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x同志事迹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54229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x同志事迹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整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x同志事迹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整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x同志事迹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整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x同志事迹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整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x同志事迹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整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x同志事迹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整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x同志事迹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整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x同志事迹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整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x同志事迹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整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x同志事迹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整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x同志事迹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整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x同志事迹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整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x同志事迹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整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x同志事迹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整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x同志事迹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x同志事迹材料.docx

《整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x同志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x同志事迹材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x同志事迹材料.docx

整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x同志事迹材料

初验意见(证明)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8

序号检查内容检查

6馈线尽量在线井和天花吊顶中布放,并用扎带牢固固定□通过□未通过

定义:

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

施工单位:

(盖章)

4电梯内的天线固定,必须用膨胀螺栓牢固固定于电梯井壁□通过□未通过

?

设备空置端口必须接匹配负载县委常委、组织部长x同志事迹材料

 

在*县的干部群众中,*同志有较好的口碑,是什么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一句话:

乐为“基石”,善为“伯乐”。

正是由于积极为县委做好参谋助手,为*各项事业发展选贤任能,甘当“伯乐”,他才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

2003年全省的“三项创建”活动开展后,他更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创“一二三”先进县级党政班子中,厉行公道正派,勇立创建潮头,过好“三道关”,为维护全县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改造“三观”,过好武装头脑关

  长期的基层工作经历使*同志深刻体会到“世界观是人生的总开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他始终把握世界观这个总开关,不断加强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坚持以正确的思想理论武装头脑,锻炼自己的党性,陶冶自己的情操。

尤其是200x年xx月他由县*转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以来,更是自觉为自己定好位,加强主观改造,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在一般人看来,组织部长权利可不得了,但在他眼中,他看到的更多的却是责任和重托。

“作为一名管干部的组织部长,权力意味的就是责任,是为群众服务而不是谋求私利的工具。

”他清醒的意识到,组织部门的干部是人们关注的对象,也是一些别有用心的的人拉拢腐蚀和“公关”的目标,稍不留神,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他注重自重、自醒、自警、自励。

一方面,他为自己制订了详细的读书计划,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还积极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心得体会和调研文章,做到学以致用,仅200x年,他的读书笔记就达2万余字,所撰写的等四篇文章分别被中央级、省级和市级公开发表。

正是因为*同志的示范作用,全县党务干部学习氛围较为浓厚,尤其是全县组工干部中积极学习新知识,做读书笔记和撰写体会文章更是蔚然成风。

  二、尽心尽责,过好勤政务实关

  “政以人兴,国以才治”,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要贯彻落实县委提出的实现*奋起的总目标,关键在人,在于培养造就一支敢打硬仗、善谋实干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因此作为组织部长的他深知肩上责任之重大,竭力通过自己的实际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熟悉业务,不断提升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

除了系统学习党的理论著作外,他将《干部任用条例》和经济、法律、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列为自己的必修课,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提升工作能力。

工作忙,学习时间不够怎么办?

——挤!

于是,部长上班早,下班晚成为县委机关众所周知的事实。

他将学习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刚到组织部,为尽快熟悉业务,他定下部长接待日,处理来信来访,开通组工网后,设立部长信箱栏目收集干部群众对如何开展组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好的做法为他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角色转变适应新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学习的同时,不断进行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对干部监督管理、党员教育等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积极贯彻执行《条例》,充分发扬甘为“人梯”、乐为“基石”、善为“伯乐”的精神,厉行公道正派,坚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和四化标准培养、选拔和使用干部,尤其是围绕县委“一个中心、三个重点”将选人用人的平台设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极力推荐干事创业型的干部。

在选任干部上,严格按照职责要求,做到不看关系看本领,不论资历看能力,不凭印象看实绩,以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

正是由于他坚持原则和程序,坚决为*发展把好选人用人关,从而得到组织和干部群众的信赖。

围绕打造“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队伍,在他的指导下,组织部出台了乡镇干部住勤制度,并亲自同其他干部一道进行夜访,狠刹乡镇干部走读风;坚持实行组织部长谈话制度,干部监督进社区制度在全县科级干部中创新性的推出了“全日制”的监督模式。

