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57206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农村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农村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农村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农村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农村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农村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农村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农村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农村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农村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农村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农村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农村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农村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农村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农村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农村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农村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农村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docx

《农村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docx

农村教师民情日记完整版

农村教师民情日记

农村教师民情日记

第一篇:

农村民情日记

201X年8月21日星期日阴有阵雨

今天上午9:

00我和驻村干部xxx同志一起来到了驻点xx居委会,与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

在座谈会上,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交流讨论的气氛至始至终轻松、热烈,他们畅所欲言,不仅道出了心声,而且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

基层的意见实实在在。

有的反映村组沟渠堵塞了、鱼塘变臭了,有的提出个别小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难,有的认为建设道路征地补偿不到位,谈出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57岁的老党员xxx是个敦厚、质朴的老人,由于在201X年积极响应土地挂钩工作,成为第一个搬迁户,但由于当时工作的失误造成了老人的宅基地一直未安置好,村组干部几经协调都未能解决。

我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动与老人沟通,了解他的心声,并与相关对象户和村组干部一起会商这件事,在协调多方利益之后拿出了一个双赢的意见,既解决了老人多年来宅基地的困扰,又最大程度了降低其他对象户的损失。

事后,老人紧紧的握住我的双手,久久不肯松开。

看着他真诚的面孔、中肯的表情、积极的态度,听着亲切、热情、纯朴的话语,愈加觉得基层党员、群众的可亲可敬,也看到了一个地方发展的希望所在和动力所在。

xx组xx片的变电所由于一直以来的管理不善造成了原有变压器被盗,有党员代表反映近期的接连下雨会让已有的变压器受潮损坏,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立即联系镇供电所协调解决变

压器的问题,并且组织劳力将变压器转移到安全干燥的地方,为村集体挽回了不必要的损失。

下基层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不仅仅是有着基层情况和群众意愿,同时也是基层干部对群众感情的真实记录。

不仅要嘴上说着老百姓,更要心里想着老百姓。

要做百姓的贴心人,要带着感情下基层,带着感情去倾听百姓呼声、了解百姓的困难,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

第二篇:

党员教师民情日记

给留守孩子多点爱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向前迈进的步伐不断加快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外出务工的人数与日俱增,留守儿童一族日益庞大,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尤其是作为贫困县的现状,更是如此

201X年11月13日晴星期三

为了给本次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以班级为单位,了解我班现有16名留守孩子,从在校表现来看,这些留守孩子生活自理方面的表现令师生称,但“留守孩子”的整体状况令人堪忧,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主要表现为:

不思进取,人生理想普遍不明;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缺乏关爱,性格内向、自卑;儿童自律能力差,纪律散漫,上网吧;作为独生子女,是祖辈的掌上明珠,可呼风唤雨

面对如此的情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该怎么办?

201X年11月29日晴星期五

要获取更具体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必须和这些留守孩子谈谈心,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掌握必要信息,为我的下一步工作提供有力的保证。

今晚我利用晚自习第三节时间,同这些孩子召开了一次座谈会。

了解到王婷同学的父母、哥哥在深圳打工,哥哥同妈妈在一起打工,父亲却在另外的厂里做事,家里只有七十多岁的爷爷无人照料。

父母、哥哥很少回家,只是偶尔打个电话。

但年迈的爷爷经常生病,王婷同学不得不经常请假回家照顾爷爷。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王婷同学自尊心较强,也很自卑,还有一定的攀比心。

在校总体表现还可以,就是在上课时经常走神,学习动力不足,目标也不明确。

我经常鼓励她要好好学习,和同学们多比比成绩,或者跟老师谈谈心里的想法,想爸爸妈妈就打电话,通过交谈,她也

开始重拾学习的自信,在专业的背诵中有较大的进步。

夜深了,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对这样的孩子,作为教师,的确需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我常常思考:

“留守孩子”仅仅需要物质上的填补吗?

