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精品讲义第18讲议论文写作教师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4651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精品讲义第18讲议论文写作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精品讲义第18讲议论文写作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精品讲义第18讲议论文写作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精品讲义第18讲议论文写作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精品讲义第18讲议论文写作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精品讲义第18讲议论文写作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精品讲义第18讲议论文写作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精品讲义第18讲议论文写作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精品讲义第18讲议论文写作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精品讲义第18讲议论文写作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精品讲义第18讲议论文写作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精品讲义第18讲议论文写作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精品讲义第18讲议论文写作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精品讲义第18讲议论文写作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初三语文精品讲义第18讲议论文写作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精品讲义第18讲议论文写作教师版.docx

《初三语文精品讲义第18讲议论文写作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精品讲义第18讲议论文写作教师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语文精品讲义第18讲议论文写作教师版.docx

初三语文精品讲义第18讲议论文写作教师版

第18讲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议论文的目的是说理。

首先要论点鲜明,不能含糊;其次要给论点找出论据,用强有力的材料来支撑论点;再次要运用必要的论证方法,使论证过程合理、严密。

1、论点:

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

文题、开篇、文章中间和结尾。

最好首位呼应,文中回扣。

综观当今作文命题,无非是这样几种情况:

一是命题作文;一是半命题作文;一是材料作文;一是话题作文;一是材料加话题作文;一是材料加命题、半命题作文。

不论哪种情况,只要我们在审题时能做到审清题目的内涵和外延、审清题目规定的要求、审清写作的要点,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了。

所谓“审题”就是能对试题所展示的各个组成部分做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从而按照要求去不折不扣地写作。

在审题时,主要有两审:

一是审题目和材料,二是审要求和注意事项。

在写作前,应先把两者的文字材料全部读完、读通、读懂之后,再从中提炼或抓取写作的题目、内容、材料,界定写作范围,拓展自己的写作思路。

在审题上要下一点时间,切不可为了省时间而草草浏览、不求甚解就动笔,这样会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在写作的过程中,立意是文章的核心,是表现主题、确立观点、选取材料的“指挥部”。

同时,立意也是处理写作中各个环节的标准和依据,无论是材料的取舍、布局的安排,还是表达方式的确立以及语言艺术的风格等,无不是由立意所决定的。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

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

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

②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

③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成立的事实或理论根据。

作为支撑论点的基础,论据必须做到与论点一致、确凿、充分新颖。

所谓与论点一致,是指所运用的论据必须能支撑论点成立,而不是用风马牛不相及的材料来“充实”文章的内容。

所谓确凿就是准确,不虚假。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有力后盾,要经受住反复的推敲,论据虚假,那么论点就会不攻自破。

论据一定要让事实说话,切不可马虎大意。

所谓充分新颖就是所选用的论据不仅足以说明论点,而且要富有新意。

选择论据时要富有时代气息或者能从旧中出新,才会出奇制胜,千万不要用那些司空见惯的陈词滥调。

3、论证:

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

立论、驳论。

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

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引论    本论    结论

常见论证结构:

a、并列式

写作时,根据需要,大体有两种情况:

(1)分解论点,分论点平行,构成并列。

(2)论据并列。

b、层进式

设问导思,是一条向纵深拓展的路,其路线为(基本模式):

是什么(概念)

为什么(原因)

怎么样(方法)

会怎样(意义、作用、结果)

c对照(对比)式

概念:

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照式。

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写作中往往是对一个方面用墨多些,做为论述的重点,另一方面却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掌握这种结构的关键在于从对比中阐明主张,让事物在比较鉴别中得到论证。

③常用的论证方法:

a、例证法,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

运用例证法要注意对事例叙述的方法。

注意并列的几个事例的顺序,还要注意安排的详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写,不熟知的要详写。

b、喻证法,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

运用喻证法要注意本体、喻体的相似性。

鲁迅的《拿来主义》中把文化遗产喻为一所大宅子,列举一个青年对待大宅子的态度来表达作者对文化遗产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形象、生动,给人们以很深的印象。

c、对比论证:

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如一篇题为《四幕剧》的高考作文:

背景:

一个小餐馆中,一张桌子,面对面坐着两个人,他们面前的盘子里各有半个甜面圈。

A:

唉!