  积极参与县委、政府中心工作。

作为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他深知班子团结是体现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他在工作中积极为全县的工作大局服务,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个人分工负责制,积极维护班子及主要领导的团结。

2003年,*主动请缨,担任工程的常务副总指挥,天天奔波在征地、拆迁、工程建设第一线,解决疑难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工程的顺利开展;“三项创建”活动开展以来,他认真思考,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采取了公开创建计划,落实创建措施,检查创建效果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并经常深入基层,就“三培两带”、“三民”好班子创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管理等工作予以指导,使全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有明显的提高。

同时,他还主动帮扶镇的个体老板搞生产经营,为全县的重点企业提供跟踪服务,并全力参与“一帮一”活动,为贫困户*解决了从事蘑菇培植的启动资金,同时还为捐款近千元;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非典”肆虐之时,他还亲自带队几次赴广东、浙江等地进行招商引资的考察洽谈,并成功引资400余万元,为全体机关干部树立了榜样。

  三、清白为官,过好廉洁自律关

  “水清沙自洁,官贤弊自绝”。

洁身自好是维系党员干部自身形象的道德底线,也是组工干部最起码的行为准则。

作为主管干部人事工作的组织部长*同志清醒的认识到廉政建设无小事,更懂得“堂堂正正做官,清清白白为人”对于党风、社会风气的影响力。

一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宁静致远”的平常心志,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厉行公道正派的作风,过好权力关、金钱关和人情关,在干部任用上,从不拿原则做交易,不搞歪门邪道,不为跑官要官者牵线搭桥,未收受过任何单位和个人的钱物,自觉抵制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在全县力树正确的用人导向。

为筑牢自己防腐拒变的防线,增强家人抵制不正之风的意识,2003年他动员自己的爱人参加全省组织系统的“廉内助”培训班,他还时常告诫自己的亲属要谨小慎微,不能借他的职务影响经商办企业,更不得以他的名义收取钱物和收受礼物。

  无论是以前在其他单位还是现在担任组织部长*同志始终保持着朴素谦逊的本色,开展工作总是本着节俭为先的原则,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反对大吃大喝等奢侈浪费的行为,尤其是坚持在机关上下班回家不用公车更是赢得干部的好评,用别人的话说:

“这样的领导干部真不错!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作为组织部长*同志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要走的路有多长,更知道所做的工作还很不够,但他愿意为*的发展做一块“基石”,也能够做一颗促进发展的“基石”——对此,他深信不疑。

   悠悠的呼兰河水犹如一条白练,弯转曲折地流过松嫩腹地,不仅孕育了人杰地灵的萧乡故地——呼兰,而且也孕育了隋志远如同呼兰河一样宽广的胸怀。

他以黑土地般的赤诚,在萧乡大地上,普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为民奉献之歌。

隋志远,男,44岁,中共党员。

担任过村书记,副镇长,副书记,现任呼兰区白奎镇党委书记。

先后荣获县抗洪抢险模范,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标兵,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优秀基层干部标兵等荣誉。

总理的嘱托

1998年夏季,松花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无情地袭击了沿江两岸的城市和村庄。

8月31日,洪水刚刚回落,朱镕基总理就来到呼兰县利民镇水利村考察灾民安置工作。

当他看到只有275户的水利村,在短短10天内就安置灾民208户632人,村民与灾民一起吃住,和睦相处时,朱总理感到十分欣慰,握着村支书隋志远的手连声说“好”,当他得知村党支部已经帮助灾民找到了服装加工、劳务输出等生产自救门路,且水利村还是“省级文明村”时更是高兴,笑着对隋志远说:

“这说明党支部很有号召力,战斗力,你也很有能力,可以当乡长了。

”同时又说道:

“村支书的担子很重啊!

不要辜负人民的希望,好好干!