答案是肯定的:

不。

他们所需要的只是——心灵的关爱。

201X年12月18日晴星期三

为了掌握更多的信息,了解“留守孩子”监护人的意见和建议,我常常利用空余时间,给留守孩子的父母进行多次电话家访。

针对“留守孩子”问题,家长们多数也感觉很无奈,生活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抛老弃幼。

家长们认为,孩子交给学校,就希望学校全权照顾孩子的学习及做人的道理。

他们认为自己是个打工者,既没有教育的时间和距离,也缺乏教育的能力,所以对学校是寄予了一切。

他们心里认为,终年没能陪伴孩子,总觉心里有愧,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要能满足孩子的,就一定满足,尤其是金钱的满足。

有家长透露,每个月给孩子的费用达1400元。

这样的家庭教育必然使部分“留守学生”形成了不思进取,自由散漫的坏习惯,养成从小花钱如流水,造成坏习惯。

加上孩子自律能力差,监护人管不上,这样就造成留守孩子纪律散漫,不听老师的话,说谎,上网吧,做些违法乱纪的事。

尤其是高中女生,心里感觉孤独,无处倾诉,渐渐走向了“早恋”的道路。

听着一个个家长的深情嘱托,我心情沉重。

作为家庭,他们如何面对生活的压力,作为学校,我们如何帮助他们,让他们在为社会创造财富又能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又没有后顾之忧。

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关爱学生。

老师,只有用爱的行为和举止,才会叩响留守孩子心灵深处的琴弦,才会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才会使留守孩子懂得和接受老师的教诲,只有让爱扎根于育人土壤,教育才是有效的,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为家长们解除后顾之忧。

第三篇:

教师联系群众民情日记

教师联系群众民情日记

楚雄市职业高级中学张仕勤

201X年4月15日晚7:

00

被访问者:

吕家华畜牧兽医专业高二(16班)

访问原因:

1、吕家华的学习大幅度下降。

2、吕家华的学习主动性越来越差,老师的激励和批评对他逐渐失去了作用。

3、作为一个男孩子,吕家华的性格也逐渐软弱,不敢反抗同学的欺负。

访问过程:

该学生自进校以来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虽然进行过多次的差生辅导教育,但是效果仍不明显。

致使班级总体成绩落后于同级其他班级。

而且该生性格内向,不愿与同老师进行交流,沉默寡言,课堂上从未发过言。

问原因,不愿和老师作深层次的交流,只是一言不发,而且只要一批评他,就会掉眼泪。

所以为了找出问题的症结,避免他的成绩下降,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我决定进行家访。

到学生家中,家里只有父亲一人在家,家长反应较为冷淡:

知道小孩很早就是这个毛病但是却无从下手。

就是一个劲的说我们也没有办法。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经过耐心的交流,说明家访的来意后,家长终于放下思想包袱于我进行了交谈。

从家长口中得知,原因可能有几

方面。

孩子很内向,虽然是男孩子,但是也很好玩,而且具有一定的惰性。

孩子回到家后就沉醉在电视中,对其中的情节津津乐道,但是对学习却基本只字不提,可能这也是孩子行为反常的原因之一。

而且学科中有他并不是很乐学的科目,比如说数学。

学习起来较为吃力,他可能产生了畏难情绪。

加上家长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在刚刚上学时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家长答应我,会积极配合我们老师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主动和孩子多交流,使孩子尽快融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去。

家访体会:

作为教师,不能对孩子的这些问题一味的批评指责接着放任不管。

而是应该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经验来解决这些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要以爱心关怀学生,以细心观察学生,以耐心教育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尽量帮助其解决问题。

我们不能放弃,而要在个方面给他多点鼓励多点爱。

让他能体会到我的良苦用心,把我当成可以交心的朋友,并愿意让我帮助他走出心理阴影,拥有正常孩子的阳光灿烂。

第四篇:

教师联系群众民情日记

教师联系群众民情日记

被访问者:

杨兴荣

访问原因:

1、杨兴荣的学习大幅度下降。

2、杨兴荣的学习主动性越来越差,老师的激励和批评对他逐渐失去了作用。

3、作为一个男孩子,杨兴荣的性格也逐渐软弱,不敢反抗同学的欺负。

访问过程:

该学生自进校以来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虽然进行过多次的差生辅导教育,但是效果仍不明显。

致使班级总体成绩落后于同级其他班级。

而且该生性格内向,不愿与同老师进行交流,沉默寡言,课堂上从未发过言。

问原因,不愿和老师作深层次的交流,只是一言不发,而且只要一批评他,就会掉眼泪。

所以为了找出问题的症结,避免他的成绩下降,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我决定进行电话家访。

