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同步检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4864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同步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同步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同步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同步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同步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同步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同步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同步检测.docx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同步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同步检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同步检测.docx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同步检测

第4课时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1        )九一八事变(识记)

(1)时间:

    年9月18日。

(2)事件:

日军炸毁柳条湖的一段铁路,诬称是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    城。

(3)结果:

蒋介石推行    政策,    沦陷。

(4)影响:

中国开始了    抗战。

2        )西安事变(理解)

(1)原因:

①民族危机加深;②全国抗日浪潮感召;③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2)目的:

逼蒋抗日。

(3)时间、地点:

    年12月12日、西安。

(4)事件:

      、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      等主张。

(5)中共主张:

以     为重,主张    西安事变。

(6)结果:

经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剿共、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7)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    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        )七七事变(识记)

(1)时间、地点:

    年7月7日,北平。

(2)影响:

七七事变是日军    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的    战争开始。

4        )南京大屠杀(理解)

(1)时间:

    年12月。

(2)屠杀人数:

    多万。

(3)评价:

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暴行。

(4)感受:

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十分野蛮、灭绝人性。

5        )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理解)

(1)台儿庄战役

①时间、地点:

    年春,台儿庄。

②指挥者:

    。

③意义:

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2)百团大战:

①目的:

为打破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分割和封锁,促进全国的抗战。

②时间、地点:

    年8月~11月,华北。

③指挥者:

    。

④参战部队:

八路军105个团。

⑤结果:

破袭敌人    和日伪军据点,给予敌军以沉重的打击。

⑥意义:

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    的战役。

它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6        )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识记)

(1)时间、地点:

   年4月~6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大会制定了党的    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       的中国。

②大会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    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大会还选举产生了以    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3)意义:

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形成了全党高度的思想统一和政治团结,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7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运用)

(1)过程:

1945年    月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向盟国投降签字,9月9日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中国取得八年抗战的胜利。

(2)意义: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    战争。

它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    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8        )重庆谈判(理解)

(1)背景:

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    、    ;蒋介石却玩弄“    ,    ”的阴谋;中共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2)时间、地点:

    年8月,    。

(3)主要人物:

毛泽东、    与蒋介石。

(4)结果:

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订了《    》。

(5)意义:

表明了中共的和平诚意,扩大了中共的影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

9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识记)

(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①经过: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鲁西南强渡    ,千里跃进,到达    地区。

②意义: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的序幕。

               10)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情况及示意图(识记)

(1)三大战役

①辽沈战役:

1948年9月,东北解放军在林彪、    的指挥下,发动了    。

这次战役歼敌47万,解放了东北全境。

②淮海战役:

    解放军和    解放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的指挥下,进行了淮海战役。

这次战役歼敌55.5万,基本上解放了    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③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期间,东北解放军南下,与聂荣臻指挥的    解放军联合发动了平津战役。

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

这次战役歼灭和改编敌军52万。

至此,华北全境解放。

④意义: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敌154万余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2)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

    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10)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理解)

(1)客观上:

国民党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统治腐败,贪官横行;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2)主观上:

    的正确领导;有    的指导;走经新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道路;掌握了革命武装,并坚持武装斗争;组成了最广泛的    统一战线;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1.知识整合

中国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比较: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时间

19世纪末

20世纪30~40年代

背景

清政府腐朽,国力较弱。

列强蜂拥而至,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日本完成明治维新,走上了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道路。

日本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急需通过侵略战争转嫁危机,国共由对峙到建立统一战线等。

结果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中国抗日战争获得完全、彻底的胜利。

影响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也改变了中国政治力量的对比,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

中华民族具有无穷的生命力;民族团结是维护民族利益的重要保障。

2.读图说史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逼蒋抗日,史称“双十二事变”,后和平解决。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也称“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日本签署投降书。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了投降书,至此,日本帝国主义历时15年的侵略战争,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1.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

A.逼蒋抗日

B.反蒋抗日

C.使十年内战尽早结束

D.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是(  )

A.五四运动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西安事变

D.辛亥革命

3.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进攻(  )

A.陕甘宁边区

B.山东解放区

C.中原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

4.进行平津战役的解放军是(  )

①华北解放军   ②华中野战军

③中原野战军④东北野战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D.①④

5.在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是(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第4课时

考点聚焦导学

考点1:

1931 沈阳 不抵抗 东北三省 局部

考点2:

1936 张学良 停止内战 民族利益 和平解决 联共抗日 十年内战

考点3:

1937 卢沟桥 沦陷 全面 抗日

考点4:

1937 30

考点5:

1938 李宗仁 1940 彭德怀 交通线 最大

考点6:

1945 延安 政治 新民主主义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

考点7:

8 15 民族解放 反法西斯

考点8:

民主 和平 假和平 真内战 1945 重庆 周恩来 双十协定

考点9:

黄河 大别山 战略反攻

考点10:

罗荣桓 辽沈战役 中原 华东 长江 华北 23

考点11:

中国共产党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革命

课堂过关检测

1.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影响和全国抗日浪潮的推动下,张、杨停止同红军作战,他们多次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合抗日,但均遭无理拒绝,反受到蒋的威胁。

在爱国心的驱使下,张、杨决定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

C、D两项内容都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出现的结果。

2.B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掌握。

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别能力。

A、B两项是敌人重点进攻的地区;C项是内战全面爆发时,敌人首先进攻的地区,对其进攻是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进攻东北解放区不符合题意,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

4.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记忆、辨别能力。

参加平津战役的部队是华北解放军、东北野战军。

5.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三大战役的掌握情况。

D项不属于三大战役,因此可排除。

可抓住题干的关键词”歼敌最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