”总理情深意切,语重心长的话语感动着周围每一个人,也让隋志远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不辜负人民的希望,总理的这句嘱托,成了隋志远永远铭刻在心的座右铭。

朱总理没有看错人,隋志远确是一名十分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魁梧结实的身板好象有使不完的劲,黑红的脸庞,浓眉大眼,眸子里透着北方汉子特有的那种顽强朴实的神情和刚毅坚韧的意志。

他担任水利村党支部书记仅仅三年,就把一个贫穷混乱的“黑三角”,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变成了“金三角”。

水利村,濒临北松浦、徐家两个火车站,交通便利,全村3千多亩耕地,1160口人。

1995年以前,这里经济落后,管理混乱,班子软,人心散,治安恶化。

5年里全村仅盗窃案件就发生112起,13人判过刑,村委会14间屋子塌了10间,院内杂草一人多高。

1996年1月,隋志远就任水利村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就大刀阔斧,首先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四大难题入手,重塑党员干部形象,重树党支部的威信。

一是迁移取土坑,解决占用8000平方米高产田的问题;二是迁移村内打谷场,解决群众生活环境污染问题;三是从村办企业创收里拨出16万元改造低压线路,把村民电费由每度1.05元降到0.55元;四是聚集各方面力量把村里的街道修建成了砂石路。

一年后,又在道路两旁种上了丁香、垂柳,主街安上了路灯,街口建了大花坛。

村民们说“做梦也没敢想水利村能在一年里变成这个样!

隋书记没说的,行!

随着党员干部威信的逐步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也不断增强。

为了提高村民素质,彻底改变闲、散、乱、脏的村气民风,隋志远趁热打铁,从“心”开始,他在村民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

这个“十星级”标准内容广泛,大到爱国爱党、科技致富、尊师重教、移风易俗、计划生育,小到家和邻睦、勤俭持家、助人为乐、讲究卫生等,号召村民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每户每人必须掌握一门科技致富技术,家无辍学学生等,环境卫生要求得更为详细,要求柴草垛要堆在离村屯300米以外的距离,院内井然有序,绿化美化,无乱扔乱堆现象等。

刚开始评选那会儿,村民们当笑话听,当热闹看。

可时间不长,看到邻居家挂起了第一块“星级文明户”的牌子,村民们心里不是滋味了,进而你追我赶地加入评选当中。

隋志远随即又对评选实行动态管理,对有突出表现的农户可随时加星,对已不够标准的农户,可随时减星。

这一举动更是吊足了村民们的胃口,“十星级文明户”的牌子成了各家各户争相求挂的金牌牌。

一块普普通通的牌子不但是各家各户的向心牌,而且也成了凝聚全村人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的动力牌。

为星级牌争光彩,为村里争荣誉,成了村民们的一种追求和享受。

以隋志远为首的新一届村班子组建以来,水利村党支部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村、省级村镇建设小康村。

水利村的荣誉,沉甸甸地装满了全村人的心。

为了让村民们更充实,隋志远带领一班人投资兴建了一个农民学习娱乐室,摆上各种书籍,请来各类专家,让村民们面对书本、面对专家找致富门路,求致富经。

除了富有农村特点的秧歌等文娱活动,棋类、球类比赛也走进了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省级安全文明村”让水利村的精气神儿在全省拔了头筹。

难怪有人说水利村代表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前进方向。

每听了这话,村民们心里的自豪感就不由得美滋滋地漾起来,他们知道为自己画这幅生活美景的就是那个一样是农民出身的隋志远。

无悔的选择

1999年,裕强村因征地补偿费等问题,造成村民大面积上访成了远近闻名的“上访村”,各种矛盾一触即发。

在村民们选不出支部书记的情况下,组织部门决定让隋志远挑起这个担子。

隋志远知道这是上级党组织给自己这个年轻干部压担子。

可老百姓听说上头又派了个干部来,便放出口信:

不管来啥人,三天准给轰出去。

隋志远没信这个邪,扛着行李卷,顶着2月的小北风和村民们敌视、怀疑的目光,住进了裕强村。

当天夜里,在村里那间冷得挂霜的办公室里,隋志远和党员们开了个碰头会。

会上,这个感情内敛的汉子讲起村民们的生活现状时眼圈红了又红。

“乡亲们说三天把我轰出去,这说明什么?