天哪!

只剩下半个甜面圈。

(A一脸的无奈)

B:

上帝!

真是太好了,还有半个甜面圈。

(B一脸快乐状)

文章中写的这段话对比鲜明,对待生活的悲观和乐观跃然纸上,正如该文作者说:

“乐观的人在被玫瑰刺伤后仍会说多美的花,悲观的人在看到刺时就会说多糟啊。

我选择玫瑰的美,因此我选择前者。

d、引证法,除引用名人名言以外,应该多积累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

一考生在中考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人与人如此的不同。

信手翻着宋人话本《碾玉观音》,不由得这样想。

话本的开头是这样的疑问,‘春已归去,不知哪搭是春住处?

’秦观说:

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往。

’苏小妹说,春是被带走了。

‘燕子衔将春色去,沙窗几阵黄梅雨’。

……”(《一花一世界》)

1、论证结构的讲解

2、论证方法的讲解

“马虎”的来历

人们都喜欢用“马虎”来形容某人办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这个俗语的背后,原来有一个血泪斑斑的故事。

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

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

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

“马马虎虎!

”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

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

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

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

“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

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例1: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

“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说:

“砌砖”第二个工人说:

“我正在赚钱”第三个工人说:

“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同样一份工作,三种截然不同的回答,结果自然也不同后来前两个人一直都是普通的砌砖工人,生活状况也一直未曾有大的改变,他们的收入也只能维持养家糊口,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为一名杰出的建筑大师

请就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字数600-800之间。

解析:

 

三个人不同的回答,反映了这三个人对工作的不同态度,对这一工作的不同认识。

第一个工人对这一工作根本没有去想,砌砖就是砌砖,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也没有什么认识,是处于被动地位这种人也不会动脑筋想办法把工作做得更好,不会有进取心。

第二个工人的工作目的很明确,是为了赚钱,那么就会怎么赚钱多,就会怎么做,是做钱的奴隶,砌砖就有可能只顾数量不顾质量,这种人技术上不会有多大长进。

第三个工人则和他们不一样,他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种创造,基于这种认识,肯定是热爱这种工作,也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做好工作这种人是有理想、有追求、有上进心的人,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建筑师也就不足为奇了。

写“一事一议”的文章,首先要明确这件事的中心和实质材料中三个人三种不同的回答,道出了他们对砌砖这项工作的意义的不同认识,他们的结果也就不一样。

第一个工人把砌砖看成毫无目的的工作,既看不到工作的意义,又认识不到劳动的价值,自然是敷衍了事,缺乏责任感和上进心;

第二个工人是为赚钱而工作,自然是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主观能动作用难以发挥出来;

第三个工人热爱本职工作,把它看成是一种创造,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强烈的进取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自然会成为有名的建筑师。

我们可以从工作态度、兴趣、有目标志向等方面提出论点,然后运用充足的论据去证明,一定会是一篇好文章。

范文:

志当存高远

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的工人:

“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说:

“砌砖”第二个说:

“赚钱”第三个说:

“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后来,前两个人还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这个故事中的对话虽然简单,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不禁使我想起了诸葛亮的一句至理名言“志当存高远”。

常言说:

“立大志者,得中志;立中志者,得小志;立小志者,不得志”前两个工人的立志都这么小,难怪他们到头来还是普普通通的工人。

第三个工人就不同了,他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立志要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追求特色,追求完美这样的人怎能不成为有名的建筑师呢?

     

罗曼·罗兰曾说: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能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一个人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才有可能去为之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才有可能走向成功的彼岸纵观古今中外,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具有坚定志向和远大抱负的人。

毛泽东早在学生时代就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和人民的疾苦他有“三个不谈”:

不谈家庭琐事,不谈金钱,不谈情说爱正是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志向,使得毛泽东成为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导师、领袖。

爱迪生因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大哭一场,立下了“长大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的宏志这宏志使他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陈景润上初中时就立志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这个志向鼓舞他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上取得超人成果,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事实雄辩地说明了立志的重要如果像前两个工人那样,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缺乏崇高的生活目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永远也不可能成材。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

“生活无目的,就如航海无罗盘”这句话道出了第三个工人成材的秘诀我们这一代人是跨世纪的建设者,是未来事业的开拓者,岂能胸无大志,碌碌无为,虚度年华?

