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9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50826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9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9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9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9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9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9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9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9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9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9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9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9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9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9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9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9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新乡市届高三上学期周考109语文试题

新乡市一中高三周考试卷

出题人:

田可可审题人:

陈亚伟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安风骨,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不仅指代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也一直是南朝以讫宋明批评家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

千年以来,这枚鲜活而真实的文化种子,历经流变,由狭入广,自道德而审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族群认同与生活想象,成为了解我们文化特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折射出时代迁移与诗学理念的复杂关系。

自汉末延至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漫长的阵痛时期。

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政权的瓦解和崩溃,以及儒学衰微和玄风炽盛,共同构成了士人人格裂变与心灵超越的主要原因。

人才选拔的标准在悄然发生变化,“德”不再是唯一的尺度,而“才”或与才华相伴的性灵之美得到重视。

这显然就是“风骨”脱颖而出的时代背景。

“风”,指风姿、风韵和风神,用于品鉴人物的姿态和气质;“骨”,指骨相,用于赞赏人物的体格和形象。

而这种评判风骨的视角与标准一旦形成,迅速影响到魏晋时代的审美自觉,并对绘画、书法以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对“建安风骨”进行理论总结并提炼其美学精神的,首推南朝齐梁时代文学理论家刘勰。

众所周知,《文心雕龙》的基本立场是从儒学古文派的视角审视文学的起源与创作。

由此出发,刘勰首先将“风骨”概念从带有玄学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明道”“宗经”的文学批评尺度。

他继承曹丕所揭橥的“文以气为主”的理念,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

刘勰以“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来概括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在时代的大脉动中突出生命的悲剧意识,进而推送出“建安风骨”这个中国诗歌美学的批评典范。

  唐王李世民在平定隋末社会大动乱之后即位,逐渐建立起一个统一、稳定和强大的新王朝。

毫无疑问,帝国的繁盛对诗歌创作与品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成为诗人自觉的追求。

在“建安风骨”流变史上,唐代两个标志性人物是初唐的陈子昂与盛唐的殷璠。

陈子昂最早标举“汉魏风骨”的旗帜,将“兴寄”与“风骨”联系起来,张扬“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美学,达到与“建安作者相视而笑”的境界。

这使得他在继承建安诗歌慷慨苍凉的风格之外,又富于壮大高昂、寥廓雄浑的气概。

盛唐诗人对传统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以“盛唐风骨”或“盛唐气象”替换了“建安风骨”,使刘勰“风骨”说焕发了生机。

这种流变既呈现为从文、辞到兴象、境界的迁移,又体现为自道德而审美的流转,折射出时局变迁对诗学风格的深刻影响。

“建安风骨”的流变史,一方面恰切地说明了时局变迁与文学格局、气度之间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应该更客观地看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这个古老命题。

对政治的参与和理解,深化了诗人的生命体悟;文学的温情与浪漫,又赋予政治一种别样的情致。

当“建安文学”走出建安,当“建安风骨”不再只是某一个时代的符号,而成为整个民族对“壮美”与“崇高”的生活想象时,我们才更为深沉地洞察了“文变染乎世情”的深意。

  (选自王洪琛《“建安风骨”之流变》,《光明日报》2016年08月2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风骨既指汉魏时期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也是指从南朝到宋明时期批评家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

B.建安风骨历经流变,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生活想象,成为了解中国文化特性的一个重要的符号。

C.不再以“德”为唯一尺度,还开始重视“才”或与才华相伴的性灵之美,这种人才选拔标准的变化,正是建安风骨形成的时代背景。

D.刘勰对“建安风骨”进行了理论总结和美学精神的提炼,他将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概括为“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由于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政权的瓦解和崩溃、儒学衰微和玄风炽盛等原因,造成了士人人格裂变与心灵的超越。

B.评判风骨的视角与标准形成后,很快地影响到魏晋时代的审美自觉,也深远地影响到绘画、书法以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等方面。

C.刘勰从《文心雕龙》的基本立场出发,将“风骨”概念从带有玄学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明道”“宗经”的文学批评尺度。

D.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正是曹丕“文以气为主”理念与刘勰“风骨”说的本质区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统一、稳定和强大的唐朝对诗歌创作与品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此后,历朝历代的诗人都追求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

B.刘勰的“风骨”说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得益于盛唐诗人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并用“盛唐风骨”或“盛唐气象”替换了“建安风骨”。