说明乡亲们对咱党员不信任。

咱就要争这口气,三天能不能站住脚,关键就是要看咱党员身子正不正,能不能为老百姓干点实事。

”隋志远的这些话让党员们找回了使命感与责任感,个个热血沸腾。

接下去,隋志远带领村支部一班人和党员们挨家挨户走访,征求意见,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倾听村民们的意见和呼声。

村民们怨气大,就往隋志远身上撒,有横挡竖拦不让进屋的,有脸一扭闭口不谈的,有啥话没说指着鼻子骂的……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形,隋志远就给党员们做思想工作,他说:

“别往心里去,这就像自个儿家的亲人,有了怨气不冲最亲的人撒,又和谁说去。

就这样几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隋志远不但没有被哄走,反而成了乡亲们最贴心的人,谁家有了啥事,就连夫妻俩闹红脸都愿找他商量、调和,用乡亲们的话讲:

咱们就信任这个黑黝黝的车轴汉子。

通过这一访、一问、一谈,隋志远懂得了乡亲们的心思,也就把准了工作的脉。

村民们最急着想改变的就是村容村貌。

村里没钱,又不能惊动村民们,隋志远找来了外援。

筹钱的、送料的、借车的,他把以前生意上的朋友都发动起来。

村里一共七条路,隋志远挨个划线、定走向、钉橛子,每条路还都设计出排水沟。

他带着村民突击队,一天扒掉117个猪圈和厕所。

从7月到8月的40多天里,隋志远和村支部的成员们每天天刚亮就爬起来,早上泡方便面,中午吃盒饭,晚上再泡方便面。

眼瞅着31000延长米的砂石路修好了,再不用从早到晚穿着水靴子趟泥坑的村民们乐颠了,不知咋庆贺自己的新家和自己的新生活。

末了,几个老人凑在一起商量:

真该办个庆功会,可咱要说给隋书记办个庆功会,他肯定不答应。

中,咱就说办个村民联欢会吧。

几个老人一提议,村民们不谋而合,他们自发捐款,五元、十元、百元甚至上千元,筹了7000多块钱,村民们从县里请来了电影放映队、地方戏团,连演带唱热闹了两天。

有的老人穿上拖鞋,由孩子们扶着颤颤巍巍走上路来,说要踩一踩这路,再看一看修路的人。

村里的妇女们还做了18面锦旗送到村支部。

年轻干部取得了成绩,得到了县委和镇党委的充分肯定,这也为这个脚踏实地的人指出了进一步做好工作的方向,使他深深地认识到: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意味着在各种利益面前,要同时做到“两个第一”,第一个第一就是要做到为公、为民,另一个第一便是舍已、克已。

裕强村土地归利民开发区,寸土寸金,房号不好批。

有的人说,隋志远你别犯傻,这权里可有来钱的路。

可隋志远说,权是党和老百姓给的,挣这样的钱,昧一辈子良心,我不干。

一位村民攥着厚厚的信封,信封里装的都是钱,找到隋志远,吞吞吐吐地请隋志远照顾照顾,批个房号。

听说三代同堂的一大家子人还挤住在一起时,隋志远声音沙哑子:

“你确实有困难,组织上一定会帮你解决。

你放心,到我隋志远这,能办的事一分钱不用使,不能办的使多少钱也不能办。

”这位村民感动得抹着眼泪不知说啥好。

   一次,村里修路要用砂石,有个人想包料,带着钱找到隋志远,可被他挡了回去。

这个人听说隋志远的老丈人说话有分量,就请老人帮他说情。

没想到,隋志远仍然公事公办,当着来人卷了老丈人的面子。

气得老丈人扔下一句“你毛长齐了,不认我了。

”扭头气呼呼地走了。

村里财务、政务都公开,大事小情都请村民讨论、监督,有利益让给村民,有困难村支书和共产党员最先顶住……虽说官龄并不长,只有8年,可隋志远每到一个村,都给那里的百姓心中留下了一块“公”字碑。

用他的话说,共产党员的心里搁不下这个“私”字,更何况咱这个党员是为百姓当这个家。

为百姓当家,靠的就是共产党员的赤诚公心;为百姓当家,靠的就是共产党员脉脉的爱民之情。

勇挑重担

白奎镇是呼兰北部重镇,2003年6月,因政府个别领导干部的不廉,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政府换届在即,全镇12个行政村中有8名支部书记联名上访,一场盲目排外的信任危机弥漫全镇,机关上下一时人人自危,震惊全县。

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县委急需一名威望高、群众基础好、能力突出的干部坐阵白奎,稳定局面。

