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4983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docx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docx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大汇集、总结归纳整理,绝对有用的精品资料

生物易错点大全

 易错点1 不要认为所有多肽中的肽键数都是氨基酸数-1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环状肽,其肽键数=缩合产生的水分子数=水解所需水分子数=氨基酸个数。

 

易错点2 有细胞壁的不一定都是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一定有细胞壁,但有细胞壁的并不一定都是植物细胞,如原核细胞(除支原体外)、真菌细胞也有细胞壁。

 

易错点3 具有中心体的不一定都是动物细胞 低等植物细胞也有中心体,所以判定是不是动物细胞不能仅根据是否具有中心体。

如果有细胞壁也有中心体应该属于低等植物细胞。

 

易错点4 误认为生物名称中带有“菌”字的都是细菌 

(1)细菌:

从名称上看,凡是“菌”字前带有“杆”“球”“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2)放线菌:

属于原核生物。

 (3)真菌类:

属于真核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根霉、青霉、曲霉、毛霉等)、大型真菌(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灵芝等)。

 

易错点5 误认为生物名称中带有“藻”字的都是植物 

蓝藻(念珠藻、鱼腥藻、颤藻、螺旋藻、发菜等)属于原核藻类,但绿藻、红藻等属于真核藻类。

 

易错点6 误认为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常见的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是真核生物;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等都是真核生物。

 

易错点7 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不是C,而是O;组成细胞干重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才是C 

C、H、O、N四种基本元素中,鲜重条件下:

O>C>H>N;干重条件下:

C>O>N>H,可以用谐音记忆法来记忆:

鲜羊(氧)干碳。

 易错点8 斐林(班氏)试剂不能检测所有糖类 还原糖可与斐林(班氏)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非还原糖有蔗糖、淀粉、纤维素等,但它们都可以通过水解生成相应的还原性单糖。

 

易错点9糖类不是细胞中的唯一能源物质 

(1)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含有大量的化学能,都可以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供能,产物中都有CO2和H2O。

正常情况下,脂肪、蛋白质除正常代谢产生部分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外,一般不供能,只有在病理状态或衰老状态下才氧化供能。

 

(2)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太阳能是最终能量来源;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是糖原。

 易错点10 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线粒体 

有些细菌(如硝化细菌等)可以进行有氧呼吸,蓝藻细胞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但它们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它们可通过细胞膜上的有氧呼吸酶进行有氧呼吸。

 易错点11 误认为真核细胞都有线粒体 

某些厌氧型动物如蛔虫,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还有一些特化的高等动物细胞内也没有线粒体,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

 易错点12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 

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它的光合作用是在细胞质的一些膜结构上进行的,上面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色素。

还有一些光合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是没有叶绿体。

 易错点13 误认为没有细胞核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没有细胞核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构成,结构非常简单。

既然没有细胞结构,就不是真核细胞或原核细胞,所以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易错点14 胞吞和胞吐不是跨膜运输 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是由物质直接穿过细胞膜完成的,它是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其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差或由ATP提供。

胞吞和胞吐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它是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靠ATP提供动力。

 

易错点15 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通过核孔 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而小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是通过跨膜运输实现的,不通过核孔。

 

易错点16 酶促反应速率不同于酶活性 

(1)温度、pH都能影响酶的空间结构,改变酶的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2)底物浓度或酶浓度也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当底物浓度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酶浓度的增大,酶促反应速率增大。

当酶浓度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大,酶促反应速率增大。

但底物浓度或酶浓度没有改变酶活性。

 

易错点17 不同酶的最适pH不同 

动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6.5~8.0之间,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植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4.5~6.5之间。

 易错点18 ATP与ADP的转化并不是完全可逆的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从物质方面来看是可逆的,从酶、进行的场所、能量方面来看是不可逆的,即从整体上来看二者的转化并不可逆,但可以实现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保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易错点19 误认为ATP等同于能量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其分子式可以简写为A-P~P~P,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能够释放出高达30.54 kJ/mol的能量,所以ATP是与能量有关的一种物质,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

 