在交流中,知道小孩很早就是这个毛病但是却无从下手。

就是一个劲的说我们也没有办法。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经过耐心的交流,说明家访的来意后,家长终于放下思想包袱于我进行了交谈。

从家长口中得知,原因可能有几方面。

孩子很内向,虽然是男孩子,很好玩,而且具有一定的惰性。

孩子回到家后就沉醉在电视中,对其中的情节津津乐道,但是对学习却基本只字不提,可能这也是孩子行为反常的原因之一。

而且学科中有他并不是很乐学的科目,比如说数学。

学习起来较为吃力,他可能产生了畏难情绪。

加上家长工作比较忙,没有时

间辅导孩子学习,在刚刚上学时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家长答应我,会积配极合我们老师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主动和孩子多交流,使孩尽子快融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去。

家访体会:

作为教师,不能对孩子的这些问题一味的批评指责接着放任不管。

而是应该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经验来解决这些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要以爱心关怀学生,以细心观察学生,以耐心教育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尽量帮助其解决问题。

我们不能放弃,而要在个方面给他多点鼓励多点爱。

让他能体会到我的良苦用心,把我当成可以交心的朋友,并愿意让我帮助他走出心理阴影,拥有正常孩子的阳光灿烂。

第五篇:

民情日记-关爱农村留守老人

关爱农村留守老人

201X年11月16日星期三多云见阴

起床闹钟把我叫醒了,窗外透出光亮,这是我们第六组在桑植县瑞塔铺镇鸟儿岭村“进村入户”的第二天。

站在户主刘老师的院子里,享受着乡村早晨的宁静。

从这里可以看到整个村落,蜿蜒的水泥路伸展到各家各户,村民大都住上了楼房,院前的一幢新房已经建好了第一层,这是刘老师的女儿女婿用打工赚来的钱修建的,计划修建三层,两个刚成年的儿子一人一半,他们建好房子以后,继续回福建打工。

回想起昨晚刘老师说十年前修房子时,建筑材料全靠马队驮运,使我对“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今天,村干部将陪同我们访问贫困户,我有些疑惑:

“这里条件很好呀,怎么也有贫困户呢?

”陈支书告诉我,村里有几户孤寡老人,因为家里没有劳动力,还是很贫穷的。

我们步行到了今天访问的第一户,这是一栋原来

六、七十时代的老木房子,木质窗格镂空着“卐”字格,窗格中央位置是一颗五角星,木房子一排四间,彰显着当年的些许辉煌,而如今,它趴在一片砖瓦洋房中却显得格外寒酸。

房檐下,杂乱堆放着几只南瓜、一堆红薯,还有一架许久未用了的石磨,悬挂着的竹竿上晾晒着几件已经洗得褪了色的衣服。

交谈中,我们了解到,户主张奶奶已经82岁了,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丈夫早年去世,与至今尚未成家的弱智儿子相依为

命,现在主要生活来源是家里不多的田地,自己的农村社保和来自各方面的救济。

了解到情况后,几位同学纷纷慷慨解囊,为老人捐了几百元钱,让老人家添点御寒衣被,买些生活日用品。

对于我们送上的慰问金,户主的儿子一直不好意思接,村支书才把慰问金放到了他的手里。

第二户贫困户是82岁的王奶奶,儿子早逝,王奶奶身体倒还健朗,耳聪目明,生活基本能够处理。

交谈的过程中,一直向我们道谢,念叨着我们的到来,让她感到了后辈的温情。

当我们和王奶奶合影的时候,王奶奶说她的旧帽子不好看,坚持要摘下帽子才和我们一起照相,好可爱的一位老奶奶!