千钧一发之即,县委又把目光锁定在隋志远身上。

此时隋志远已是呼兰镇党委副书记,工作得心应手,群众拥护,前途光明。

呼兰镇是县城,经济发达,条件优越,白奎镇却与呼兰镇有着天壤之别,条件艰苦,经济基础差,更何况当前形势复杂,别人唯恐避之不急。

到白奎镇任副书记平级调动,在旁人看来,无疑于“往火炕里跳”。

领导找隋志远谈话,刚一谈去白奎工作的重要性,隋志远笑了:

“直说吧,为了全县的稳定大局,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坚决服从组织分配。

”一年过去了,人们还为他来白奎的勇气而敬佩。

善于治乱村的隋志远,这次能否治好乱镇?

2003年7月,在特殊的背景下,隋志远带着县委特殊的使命和全县上下怀疑的目光,就任白奎镇党委副书记,第一副镇长,主持政府工作。

为解决目前的危机,打开工作局面,一方面隋志远配合党委书记查找和解决政府自身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利用一周时间广泛与广大镇村干部座谈,讲稳定,说思路,谈发展。

“让基层党员干部恢复对我们的信任,关键要看我们自身正不正,硬不硬,看我们新一届的人民政府,能不能为民谋利,能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让老百姓信服。

”一席话,一下子让机关干部找到了症结所在。

一场“从我做起,重塑白奎干部新形象,建设阳光政府”的活动,在隋志远的带动下全面展开。

隋志远主动向全镇做出廉政承诺,接受群众监督。

同时政府的一切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一律公开。

为方便工作,及时与镇村干部沟通,隋志远在白奎一住就是几个月。

了解隋志远的人都知道,隋志远从政前经过商,家境比较优越,自己有车。

来白奎的第二天,他就把自己的车开到了白奎,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他不是为了自己通勤方便,嫌白奎条件艰苦,而是私车公用,无偿为机关干部下乡提供便利。

一年多来,他从未从“公家”报过一分钱的车费。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隋志远深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了让群众能走上平坦宽阔的道路,不再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隋志远自己拆借资金4万元,为镇内十字街铺装砂石道路1000延长米。

为了让学校的孩子们不再为上厕所发愁,他亲自监督,为中学新建了一个标准化的大厕所。

为解决白奎村居民吃水难问题,隋志远又跑前忙后,积极主动协调区水务局,为白奎村打了两眼深水井。

为了让群众有个安居乐业的生产生活环境,他亲自组织动员在全镇开展“平安白奎”的创建活动……

在他的带动引导下,镇村干部队伍中悄然发生着变化,讲稳定大局的多了,背后散布小道消息的少了;按时上班的多了,闲散乱逛的少了;谈发展振兴的多了,不求进取的少了。

干部群众在隋志远的身上看到了白奎的希望,找到了白奎发展的动力。

干部的情绪捋顺了,形势稳定了,可这并不是隋志远所要的最终结果,白奎这样的产粮大镇,发展的后劲在哪里?

农民致富的出路在哪里?

这些问题让隋志远吃不香,睡不着。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句话让隋志远豁然开朗,他惦量出肩上最沉重的担子是什么——发展经济,为民谋利。

一个偶然的机会,隋志远听说,黑龙江省翠花蔬菜集团公司有意在哈市附近投资建厂,消息传来,隋志远喜出望外,他深知,如果这一项目能够落户白奎,那老百姓就可以发展白菜种植,不仅不愁销路了,而且对群众来说就又多了一条致富的门路。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翠花”留在白奎。

于是他叫人连夜组织材料,第二天亲自驱车,带领一班人主动前往朗乡洽谈对接。

之后在得知邻近的县也专门组团前往朗乡驻寨引资后,隋志远心急如焚,这么好的项目怎么能花落旁家呢,他马不停蹄,再次赶赴朗乡,表达招商诚意。

好事多磨,当得知人家已把引进翠花酸菜项目作为县政府全年引资重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出台了许多相关优惠政策后,有人开始担心,一个乡镇怎能争得过一个县,劝隋志远放弃,而他却说“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隋志远再一次组织人马第三次赶赴朗乡,苦口婆心与企业领导讲呼兰撤县设区的前景,讲白奎的优势,讲企业今后的发展效益,与邻近县展开了一场翠花“争夺战”,翠花蔬菜集团董事长终于被这个一乡之长为了富民兴镇而不辞三顾朗乡的真诚所打动,最终决定,不但将建设分厂项目落户白奎,而且还要在白奎建立白菜种植基地,实行订单收购,就地加工。

