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练习鲁教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4049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练习鲁教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练习鲁教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练习鲁教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练习鲁教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练习鲁教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练习鲁教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练习鲁教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练习鲁教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练习鲁教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练习鲁教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练习鲁教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练习鲁教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练习鲁教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练习鲁教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练习鲁教版含答案.docx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练习鲁教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练习鲁教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练习鲁教版含答案.docx

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练习鲁教版含答案

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CaCO3(CaO)

高温

B

H2O(植物油)

洗涤剂

振荡、搅拌

C

CuO(铜粉)

足量氧气

灼烧

D

KCl(KClO3)

二氧化锰

加热

A. A     B. B     C. C   D. D

2.如表为除去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编号

物质

杂质(少量)

选择的试剂

除杂操作方法

A

氧化钙

石灰石

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改变

B

二氧化碳

水蒸气

氢氧化钠

通过装有足量氢氧化钠的干燥管

C

硝酸铜

铁粉

足量的水

加入足量的水、过滤、蒸发

D

铜粉

氧化铜

足量稀盐酸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3.下列混合物可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A. 酒精和水  B. 蔗糖和食盐  C. 铁粉和铜粉 D. 矿泉水和泥沙

4.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金属与酸反应

D. 

加热液体

5.除去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A. Fe2O3(Fe)——用盐酸浸泡,然后过滤、洗涤、烘干  

B. Na2CO3(NH4HCO3)——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

C. 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烘干     

D. NaCl(Na2CO3)——加入过量CaCl2溶液,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6.将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几种仪器组装后,可进行的净化水的操作是(  )

A. 吸附     B. 沉淀      C. 蒸馏   D. 过滤

7.下面除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混合物      思路方法      选用物质

A. CO2(CO)点燃空气     B. NaOH(Na2CO3)沉淀、过滤石灰乳[Ca(OH)2]

C. FeCl2(CuCl2)置换、过滤铁粉 

D. NaCl(MgCl2)沉淀、过滤NaOH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完全正确的是(      )

A. Cu中混有CuO,通入氧气并加热 

B. CaO中含有碳酸钙,加水溶解

C. H2中含有水蒸汽,通入稀硫酸中  

D. KCl中含K2CO3,加适量盐酸反应后,蒸发结晶

9.除去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或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A. KNO3晶体(NaCl):

将固体溶于水配制成热的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B. FeSO4溶液(CuSO4):

加入铁粉,过滤

C. MnO2固体(KCl):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O2(N2):

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网

二、填空题(共4题;共14分)

10.欲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将除去杂质加入的试剂和方法的标号填入相应的答案栏里.(每个答案栏里只填1个标号,每个标号只能填写1次

物质

杂质

答案

加入试剂、方法

氯化锌

氯化铜

________  

a.加入适量盐酸,过滤

b.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c.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过滤

d.加入适量盐酸  e.加入适量锌粉,过滤

氯化钠

碳酸钠

________  

炭 粉

氧化铜

________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________

11.小红在做水的净化实验时,经过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请你帮助她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

________.

12.有人设计了在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五个步骤:

①将蒸馏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蒸馏烧瓶上塞好带有温度计的橡皮塞.

②连接好冷凝管.把冷凝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与蒸馏烧瓶相连接,将冷凝管进水口的橡皮管的另一端放在水槽中.

③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的高度确定铁圈的高度,放好石棉网.

④向蒸馏烧瓶中放入几片碎瓷片,再用漏斗向烧瓶中加入自来水,塞好带有温度计的橡皮塞,把连接器接在冷凝器的末端,并伸入接收装置(如锥形瓶)中.

⑤检查气密性(利用给固定装置微热的方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 (填序号).

(2)所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________ .

(3)冷凝管里水流的方向与蒸气的流向________ (填“相同”或“相反”).

(4)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________.

(5)蒸馏烧瓶中放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 .

13.小明参观某盐场,带回来一些盐田中盐堆旁的水样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观察到自己带回的水样有些浑浊,要除去水样中的不溶物,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操作时应选择的仪器是玻璃棒、(填如图1序号)________  ,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2)小明想从操作

(1)后的澄清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操作时应选择的仪器是(填如图2序号)________  .

三、综合题(共2题;共10分)

14.如图为某学生进行粗盐提纯实验过程中过滤操作的示意图,试回答:

(1)写出仪器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该________(填“高”或“低”)于滤纸的边缘;

(3)过滤后若发现滤液仍然浑浊,请分析原因: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15.(2016•北京)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1)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________、过滤、________.