陆续又去了两家贫困户,都是因为年老无子、身体残障方面的原因致贫,我们为贫困户都送上了慰问金,钱不多,希望能表达我们的一份心意,体现社会的温情。

整个走访花了近三个小时,一路上,我们谈到现在的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老人越来越多,很多老人面临着负担重、收入低、精神生活单调、家庭氛围缺失、医疗保障不足、安全隐患多等等问题。

在鸟儿岭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以领到55元的农村养老保险,可以享受乡镇医院住院全的农村合作医疗,镇里也正在修建敬老院,这些举措,让我们看到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正

在慢慢解决,我相信,通过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农村留守老人安度晚年的愿望。

 

附送:

农村教师演讲稿

农村教师演讲稿

第一篇:

农村教师师德演讲稿:

无悔的选择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人的一生中,会面临很多选择。

朋友,当你面对一次无奈的选择的时候,你将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呢?

工作的这几年里,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当初毕业时的踌躇满怀,在现实面前,却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乡村教师的处境,微薄的待遇,曾一度让我心灰意冷;商海中混得颇为得意的同窗的呼唤,对我不能不是一种诱惑,也让我有过动摇的念头。

在彷徨与困惑中,从事教育工作已近七年。

在这七年的工作中,说不清是为什么,我还是努力地工作。

最终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

人,要无愧于自己的选择!

既然选择,就要努力追求。

苦中寻乐,我也品味到了教育的幸福。

试想一下,有什么能比从事教育事业所收获的精神财富更多呢?

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这样的情景:

课堂上,看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你能三心二意吗?

课外,一个个学生围着你,用崇拜的眼神期待着你,你能不热血澎湃吗?

节日来临,一张张饱蘸着学生敬意的贺卡飞向你的时候,你能不激动吗?

夜深人静,就着一盏孤灯,品读着一封封信件的时候,你能不感到幸福吗?

这一幕幕,只有为人师者,才能亲身经历;也只有细细品味,才能坚定你的选择。

我亲爱的学生们,是你们的期盼给了我激情;是你们的仰慕给了我信心;是你们的怀念让我甘守清贫,让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让我最终能自豪地说一句:

我,无愧于自己的选择!

朋友们,正确地面对自己的选择,努力奋斗吧!

为了我们的学生,抛弃一切埋怨与牢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吧!

奉献自己的青春,收获桃李满天下的喜悦吧!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

第二篇:

农村小学教师师德师风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叫xxx,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1993年9月由安徽省巢湖地区的一所农村小学调到了x市x中心小学工作。

在今天这个隆重而又美好的大会上,我要向大家汇报我从教七年来一些普普通通的经历和体会。

我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由于父亲是教师,所以家里显得格外地清寒,但我们兄弟中有三人都相继报考了师范院校。

我感觉到,我从89年师范毕业到今天,是经历了一个彷徨、超越、奋斗的过程。

中间有两小段,说的是个人的生活,如今读起来,还是有点被自己所感动:

为了不影响工作,我把自己不满周岁的孩子送回了安徽老家,任他在那边哭爸喊妈,而我们每天却只能对着照片去抚摸他,心疼他。

记得那天,我们把还没有断奶的孩子送回老家,由于一路颠簸,孩子到家便发起了高烧。

但我们由于要急着回来上班,在家里呆了不到两个小时,便又要坐车离去。

临走时,孩子睡着了,我们抚摸着孩子那发烫的额头,望着那烧得通红的小脸,想着他醒来时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看不见自己的爸爸妈妈,吃不到一口奶水的时候,那种拼命的哭喊,我们的心都要碎了。

但我们还是强忍着泪水坐上了车子。

来华士三年,我觉得我是实实在在地奋斗了三年。

除了向学生们不断地奉献出我的爱以外,我还注重提高那爱的质量,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艺和能力,让爱在不断追求、创新中升华。

我现在已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夜里2:

00钟不到,便披衣起床、坐拥书城。

啃《教育心理学》,写教学心得;反反复复地修改教案,认认真真地摘录文章。

到现在为止,师范本科教育学专业、心理学专业的高等教材,我基本上都通读了一遍,并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为了演讲的需要,在语言上有些渲染,但说的都是事实。

由于我演讲的效果非常好,所以无锡教工委连续在无锡的各个区,包括到江阴与宜兴,所安排的演讲活动中,场场都要求我参加。

无锡电视台、无锡日报、无锡教育、江阴电视台与江阴日报,都对我进行了专门的报道。

后来,江阴教委又组织了一次专门的师德报告会,除我以外,还有南菁中学的李亚文老师、屠湘如老师(现任江阴市教育局局长)等名师也进行了先进事迹的汇报。

当时华士镇的曙光中学卞文虎副校长听完演讲后,又特地邀请我到曙光中学向他们的全体教师作了一次汇报。

在每次演讲的过程中,我都讲到了自己如何潜心课堂,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与水平的。

自从海口听课回来后,那些上课老师的影子,总在我脑海中闪现,黄爱华老师他们,为什么就能够把课上得那么好?