无志者,万事空;有志者,事竟成青少年时期,是我们学习、立志的黄金季节第三个工人尚能立志成为建筑师,我们何尝不能立下远大志向,不畏劳苦,发奋学习,勇于登攀,成为21世纪的“建筑师”呢?

例2:

知识的丰富,知识的提高,情感的加深,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天长日久地坚持,一点一滴地积累。

要求:

(1)请以“日积月累”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解析:

题目“日积月累”比较适合初中生写的体裁是议论文。

可从“水滴石穿”这个成语入题,引出大自然的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人的成长也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不断历练、人才会成熟,生命才会灿烂;也可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写出成功需要靠不懈努力去获得,理想也是靠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实现的。

总之,人生没有捷径,要不断攀登才能登上高峰。

范文:

日积月累

音乐大师那优美的旋律是靠成千上万首练习曲堆积出来的;军人那钢铁般的身体也是千锤百炼才能磨练出来的;人生的价值也要靠积累各种经验才会变得更有意义。

老子说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是的,没有任何人天生就是个天才。

就像古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他就是从小在自己家里日日苦练,将十八口大缸的水都涮的浑浊了才练出那千古流传价值连城的无尚珍品为后人流传。

这便是日积月累的作用。

虽然枯燥乏味,但成功之时便可显出你人生的意义了。

我国著名雕刻家、画家齐白石老先生年轻时向一位名家学习雕刻,向名家请教时,却被那位名家轻蔑的回了一句“你将这筐石头拿回去雕刻,刻成之后再磨掉,等这筐石头全部磨光了,你就会雕刻了。

”于是齐白石便按那位名家的说法去做了,经历了十几年的辛苦与磨练,终于练出了雕刻的好手艺。

正如同荀子说的那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江海。

”连这些古代的圣贤和名家们都要靠积累才能成功,我们这些普通人如果不去积累恐怕就要真的成为没有真才实学的平凡人了。

人生也是这样,如果不去积累就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无法在人群中闪闪发光。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这句话说的固然没错,但一个人如果总积累一些错误的邪恶的东西,等到有一天做出无法弥补的过失,便真的无法回头了。

人生存在的意义也就毫无价值,昏昏噩噩、黯然无光,甚至会遭到世人的唾弃。

所以积累固然重要,但一定要积累好的、对的东西,不好的东西不要去积累,最好根本不想,只有这么做才可能让自己取得更多成就更大成功.

那么,如何积累呢?

 

  首先,我们自身不能小觑渺小的力量。

当年秦始皇没有意识到两个农民领导的起义可以推翻自己的霸权;而现在的蝼蚁筑穴甚至可溃一条江堤。

渺小的力量凝聚起来是强大的。

  其次,我们要有一颗恒心。

没有毅力的人是无法做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愚公之所以能搬动大山,离不开他那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决心。

我们要相信“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只有不畏艰辛不辞劳苦,不断去积累,才可以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趁着我们年轻有为,去努力奋斗吧,让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散发出耀眼动人的光芒!

A

根据下面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论证过程清晰。

字数在600-800之间。

甲乙两人去应聘厨师。

面对考官,甲说得天花乱坠,从中国传统名菜谈到西式糕点,从用料、着色说到火候、调味,无一不能,无一不精。

考官问到乙时,乙只说了一句话:

“如果可能的话,给我30分钟,我做一桌菜来,好坏你们看。

”最后,乙被录取了。

 

解析:

甲善说,乙善做。

材料指向的立意是“做胜于说”,或“实践出真知”也或“好与坏,得让别人去评论”。

实质上,说得好未必就做不好;会做的,未必就是会说的。

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反向立意:

做得好,也要说的好。

再对这观点进行纵向思维不难得出:

内秀于心也要外秀于形;王婆卖瓜,需要自夸等观点。

范文:

 

实践出真知  

俗话说:

实践出真知。

 这话一点不错,一个人知识再丰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果缺少实践,也只能坐守老底,干不成大事业。

 