(2)制作过滤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

(3)举出一个生活中应用过滤原理的实例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5分)

16.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2)过滤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

①________;②________.

(3)若滤纸的边缘高于漏斗边缘造成不良影响的是________.

(4)该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A、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振荡、搅拌后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

C、铜粉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符合题意;

D、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答案】D

【解析】【解答】A、石灰石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但石灰石中含有杂质,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但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后,铁粉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

D.

【分析】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答】解:

过滤是把不溶于水的固体从水中分离出去的一种方法.

A、酒精是可以溶于水的,不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B、蔗糖能够溶于水,食盐可溶于水,不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C、铁粉和铜粉都不能溶于水,不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D、泥沙不能溶于水,所以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故选D.

【分析】过滤:

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的基本操作.看ABCD四个选项中哪一个符合此条件,即是正确答案.

4.【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加入固体和液体药品时,应先加入固体药品,再加入液体药品;且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答案为:

B.

【分析】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5.【答案】B

【解析】【解答】A中盐酸与铁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带入了新的杂质,A不符合题意;

B中碳酸钠较稳定,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B符合题意;

C中加水氧化钙会与水反应,C不符合题意;

D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会带入新的杂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除杂质要遵循两个原则:

1、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2、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6.【答案】D

【解析】【解答】过滤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

故答案为:

D.

【分析】根据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几种仪器,分析能够进行的净化水的操作解答即可.

7.【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除杂质的原则,首先要能把杂质除掉,原物质的质量不能减少,可以增加,不能带入新的杂质.操作越简便越好,尽量把杂质转化成与原物质状态不同的物质而分离开.

【解答】A、CO2(CO),在空气中点燃,会带入氮气等杂质,故不可行.

B、NaOH(Na2CO3),加入适量石灰乳,石灰乳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然后过滤,可行.

C、FeCl2(CuCl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铁可以置换出铜,然后过滤,得到氯化亚铁,可行.

D、NaCl(MgCl2),加入适量NaOH,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然后过滤,得到氯化钠,可行.

故选A

【点评】酸碱盐的混合物进行分离时,一般把杂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而除去

8.【答案】D

【解析】【解答】A.Cu中混有CuO,通入氢气和一氧化碳并加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

A不符合题意。

B.CaO中含有碳酸钙,煅烧,碳酸钙生成氧化钙。

B不符合题意。

C.H2中含有水蒸汽,通入浓硫酸中,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不符合题意

D.KCl中含K2CO3,加适量盐酸与K2CO3反应生成氯化钾,蒸发结晶。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分析】除杂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其中化学方法除杂的方法是:

除去杂质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断,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9.【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除杂质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本题中告诉我们括号内是杂质,并给出试剂和操作方法,分步骤进行分离,然后找出符合上述条件的选项就可以了.

A、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除去KNO3晶体中的NaCl,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故选项A正确;

B、在FeSO4溶液和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由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可以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且生成硫酸亚铁,能除掉杂质,过滤则能得到硫酸亚铁的溶液,故选项B正确;

C、二氧化锰和氯化钾中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而氯化钾溶于水,所以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得到纯净的二氧化锰,故选项C正确;

D、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网,氧气和铜反应,会把原物质除去.故选项D错误;

故选D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本考点是物质的除杂,属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范畴.本考点是中考的一个难点,同学们只要认真分析,根据除杂质的两个条件综合把握,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填空题

10.【答案】e;d;a;c

【解析】【解答】氯化锌中混有氯化铜,要除去氯化铜,可以使用锌将其置换出来,故选e;氯化钠中混有碳酸钠,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故选d;炭粉中混有氧化铜,氧化铜与盐酸反应而炭粉不反应,可以使用盐酸将氧化铜反应掉,再进行过滤得到炭粉,故选a;氢氧化钠中混有氢氧化钙,要除去钙离子,可以使其沉淀,可以选用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反应,然后将生成的沉淀过滤掉,故选c;

所以本题答案(从上到下)为:

e;d;a;c.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和除杂质的原则分析,所选的除杂剂不能与原物质反应,不能带入新的杂质,除杂剂与杂质反应后,能把杂质吸收或转化为便于和原物质分离的成分.