老百姓听说翠花酸菜落户白奎,个个笑逐颜开,一句“翠花上酸菜”成为人们见面后必不可少的话语。

干部群众自发组织秧歌到镇政府载歌载舞,尽情渲泄着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也表达着他们对隋志远的敬佩与感激。

隋志远笑了,这既是胜利的笑,更是喜悦的笑,因为那满载白菜的卡车奔跑在白奎的大地上,这喜人的景象即将变成现实。

能为群众办成一件实事、好事,隋志远感到由衷的高兴与欣慰。

翠花成功落户白奎后,更增添了隋志远招大商、引大商,富民兴镇的决心和信心,他与班子成员乘势而上,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又成功引资350万元,使哈尔滨龙泰粮食贮运站在白奎落地生根。

人们为隋志远的能力所折服,更为他风风火火一心为民,不知疲倦的精神所感动。

短短的半年时间,白奎成功引资1200万元,这相当于白奎前三年引资总和,创白奎历史最好水平。

全区上下再一次对白奎投来关注的目光,不同的是这次不是躲避、怀疑,而是钦羡、惊叹。

白奎的形象变了,一个奋发有为,蓬勃发展的白奎又回来了。

与其他乡镇相比,白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大部分群众还只是依靠一亩三分地维持生活。

为了拓展群众致富增收的空间,让老百姓早日过上富裕的日子,隋志远又费起了脑筋。

一次区里开会,领导的一句“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让隋志远心头一亮,茅塞顿开,于是他在积极引进企业的同时,又开始在全镇大张旗鼓地实施了离土创收战略。

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是隋志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个由他亲自挂帅,镇村干部共同参与的领导、组织劳动力转移网络在白奎迅速建立起来。

从此,镇政府的劳务信息发布会、农民工的技术培训会一个接一个。

同时,每逢大会小会,人们都可以看到隋志远的身影,听到他又在宣传强调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声音。

一批批的白奎人开始走出黑土地,踏上离土创业的新征程。

一年过去了,虽然隋志远的职务有了变化,由副书记、镇长,再到党委书记,但他为民谋利的心始终未改,他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向人们诠释着共产党员的真谛。

春去秋来,隋志远和他的乡亲们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十个特色种养基地初具规模;两个百万元项目正式投产;通乡路修到了家门口;庆平村的马铃薯绿色证书拿到了手;龙头企业的牵动效应得以显现,农民的粮食不再为销路发愁了;离土战略的实施,使全镇6206人走出土地,占到了劳动力总数的63%,一年拿回1099万元,加之中央的惠农政策,年底一算帐,白奎的农民全年人均至少增收500元。

白奎人的腰包鼓了,白奎人的腰杆硬了,自豪和喜悦写在每个人脸上。

白奎的人民勤劳,白奎的百姓也最朴实,他们嘴里不说,可心里有数,因为他们知道,是谁给他们带来这喜人的变化。

2005年1月7日呼兰区白奎镇一次一届人代会胜利召开,47名人大代表不约而同地把这庄严的一票齐刷刷地投向了同一个人——隋志远满票当选人大主席。

人们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发自心底的感激与信任,表达着对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爱戴和尊敬。

北方的一月,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一盏盏迎接新年的大红灯笼,映衬着皑皑白雪,装点着节日喜庆,一如农家人冬季的心境,满足、喜悦、憧憬。

兴镇富民的头雁---隋志远,和他的乡亲们正是怀是这样满足、喜悦和憧憬,伴着呼兰撤县设区的锣鼓,沿着“农业立镇,畜牧强镇,特色兴镇,招商富镇”的发展之路,向着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阔步前进。

他们头上,太阳暖洋洋地拥抱着白奎这片振兴中的土地。

  

 XX,女,19xx年5月8日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会计师,现任XX服饰有限公司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