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52812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docx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

五年级教学总计划

教材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

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进毛泽东。

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了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是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2篇。

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32篇。

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了逐步放手培养阅读能力的设计思路

教学总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会一定独立识字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6)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学习阅读浏览的方法,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是25万字。

(7)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8)能写简单的记实性的作文和想象性的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9)学会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0)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交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会写活动计划。

教学重点: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1.加强词句段的训练。

2.朗读指导训练。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选读课文教学:

学生自己读,自我检测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

三、习作教学:

1.启发引导,让学生乐写、爱写,对写作充满兴趣。

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

3.让学生经常练笔,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教学难点:

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性质,是教学的难点。

1.抓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要放开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教学措施:

 

课时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简要

完成情况

备注

1

1《窃读记》、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走遍天下书为侣》

 

 

2

4《课我的“长生果”》、

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

 

 

3

5《古诗词三首》、6《梅花魂》、

7《桂花雨》

 

 

4

8《小桥流水人家》、

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

 

 

5

9《鲸》、10《松鼠》、

11《新型玻璃》

 

 

6

12《假如没有灰尘》、

口语交际*习作三、回顾*拓展三

 

 

7

13《钓鱼的启示》、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15《落花生》

 

 

8

16《珍珠鸟》、

口语交际*习作四、回顾*拓展四

 

 

9

复习

 

 

10

期中测试

 

 

11

综合性学习:

遨游汉字王国

 

 

12

17《有趣的汉子》、18《我爱你,汉字》

 

 

13

19《地震中的父与子》、20《慈母情深》、2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4

22《学会看病》、

口语交际*习作六、回顾*拓展六

 

 

15

23《圆明园的毁灭》

24《狼牙山五壮士》

25《难忘的一刻》

 

 

16

26《最后一分钟》、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17

27《七律*长征》

28《开国大典》

29《青山处处埋忠骨》

 

 

18

30《毛主席在花山》、

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

 

 

19

复习

 

 

20

期末测试

 

 

21

 

 

审批意见:

 

第一单元计划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由两篇精读课文《窃读记》《走遍天下书为侣》,两篇略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我的“长生果”》,《口语交际•习作一》及《回顾•拓展一》组成,选编内容都紧紧围绕阅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窃读记》以“窃读”为线索,写出一个小女孩在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生动、细致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小女孩和北大着名学者季老的访谈录,是一老一少对阅读的交流,使读者得到了读书的有益见解。

《走遍天下书为侣》作者以新鲜的比喻——反复地读一本书,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

然后说明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我的“常生果”》通过着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2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单元课时安排:

1 窃读记1课时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1课时

3 走遍天下书为侣2课时

4 我的“长生果”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一3课时

回顾•拓展一1课时

课时计划

授课日期:

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或课题:

1 窃读记

教学目标:

1.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

2.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

3.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2.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2.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学方法:

讲解法自读自悟

教具与学具: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一、解题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窃”字的含义:

(1)通过查字典,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

(2)结合课文内容,朗读“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

2.“窃读”的含义:

(1)一般含义;

(2)放在文中考察其含义。

3.小结:

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二、梳理文章的脉络。

(一)分析文中详写的主要事例。

问:

由题目可知本文是作者林海音回忆自己小时候“窃读”中发生的一些事,其中具体详细地写了两件事。

同学迅速浏览,要求: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2)再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作者的心理(心情)。

(二)学习文中略写的内容——“我”“窃读”的方法。

问:

这两次详细描写的事例也告诉大家,“窃读”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要成功“窃读”,还得掌握一些方法。

文中也简略地记叙了一系列方法。

(1)发现“窃读”这一好方法;

(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

(3)装作其他顾客的家属;

(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

(5)用花生米充饥;

(6)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

(不要求逐点答到)

小结:

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去读书。

三、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1.讲:

不论是详写还是略写,这些事读起来都让人感觉很生动,因为作者除了记叙这些事之外,还进行了细致的人物描写。

2.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思考任务:

(1)划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写“我”“窃读”的句子或段落;

(2)设身处地地体会其所反映的当时人物的心情,写在书边(假如我是主人公,我会有何种心情);

(3)依据作者当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散读你圈划的内容。

3.全班交流

注意:

(1)学生回答过程中加以提示、引导;

(2)朗读方式多样化:

学生个别朗读;重点段落全班集体朗读;精彩段落分析之后再富感情朗读。

4.总结并分析人物形象。

问:

请同学根据以上记叙与描写,分析概括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四、简述“窃读”的收获。

小结:

课文中虽然只是记录了林海音在少年时期读书的一小段经历,但她对读书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

这也为她日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拓展

1.问:

其实,还有很多人们爱读书的事例。

我相信,同学们也读了不少书籍,你们还知道哪些爱读书的人吗?

2.拓展材料

(1)引导学生回忆“读书格言伴我成长”活动中所收集到的高尔基的读书格言;

(2)分发材料;

(3)指导学生浏览材料及思考题,并布置分组讨论任务。

3.总结:

这些古今中外的人们,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都十分恶劣,但他们仍热爱读书,并想尽办法读书。

4.联系实际:

(1)请同学回忆自己是否也有“窃读”的经历;

(2)联系课文、成语、材料,对比自己的学习环境,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明确:

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

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

因“窃读”而被赶出了书店。

——孤独无助

得到店员的关心帮助,读完了一本好书。

——感动、感激

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窃读”的方法。

 

提示:

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

 

明确:

(要点)“我”是一个家庭贫困却酷爱读书的穷学生。

简述“窃读”的收获。

古今中外爱读书之例

 

联系课文,对比自己的学习环境,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布置作业:

1.预习作业:

预习第2课

2.课后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文练习册

板书设计:

窃读记

林海音

详写两件事

得到帮助,读完好书——感动、感激

人物描写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课后反思:

 

课时计划

授课日期:

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或课题: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方法:

交流法自读自悟

教具与学具:

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

(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

(教师做好记录)

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二、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

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

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四、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

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五、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如: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

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

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

六、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七、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八、拓展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提示学生做采访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为读课文中出现的问题做好铺垫。

 

理解课文内容,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就课文中出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布置作业:

1.预习作业:

预习第3课

2.课后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文练习册语文作业

板书设计: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

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

大树:

季羡林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课后反思:

 

课时计划

授课日期:

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或课题:

3 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默读自悟

教具与学具:

字典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

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

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

‘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

‘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读题目,理解课题意思。

 

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理清文章的层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布置作业:

1.预习作业:

朗读课文

2.课后作业:

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伴侣娱乐百音盒

毫不犹豫一趟背诵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课后反思:

 

课时计划

授课日期:

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或课题:

3 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

教具与学具:

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一、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

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

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比?

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

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

(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三、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

板书设计: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作者的读书方法:

首先……然后……最后……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课后反思:

 

课时计划

授课日期:

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或课题:

4 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法

教具与学具:

在读书中使自己收获的经历。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

设计思路

回顾说学课文内容,齐读课题,并质疑,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我的“长生果”是什么?

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旁边做批注。

4.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班级交流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

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

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反复读一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

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

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

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

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

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

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

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五、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恰当的词语。

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

六、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书中的收获。

七、积累释放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将本节课的收获补充到自己的读书卡中。

3.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解决提出的问题。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引导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