11.【答案】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解析】【解答】解:

在过滤过程中,如果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都可能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时也使得滤液浑浊.故填:

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分析】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是指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是指上面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12.【答案】③①②⑤④;烧瓶、直型冷凝管、接收管、温度计、锥形瓶;相反;蒸馏烧瓶支管口;防止液体暴沸

【解析】【解答】

(1)实验的操作顺序是:

先组装仪器(按组装仪器的顺序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然后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最后添加药品,所以该实验操作顺序是:

③①②⑤④,

(2)蒸馏需要的仪器是(从下到上,从左到右)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主要玻璃仪器有:

烧瓶、直型冷凝管、接收管、温度计、锥形瓶;

(3)冷凝管里水流的方向与蒸气的流向相反,否则不能使蒸馏水充满冷凝管,不能充分冷凝;

(4)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汽的温度,故应放在支管口;

(5)液体加热要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

故答案为:

(1)③①②⑤④

(2)烧瓶、直型冷凝管、接收管、温度计、锥形瓶;

(3)相反;

(4)蒸馏烧瓶支管口;

(5)防止液体暴沸.

【分析】

(1)实验的操作顺序是:

先连接仪器(按组装仪器的顺序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然后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最后添加药品;

(2)依据蒸馏所需要的仪器回答即可,注意依次考虑;

(3)冷凝管应从下口进水,上口出水,以保证水充满冷凝管,起到充分冷凝的作用,即冷凝管里水流的方向与蒸气的流向相反;

(4)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汽的温度,据此解答即可;

(5)液体加热要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

13.【答案】过滤;bhi;引流;acd

【解析】【解答】

(1)要除去水样中的不溶物,应采用过滤的方法,过滤时要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烧杯,漏斗和铁架台;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混合液飞溅.故答案为:

过滤.bhi,引流.

(2)从澄清的氯化钠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要采取蒸发操作,蒸发时需要的仪器是蒸发皿和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故答案为:

acd.

答案:

(1)过滤;bhi;引流;

(2)acd.

【分析】

(1)除去液体中的固体可采用过滤的方法,根据过滤操作选择仪器和确定仪器的作用;

(2)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要采用蒸发的方法,根据蒸发操作选择仪器.

三、综合题

14.【答案】

(1)烧杯;漏斗

(2)低

(3)滤纸破损;滤液高于漏纸边缘;仪器不干净

【解析】【解答】解:

(1)仪器①是烧杯,仪器②是漏斗

故答案为:

①烧杯②漏斗

(2)过滤操作中应遵循“二低”的原则,即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体低于滤纸边缘,

故答案为:

低(3)①若滤纸破损,滤液过滤后会仍然浑浊②若滤液高于滤纸边缘,则滤液会从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空隙中通过,则此时的滤液仍然浑浊③若滤纸高于漏斗边缘,则滤液会从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空隙中通过,则此时的滤液仍然浑浊.

故答案为:

①滤纸破损②滤液高于漏纸边缘③仪器不干净.

【分析】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分析即可.

(2)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即可,过滤操作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一贴:

湿润的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尖嘴紧靠烧杯内壁.(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①滤纸不符合规格②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③滤液高于滤纸边缘④滤纸破损⑤漏斗没有洗净⑥盛放滤液的烧杯没有洗净⑥玻璃棒没有靠在三层滤纸上等.

15.【答案】

(1)溶解;蒸发

(2)③①②

(3)茶叶杯中的纱网

【解析】【解答】解:

(1)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其操作顺序为溶解→过滤→蒸发.故答案为:

溶解;蒸发.

(2)首先将滤纸对折两次成一个扇形,即③→①,然后撑开中间,使其中一边是3层,一边1层,即②.

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

故答案为:

③①②.(3)茶叶是不溶于水的固体,水是液体,纱网把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开,是利用过滤的原理.

故答案为:

茶叶杯中的纱网.

【分析】

(1)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过滤器中漏斗的正确折叠方法分析.(3)根据分离的是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析.实验基本操作是中考必考题型,与生产生活相结合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考查方式,更能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学科特点.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引流

(2)无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3)滤纸就会变形,不能紧贴漏斗的同时还会使滤液渗出,造成滤液损失,对实验分析有直接影响

(4)玻璃棒、烧杯、漏斗

【解析】【解答】

(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如图装置过滤液体的错误之处是:

无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3)如果滤纸高于漏斗的边缘,滤纸就会变形,不能紧贴漏斗的同时还会使滤液渗出,造成滤液损失,对实验分析有直接影响;(4)该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

故答案为:

引流;无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滤纸就会变形,不能紧贴漏斗的同时还会使滤液渗出,造成滤液损失,对实验分析有直接影响;玻璃棒、烧杯、漏斗。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过滤实验及其操作,过滤可以分离固体和液体;实验中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