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4650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生活中有是非善恶》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确生活中有是非善恶,并知道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不同影响,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2.能力:

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能够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3.知识:

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不同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共分两层。

由“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和“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两个层次组成,主要通过大量的事例,使学生能够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社会生活。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是非善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教学重点】

是非善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教学方法】

自主感悟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中存在的是非善恶现象,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下载好人在身边的公益广告和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

3.制作课堂教学中所需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好人在身边》的公益广告)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纷繁复杂、绚丽多彩的,生活中的是与非、善与恶往往交织在一起的,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要学会明辨是非善恶,才能多做好人好事,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课题:

生活中有是非善恶!

二、讲授新课

第一板块:

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第二板块:

走近真善美

活动1.走进生活

师:

生活中充满了真善美,也有假恶丑。

首先我们小组讨论:

举例自己身边的真善美现象

(小组讨论——教师请学生发言)

教师课件展示一些真善美现象

活动2.明辨生活

师:

同学们都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真善美的东西我们都喜欢,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

正像有的同学所说,真善美有益于个人,有益于社会,能满足人的需要。

那么,真善美之间的关系怎样呢?

展示课件:

真善美的关系图示

教师结合课件点拨:

“美”总是与“善”和“真”联系在一起。

真是美的前提,善是美的基础。

只有与真和善连在一起的事物,才是美的。

离开了真和善,也就谈不上美。

活动3.小组交流

师:

以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为例,讨论:

真善美现象的影响

(小组交流讨论和回答,教师给以引导和点评)

展示课件:

真、善、美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1)对社会的影响:

符合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2)对个人的影响:

他们能够起到净化人们的心灵的作用,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促使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活动4.感悟名人

师:

事无大小,你所做的都是真诚与美好的流露,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美好的感受。

我们一起来感受2015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的事迹。

视频展示:

2015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

主要事迹:

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

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

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

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

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问题:

如何评价莫振高的行为?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视频和材料思考上述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和回答)

第三板块:

摒弃假恶丑

活动1你说我说

师:

生活中的真善美是社会主流,但也存在假恶丑现象,小组内交流一下: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假恶丑的行为?

并说说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学生讨论交流,在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展示)

展示课件:

假、恶、丑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1)对社会的影响

对社会公共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

(2)对个人的影响

对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会使一些人价值观发生扭曲,铤而走,违法犯罪。

(3)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更是给未成年人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致使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活动2.案例分析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窒、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2014年4月13日发布了关于开展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的公告。

在行动一开始,就发现一家网站在不断散布淫秽色情和低俗的内容,于是对其进行了取缔

●思考题:

●1.该网站的做法会对未成年人造成什么影响?

●2.请你评析网站负责人的做法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三、当堂检测:

1.“做好事的人也是好事的受益者”,说明()

A.任何人做任何事其目的都是为使自己受益

B.做好事的人肯定能得到很多好处

C.真善美的行为既有利于社会,又利于个人

D.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应积极追求真善美

2.下列关于真善美,假恶丑的说法正确的是()

(1)在大力发展经济的今天,社会生活中充满了假恶丑,失去了真善美

(2)假恶丑现象给社会公共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3)假恶丑现象,损害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

(4)假恶丑现象会使一些人的价值观发生扭曲,甚至铤而走险,违法犯罪

A.

(1)

(2)(3)B.

(2)(3)(4)C.

(1)

(2)(4)D.

(1)(3)(4)

“学科精品课”课后反思

课题

生活中有是非善恶

执教人

本课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我又采取了“你说我说”、“小组讨论”和“”等比较开放的形式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因此,课堂气氛很活跃。

本课主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并且认识到真善美和假恶丑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我在设计时,运用了最新的生活中的图片、音像视频资料(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知、感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在观看音像视频时,很投入,特别是看到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莫振高的事例时,好多学生掉下了眼泪。

在举例假恶丑事件时,很多学生发现了自己身边的假恶丑现象并引发了学生对自我的反省,染力要比单纯的说教强的多,效果很明显。

在设计时,我打破了教材的设计体系,力求实现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统一,设计了“走近真善美”和“摒弃假恶丑”两个环节。

这样做,超越了教材,形成了新的体系,感觉很流畅。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分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课题。

初一学生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些问题也有朦胧的思考,但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毕竟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有些事情是不容易分辨的,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帮助。

在知识层面,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方法仍比较欠缺,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强,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引导,点拨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材料,加强训练,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效果分析

