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必修2 第四课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59457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政治必修2 第四课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必修2 第四课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必修2 第四课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必修2 第四课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必修2 第四课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必修2 第四课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必修2 第四课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必修2 第四课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必修2 第四课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思想政治必修2 第四课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必修2 第四课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docx

《思想政治必修2 第四课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必修2 第四课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想政治必修2 第四课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docx

思想政治必修2第四课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1.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方式,决定了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

这表明(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B.按劳分配是最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

C.分配制度取决于财富增加状况

D.不同国家实行不同的分配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的认识。

材料分别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角度说明了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分配方式也不同,由此可以得知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2.下表为某国有控股企业工程师税后收入(单位:

元),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  )

年度

工资

奖金

企业分红

专利

其他投资

合计

2018年

48000

15000

2000

15000

5000

85000

2019年

50000

20000

3000

17000

3000

93000

A.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我国进入新时代,经济高速发展

C.其收入受国家政策变动因素的影响

D.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解析:

从某国有控股企业工程师税后收入的构成可以推导出,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D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新时代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该工程师的收入受国家政策变动因素的影响,C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D

3.从分配角度看,下列有助于践行共享发展理念,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举措有(  )

①改革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均等化 ②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③降低创业成本,有效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④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缩小收入差距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缩小收入差距,这些都有利于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②④符合题意;收入分配公平不是均等化,①错误;降低创业成本,有效激发社会投资活力与实现社会公平之间没有直接关系,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王的妈妈在一家私营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工资、奖金收入颇丰。

另外,她还投资股票与债券,股息与利息收入也非常可观。

小王的爸爸是一位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工资、奖金之外,还有技术入股和专利转让收入。

小李的爸爸因工伤在家休养,小李的妈妈在一家私营纺织厂当工人,薪资微薄。

(1)请具体说明小王的父母与小李的妈妈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当前国家允许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与影响。

(3)结合第

(2)问,从个人收入分配角度分析国家应如何解决材料中所暴露的问题。

解析:

(1)问属于简答类试题,首先要明确知识范围为“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中小王的父母、小李的妈妈的收入来源分别指出其分配方式即可。

(2)问属于影响类试题,首先要明确知识范围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知识,其次要明确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

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分别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第(3)问属于措施类试题,首先要明确知识范围为“个人收入分配”的知识,其次要明确措施主体是国家。

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分别从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贯彻新发展理念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答案:

(1)①小王的妈妈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其中从事管理工作而获得的工资、奖金收入属于按管理要素分配所得,股息与利息收入是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

②小王的爸爸在国企的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所得,技术入股和专利转让收入则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所得。

③小李的妈妈的收入是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2)①这有利于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又必然会导致收入差距的逐渐扩大,如不加以调节会出现两极分化、社会不公平等问题。

(3)①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奋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④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⑤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缩小区域、城乡、行业收入差距,实现共享发展,坚持消除贫困。

学考达标

1.某年全国居民人均收入情况(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如下表所示:

可支配收入

工资性收入

经营净收入

财产净收入

转移净收入

28228元

15829元

4852元

2379元

5168元

由上表可知(  )

①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提高 ②我国收入差距已经消除 ③我国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④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劳动报酬属于初次分配,不属于再分配,①错误;我国收入差距仍然存在,尚未消除,而且也不可能消除,只能缩小,②错误;表格显示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我国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

D

2.实现社会公平,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下列分配格局中符合上述目标要求的是(  )

A.橄榄形B.金字塔形C.哑铃形D.倒丁字形

解析:

橄榄形的收入分配状况与实现社会公平、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要求一致,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图示的收入分配状况,均与实现社会公平、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要求不一致。

答案:

A

3.知识产权制度通过合理确定人们对知识及其他信息的权利,调整人们在创造、运用知识和信息过程中产生的利益关系,激励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通过知识产权获得的收益属于(  )

A.按资本要素分配  B.按管理要素分配

C.按技术要素分配  D.按劳分配

解析:

我国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管理、数据等。

题干中的“知识产权”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4.“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这“两个同步”有利于(  )

①居民实现同步富裕 ②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③维护劳动者利益 ④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①中“同步富裕”的说法错误;“两个同步”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维护劳动者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答案:

B

5.下列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措施有(  )

