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57324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篇一:

实验报告4:

(药学专业、09制药)液体制剂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四液体制剂的制备(药学专业、09制药工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溶液型液体制剂的种类及其概念与特点。

  2.掌握几种典型的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其检查方法。

  3.了解低分子、高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其常用量。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实验内容

  

(1)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1:

芳香水剂(薄荷水)的制备(分散溶解法)

  以薄荷油、滑石粉(或轻质碳酸镁、活性炭)等为原料,制备芳香水剂(薄荷水)。

  实验2:

复方碘溶液的制备(助溶法)

  以碘、碘化钾为原料,通过助溶法,制备复方碘溶液。

  实验3:

硫酸亚铁溶液剂的制备(溶解法)

  以硫酸亚铁、枸橼酸为原料,通过冷溶法制备糖浆剂。

  

(2)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4:

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溶解法)

  以胃蛋白酶、甘油等为原料,制备高分子型液体制剂胃蛋白酶合剂。

  2.实验原理

  (请根据实验教材自己补充,包括助溶法的原理;高分子溶液剂的定义,其热力学稳定性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

  1.实验材料:

薄荷油、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碘、碘化钾、胃蛋白酶、硫酸亚铁、新鲜牛奶、冰醋酸、氢氧化钠。

  2.设备与仪器:

恒温水浴箱、研钵、具塞玻璃瓶、烧杯、量筒等。

  四、实验步骤、操作过程

  (根据实验过程填写,必须列出处方)

  实验1:

教科书44页芳香水剂(薄荷水)的制备(分散溶解法)

  实验2:

教科书45页复方碘溶液的制备(助溶法)

  实验3:

教科书45页硫酸亚铁糖浆(溶解法制备)

  实验4:

教科书47页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并按照48页附录方法,测定所得酶制剂的活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1:

薄荷油的制备,比较用三种不同分散剂制备的液体制剂的异同,将结果

  记录于表2-1中。

  滑石粉

  轻质碳酸镁

  活性炭

  实验2:

复方碘溶液,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观察碘化钾溶解的水量与加入碘的溶解速度。

  实验3:

硫酸亚铁糖浆描述成品外观形状,讨论冷溶法存在的不足。

  实验4:

胃蛋白酶合剂,描述(Ⅰ)法和(Ⅱ)法的成品外观性状并记录与讨论活力试验中分别凝乳的时间。

篇二:

药剂学实验报告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3)了解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和包装法。

  二、本实验所需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

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

滑石粉、甘草、朱砂

  三、实验内容

  [处方]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制法]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

  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

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

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五、总结

  甘草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粉碎好多次,由于后面还有别的同学等着粉碎,最后还是没把甘草粉碎成标准要求的细度。

因此,后面的研磨过程,并不是很成功,制出的益元散中可以明显看出甘草粗末。

  一、目的要求

  掌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

  二、本实验所需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

粉碎机、药筛(20目,65目或60目)、渗漉筒、铁架台、铁夹、烧杯(1000ml,400ml)

  2.药材:

蕲蛇、防风、当归、红花、羌活、秦艽、香加皮、白酒、白糖

  三、实验内容

  [处方]蕲蛇(去头)12g,防风3g,当归6g,红花9g,羌活6g,秦艽6g,香加皮6g,白酒加至1000ml。

  [制法]以上七味,蕲蛇粉碎成粗粉,其余防风等六味共研碎成粗粉,与上述粗粉混合均匀,置烧杯中,加入白酒适量,拌匀,浸润0.5小时,使其充分膨胀,装入底部填有脱脂棉的渗漉桶中,层层轻压,装毕后于药面覆盖滤纸一张,并压小瓷片数块,加白酒使高出药面1~2cm,盖上表面皿,浸渍48小时后,以白酒为溶剂,按渗漉法调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收集渗漉液900ml,加入蔗糖100g,搅拌溶解后,过滤,制成1000ml,即得。

本品含醇量应为44%~50%。

  四、思考题

  1、比较药酒、酊剂的异同点?