C.从“建安风骨”的流变史中,可以清楚地了解时代变迁与文学格局、气度之间的内在关系,也提醒人们更客观地看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D.当“建安文学”走出建安时代,当“建安风骨”成为整个民族对壮美与崇高的生活想象时,人们才能更深切地理解“文变染乎世情”的深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

仕州为主簿。

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

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

故晏冤理得申。

王濬为益州,辟为别驾。

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

濬兼遣攀过羊祜,面陈伐吴之策。

攀善于将命,帝善之,诏攀参濬军事。

及孙皓降于濬,而王浑恚于后机,欲攻濬。

攀劝濬送皓与浑,由是事解。

除廷尉。

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

迁散骑侍郎。

杨骏执政,多树亲属,厚封赏,欲以恩泽自卫。

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奏曰:

“今承洪基,此乃天授。

至于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今恩泽之封,优于灭吴之功,不安二也;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臣等敢冒陈闻。

窃谓泰始之初,及平吴论功,制度名牒,皆悉具存。

纵不能远遵古典,尚当依准旧事。

”帝不纳。

后杨骏反,以豫诛骏功。

封西城侯,邑万户,赐绢万匹。

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

征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迁大司农。

转兖州刺史,加鹰扬将军,固让不就。

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攀莅职,中诏又加切厉,攀竟称疾不起。

及赵王伦篡位,遣使召攀,更称疾笃。

伦怒,将诛之,

攀不得已,扶疾赴召。

卒于洛阳,时年五十八。

攀居心平允,莅官整肃,爱乐人物,敦儒贵才。

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遗滞。

巴西陈寿、阎义皆西州名士,并被乡闾所谤,清议十余年。

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

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子璋嗣,亦有父风。

(选自《晋书•何攀传》有删改)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时攀适丁母丧        ②适得府君书 

B.①帝善之,诏攀参濬军事     ②素善留侯张良 

C.①固让不就         ②金就砺则利 

D.①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遗滞  ②以致天下之士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B.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C.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D.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攀担任别驾之时,不仅奉王濬之命带着奏章前往中央,与张华商量伐吴事宜,还又前去拜访羊祜,面陈讨吴之策,他的才能赢得皇帝嘉许。

B.何攀与石崇共同弹劾杨骏,认为其赏赐封爵不应厚于本朝开国之时,不应高于对灭吴功臣的封赏,即使不能遵循远古典制,也应当依照先例。

 

C.何攀为官严肃,曾任廷尉、刺史、大司农等职,却坚决推辞了兖州刺史、鹰扬将军之职,后带病应召,是为篡位的赵王司马伦所迫,实属无奈之举。

D.何攀正直爱才,不仅任梁州、益州中正之时引荐被埋没的人才,而且还勇于辩明曲直,为刺史皇甫晏以及西州名士陈寿、阎义洗清了冤枉。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吏部尚书兼侍讲”“擢进士第”“寻改使浙西”中“除”是任命“擢”

“改”是升职的意思。

B.“与诸生言”中“诸生”指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C.请老,告老,指官吏因为身体等原因主动请求退休,也称“乞骸骨”,官员正常退休称“致仕”“致政”“休政”等。

D.太学是古代的国立大学,又称为“成均”“东序”“右学”,隋以后改为“国子监”。

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

指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

B.“及沙门法秀谋逆事发”中“沙门”,泛指所有出家修行的宗教人士,对年长的当尊称悬壶、法师、师父。

C.“赠卫大将军”中“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

D.“诏班乐府”中“乐府”是音乐行政机关,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等。

文言翻译(选做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题(9分)

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是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玲珑剔透,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一点就通。

②为什么人言可畏?

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是一种铄石流金的力量。

③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从此无意于仕途,转而求田问舍,过上寄情山水、恬然自适的隐居生活。

④在改革浪潮刚刚兴起的时候,这一群年轻人相遇相识在深圳;10年后,他们又在西雅图萍水相逢,不禁心潮起伏。

⑤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法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⑥美国卫星追踪网站声称,美国一卫星曾拍到马航客机失联海域附近的照片,并以“可能为马航坠机地点”为题发布消息,这令此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A.①⑤⑥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④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唯有除贪,才能安民心”——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接受越南通讯社采访时表示,越南反腐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这些成绩仍不足以完全根除贪污腐败与浪费现象的发生。

