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综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4369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技术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安全生产技术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安全生产技术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安全生产技术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安全生产技术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安全生产技术综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安全生产技术综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安全生产技术综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安全生产技术综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安全生产技术综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安全生产技术综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安全生产技术综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安全生产技术综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安全生产技术综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安全生产技术综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安全生产技术综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安全生产技术综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安全生产技术综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安全生产技术综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安全生产技术综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技术综合.docx

《安全生产技术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技术综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生产技术综合.docx

安全生产技术综合

安全生产技术综合练习(三)

 必作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是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之一。

下列危险部位中,属于这种危险部位的是( )。

  A.金属刨床的工作台与床身  B.锻锤的锤体  C.传动皮带与皮带轮

  D.剪切机的刀刃

  『正确答案』C

『答案解读』本体的考点是机械的危险部位。

参见教材P2

  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如动力传输皮带和皮带轮、链条和链轮、齿条和齿轮等。

  2.在机械行业,存在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等多种危险、危害因素。

起重机操作失误导致的撞击属于( )危险、危害因素。

  A.物体打击  B.机械伤害  C.高处坠落  D.起重伤害

  『正确答案』D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机械伤害类型。

参见教材P4

  

(1)物体打击:

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而造**身伤亡事故。

不包括主体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

不包括起重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

是指机械设备运动或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挤压、碰撞、冲击、剪切、卷入、绞绕、甩出、切割、切断、刺扎等伤害。

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

  (4)起重伤害:

是指各种超重作业(包括起重机械安装、检修、实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物体(吊具、吊重物)打击等。

  (5)触电:

包括各种设备、设施的触电,电工作业时触电,雷击等。

  (6)灼烫:

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的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的灼伤)。

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7)火灾:

包括火灾引起的烧伤和死亡。

  (8)高处坠落:

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害事故。

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9)坍塌:

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

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建筑物坍塌等。

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0)火药爆炸:

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1)化学性爆炸:

是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接触引爆源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等)。

  (12)物理性爆炸:

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等。

  (13)中毒和窒息:

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14)其他伤害:

是指除上述以外的伤害,如摔、扭、挫、擦等伤害。

  3.预防机械伤害包括实现机械本质安全和保护操作者及有关人员安全等方面的对策。

实现机械本质安全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②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③提供保护装置或个人防护装备;④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等。

实施上述措施的正确顺序是( )。

  A.②—①—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①—③—②—④

  『正确答案』C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实现机械安全的措施。

参见教材P5

  

(1)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

  

(2)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需求;

  (3)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或提供安全装置,使得接近这些部位不会导致伤害);

  (4)提供保护装置或者个人防护装备。

  上述措施是依次序给出的,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

  4.机械安全设计与机器安全装置包括本质安全、失效安全、定位安全、机器布置、机器安全防护装置等项技术。

每项技术又包含若干项安全措施。

设计中把机器的危险部件安置到不可能触及的位置的做法属于( )技术。

  A.失效安全  B.定位安全  C.机器布置  D.机器安全防护装置

  『正确答案』B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机械安全设计与机器安全装置。

参见教材P7

  1.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是通过机械的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来消除机械危险的一种机械安全方法。

  1)采用本质安全技术

  本质安全技术是指利用该技术进行机械预定功能的设计和制造,不需要采用其他安全防护措施,就可以在预定条件下执行机械的预定功能时满足机械自身的安全要求。

包括:

避免锐边、尖角和凸出部分;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确定有关物理量的限值;使用本质安全工艺过程和动力源。

  2)限制机械应力

  机械零件的机械应力不超过许用值,并保证足够的安全系数。

  3)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

  用以制造机械的材料、燃料和加工材料在使用期间不得危及人员的安全或健康。

材料的力学特性,如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冲击韧性、屈服极限等,应能满足执行预定功能的载荷作用要求;材料应能适应预定的环境条件,如有抗腐蚀、耐老化、耐磨损的能力;材料应具有均匀性,防止由于工艺设计不合理,使材料的金相组织不均匀而产生残余应力;同时,应避免采用有毒的材料或物质,应能避免机械本身或由于使用某种材料而产生的气体、液体、粉尘、蒸气或其他物质造成的火灾和爆炸危险。