易错点20 ATP转化为ADP也需要消耗水 

ATP转化为ADP又称“ATP的水解反应”,这一过程需ATP酶的催化,同时也需要消耗水。

凡是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脂肪、淀粉等)的水解都需要消耗水。

 

易错点21 暗反应过程并非不需要光 

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

前者在光下才能进行,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后者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都可以进行,但需要光反应的产物[H]和ATP,因此在无光条件下不可以长期进行。

 

易错点22 认为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1)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在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H]和O2结合生成H2O,这两个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

 

(2)无氧呼吸始终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易错点23 误认为有氧呼吸的全过程都需要O2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不需要O2,只有第三阶段需要O2。

 易错点24 并非所有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细胞(如神经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进行减数分裂的性原细胞也没有细胞周期。

 

 易错点25 细胞板是真实结构,赤道板并非真实存在 

(1)赤道板是细胞中央与纺锤体的中轴垂直的一个平面,只表示一个位置,不是真实存在的,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2)细胞板是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通过高尔基体密集而形成的一种结构,它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该结构,它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细胞的标志。

 

易错点26 在装片中不能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连续过程 根尖细胞在解离的同时已被杀死,细胞分裂停止,细胞固定在被杀死的瞬间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不再变化,故对于装片中的某一特定细胞来说,只能看到细胞周期的一个特定时期。

 

易错点27 后期着丝点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 用秋水仙素破坏纺锤体的形成,无纺锤丝牵引着丝点,复制后的染色体着丝点照样分裂,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这就说明着丝点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所致。

 易错点28 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并非全相同 

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但也有大小不同的,如男性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X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

 

易错点29 误以为二分裂就是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是指某些高等生物高度分化的成熟组织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如蛙的红细胞、某些植物的胚乳细胞等,这些细胞都有成形的细胞核,核膜、核仁都完备。

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在整个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

 二分裂指细菌的分裂方式。

细菌没有核膜,在拟核中只有一个大型的环状DNA分子,细菌细胞分裂时,DNA分子附着在细胞膜上并复制为二,然后随着细胞膜的延长,复制而成的两个DNA分子彼此分开;同时,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向内生长,形成隔膜,将细胞质分成两半,形成两个子细胞,这个过程就被称为细菌的二分裂。

所以无丝分裂和二分裂是两种不同的细胞分裂方式。

 

易错点30 误认为正常人体细胞内的DNA分子数是46个,受精卵中的DNA分子来自父母各一半 

人体细胞内的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也有少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内,正常人体细胞的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就有46个DNA分子,所以整个细胞内的DNA分子数大于46个。

受精卵中的DNA分子总数是卵细胞和精子中DNA分子数的和,它们细胞核内的DNA分子数相等,都是23个,但是细胞质内的DNA分子数差异很大。

精子含有极其少量的细胞质,细胞质DNA(存在于线粒体内)很少,而卵细胞体积比较大,细胞质较多,细胞质DNA也较多,所以受精卵内的DNA分子来自卵细胞的多于来自精子的。

 

易错点31 并非所有干细胞的分裂都要发生细胞分化 干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

一部分细胞发生细胞分化,成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细胞;还有一部分继续保持分裂能力,用于干细胞本身的自我更新,如造血干细胞分裂后,一部分细胞分化为具有各种功能的细胞,另一部分增殖为造血干细胞。

 

易错点32 未脱离植物体的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表达需要一定的条件,即离体、无菌、一定的营养物质、植物激素和一定的外界条件。

未脱离植物体的细胞,其全能性受到抑制,不能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个体。

 

易错点33 正常细胞中本身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正常细胞中存在原癌基因,并参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正常情况下,原癌基因处于抑制状态,故人们并未表现出癌症。

正常细胞中也存在抑癌基因,它能抑制细胞过度生长、增殖,从而遏制肿瘤形成。

当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时,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细胞就会恶性增殖。

 

易错点34 体内转化实验不能简单地说成S型细菌的DNA可使小鼠致死 

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时,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体内。

结果在S型细菌DNA的控制下,R型细菌体内的化学成分合成了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从而组装成了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

 

易错点35 氨基酸和密码子、tRNA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密码子共有64种,决定的氨基酸只有20种。