B.只有我们了解了八十年代初的具体情形,才能对他的《随想录》,有丰富的认识,才会对巴金与那个时代的关系,有较为贴切的理解。

C.奥巴马政府已向韩国施压,要求韩总统朴槿惠不要参加将在北京举行的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

韩官员进一步表示,朴槿惠尚未就是否出席中国政府的纪念活动做出任何决定。

D.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通过电视上网方便地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1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的生命①有一日会灭绝的,这种省悟,使那些深爱人生的人,在感觉上增添了悲哀的诗意情调。

②这种悲感却反使中国的学者③热切深刻地要去领略人生的乐趣。

这看来是很奇怪的。

我们的尘世人生④只有一个,所以我们必须趁人生还未消逝的时候,尽情地把它享受。

⑤我们有了一种永生的渺茫希望,那么我们对于这尘世生活的乐趣⑥不能尽情地领略了。

A.①总 ②然而  ③更 ④因为 ⑤如果 ⑥便

B.①终 ②然而  ③又 ④虽然 ⑤可是 ⑥将

C.①就 ②并且  ③又 ④因为 ⑤可是 ⑥就

D.①总 ②并且  ③更 ④虽然 ⑤如果 ⑥却

四、古代诗歌阅读(5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水磨亭子

欧阳修

多病山斋厌郁蒸,经时久不到东城。

新荷出水双飞鹭,乔木成阴百啭莺。

载酒未妨佳客醉,凭高仍见老农耕。

史君自有林泉趣,不用丝篁乱水声。

12.诗的领联“新荷出水双飞鹭,乔木成阴百啭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作简要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进屋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5)《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在本文中也有与之境界、情怀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当地时间2016年8月7日,在巴西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中国选手傅园慧发挥出色,以58秒95的成绩排名半决赛第三名,晋级决赛。

  “58秒957”赛后听到自己成绩的傅园慧难掩惊讶,“我以为是59秒!

我有这么快?

我很满意!

”被问到这次半决赛的表现是否有所保留时,她说:

“没有保留,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

”“已经是历史最好成绩了,我用了三个月做了这样的恢复,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真的太辛苦了,有的时候都感觉我已经要死了。

但是,今天的比赛,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在8月8日的决赛中,傅园慧又一次超越自己,以58秒76的成绩获得铜牌。

  傅园慧的成功给我们不少启发,请选取其中最有感悟的一点写一篇作文。

要求: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周考答案

一、1.B(曲解文意。

“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生活想象”错,原文是“影响了中国人的族群认同与生活想象”。

2.D(理解有误,“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是共有特点,刘勰与曹丕一脉相承,从本质上看基本一致。

)3.A(扩大范围,以偏概全。

原文是“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成为诗人自觉的追求”,而非“历朝历代的诗人的追求”。

二、4、D5、C6、A(与张华商量伐吴事宜不是王濬的命令。

)7、A(改是调动官职”)

8、B.“悬壶”,即悬壶济世,人们对医生行医的尊称。

(选做题)

(1)当时,廷尉卿诸葛冲因为何攀是蜀地人,所以很轻视他,后来一起审理疑案,诸葛冲这才为之叹服。

(“以”,因为;“轻”,轻视;“断”,审理;“狱”,案件;“始”,才。

各1分)

(2)何攀坚持让出自己所受的封户和一半的绢物,其余受取的封赠全分给了直系、旁系的本宗亲戚,一点都没留给自己。

(“固”,坚持;“中外”,直系、旁系;“略不”,一点不。

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何攀,字惠兴,是蜀郡郫地的人。

他在州里任职主薄,上司刺史皇甫晏被牙门张弘所陷害,被诬告有大逆之罪。

当时何攀正在守母丧期间,就到梁州上奏章,证明皇甫晏不会谋反,皇甫晏的冤情因此而得到平反。

王濬在益州时,将他征辟为别驾。

王濬计划攻打吴国,派遣何攀奉表去拜会台阁,口头陈述计谋。

皇帝下诏两次引见,于是命令张华与何攀一起筹划进军攻打的时机。

王濬还派何攀去拜访羊祜,面陈攻打吴国的计划。

何攀善于奉命行事,皇帝认为他不错,下诏要何攀参与到王濬的军事工作中。

后来,孙皓向王濬投降,而王浑为自己去得迟而恼火,想攻打王濬,于是何攀劝王濬把孙皓送到王浑那里,这件事就此解决。

朝廷又让何攀做王濬的辅国司马,并封为关内侯。

后来他转任荥阳令,提交了有力国家又方便推行的十件事,得到了不少好名声。

又任廷尉平。

当时,廷尉卿诸葛冲因何攀是蜀地人,所以很轻视他,后来一起审理疑案,诸葛冲这才为之叹服。

他升任宣城太守,但没有去,又转任散骑侍郎。

杨骏掌朝中大权时,拉了很多亲戚当官,又大肆封赏,想要遍施恩泽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何攀认为这样不对,于是和石崇一起提交议状上奏。