  4)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

  在机械设计中,通过合理分配人机功能、适应人体特性、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空间的布置等方面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提高机械设备的操作性和可靠性,使操作者的体力消耗和心理压力降到最低,从而减小操作差错。

  2.失效安全

  设计者应该保证当机器发生故障时不出危险。

相关装置包括操作限制开关、限制不应该发生的冲击及运动的预设制动装置、设置把手和预防下落的装置、失效安全的紧急开关等。

  3.定位安全

  把机器的部件安置到不可能触及的地点,通过定位达到安全。

但设计者必须考虑到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触及到的危险部件,而在某些情况下会变成可以接触到的可能,例如登上梯子对机器维修等情况。

  4.机器布置

  车间合理的机器安全布局可以使事故明显减少。

安全的布局要考虑如下的因素:

  

(1)空间:

便于操作、管理、维护、调试和清洁;

  

(2)照明:

包括工作场所的通用照明(自然光及人工照明,但要防止炫目)和为操作机器而特需的照明;(3)管、线布置:

不要妨碍在机器附近的安全出入,避免磕绊,有足够的上部空间;

  (4)维护时的出入安全。

  9.某保护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为3Ω,流过该接地装置的最大接地故障电流为10A.如果接触该设备的人的人体电阻为1000Ω,则在故障情况下流过人体的最大电流约为( )。

  A.30mA  B.13A  C.10A  D.30A

  『正确答案』A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关于保护接地的

  故障电压U=IR=3×10=30

  所以I2=U/R2=30/1000=0.03A=30mA

  10.用于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的漏电保护装置应优先选用高灵敏度保护装置。

高灵敏度保护装置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超过( )mA.

  A.150  B.100  C.50  D.3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电流型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

参见教材P88

  30及30mA以下的属高灵敏度。

  12.按照探测元件与探测对象的关系,火灾探测器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基本类型。

  下列火灾探测器中,属于接触式的是( )。

  A.感光式探测器  B.感烟式探测器  C图像式探测器  D.光束式探探测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接触式探测。

参见教材P205

  在火灾的初期阶段,烟气是反映火灾特征的主要方面。

接触式探测是利用某种装置直接接触烟气来实现火灾探测的,因此只有当烟气到达该装置所安装的位置时其感受元件方可发生响应。

烟气的浓度、温度、特殊产物的含量等都是探测火灾的常用参数。

在普通建筑中使用最多的是点式探测器,它们有一个直径约10cm壳体,其内部安装了某种感受烟气浓度、温度或代表燃烧产物(如CO)的元件。

当进入壳体的烟气所具有的浓度或温度达到所用元件的设定危险阈值时,它便发出报警。

在某些特殊场合下,接触式探测器也可做成线型,如适宜在电缆沟内使用的缆线式感温探测器,它们是根据缆线所在空间环境的温度变化来判断火灾的。

  14.《火灾分类》(GB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

C类火灾是指( )。

  A.固体火灾  B.液体火灾  C.金属火灾  D.气体火灾

  『正确答案』D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火灾的分类。

  按燃料性质,火灾可分为A类、B类、C类和D类E类和F类。

A类火灾是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为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火灾;C类火灾为气体火灾;D类火灾为金属火灾。

  16.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其爆炸危险性(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越无规律

  『正确答案』A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爆炸极限的。

参见教材P185

  爆炸极限越宽,可燃物(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发生爆炸的概率就越高,爆炸的危险性越大,如乙炔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2.2%~81%,氨和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5%~28%,显然乙炔的爆炸危险性比氨的爆炸危险性大。

  17.在规定条件下,材料或制品加熟到释放出的气体能在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称为( )。