  药酒与酊剂同为浸出药剂,其不同点在于药酒溶剂为蒸馏酒,无一定浓度,制备方法有浸渍法和渗漉法,常加入糖或蜂蜜作为矫味剂;酊剂的溶剂为不同浓度的乙醇,有浓度规定,制备方法除上述两种还有溶解法和稀释法,一般不用添加矫味剂。

  2、浸出药剂中哪些剂型需要测定含醇量?

  浸出药剂中酊剂和流浸膏剂需要测定乙醇含量。

  五、总结

  粉碎蕲蛇时,蛇皮粉碎不了,蛇刺也很难被粉碎,但是蛇肉被粉的过细。

在装入渗漉桶中时,由于没有小瓷片,滤纸浮在药面上,导致药粉与白酒接触。

因为时间有限,并没有浸渍48小时,大约一个多小时后就开始渗漏了,并且实验全部做完后也没达到要求的900ml。

  一、目的要求

  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本实验所需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

电磁炉、锅、纱布若干

  2.药材:

益母草、红糖

  三、实验内容

  [处方]益母草125g,红糖31.5g。

  [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的清膏。

称取红糖,加糖量1/2的水及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4左右,即得。

  四、思考题

  1、制备煎膏剂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煎煮2-3次,浓缩至浓缩液滴至纸上液滴周围无水迹时为度,收膏时一般加入糖或蜜的量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分装时应待煎膏充分放冷后再装入容器。

  2、如何防止煎膏出现“返砂”现象?

  炼糖时使糖部分转化,控制糖的适宜转化率。

  3、按传统法收膏标识有哪些?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加入糖或蜂蜜的量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收膏时随着稠度的增加,加热温度可相应降低,收膏稠度视品种而定。

  4、煎膏剂与糖浆剂有哪些异同点?

  两者都是水提取物加糖或蜂蜜制备而成,糖浆剂是浓蔗糖水溶液,煎膏剂是稠厚状半流体剂型,煎膏剂需要浓缩和收膏,糖浆剂一般不用。

  五、总结

  在熬炼红糖时并没有呈现金黄色,而是深红棕色。

因为没法测密度,所以熬炼时全凭自己感觉,每步都按要求做,最后的实验成品呈棕黑色,为稠厚的半流体,味道很苦。

  实验四板蓝根颗粒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掌握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与质量要求。

  二、本实验所需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

电磁炉,锅,纱布

  2.药材:

板蓝根、红糖

  3.试剂:

无水乙醇、蔗糖粉、糊精

  三、实验内容

  [处方]板蓝根

  [制法]取板蓝根14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0倍量水,1.5小时,第二次8倍量水,0.5小时,煎液纱布过滤,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加乙醇使含量达60%,静置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加入适量的蔗糖粉和糊精,制成颗粒,干燥,制成60g,即得。

  四、思考题

  1、制备颗粒剂应注意哪些问题?

  颗粒剂的制备过程中,提取遇到挥发性成分要采用低温至稠膏状,精制95%乙醇适量,制粒用一号筛,赋形剂的用量一般不超过稠膏量的5倍。

  2、颗粒剂通常应做哪些质量检查?

  辅料用量,外观检查,溶化性,水分,硬度,粒度,装量差异,卫生学检查等。

  五、总结

  因为做这个实验时正好中午,所以我们把板蓝根加水入锅后就去吃饭了,但排队吃饭人太多,导致时间加长,回来时板蓝根已糊,因此,就不得不称取板蓝根重新做实验。

浓缩时,密度有点低,导致加入蔗糖粉后并未出现颗粒,为此,我又不断研磨,待加入许多蔗糖粉后,板蓝根渐渐呈固体颗粒样,但颜色呈黄白色,加入蔗糖太多,导致颜色变浅。

  实验六紫草膏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掌握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操作关键及注意事项

  二、本实验所需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

电磁炉、锅、纱布、粉碎机、七号筛(120目)

  2.药材:

紫草、当归、生地黄、白芷、乳香、没药、芝麻油

  三、实验内容

  [处方]紫草10g,当归3g,生地黄3g,白芷3g,乳香3g,没药3g,麻油100g,蜂蜡。

  [制法]

(1)原料处理:

将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过七号筛;当归、防风、生地黄、白芷碎断;紫草用清水润湿。

  

(2)炸料制膏:

取麻油100g于锅内,加热至约200℃,先将当归、防风、生地黄、白芷四味药炸枯,至白芷表面呈焦黄色,除去药渣,降温至约160℃,将紫草加入,用微火炸枯,至油呈紫红色,滤出药渣,加入蜂蜡(每油10g,蜂蜡2~4g)熔化,倾入容器中,待温度降到60~70℃时,加入乳香、没药细粉,搅匀至冷凝,即得。

  四、思考题

  中药软膏有哪些制备方法?

