慕"

字的下面是"

山"

不是"

小"

暴"

战"

不要写成"

水"

(3)学生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钦佩:

敬重佩服。

羡慕:

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凝神:

聚精会神。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思考:

(1)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2)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1)"

我"

家对面高楼的小姑娘,无论春夏秋冬都坚持练琴,从她的琴声中"

我"

感悟到了"

勤奋"

温暖"

对她充满感谢之情。

(2)第1自然段:

写"

家对面的高楼里常传出动听的琴声。

第2~9自然段:

对弹琴人充满"

之情。

第10~14自然段:

写弹琴的是一位小姑娘。

第15自然段:

写琴声再次响起。

3.学生再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一、把自己在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小结→下吧!

五、作业:

琴声叮咚第二课时总序第4个教案

2009年2月12日执行时间:

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上节课我们己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

这节课,让我们来继续赏析课文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

(1)学生自由读这两部分。

讨论:

①两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学生讨论、交流。

课文以叮咚的琴声开头,又以叮咚的琴声结尾,这样首尾照应,旨在告诉我们小女孩练琴十分勤奋。

2.学习课文第2-9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这一部分。

(2)(课件出示)讨论:

我钦佩这个弹琴的人。

我羡慕这个弹琴的人。

我感谢这个弹琴的人。

说说作者为什么对弹琴的人充满"

之情?

(3)学生先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交流后,师生共同探究。

因为夏天的黄昏十分炎热,人们都到街上、湖滨、广场、公园去乘凉了,而她却坚持在练琴,所以"

十分"

钦佩这个有毅力的弹琴人。

到了秋天的夜晚,到处一派静谧,而小姑娘独坐窗前,悠然地弹着琴,这情景多美啊,所以"

这个三号生活,创造美的弹琴人。

而到了冬天,夜深人静之时,到处一片漆黑,她那熟悉的琴声又给了"

这个风雪夜归人阵阵的暖意,所以气"

(4)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9自然段。

3.那么,这个勤奋练琴的小姑娘是谁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10-14自然段吧!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讨论:

①画出文中描写小姑娘外貌、动作、神情的语句。

②在这一部分内容里,作者的感情又有怎样的变化?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①穿着白纱裙,她像只粉蝶儿,飘到钢琴前,凝神片刻,串串音符就从翩翩的小手间飞扬开来。

②从这些语句可以感知作者感情的变化'

a.这琴声那样优美动听,有甜味儿,又是那样亲切熟悉,如逢故友。

(欣喜)

b.难道那弹琴的就是她?

(惊喜)

c.我愣住了,真的就是她!

(惊叹)

(4)当一切真相大白,面对如此动昕的琴声,面对如此娇小的弹琴人,作者此时会怎样想呢?

(5)学生自由畅言。

4.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读中感悟。

2.用几句话来赞一赞这个弹琴人吧!

学生互相质疑、释疑,然后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收获。

穿红裙子的老师第一课时总序第5个教案

2009年2月13日执行时间:

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师生之间浓浓的师生情

:

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个性特点

领会孩子们喜爱老师的原因

导读、导析法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都来自于老师的精心教育。

老师,是我们最亲近的人。

今天,我们

字习一篇与老师有关的课文一一《穿红裙子的老师》。

板书课题:

穿红裙子的老师)

学生齐读课题。

一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丑课文读通、读)1页。

2)画出生字、生词。

3)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正音。

3.交流。

(1)课文主要写了乡村孩子们对穿红裙子的老师的喜爱和老师对乡村孩子的关心、呵护备至的事。

(2)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

4.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们的情绪变化。

三、抄写生字、生词

1.学生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脚、年、郁、附、锅、碗、搜肠刮肚、损、企、偏僻。

3、学生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4、抄写生字、生词。

搜肠刮肚锅碗瓢盆三番五次依依不舍有滋有味

5、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自己在这一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穿红裙子的老师第二课时总序第6个教案

2009年2月15日执行时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个性特点。

领会孩子们喜爱老师的原因。

导读、读析法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质疑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说说课文中你有哪些地方不懂?

2.学生自由提问,互相释疑。

3.归纳学生的问题。

4.教师小结。

同学们,你们真会读书,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学习,探究吧!