  A.燃点  B.闪燃  C.闪点  D.自燃点

  『正确答案』C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闪点定义。

参见教材P177

  闪点。

在规定条件下,材料或制品加热到释放出的气体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

  18.标志火药能量释放能力的参量是( )。

  A.燃烧特性  B.能量特征  C.力学特性  D.安全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火药燃烧的特性中的燃烧特性。

参见教材P236

  燃烧特性。

它是标志火药能量释放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火药的燃烧速率和燃烧表面积。

燃烧速率与火药的组成和物理结构有关,此外还随初温和工作压力的升高而增大。

加入增速剂、嵌入金属丝、或将火药制成多孔状,均可提高燃烧速率。

加人降速剂,可降低燃烧速率。

燃烧表面积主要取决于火药的几何形状、尺寸和对表面积的处理情况。

  火药燃烧的特性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能量特征。

它是标志火药作功能力的参量,一般是指lkg火药燃烧时气体产物所做的功。

  

(2)燃烧特性。

它是标志火药能量释放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火药的燃烧速率和燃烧表面积。

燃烧速率与火药的组成和物理结构有关,此外还随初温和工作压力的升高而增大。

加入增速剂、嵌入金属丝或将火药制成多孔状,均可提高燃烧速率。

加入降速剂,可降低燃烧速率。

燃烧表面积主要取决于火药的几何形状、尺寸和对表面积的处理情况。

  (3)力学特性。

它是指火药要具有相应的强度,满足在高温下保持不变形、低温下不变脆,能承受在使用和勤务处理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力的作用,以保证稳定燃烧。

  (4)安定性。

它是指火药必须在长期贮存中保持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对稳定。

为改善火药的安定性,一般在火药中加入少量的化学安定剂,如二苯胺等。

  (5)安全性。

由于火药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发生爆轰,所以要求在配方设计时必须考虑火药在生产、使用和运输过程中安全可靠。

  19.火炸药在外界作用下引起燃烧和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火炸药的感度。

火炸药有各种不同的感度。

下列各种感度中,不属于火炸药感度的是( )。

  A.热感度  B.声感度  C.机械感度  D.电感度

  『正确答案』B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火炸药的感度。

参见教材P237

  热、电、光、冲击波、机械摩擦和撞击等外界作用可激发火炸药发生爆炸。

火炸药在外界作用下引起燃烧和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火炸药的敏感程度,简称火炸药的感度。

火炸药有各种不同的感度,一般有火焰感度、热感度、机械感度(撞击感度、摩擦感度、针刺感度)、电感度(交直流电感度、静电感度、射频感度)、光感度(可见光感度、激光感度)、冲击波感度、爆轰感度。

  21.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下列设备中,属于特种设备的是( )。

  A.挖掘机  B.大型车床  C.铁路机车  D.汽车起重机

  『正确答案』D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特种设备的基本概念。

参见教材P111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内专业机动车辆。

  22.在压力容器中并联组合使用安全阀和爆破片时,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 )爆破片的标定爆破压力。

  A.略低于  B.等于  C.略高于  D.高于

  『正确答案』A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

参见教材P138

  压力容器安全装置安全阀和爆破片联合使用

  是装有安全阀的压力容器,其设计压力略低于爆破片的标定爆破压力

  24.爆破帽是压力容器安全附件的一种,其爆破压力误差较小,泄放面积较小,多用于( )容器。

  A.高压  B.超高压  C.中压  D.低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压力容器的安全装置。

参见教材P138

  爆破帽为一端封闭,中间有一薄弱层面的厚壁短管,爆破压力误差较小,泄放面积较小,多用于超高压容器。

  25.依据《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1985),下列装置中,露天工作于轨道上的门座式起重机应装设的是( )。

  A.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  B.防后倾装置  C.防风防爬装置  D.回转锁定装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起重机械安全装置。

参见教材P157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规定,在露天工作于轨道上运行的起重机,如门式起重机、装卸桥、塔式起重机和门座起重机,均应装设防风防爬装置。

  27.对运行中的压力容器,应由专职操作人员进行经常性检查。

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工艺条件、设备状况和( )等。

  A.安全装置  B.周围环境  C.工作介质  D.容器附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对运行中的容器进行检查,包括工艺条件、设备状况以及安全装置等方面。