奏章上说:

“现在陛下继承宏业,是天意所授。

而赏赐封爵厚于武帝泰始革命初期,这是第一个令人不安的;今日施加恩泽的封赏,高于对灭吴功臣的封赏,这是第二个令人不安的;今日封赏的爵位和制度,应当传之于后世,如尊卑之位没有差别,有爵者都要晋升,那么数世之后都成了公侯,这是第三个令人不安的。

臣等敢冒死向陛下提出建议,认为泰始初及平吴时的封赏制度和封赏名单,都保存完好,即使不能遵循远古的典制,也应当依照我朝旧制。

皇帝没有采纳。

后来他又以参加铲除杨骏的功绩,被封为西城侯,食邑万户,赐绢万匹,他的弟弟何逢被封为平卿侯,其兄长的儿子何逵被封为关中侯。

何攀坚持让出自己所受的封户和一半的绢物,其余受取的封赠全分给了直系、旁系的本宗亲戚,一点都没留给自己。

后来又任翊军校尉,不久,出朝廷任东羌校尉。

又被任命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迁任大司农。

又转任兖州刺史,加封鹰扬将军,他坚持推让不愿就职。

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何攀就职,皇帝还亲自下诏,恳切而严肃地要求,何攀竟称病不起。

后来赵王司马伦篡位,派遣使者召见何攀,他更加称自己病势沉重。

司马伦大怒,要杀了他,何攀不得已,带病接受召见。

死于洛阳,享年五十八岁。

何攀居心公平允当,做官时讲究严肃整齐,喜爱才能杰出的人,对文士厚重,爱惜人才。

在梁、益二州任中正时,招引弃置未用的人才。

巴西之地的陈寿、阎乂、犍为、费立都是西州的名士,而且都被乡里说坏话,被清议了十余年。

何攀帮他们申明了曲直,他们都得以免于冤枉。

何攀虽然身居要职,但家里非常清贫、简朴,没有收置妾媵和伎乐,还专门做周济穷人、救济有难处的人的事。

他的儿子何璋继承了爵位,何璋也有他父亲的作风。

三、9.A①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

也比喻人精明灵活。

②铄石流金,能使金石熔化,比喻天气极热,有别于“众口铄金”。

③求田问舍:

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

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此处望文生义。

④萍水相逢:

萍水相逢,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

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

⑤四面楚歌: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⑥扑朔迷离: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10.D(A项杂糅,将“的发生”删除,或将“根除”改为“杜绝”;B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只有”调到“我们”后,“丰富”改为“充分”;C项语序不当,“9月3日”作为时间状语应放在“不要参加”的后面。

)11.A

四、12、本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清新明快、生机盎然的初夏乡村图(2分)。

诗人借助视觉和听觉,(1分)描绘了新荷出水、白鹭双飞、乔木成荫、莺歌百啭的美景。

(1分)目之所及清新明快,耳之所闻婉转动听。

(1分)(答题要素:

画面—写景—景物特点。

五、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六、【写作提示】这则材料所包含的信息量大,如洪荒之力(比赛尽全力、训练尽全力)、目标(不一定要拿冠军,只求发挥水平,超越自己)、行动和坚持(三个月的集训就足以证明努力的程度)。

写作时能注意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就可以准确立意。

参考立意如下:

奋力拼搏,力求超越自己;必须切合实际制定目标;能吃苦,尽全力,方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务实过程,目标并不遥远(方能致远);为目标不懈努力,可以无悔……

须注意:

学生如果从“知足常乐”角度立意,需要结合原材料内容:

傅园慧的满足是拼尽全力、达到预定目标之后的“知足”,不是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的“知足”。

如果忽视这一点可视为偏离题意。

要多鼓励学生抒写正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