各有何特点?

如何选用?

  制备方法:

研合法、熔和法、乳化法。

研合法:

将药物细粉用少量基质研匀或用适量液体研磨成细糊再递加其余基质均匀。

熔和法:

将基质先加热熔化再将分次逐渐加入边加边搅拌,直至冷凝。

乳化法:

将油溶性组分混合加热熔融,另加水溶性组分加热至油相温度相近时,两液混合边加边搅拌,待乳化完全直至冷凝。

软膏剂基质较软,研磨后即可混匀,或主药不宜加热用研磨法,基质熔点不同,常温下不易混匀,主药可溶于基质,或药材需要用基质浸渍有效成分用熔和法。

乳化法中有油水两相。

  五、总结

  油炸当归、防风、生地黄、白芷四味药时,由于温度过高,不小心有些炸糊,但不严重。

最后做出的紫草膏看着还比较好,颜色均一,有光泽,该实验做的还比较成功。

篇三:

实验2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五液体药剂的制备

  Ⅰ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及操作要点。

  2.熟悉制备(转载自:

小草范文网:

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液体药剂常用的称量、量取等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3.了解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二、实验指导

  1.溶液型液体药剂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直径在1nm以下)状态溶解在液体分散媒中,制成供内服或外用的单相澄明的液体药剂。

可以口服,也可以外用。

溶液型液体药剂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液体石蜡、植物油等。

属于真溶液型药剂的有药露与芳香水剂、溶液剂、甘油剂、醑剂等。

溶液型液体药剂就分散系统而言,主要为低分子溶液,其分散相(药物)小于lnm,常以分子或离子状态溶解在分散媒中,外观均匀、澄明。

  2.溶液型液体药剂其制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化学反应法、水蒸气蒸馏法等,以溶解法应用最多。

其一般工艺流程为称重→溶解→滤过→质量检查→包装等。

  3.溶解法操作注意:

  

(1)药物的称量和量取固体药物常以克为单位,应根据药物的轻重,选用不同的称器进行称量。

液体药物常以毫升为单位,选用不同的量器进行量取。

用量少的液体药物,可采用滴管计滴数量取(标准滴管在20℃时,lml蒸馏水应为20滴,其重量误差在±0.10g之间)。

  

(2)取处方总量1/2~3/4的溶媒,加入固体药物,搅拌溶解。

处方中如有附加剂或溶解度较小的药物,宜先将其溶解后再加入其他药物,也可加入适量助溶剂或采用复合溶剂,帮助溶解。

易溶解的药物、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最后加入。

酊剂、流浸膏加入水溶液中时,速度要慢,且应边加边搅拌。

  (3)根据药物性质,可将固体先行粉碎或加热助溶,某些难溶性药物可适当增加其溶解度。

  (4)将溶液用适宜的滤器过滤后,再适量添加溶媒至需要量。

过滤可选用的滤器有玻璃漏斗、布氏漏斗、垂熔玻璃漏斗等。

常用滤材有滤纸、脱脂棉、纱

  布、绢布等。

  (5)如处方中含有糖浆、甘油等粘稠液体时,用量器量取液体药物后,将粘附在容器壁上的液体应用少量溶剂洗涤器具。

洗液合并于容器中,以减少药物的损失。

溶剂为油、乙醇、液体石蜡时,容器与器材均应干燥。

  (6)制得的溶液应及时分装于容器内,加塞后擦净器壁再贴瓶签。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设备器皿:

普通天平、量杯、量筒、烧杯、玻璃漏斗、磨塞小口玻璃瓶、玻棒、试剂瓶等。

  药品与材料:

碘、碘化钾、硼砂、甘油、碳酸氢钠、液化苯酚、薄荷油、乙醇,蒸馏水等。

  四、实验内容

  