我们对于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并不陌生。

赵国四十万大军被秦全部活埋,堪称世间悲剧,原因也只是在于用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才让历史留下了遗憾的一笔,假使赵王善于用人,用的是廉颇而不是赵括,我想历史将会改写。

这是血的教训,我们应时刻铭记在心,时刻警告自己,要善于实践。

 苏东坡写过一篇《日喻》,说的是:

一个天生的盲人不知太阳为何物,问“有目者”。

有人告诉他太阳像铜盘,并敲了敲铜盘让他听;过几天,盲人听到钟声,就认为是太阳。

又有人告诉分太阳的光芒像蜡烛,并让他摸了摸蜡烛,过几天,盲人摸到了竹笛,又以为是太阳。

苏东坡在文章中还说,南方有一种“没人”,能长时间潜在水中,只因为他“日与水居”。

“得于水道”,所以“七岁能涉,十岁能游”,十五岁就能“没”了。

假如北方一名“从不识水”的勇士来找“没人”学“没”,“没人”给他讲得再好,他“没”到水里也只有死路一条。

 

鲁班被茅草上的小细齿割破手指还发现蝗虫的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细齿。

鲁班从中得到启发,心想:

如果仿照茅草和蝗虫的细齿,来做一件边缘带有细齿的工具,用它来锯树,岂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吗?

鲁班忘记疼痛,转身下山,做起试验来。

在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了一把带有许多细齿的铁条。

他将这件工具拿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

锯子就这样发明了。

这个故事虽说是传说,但是,我们从中却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

实践出真知,钻研出智慧。

 

穿过历史的长河,让我们回到现在。

毛泽东用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通过实践人们发现无产阶级才是领导人民取得政权的核心力量;通过实践人们逐渐淘汰了旧的社会工具,使得人类社会不段向前发展。

 

古往今来,哪个成才的人没有经过实践。

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泡进行了上千次实验;法拉第为了得到磁与电之间的关系,不也是一次次实践得来的吗?

无数的客观事实证明,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

只有从实践中来,又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的科学知识。

实践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否则在实践中就会迷失方向,无所适从。

故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认认真真学习,扎扎实实做事。

 

B

凝聚亲情,才会有幸福的家庭;凝聚友谊,才会有温馨的集体;凝聚爱心,才会有和谐的社会;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理想……请以"凝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写议论文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解析:

审题要注意,凝聚是一种动作,既然是动作就要有动作的发出者,动作涉及的对象,不小心会只写后半段,“主语”被忽略,“凝聚”被疏忽。

另外要注意,“家庭的幸福”、“集体的温馨”、“社会的和谐”是“凝聚”之后的结果。

所以这篇议论文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去写。

其实审题时聪明的做法,抓住一句话既有了写作范围,也有了主题,选材正好是我们平时所强调的“家庭”“集体”“社会”。

如果两眼只盯住“凝聚”也许还真要费一番思量,说不定还就“跑了偏”。

 

C

改变,指的是事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个人因改变而美好,集体因改变而和谐,生活因改变而精彩……请以“改变”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在600-800之间。

解析:

可以抓住“个人因改变而美好,集体因改变而和谐,生活因改变而精彩”这句话中的一点,作为中心论点。

比如写“个人因改变而美好”,可以通过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写出个人改变给个人带来的影响。

可用的例子有:

赵武灵王认清自己改变自己,采用“胡服骑射”。

楚霸王因没有认清自己、改变自己的孤傲而造成乌江自刎的结局。

1.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议论文。

有几个青年问俄国作家契诃夫:

“怎样才能获得创作的素材?

”契诃夫顺手拿出一本厚厚的日记说:

“这里有一百个素材。

”这几个文学青年看着这本珍贵的日记入了迷。

日记中所记的每一个材料都生动、感人。

有个青年说:

“真想买回去。

这些材料太好了。

”契诃夫笑着说:

“素材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每个素材都是作者本人深入生活、积累收藏的成果。

要求:

①自选一个角度进行立意,题目自拟;②文体规范,观点鲜明,说理充分;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解析:

读材料后,不难发现材料讲的是深入生活、积累收藏对个人创作的重要性,这就确定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之后可以采用大量的举例论证证明中心论点。