参见教材P145

  28.锅炉操作人员在对某新安装锅炉进行了全面检查,确认锅炉处于完好状态后,启动锅炉的正确步骤是( )。

  A.上水、点火升压、煮炉、烘炉、暖管与并汽

  B.上水、烘炉、煮炉、点火升压、暖管与并汽

  C.暖管与并汽、烘炉、煮炉、上水、点火升压

  D.煮炉、烘炉、上水、点火升压、暖管与并汽

  『正确答案』B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锅炉启动步骤。

参见教材P139

  包括:

检查准备、上水、烘炉、煮炉、点火升压、暖管与并汽。

  29.水在锅炉管道中流动时,因速度突然变化导致压力瞬间增大,形成压力波并在管道中传播而引起的事故是( )。

  A.水击事故  B.汽水共腾事故  C.爆管事故  D.水蒸汽爆炸事故

  『正确答案』A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锅炉典型------水击事故。

参见教材P123

  水在管道中流动时,因速度突然变化导致压力突然变化,形成压力波并在管道中传播的现象,叫水击。

发生水击时管道承受的压力骤然升高,发生猛烈振动并发出巨大声响,常常造成管道、法兰、阀门等的损坏

  31.反应时间是指人从机器或外界获得信息,经过大脑加工分析发出指令到运动器官,运动器官开始执行动作所需的时间。

一般条件下,人的反应时间约为( )s。

  A.0.05~0.1  B.0.1~0.5  C.1~3  D.3~5

  『正确答案』B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人的反应时间(安全人机工程学)参见教材P36

  由于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的限制,人对刺激的反应速度是有限的。

一般条件下,反应时间约为0.1~0.5s。

对于复杂的选择性反应时间达1~3s,要进行复杂判断和认识的反应时间平均达3~5s。

  32.人在作业时能量消耗增加,需氧量随之增加。

人体每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称为最大耗氧量。

正常**的最大耗氧量一般不超过( )L/min。

  A.1  B.2  C.3  D.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人的耗氧量。

参见教材P38

  人体每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称为最大耗氧量,正常**一般不超过3L,常锻炼者可达到4L以上。

  33.人在观察物体时,由于视网膜受到光线的刺激,使得视觉印象与物体的实际大小、形状等存在差异。

这种现象称为( )。

  A.明适应  B.暗适应  C.眩光  D.视错觉

  『正确答案』D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视觉,视错觉的定义。

  人在观察物体时,由于视网膜受到光线的刺激,光线不仅使神经系统产生反应.而且会在横向产生扩大范围的影响,使得视觉印象与物体的实际大小、形状存在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视错觉。

  34.下列机械伤害事故中,不属于接触伤害的是( )。

  A.机械的锐边划伤人体  B.人体被机械的表面割伤

  C.高速旋转的工件飞出击中人体  D.人体被过热物体烫伤

  『正确答案』C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接触伤害的定义。

  接触伤害主要是指人体某一部分接触到运动或静止机械的尖角、棱角、锐边、粗糙表面等发生的划伤或割伤的机械伤害和接触到过冷过热及绝缘不良的导电体而发生冻伤、烫伤及触电等伤害事故。

  38.对于涉及剧毒物品作业的化工设备、故障率较高的设备、出现事故损失较大的设备,为显著提高其可靠性,应采用( )设计。

  A.人机界面  B.强度  C.冗余  D.装配合理

  『正确答案』C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冗余设计。

参见教材P63

  采用贮备设计的产品,一般是有剧毒的化工设备、故障率较高的设备、流水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或一旦出现事故损失较大的设备。

  39.为便于发生故障时易于快速修复,同时考虑经济性和备用性,应采用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设备系系列化的产品。

这是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中的( )原则。

  A.系统整体可靠性  B.信息反馈  C.高维修度  D.预测和预防

  『正确答案』C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高维修度原则。

参见教材P63

  为便于检修故障,且在发生故障时易于快速修复,同时为考虑经济性和备用方便,应采用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设备系列化的产品。