我也能这样吗?

匡老师在海口时说的玩笑话,却时时在我耳边回响。

我下决心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不管能否参加比赛,首先一定要让学生喜欢上我的数学课,一定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得有价值、学得有意义。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

新一轮的教学大比武开始了,先是华士片的比赛,比赛结果是有三位老师(包括我)都上得不错,但只能出两人到江阴市去比赛,评委们都是各个镇的副校长,谁都想把自己镇里的老师推到市里去,所以一时很难决定舍去谁。

最后,还是吴敏珏副校长给匡金龙老师打了个电话,汇报了一下情况,非常感谢匡老师那时破了一次例,给华士片增加了一个参赛的名额,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到了江阴比赛的日子,没想到我却感冒了,而且非常严重,只好打针吃药,由于药吃的有些多,所以上课时头晕脑胀,嗓子里冒火。

但由于我之前对自己的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尽管身体有状态,但还能坚持上下来,自我感觉效果也还可以。

比赛结束后,我获得了江阴市教学大比武小学数学第一名的好成绩。

接下来就是无锡的比赛,我代表江阴市参加。

很幸运的是,我又获得了无锡市教学比赛的第一名。

在这个过程中,姚兴耕老师和匡金龙老师,给了我非常多的指导与帮助,同时,无锡市教研室的凌国伟老师也开始关注与关心我了。

凌老师是我心中一直非常敬仰的数学教育专家,记得我还在安徽的时候,借了别人的一本杂志阅读并摘抄,其中就摘抄了凌老师的一篇文章。

当时比赛结束后,凌老师就跟我说,回去把这节课再好好改改,全国的小学数学年会今年要在南京召开,我去说说看,能否让你在全国年会上做一节观摩课。

听到这话,比听到宣布我是无锡市的第一名都高兴。

能到全国的年会上去上课,这对于以前的我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离我太遥远了,没想到现在却一下子可能会成为现实。

我回到学校后,认认真真地再揣摩我课堂教学中的缺陷,反反复复地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改进,我做好了一切去全国年会上课的准备。

通知真的来了,让我明天去南京上一节课,让专家们听听。

那天晚上,我来到了一间空教室,面对着桌椅,我就上起课来,我想再找找感觉,把桌椅就当学生了,该学生回答时,我就在心中帮学生回答,并预想学生可能会有哪些回答,我应该怎么引导。

正在空教室里指手画脚地讲着,却听到外面有笑声。

原来是吴校长和王老师路过学校,看见有教室亮着灯,就跑过来看看是怎么回事,看见了我当时的模样,她们笑了起来。

吴校长跟我说,早点回去休息吧,明天能成功就更好,不成功也没关系,顺其自然。

她其实是担心我压力太大,所以才这样说的。

第二天到了南京后,我才知道,专家们要从两节课中选一节课,到全国年会上去做观摩,而另外一节候选的课,是华应龙老师执教的《年月日》。

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就知道今天的结果了,华应龙老师的名字早已是如雷贯耳,去年他执教的这节课就获得了全省教学比赛的一等奖,我的课怎能和他的课相比较?

这样倒也好,我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下来,反正来了,就尽量把它上得最好。

到现在为止,我心中一直还是感谢那次能到南京上课的机会,尽管结果是自己预料到的,肯定是由华应龙老师去上全国的观摩课,但那次能在那么多大专家面前上课,而且得到了他们的指导,我感觉收获非常大。

王林老师、盛大启老师、孙丽谷老师、张兴华老师和凌国伟老师等等,都对我的课提出了一些建议,很多方面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经专家们一指点,我便茅塞顿开,比这几年埋头读的书都管用。

虽然我没能在全国年会上上课,但他们给了我一个参与大会的机会,使我又再次见到了全国的很多大专家、学者。

同时,我能在那里,听到了华应龙老师上的那节《年月日》,上得真好啊!