①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 ②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③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④经济增长的同时扩大居民收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①错误,“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并不能缩小收入差距;②③正确,“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均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④错误,“经济增长的同时扩大居民收入”不一定能缩小收入差距。

答案:

C

6.据测算,个税改革实施首月,全国个人所得税减税316亿元,有6000多万税改前需要缴纳个税的人已不再需要缴纳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

这一举措有利于(  )

A.实现企业利润率的快速增长 

B.消除收入差距、实现同步富裕

C.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

D.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解析:

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个税改革,与企业利润率的快速增长无关;B项说法明显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符合题意,这一举措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答案:

D

7.下列举措中属于再分配的是(  )

①国务院大力推进精准扶贫 ②落实工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③为退伍军人发放养老补贴 ④农民承包经营土地获得的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①③正确,国务院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和为退伍军人发放养老补贴均属于再分配;②④不符合题意,落实工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农民承包经营土地获得的收入都属于初次分配。

答案:

B

能力提升

8.根据《华中科技大学科技人员取得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信息公示办法》的规定,华中科技大学奖励“宽光谱穆勒矩阵椭偏仪及纳米结构测量方法”科技成果第一发明人82万余元、主要发明人30万到50万元。

对科技人员进行奖励(  )

①能够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 ②有利于缩小科技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③体现技术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 ④贯彻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对科技人员进行奖励,能够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同时这也体现了技术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①③符合题意;对科技人员进行奖励,有可能会拉大科技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②错误;材料中的分配方式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表现,不是按劳分配,④错误。

答案:

A

9.针对下面漫画反映的经济问题,必须(  )

①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障财产性税收的足额征缴 ②深化垄断行业薪酬改革,坚持“提低、扩中、控高”的思路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标准 ④加强收入分配制度顶层设计,从根本上遏制垄断性收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漫画反映的是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存在的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深化垄断行业薪酬改革,坚持“提低、扩中、控高”的思路,加强收入分配制度顶层设计,从根本上遏制垄断性收入,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公民的财产性收入,①排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标准,不能解决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③排除。

答案:

C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多项措施,其中出台的分配政策强调,加大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股权激励、分红激励以及科技成果投资入股等实施纳税优惠;技术开发、服务等活动的奖酬金提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执行。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实行上述分配政策对加快发展实体经济的激励导向作用。

解析:

解答本题可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创新、增加科技投入、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说明实行上述分配政策对加快发展实体经济的激励导向作用。

答案:

①强化尊重知识,激励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②激励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调动了科研人员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③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创新,增加科技投入,促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使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④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的标准。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扩大的趋势,理顺分配关系,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我国应怎样理顺分配关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解析:

(1)问属于原因类试题,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可能有:

分配制度的变化,允许按生产要素分配;体制不完善;地域差别;再分配手段不完善;非法收入造成的差距。

(2)问可以从收入分配制度、“两个同步”、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持消除贫困等角度思考分析。

答案:

(1)分配制度的变化,允许按生产要素分配;体制不完善;地域差别;再分配手段不完善;非法收入造成的差距。

(2)①应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者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③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④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⑤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要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坚持消除贫困。

70年数据见证居民收入分配变化

2019年7月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0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兼顾公平和效率,实现了由平均分配向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转变。

改革开放前,城乡居民收入来源单一,城镇居民依靠工资,农村居民依靠工分。

改革开放后,多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居民收入来源发生显著变化。

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财产净收入占比为10.3%,比2013年提高0.6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占比为60.6%,下降2.2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41.0%,比2013年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经营净收入4.4个百分点。

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2013—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3%,快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速0.8个百分点。

2016年,劳动者报酬占初次分配总收入的比重为52.2%,提高4.7个百分点。

脱贫攻坚成效突出。

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地区普遍贫困,按照现行农村贫困标准衡量,1978年末农村贫困发生率约为97.5%,农村贫困人口规模达7.7亿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打响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2018年末,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7%,贫困人口降至1660万人。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材料,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增强对我国改革开放和分配制度的政治认同。

(2)搜集资料,分析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总收入比重增长的意义,培育科学精神。

(3)结合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果,说明脱贫攻坚的意义,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增强政治认同。

答案:

(1)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的直接原因。

(2)居民收入分配方面实现了“两个同步”,增加了居民收入,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积极性、扩大消费、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3)脱贫攻坚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