如下:

唐朝诗人李贺七岁即席赋诗,进京赶考的诗作《高轩过》轰动京城,受到韩愈赏识。

他虽然只活到二十七岁,但留下二百三十三首诗篇。

他的成功在于积累。

为了搜集素材,他早上背着锦囊,骑着毛驴,外出游历,观察生活,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于锦囊中。

一天下来回到家中,将锦囊中积累的纸条拿出,在油灯下选择整理,将有用的纸条再存于另一个锦囊中供以后写作。

再如: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了积累诗作素材,准备了许多陶罐,并分门别类贴着标签,整齐地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

他把平时收集到的资料按不同门类投放到各自的陶罐中。

等到资料积累得可以写作时,便将陶罐倒空,将资料整理成文。

2.如果有人向一个已流传百世,早已被人视为真理的理念提出质疑时,人们便会冷嘲热讽得批判其为“钻牛角尖”,仿佛“钻牛角尖”是个令人厌恶的行为,可结果却往往是这些理念成为了新的真理被人们所敬仰,而提出这些理念的人自然便成了伟人。

请以《要钻牛角尖》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要求观点鲜明,说理充分。

解析:

《要钻牛角尖》构思层进式提纲:

(1)什么是“钻牛角尖”:

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

(是什么)

(2)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

(为什么)(3)“钻牛角尖”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怎么办)(4)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多出成果,多造就人才。

(会怎样)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有一次,朋友送给柏拉图一把精致的椅子作为礼物.几天之后,一群人到柏拉图家做客,看到那把漂亮的椅子并问明来处后,其中一个人突然跳上了那把椅子,疯狂地乱踩乱跳,并嚷道:

"这把椅子代表着柏拉图心中的骄傲和虚荣,我要把他的虚荣给踩烂!

"所有的人都吓了一跳,但柏拉图却不慌不忙地走到内房拿了块抹布,温和地把被踩地脏兮兮的椅子擦拭干净,并请那位朋友坐下,说:

"谢谢你帮我踩掉心中的虚荣,现在我也帮你擦去心中的嫉妒,你可以心平气和地坐下和大家喝茶、聊天了吗?

"

对待一把精致的椅子,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也有着不同的做法.你是如何看待柏拉图接受椅子、朋友乱踩椅子和柏拉图劝解朋友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解析:

作文材料讲了一个有关椅子的故事:

一个朋友愤然踩脏了柏拉图欣然接受的椅子;柏拉图擦拭椅子并规劝朋友.这个故事体现了人的性格特点和品格特点.对于朋友来说,踩椅子代表着一种嫉妒,其实他可以用欣赏的态度、开阔的胸襟看待这把椅子及椅子所代表的柏拉图的优点和成就.柏拉图对朋友的态度较值得赞美,这种宽容是美好的事情。

从这些角度分析可以看出,文章的立意可以是如何对待别人的成绩、优点,可以是理性地对待别人的不理解,也可以是如何提高个人的修养或者人与人交往的技巧,和谐相处等。

2.请以“学会放弃”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解析:

中心论点是:

学会放弃。

所以要围绕学会放弃展开文章,可以写学会放弃给人带来的积极影响。

论据提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这一伟大诗人,在世俗与隐归中毅然选择了后者.心似琉璃,淡泊名利,在一片田园中收获了自己放弃功名的果实,就那样“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自由自在的度过了自己的人生,我们难道说,那不是另一种拥有吗?

不是放弃后的另一份不同形式的人生礼物吗?

一代女皇武则天,在政治的浪尖上起舞蹈的奇女子,用柔骨撑起了唐朝的天地,可她又放弃了多少呢?

亲眼看着女儿死在眼前,亲手将儿子送上死路,他放弃了母子亲情,放弃了作为女人所应得到的一切,有人说他不贤惠,可一座无字碑上究竟功过各占多少,我想世人都心知肚明.她拥有了万个子民的拥护,拥有了历史对她政治事业最庄重的肯定.所以放弃并不代表失去,他意味着另一种收获。

3.请以“生命因挫折而美丽”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解析:

文章要围绕中心论点“生命因挫折而美丽”展开,主要写挫折对于人成长的意义。

可以采用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去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