每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或几种密码子,可由一种或几种tRNA转运;但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且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密码子与tRNA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

 易错点36 转录的产物并非只有mRNA 

转录合成的RNA有三种类型:

mRNA、tRNA、rRNA。

 

易错点37 误认为基因突变就是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改变 

不能把“基因”和“DNA”两个概念等同起来。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遗传信息就储存在它的碱基序列中,但并不是构成DNA的全部碱基序列都携带遗传信息。

不携带遗传信息的DNA序列的碱基对的改变不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另外,有些病毒(如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中碱基的增添、缺失、改变引起病毒性状变异,广义上也称基因突变。

可见,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改变与基因突变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易错点38 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有些真核生物基因突变,由于突变的部位不同,基因突变后,不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对子代性状没有任何影响。

真核生物基因突变不影响子代性状的几种情况如下:

(1)基因不表达;

(2)密码子改变但其决定的氨基酸不变;(3)有些突变改变了蛋白质中个别氨基酸的个别位置,但该蛋白质的功能不变;(4)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5)基因突变发生在精子的细胞质基因中;(6)基因突变发生在显性纯合子中。

另外,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区、基因突变发生在编码区的内含子中等情况下也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易错点39 基因突变不一定发生在分裂间期 基因突变不都与DNA复制出错有关。

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物理因素(紫外线等辐射)、化学因素(亚硝酸等化学物质)和生物因素(某些病毒)。

外部因素对DNA的损伤不仅发生在间期,而是在各个时期都有;另外,外部因素还可直接损伤DNA分子或改变碱基序列,并不是通过DNA的复制来改变碱基对,所以基因突变不只发生在间期。

内部因素包括DNA复制出错和DNA碱基组成改变等,其中内部因素中的DNA碱基组成的改变更是随机发生。

 

易错点40 误认为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等位基因 

真核细胞(除了性细胞外)的染色体数大多是偶数,每个基因都至少有两个拷贝,分别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突变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从而导致遗传信息改变,产生新基因,新基因和原来的基因构成等位基因。

但不同生物的基因组组成不同,病毒和原核细胞的基因组结构简单,基因数目少,而且一般是单个存在的,不存在等位基因。

因此,真核生物基因突变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而原核生物和病毒基因突变产生的是一个新基因。

 

易错点41 误认为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除了有害的就是有利的 

基因突变的结果有三种情况:

有的突变对生物是有利的;有的突变对生物是有害的;有的突变对生物既无利又无害,是中性的。

自然选择是淘汰有害变异,保留有利和中 性变异。

 

易错点42 自发突变与自然突变不是相同概念 

自发突变是DNA在没有受外来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突变,包括两种类型:

DNA复制出错和DNA碱基组成改变。

 

自然突变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突变,自然条件下也有诱发突变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所以自然突变的范围更大一些。

 易错点43 不要混淆自交与自由交配 

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即AA×AA、Aa×Aa、aa×aa;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即AA×AA、Aa×Aa、aa×aa、AA♀×Aa♂、AA♂×Aa♀等随机组合。

 

易错点44 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 

原因如下:

(1)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子代数目较少时,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2)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易错点45 生物的性别并非只由性染色体决定 有些生物体细胞中没有明显的性染色体,其性别与染色体数目有关,如蜜蜂等。

此外,环境因子也可决定性别,如温度。

 

易错点46 不要把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混为一谈 

(1)基因突变只是染色体上某一位点的改变,只改变了基因中的一个或几个碱基对,有可能产生新的基因;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某一片段的改变,改变的是一些基因的数目、排列顺序。

 

(2)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易错点47 单倍体并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若生物体是二倍体,则其单倍体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若生物体是四倍体或多倍体,则其单倍体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染色体组。

 易错点48 把生物进化误当做新物种的形成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会引起生物发生进化;而物种的形成是以生殖隔离为标志的,此时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已产生明显差异,不能再进行基因交流。

 易错点49 茎的背地性和向光性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茎的背地性和向光性都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易错点50 生长素极性运输与横向运输的原因不同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由内因——植物的遗传性决定的;而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则是由外因——单侧光、重力引起的。