我一下子发现到自己的课与他的课之间的差距,我知道了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了。

回到学校后,我又投入到了课题结题的准备工作中。

学校的自主教育课题研究,自从上次的中期鉴定以后,又过了快两年的时间了。

这一阶段,卢懿萍教导在忙着写课题结题报告,王冀敏老师在忙着准备学生的现场点题活动,而我正在准备一节数学课。

6月8日那天,很多专家来到了学校,成尚荣所长、彭钢所长、班华教授、王铁军教授、无锡教科所的领导以及江阴市的徐海峰副市长都来了,鉴定组首先听了我在实验班上了一节数学课,当时,我上的是《数的整除整理和复习》,记得我当时是运用小组交流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自己回忆概念、整理概念,进而交流体会,整个课堂基本上能做到让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机会,人人都体验成功,气氛非常活跃。

下课后,成所长非常高兴,称我的课上得很棒,一定要继续努力,成所长、彭所长还特地喊我一起,三人在操场上合了一张影(在以后的日子,这两位教育专家,也是我非常敬重的领导,一直关心支持着我的成长,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在内心中,我永远感激与祝福他们)。

成所长还指导了我一个细节,那就是在走路的时候,身体要挺直,这样才显得有精神。

后来,我在走路的时候,就经常想起成所长这句话。

班队点题活动,是结题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它最直接地反映出学生的精神面貌与能力,而我们主动提出用点题活动的形式来展现学生的素质,也是具有很大挑战性的。

所谓点题活动,就是请专家现场为孩子们出一个题目,然后孩子们围绕这个题目,用不同的活动形式来表现它,如同现场作文,但不是用文字来表现,还是用活动来体现。

难点在于,首先,专家们出什么样的题目不知道,等专家题目出来以后,孩子们能马上领会题目的意思吗?

孩子们的审题能力很关键。

二,不是用文字来回答这个题目,而是用活动来回答,用什么样的活动才能更贴切地表达题目,是个难点;其

三,不同的小组,相互的活动不重复,但又能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表达主题,小组之间的协调能力很重要;其

四,即使思路有了,不同小组之间也协调好了,但同一小组内部在活动中如何分工与配合,也是个难题。

况且,很多是无法提前准备的,学生的准备阶段都是开放的,也就是说,所有的准备过程,专家们都是在旁听的,成所长、彭所长与徐市长等,都是直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的,所以,一切都是很真实自然的状态。

不过,王老师已经带领与指导孩子们,进行过多次的现场点题活动了,孩子们有的是经验,所以学校还是有这个信心的。

出题的是班华教授,他根本没想为难孩子们,出了一个孩子们很能够表达的题目:

教师与学生。

题目一出来,教室里马上就热闹起来,孩子们很有经验地做起了准备。

有两个孩子把题目写在了黑板上,并画上了一些和教师与学生主题相一致的简笔图案;有个孩子在计算机前马上设计起了节目单,等各小组的活动名称汇总过来后,他要打印给每位嘉宾;其他各组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不一会儿,主持人通知各小组长开会,汇报并协调各小组的汇报内容与形式,协调结束后,各小组开始分散排练。

准备时间结束了,活动正式开始。

孩子们对题目的把握能力、活动的设计能力、协调与组织能力,以及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长,都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了。

而且透过孩子们的活动,可以感受得出学校平时的师生关系是一个什么状态。

在场的专家们都非常兴奋,无锡教科所的唐云增老师与学生一起排练,并带上学生制作的头饰,然后一起出来表演,让活动现场高潮迭起,笑声不断。

最后,班华教授点评了这次活动,高度扬了学生的表现以及所表露出来的素质,当场给活动打分:

95分。

为什么要扣5分?

班教授说,孩子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表现出了教师爱学生、学生爱教师的很多真挚的情感,非常可贵。

如果再深入一步,能够提到师生是朋友,就更好了。

所以,这5分是给大家提一个希望,让我们朝着师生是朋友这个方向迈进。

班教授说得非常好,我们也非常认同和倡导这个观点,不过很遗憾的是,今天学生未能表达出来。

这不能怪学生,说明我们平时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