课堂中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是我一贯不懈追求,本节课在非常轻松、愉跃的气氛下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

整节课思路清晰,过渡自然。

在教学过程中,能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得到锻炼得机会。

无论是课前的复习导入,还是后边的创设情景,多样化练习都使学生充分得到了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在培养兴趣,创设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的同时,不忘扎实基础知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科书的首要功能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件,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构者。

因此,我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本节课我主要用以下的几种方法

  1、预习法:

通过预习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小组讨论法: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开阔思维,贴近生活举例说明。

  3、情景法:

通过学生对已会知识的领学和教师对本课重点、难点的精解,给学生足够的自学空间和表现自我、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体验自主学习与收获的喜悦;达到有效教学。

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的同时,不忘扎实基础知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回过头整体的看这节课,还存在着不足之处等待改进。

  一、教学内容过于局限于教材,没有很好的延伸,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二、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正堂课看上去,全班的学生都动了起来,不同层次的学生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

但是,学生还是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没有自主的练习,也没有给学生创设出自由练习的空间。

重新教学时,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练习的空间。

  

 

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内容,本节共分两层。

《生活中有是非善恶》,由“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和“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两个层次构成。

这两个层次主要是通过大量的事例,使学生从中认识到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充满了真、善、美,但也存在着假、恶、丑,能够比较客观、全面地认识社会生活。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理解真、善、美和假、恶、丑对社会和个人造成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追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二)、教学目标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明确是非善恶给个人和对社会的不同影响,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2、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做到抑恶扬善,做一个真正的人。

3、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一个负责的人。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悟生活,学会辨别是非善恶。

2、搜集案例材料,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材料分析中,感悟知识。

3、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加强合作交流,从而指导学生的行为,过积极、健康生活。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不同影响。

2、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分辩是非善恶。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做好事的人也是好事的受益者”,说明()

A.任何人做任何事其目的都是为使自己受益

B.做好事的人肯定能得到很多好处

C.真善美的行为既有利于社会,又利于个人

D.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应积极追求真善美

2.下列关于真善美,假恶丑的说法正确的是()

(1)在大力发展经济的今天,社会生活中充满了假恶丑,失去了真善美

(2)假恶丑现象给社会公共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3)假恶丑现象,损害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

(4)假恶丑现象会使一些人的价值观发生扭曲,甚至铤而走险,违法犯罪

A.

(1)

(2)(3)B.

(2)(3)(4)C.

(1)

(2)(4)D.

(1)(3)(4)

3.考生柳艳兵在乘公交车时,突遇一男子向车内乘客乱砍,他不顾自身安危与其搏斗不幸身负重伤,耽误了高考时机。

他的见义勇为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

(1)生活充满了危险,我们应少接触社会。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社会正气。

(3)同丑恶行为作斗争要讲究智斗,注意自我保护。

(4)社会生活中,既有阴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一面。

A.

(1)

(2)(3)B.

(2)(3)(4)C.

(1)

(2)(4)D.

(1)(3)(4)

二、材料分析题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窒、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2014年4月13日发布了关于开展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的公告。

在行动一开始,就发现一家网站在不断散布淫秽色情和低俗的内容,于是对其进行了取缔

●思考题:

●1.该网站的做法会对未成年人造成什么影响?

●2.请你评析网站负责人的做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一、新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程性质的规定

新《课标》明确提出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作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思想性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2.人文性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3.实践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生活,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4.综合性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二、新课程理念的解读

(1)核心理念: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即转向对学生个体品德发展与生活实际的关照。

(2)课程目标理念:

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的基本追求。

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

(3)过程理念: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的基本原则。

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这实际上是提示我们,新课程标准试图在课程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都要突出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基础的独立思考与积极体验,以内在促进而不是外加强加的方式,使学生思想品德自主、健康发展。

三、本节课我坚持的基本理念主要有:

1、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引导生活。

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

因为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

同时,人的思想品德又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因此,我们必须注重个体生活和生命,发掘生活本身对学生品德形成具有的特殊价值。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特殊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

一方面,教材要尊重、关注、反映初中生的现实生活,帮助青春期的学生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解决冲突与矛盾;另一方面,要从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个人生活、社会公共生活、国家民族生活、全球生活),引导他们把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联系起来,引领他们感悟生命的意义,学会过道德的、有意义的生活,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做准备,为他们终身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