 

易错点51 兴奋的传导方向不同于局部电流方向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

 

(2)在膜外,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3)在膜内,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易错点52 下丘脑是内分泌腺分泌的调控枢纽,而垂体不是 

(1)下丘脑既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又是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

如下丘脑可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间接调控腺体的分泌活动。

 

(2)垂体能分泌多种促激素,直接调节腺体的分泌活动。

 

(3)垂体是激素调节的中心,具有调节作用,但其活动受到下丘脑的控制。

 易错点53 误认为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在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但不是唯一的,如CO2、H+等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也属于体液调节。

 

易错点54 激素是信息分子而不是能源物质 

激素不组成细胞结构,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命活动发生变化。

 

易错点55 “液体”并非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1)泪液、尿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属于内环境,但血液不属于。

请注意,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而血红蛋白是细胞内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易错点56 炎热环境与寒冷环境的体温调节方式不同 

寒冷环境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是以神经调节为主的神经—体液调节;炎热环境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只有神经调节。

 

易错点57 认为有尿糖就是糖尿病 

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在0.8 g/L~1.2 g/L之间。

当血糖浓度高于1.6 g/L时,就会形成糖尿,尿糖的可能原因有:

糖尿病、一次性食糖过多、肾脏病变等。

 易错点58 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有多种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但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并不仅仅只有胰高血糖素,还有肾上腺素。

 

易错点59 机体自身也可产生抗原 抗原不单指病原微生物,机体自身衰老、损伤、死亡的细胞和肿瘤细胞也可能为抗原。

 易错点60 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当环境遭受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生存环境改善后,K值会上升。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总结

1.诱变育种的意义?

  提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特点?

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3.细胞分裂间期最主要变化?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主要特点是?

(a-氨基酸)都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氨基酸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

  5.核酸的主要功能?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性,变异性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意义。

  6.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7.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特点是?

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被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而其他小分子、离子、大分子却不能通过。

  8线粒体功能?

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9.叶绿体色素的功能?

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10.细胞核的主要功能?

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遗传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新陈代谢主要场所:

细胞质基质。

  11.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

使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2.ATP的功能?

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3.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4.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结构)?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结构))

  能产生水的细胞器*(结构):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

  能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结构):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

14.确切地说,光合作用产物是?

有机物和氧

  15.渗透作用必备的条件是?

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要有浓度差。

  16.矿质元素是指?

除C、H、O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17.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8.呼吸作用的意义是?

  

(1)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19.促进果实发育的生长素一般来自?

发育着的种子。

  20.利用无性繁殖繁殖果树的优点是?

周期短;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

  21.有性生殖的特性是?

  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具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2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是?

  对维持生物体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重要意义。

  23.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

受精卵,生殖生长的起点是?

花芽的形成

  24.高等动物胚胎发育过程包括?

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分化、器官形成→幼体

  25.羊膜和羊水的重要作用?

提供胚胎发育所需水环境具防震和保护作用。

  26.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作用是?

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变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分解者作用是?

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保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

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总结2

27.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理由是?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仅少数病毒遗传物质是RNA。

  28.DNA规则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9.DNA结构的特点是?

  稳定性——DNA两单链有氢键等作用力;

  多样性——DN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特异性——特定的DNA分子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30.什么是遗传信息?

DNA(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什么是遗传密码或密码子?

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31.DNA复制的意义是什么?

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DNA复制的特点是什么?

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32.基因的定义?

  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3.基因的表达是指?

基因使遗传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上,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同的性状。

包括转录和翻译两阶段。

  34.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DNA---RNA---蛋白质(公式输出不便,参看课本)

3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分离定律呢?

  36.基因突变是指?

由于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发生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

  意义?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原材料。

  37.基因重组是指?

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发生时间?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

意义?

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

的来源。

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38.可遗传变异的三种来源?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39.性别决定?

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40.染色体组型(核型)指什么?

是指某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

如:

人的核型:

46、XX或XY

  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

  单倍体基因组?

由24条双链的DNA组成(包括1-22号常染色体DNA与X、Y性染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