三、理解课文,解决疑难问题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课件出示有关问题:

(1)乡村小学的孩子们为什么那么喜爱穿红裙子的老师?

(2)穿红裙子的老师来了后,乡村小学的孩子们有怎样的变化?

(3)后来,乡村小学的孩子们为什么流泪了?

(4)画出文中表现出孩子们喜爱穿红裙子的老师的语句。

3.学生轻声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究。

5.全班汇报,教师指导。

(1)因为这位老师上课与众不同,能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

她还把学生带到课本以外的精彩世界。

(2)孩子们热爱学校,热爱学习了。

(3)因为他们误以为穿红裙子的老师到城里的学校去了,再不回来了。

6.教师小结。

上课与众不同,还经常把学生带到课本以外的精彩世界,这样好的老师有谁会不爱呢?

其实,我们的老师何尝不是这样呢?

他们为了我们的成长倾注了多少的心血啊!

让我们懂得珍惜,学会感恩吧!

四、整体感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课文中写到“红裙子”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作业:

老师读作文的时候第4课时总序第7个教案

2009年2月17日执行时间:

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课文内容,培养默读能力

弄清“我”请求老师读作文时不念自己名字的原因

引读法

一、揭示课题

1导语:

同学们,每当老师念作文的时候,你会怎么想呢?

你的名字是否曾被老师提过呢?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著名作家毕淑敏写的

——《老师读作文的时候》。

老师读作文的时候)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把不认识的字、词勾画出来。

(2)标出每一自然段的序号。

(3)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三、精读课文,走进"

的内心世界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质疑。

3.归纳、整理学生的问题,课件显示:

(1)当老师念"

的作文的时候"

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

(2)同学们对"

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

(3)"

为什么请求老师在读作文时不念自己的名字?

(4)读了这篇课文,你有怎样的体会?

4.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自悟。

5.全班交流汇报。

请求不念名字

(1)甜甜的—怪怪的—孤独(像揣着一块石头):

快活。

(2)神情怪怪的、不跟"

玩:

好奇、越玩越好

(3)因为虽然"

的作文写得好,但如果老师长期只提一个人的名字,会让其他同学觉得老师忽略了他们的存在。

如果老师念作文时不指名是谁写的,不仅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还顾及了一大部分同学的面子(4)"

是个热爱学习,敢于面对生活中的难题,并认真地解决难题的人。

学完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很多的感触吧!

可见,生活处处有精彩,关键是看你怎样面对生活"

四、课堂小结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呢?

把自己的收获小结一下吧!

习作1第一课时总序第8个教案

作文课编写时间:

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把内容写具体

抓住朋友的特点

怎样把作文写具体

引导法

一、课前导语

同学们,你了解自己的朋友吗?

你愿意将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的最快乐、印象最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们友情的快乐吧!

二、明确目标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习作目标。

2.学生将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一件最快乐、印象最深的事写出来。

三、资料链接

回顾本单元课文,教师帮助学生找出本单元课文中哪些内容与本次习作的训练目标同步,从中借鉴写作的方法,从读中学写。

四、习作构思

引导学生选材,如何入手来写。

1.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向大家介绍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发生的令人感到快乐的事,所以所写的内容要围绕“友情”来写。

2.怎样将这件事写具体呢?

(1)学生与小组同学交流。

(2)全班同学交流、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作文材料。

五、资源共享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共享资源,扩大学生的信息量。

六、习作方法

根据本次习作特点进行指导。

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描写。

2.选取合适的角度来突出自己和朋友间的友情。

3.要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七、佳作赏析

教师提供不同角度的习作供学生鉴赏。

(课件出示)例文

我和我的外国好朋友

我的外国朋友叫Carol,Carol。

还记得我吗?

记得你刚转到我们学校来时,还是一个让我们觉得新奇的外国小姑娘。

从你那生硬的中国话中,我可以听出,你是刚刚学会汉语的。

刚见到你的那天,我默默地想:

我坐在你前面,你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我理所应当要帮助你。

可快下课了,我又忍不住担心:

同学们会说我多管闲事吗?

谁知刚一下课,你就来到我的座位旁,让我帮你取一个中国名字。

我想了想,说"

你就姓‘张'

吧,和老师同姓,将来学习肯定好。

最后一个字就念‘辰'

吧,因为我就姓陈。

中间一个字就念艾吧,你看,姓张的爱姓陈的,咱俩不就成好朋友了吗?