(一)薄荷水

  【处方】薄荷油2ml滑石粉15g蒸馏水加至1000ml

  【制法】称取精制滑石粉15g,置干燥乳钵中,将薄荷油2ml加到滑石粉上,充分研匀。

量取蒸馏水9500ml,分次加到乳钵中,先加少量,研匀后再逐渐加入其余部分的蒸馏水,每次都要研匀,最后留下少量蒸馏水。

将上述混合液移至有塞玻璃瓶中,余下的蒸馏水将研钵中的滑石粉冲洗入玻璃瓶,加塞用力振摇10min,用湿润过的滤纸反复滤过,直至滤液澄明。

再从自滤器上添加蒸馏水至1000m1,摇匀,即得。

  【功能与主治】祛风,矫味。

用于胃肠胀气和作矫味剂,或作溶剂。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15ml,一日3次。

  【注】1.因挥发油和挥发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均很少(约0.05%),为了增加其溶解度,必须尽可能增加溶质与水的接触面积。

因此一般多采用振摇法和加分散剂法制备芳香水剂。

  2.常用的固体分散剂有滑石粉、滤纸浆等;液体分散剂有乙醇和聚山梨酯-80等。

制备时加固体分散剂不仅可增加溶质与水的接触面积,且可在滤器上形成滤床,起助滤作用,吸附多余的挥发油及杂质,使溶液澄明。

  3.本品亦可用增溶法制备。

即薄荷油20ml,聚山梨酯-8012g,蒸馏水加至1000ml。

还可用增溶-复溶剂法制备。

即取薄荷油20ml,加聚山梨酯-8020g,

  90%乙醇600ml,蒸馏水加至1000ml。

  5.加精制滑石粉作分散剂时,研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滑石粉过细,而使溶液浑浊,需反复滤过才能澄明。

  

(二)复方碘溶液

  【处方】碘5g碘化钾10g蒸馏水加至100ml

  【制法】取碘化钾置容器中,加蒸馏水约5ml,搅拌使溶解,加入碘,随加随搅拌,使溶解后,再加蒸馏水至全量,混匀,即得。

  【作用与用途】调节甲状腺机能。

用于因缺碘所引起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辅助治疗。

亦可作为甲状腺术前给药。

  【用法与用量】口服。

一次0.1~0.5ml,一日0.3~0.8ml;极量:

一次1ml,一日3ml。

饭后服。

  【注】1.碘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和挥发性,称取时可用玻璃器皿或蜡纸,不宜用纸衬垫,不应直接置于天平托盘上称量,以防腐蚀天平;称取后不宜长时间露置空气中;切勿接触皮肤与粘膜。

  2.碘难溶于水(1:

2950),故加碘化钾作助溶剂,以增大其溶解度。

制备时,为使碘能迅速溶解,宜先将碘化钾加适量蒸馏水浓溶液,然后加入碘溶解。

碘化钾与碘生成易溶于水及醇的络合物。

其结合形式如下:

  I2+KI→KI3

  3.碘溶液具氧化性,应贮存于密闭玻璃塞瓶内,不得直接与木塞、橡胶塞及金属塞接触。

为避免被腐蚀,可加一层玻璃纸衬垫。

  4.本品为深棕色澄明溶液,有碘特臭。

内服时用水稀释5~10倍,以减少刺激性。

  

(二)复方硼砂溶液

  【处方】硼砂2g甘油3.5ml碳酸氢钠1.5g液化苯酚0.3ml蒸馏水加至100ml

  【制法】取硼砂加入约50ml热蒸馏水中,溶解,放冷,加入碳酸氢钠溶解。

另取液化苯酚加甘油搅匀,缓缓加入上述溶液中,随加随搅拌,待气泡消失后,加蒸馏水至100ml,必要时过滤,即得。

  【作用与用途】杀菌防腐。

为含漱剂,用于口腔炎,咽喉炎及扁桃体炎等。

  【用法与用量】加5倍温水稀释后漱口,慎勿咽下,一日数次。

  【注】1.硼砂在水中溶解度为1:

20,沸水中为1:

1,甘油中易溶。

故制备时,宜用热水加速硼砂溶解。

溶解后必须放冷,再溶解碳酸氢钠,否则碳酸氢钠遇热未参加化学反应就被分解。

  2.本品制备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配制时,须待不发生气泡后,再进行过滤。

因有气泡产生,说明化学反应尚未完全。

  3.本品系采用化学反应法制备。

硼砂遇甘油后,生成一部分甘油硼酸呈酸性遇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甘油硼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其化学反应如下:

  Na2B4O7·10H2O+4C3H5(OH)→2C3H5(OH)NaBO3+2C3H5(OH)HBO3+13H3O

  2C3H5(OH)HBO3+2NaHCO3→2C3H5(OH)NaBO3+2CO2↑+H2O

  4.本品反应生成物甘油硼酸钠具有杀菌防腐作用。

因甘油硼酸钠呈碱性,有除去酸性分泌物作用。

苯酚有轻微局部麻醉作用和抑菌作用。

  5.本品为粉红色澄明液体,具苯酚特臭。

  五、思考题

  1.制备薄荷水时为何加入精制滑石粉?

有哪些制备方法?

  2.碘化钾在复方碘溶液中有何作用?

制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制备复方硼砂溶液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Ⅲ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及反絮凝剂等的选择与应用。

  二、实验指导

  1.难溶性固体药物分散于液体分散媒中的过程,所形成的分散体系称混悬型液体药剂。

属于粗分散系,可供口服、局部外用和注射用。

  2.混悬液中微粒与分散介质间存在密度差,因重力作用,混悬液中微粒在静置时会发生沉降。

混悬微粒的粒径愈大,沉降速度愈快;混悬微粒与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愈大,沉降速度愈快;分散介质的粘度愈小,沉降速度愈快。

  3.混悬液中微粒比表面积愈大,表面自由能也愈大,致使分散体系不稳定,有聚集倾向,加入亲水胶体增加其稳定性。

如羧甲基纤维素钠等除使分散媒粘度

  增加外,还能形成带电的水化膜包在微粒表面,防止微粒聚集。

加入表面活性剂作为润湿剂,可使疏水性药物被水润湿,从而克服微粒由于吸附空气而漂浮的现象(如硫磺粉末分散在水中时)。

  4.微粒沉降速度愈快,混悬剂的稳定性愈差。

所以选用粒度小的药物以及加入助悬剂增加分散媒的粘度,可以降低微粒沉降速度。

为了减缓微粒的沉降速率,增加混悬液的稳定性,可采用以下措施:

①将药物适当的粉碎,尽量减少微粒的半径;②减少微粒与分散媒之间的密度差,向混悬液中加入糖浆、甘油等;③增加分散媒的粘度,向混悬剂中加入粘性较大的高分子助悬剂。

  5.混悬液的制备方法有分散法和凝聚法。

分散法制备混悬液时,亲水性药物可先研至一定的细度,再加液研磨至适宜分散度,最后加入其余的液体至全量,加液研磨时通常取药物1份,加0.4~0.6份液体分散媒为宜。

遇水膨胀的药物配制时不宜采用加液研磨;疏水性药物可加润湿剂研磨,使药物颗粒润湿,再加其它液体研磨,最后加水性分散介质稀释至全量,混匀即得。

  凝聚法分化学凝聚法和微粒结晶法。

化学凝聚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分别制成稀溶液,混合并急速搅拌,使之产生化学反应,制成混悬型液体制剂。

微粒结晶法通过改变溶剂或溶液浓度制成混悬液,如配制合剂时,常将酊剂缓缓加到水中并快速搅拌,使形成的混悬液细腻,微粒沉降缓慢。

  6.混悬液为不稳定体系,制备时须加入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等稳定剂。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设备器皿:

乳钵、烧杯、量筒、量杯、普通天平、滴管等。

  药品与材料:

炉甘石、氧化锌、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沉降硫、硫酸锌、樟脑醑、蒸馏水等。

  四、实验内容

  

(一)炉甘石洗剂

  【处方】炉甘石150g氧化锌50g甘油50ml羧甲基纤维素钠2.5g蒸馏水加至1000ml

  【制法】取炉甘石、氧化锌研细过100目筛,加甘油研磨成糊状后,另取羧甲基纤维素钠加蒸馏水溶解后,分次加入上述糊状液中,随加随搅拌,再加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