  40.根据人机特性的比较,为了充分发挥各目的优点,需要进行人机功能的合理分配。

下列关于人机功能合理分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指令和程序的编排适合机器来做

  B.故障处理适合于机器来做

  C.研究、决策适合于人来承担

  D.操作复杂的工作适合于人来承担

  『正确答案』C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人机功能分配原则。

参见教材P59

  根据人机特性的比较,为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人机功能合理分配的原则应该是:

笨重的、快速的、持久的、可靠性高的、精度高的、规律性的、单调的、高价运算的、操作复杂的、环境条件差的工作,适合于机器来做;而研究、创造、决策、指令和程序的编排、检查、维修、故障处理及应付不测等工作,适合于人来承担。

  41.根据生产性粉尘的( ),可将其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和混合性粉尘三类。

  A.来源  B.性质  C.危害  D.硬度

  『正确答案』B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生产性粉尘分类。

  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3类:

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

参见教材P244

  42.粉尘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受粉尘溶解度的影响。

其影响程度随粉尘性质不同而不同。

主要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其危害作用随溶解度的增加而( )。

  A.增强  B.减弱  C.先增强后减弱  D.先减弱后增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中的溶解度与密度。

  粉尘溶解度大小与对人危害程度的关系,因粉尘作用性质不同而异。

主要呈化学毒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增强;主要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减弱。

参见教材P245

  43.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途径是采用( )措施,消除粉尘和降低粉尘浓度。

  A.现场卫生管理  B.教育培训  C.个体防护  D.工程技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治本的对策,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

参见教材P245

  44.生产性毒物以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其中包括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的( )。

  A.烟  B.气体  C.蒸气  D.雾

  『正确答案』C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生产性毒物分类

  生产性毒物包括蒸气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时形成蒸气。

参见教材P246

  45.工业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

下列方法中,不适用于有害气体无害化净化的是( )。

  A.吸附法  B.燃烧法  C.静电法  D.稀释法

  『正确答案』D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排出气体的净化方法包括:

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

参见教材P247、P248

  46.密闭、通风排毒系统一般由密闭罩、通风管、( )和通风机构成。

  A.降尘装置  B.净化装置  C.开口罩  D.排气罩

  『正确答案』B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

  该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

参见教材P247

  47.生产性噪声可分为空气动力噪声、( )和电磁性噪声三大类。

  A.管道噪声  B.变压器噪声  C.交通噪声  D.机械性噪声

  『正确答案』D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生产性噪声分类。

  包括:

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参见教材P249

  48.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下列辐射中,属于电离辐射的是( )。

  A.紫外线  B.激光  C.α射线  D.射频辐射

  『正确答案』C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辐射的分类:

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由于射频辐射、紫外线辐射、红外线辐射、激光都属于非电离辐射,所以题中只有C对。

参见教材P251

  49.激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它的热效应和( )造成的。

  A.电效应  B.光化学效应  C.磁效应  D.光电效应

  『正确答案』B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激光对人体的危害

  激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它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的。

激光对皮肤损伤的程度取决于激光强度、频率、肤色深浅、组织水分和角质层厚度等。

激光能烧伤皮肤。

参见教材P251

  50.采用焊接等新工艺代替铆接工艺可以减轻作业过程中( )对人体的危害。

  A.高温  B.振动  C.辐射  D.异常气象条件

  『正确答案』B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噪声的控制技术

  是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如铆接改为焊接、锤击成型改为液压成型等。

参见教材P250

  51.铁路行车工作必须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

一个调度区段内的行车工作由( )统一指挥。

  A.铁道部调度员  B.铁路局调度员  C.本区段列车调度员

  D.本区段车站调度员

  『正确答案』C

『答案解读』本题的考点是行车工作的基本原则。

  行车工作必须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

局与局间由铁道部,一个调度区段内由本区段列车调度员统一指挥。

参见教材P269

  52.根据《机车乘务人员一次乘务作业程序标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