你听了非常高兴。

转天,你送给我一条项链,上面有半个桃心,写着"

fri"

三个字母。

你又拿出另外一条项链,上面也是半个桃心,写着"

end"

三个字母,你说"

合起来正好是‘frien——朋友,让我们交个朋友吧!

"

说着,你伸出了手,我也伸出了手,我们就这样成了好朋友。

习作1第二课时总序第9个教案

点评交流材料

学生完成习作初稿并互相修改

一、明确目标

点评交流材料,学生完成习作初稿并互相修改。

二、开心点评

(课件出示材料)点评上节课交流的材料,重点点评习作可供借鉴和修改的地方。

三、实践练习

学生完成本次习作初稿。

四、指导修改

根据本次习作的要求,师生共同制定修改方案,然后指导学生对习作进行自改和互改,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习作1第三课时总序第10个教案

编写时间:

2009年2月18日执行时间:

评析学生习作

开心提示:

这一教学环节在教师修改习作以后进行。

二、习作讲评

教师用课件从学生的习作中抽查两名学生的习作进行讲评,以发现习作的亮点为主,可以从精彩的句子、片段入手,也可以从词语入手进行赏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当然,对于习作中写得不够完善的地方,也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

三、小节总结

学生自由交流本次习作的收获或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完善以后的习作活动。

语文活动1第一课时总序第11个教案

2009年2月19日执行时间: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积累好词佳句。

积累词语及诗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进行语文活动一-当回小记者

导析法

一、学习"

万花筒"

1.指名读、正音。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

3.投影出示这六个字,让学生观察。

(减、喊、感、涡、锅、窝)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用这些字组词。

5.在田字格里描写这些字。

二、学习"

我能填"

1.投影出示。

2.指名读,正音。

3.教师领读。

4.引导学生分析每组两个字的异同点,识记生字。

5.学生先独立组词,然后交流、讨论。

{丑(小丑)扭(别扭){雏(雏鹰)准(准备)

三、学习"

我能写"

1.学生读例句,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及这样写的好处。

3.教师引导学生扩写第一个句子。

(1)投影出示:

()老师穿着一条()裙子。

(2)学生试填。

提示学生括号里可以填许多不同的词,只要语意通顺就行。

如:

(美丽的)老师穿着一条(耀眼的红)裙子。

(年轻的)老师穿着一条(崭新的)裙子。

4.学生试着扩写第二句,教师个别指导。

四、学习"

百宝箱"

——读读背背

1.课件出示古诗。

2.配乐朗读古诗。

3.指名读,正音。

4.齐读古诗,说说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6.学生读背古诗。

学生小结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语文活动1第二课时总序第12个教案

进行语文活动训练

一、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电视记者采访场面。

2、同学们,当回小记者,采访自己敬慕的人,一定是大家最想干的吧!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过把瘾,当一回小记者吧!

二、指导学生作好采访前的准备

1、先要想一想自己将采访谁?

(可以是自己认识的普通人,也可以是身边的一些名人)

2、再想一想,自己将要采访对方的哪些内容。

(1)为了便于采访,先应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写成采访提纲。

(2)采访别人时,要注意礼貌用语,提的问题出应有一定的提问价值。

(3)采访别人时,要注意尊重采访对象,尽量不要让对方有为难的感觉。

三、让我们快乐出发,当回小记者

1、采访时,语言要简洁,吐字要清晰。

2、当采访对象在回答问题时,要认真地听,并快速地做好记录。

3、采访完了后,要对别人说声“谢谢”!

四、模拟现场,进行采访

1、学生之间先进行模拟采访,按自己的采访提纲先演示一次。

2、教师提出相关问题。

1、同学们做得很好,相信同学们的采访一定会成功的。

2、把自己的收获小结一下吧!

采访提纲例文

采访提纲

——采访本校何校长

一、问候何校长。

二、向何校长介绍自己采访他的目的。

三、请何校长介绍一下自己的童年。

四、请何校长说一说在童年生活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五、对何校长的回答及陈述表示感谢!

5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总序第13个教案

2009年2月22日执行时间:

学习古诗《清明》。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象画面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民间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交流。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清明》。

清明)

3.解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