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652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河南省南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南阳市2017年春期高中一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6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周时期,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春秋战国时期,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D.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形成

2.史书记载:

“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B.曹魏C.唐朝D.北宋

3.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4.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

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

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已经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5.《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作。

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碾冰辙”

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此处的“市”是

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B.地力自治的市镇

C.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D.沿街开铺的晓市

6.在明代以前,中国商人的经营活动多是单个的、分散的,没有出现具有特色的商人群体,是有“商”而无“帮”的。

明清时期,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这主要是因为,

A.小农经济的发展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对外贸易的活跃D.商人地位的提高

7.为了保证农业经济的发展,巩固小农经济在政权中的统治地位,从战国时期开始,封建政府推行

A.均田制B.重农抑商C.抑制兼并D.盐铁官营

8.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是因为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C.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

9.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一法案规定:

在纺织厂(除了丝绸与饰边的劳动领域),禁止雇佣9

岁以下儿童;9岁至13岁儿童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9小时;13岁至18岁的年轻工人每

天工作不超过12小时。

这些由监督员监督实施。

这一法案说明

A.工业革命期间童工的待遇得到根本性改善B.自由主义政策时期存在国家的干预

C.英国建立起完善的工厂保护制度D.英国建立了最早的社会保障制度

10.“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

A.都开始于棉纺织业部门B.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C.体现了科学和技术的真正结合D.以电力作为主要的能

11.观察右面关于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表格,其反映出的变化特征是

A.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行业竞争十分激烈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12.《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

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这种中国特色

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A.实业救国B.发展资本主义C.民族独立D.实现民主政治

13.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

它们的共同点是

A.属于近代洋务企业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4.请你给下图确定一个主题,这一主题应该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B.“民族工业的春天”

C.“实业救国的浪潮”D.“近代工业的起步”

15.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

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他也确实

创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严格限制B。

辛亥革命后为资本主义扫除一些障碍

C.-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实业救国思潮及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16.1939年,国民政府一方面把西南地区原有的采矿场收归国营,另一方面将华北、华中等地一些矿场内迁的机械充实西南各矿场,扩大采掘能力。

这些措施

A.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B.是消极避战保存实力的反映

C.调整经济体制促进经济运行D.是基于长期抗战的战略调整

17.下表是I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

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予平衡

18.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1956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B.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D.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19.建国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

这一变化主要予

A.兴办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

B.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

C.“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0.1993年,中国对第四部宪法的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取代了原宪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的说法。

这说明

A.计划经济已经过渡到市场经济B.社会主义民主的重建与完善

C.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法制建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21.《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一书认为:

“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三十年后中国则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标志性事件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B.APEC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D.中国积极推动朝核会谈

22.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四个城市设置经济特区,其中有一个是在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这个城市是

A.广州B.厦门C.福州D.深圳

23.到1986年,我国长期使用的数十种票证大多被取消。

这反映我国当时

A.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B.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已建成市场经济体制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24.1905年《时报》报道了一对青年婚礼的流程:

“一、宾入场。

二、新人入场。

三、新人行结婚礼,相对三揖。

四、唱歌奏乐。

五、证人曹君宣读证书。

六、宾祝词。

七、宾演说。

八、唱歌散会。

”其反映当时一些地区婚礼

A.向近代文明转变B.奢靡之风兴起

C.保留了较多传统D.仪式较为繁琐

25.电影《喇叭裤飘荡在1983年》以山清水秀的小镇为背景,反映了那一代年轻人的生活与情感世界。

剧中的男主角希望能穿着流行的喇叭裤和暗恋的女孩跳流行的迪斯科。

当时喇

叭裤、迪斯科的流行说明了

A.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已完全西化B.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受到西方影响

C.西方国家对中国和平演变已成功D.西方国家对中国展开了文化侵略

26.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

”该材料显示,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C.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7.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说:

“近五百年,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

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如果此说能够成立,美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B.最早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C.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28.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社会贫富差距逐渐变大

C.分期付款以及超前消费D.股票市场投机现象严重

29.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

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

此处的美国经济政策‘向右转”是指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D.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

30.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最低水平。

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4.8%,为1973年以最低水平。

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

家中处于领先地位。

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B.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

C.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D.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

31.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本质上“新”在

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B.征收固定粮食税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2.“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

该材料所描述俄国的一项经济政策是

A.余粮收集制B.实行粮食税C.建立集体农庄D.实行义务交售制

33.从1933年起,苏联政府对农业和农庄规定生产总量、各种作物播种面积、播种及收获期、

各种畜禽头数和产品率等指标,逐级下达给集体农庄,并由机器拖拉机站负责监管集体农庄。

这此措施

A.加速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B.为保障工业化战略的实施而推行

C.表明斯大林模式已正式确立D.推动了苏联农业的飞速发展

34.至1923年秋,(苏联)谷物生产已基本恢复到了战前1913年的水平,进而在私有制农业复兴的基础上,商贩们迅速活跃起,据估计,私营商贩控制了全国商品零售额的75%。

材料中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35.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

这一观点

A.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36.二战结束后,面对国际货币关系领域的自由放任与国际经济的发展要求,《经济学家》杂志指出:

“迫切需要货币方面的国际协议。

”此后建立了

A.雅尔塔体系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D.布雷顿森林体系

37.下表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1996年),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趋势

B.欧盟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C.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不平衡

D.发达国家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

38.学者认为: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

”“全球向市场

化的变革”是指

A.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B.生产和贸易全球化

C.世界市场一体化D.国际分工日趋成熟

39.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针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指出,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

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

A.矿产资互补B.人力资共享

C.科学技术交流D.消除贸易壁垒

40.一位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点归纳如下:

下列组织最能体现模式3特点的是

A.亚太经合组织B.北美自由贸易区C.欧洲联盟D.上海合作组织

第Ⅱ卷(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其中41题14分,42题12分,43题14分)

4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39年,伟大的汉武帝派官员张骞去寻找、联络数十年前为匈奴所破的大

月氏。

汉武帝接连派出好几支远征大军去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

这时,贸易紧跟在胜利的中国旗帜之后。

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人们的需求也随着外交使团的活动而大为发展。

对于中国丝织品说,情况尤其如此。

中国丝织品是各地最为需要的,至少占中国出口商品的90%;剩下的10%包括肉桂、大黄和优质铁。

这些货物由商队沿着著名的“丝绸之路”回运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新航路的发现,对于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表现为世界市场的

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和人类眼界的开阔。

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

……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的世界市场的扩大,也开阔了人类的眼界。

地理知识不再囿于二个地区或一个大陆,整个地球的外形弄清楚了,接近真实的世界地图也制成了。

……美洲的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发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从事商业的人发了大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了。

——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开辟“丝绸之路”的条件。

(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8分)

4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从材料一表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5分)

(2)材料二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这一变化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

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4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

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

明律规定:

“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

”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

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

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

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

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及其救济方式的相同之处。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6分)

2017年春期高一期末历史答案

1-5ACDCC6-10BBBBB11-15BADDA16-20DDBDD

21-25CBBAB26-30BDAAC31-35CBBAC36-40DCAAA

41.(14分)

(1)历史条件西汉丝织业的发展;张骞沟通与西域的关系;对匈奴战争的胜利,为商路提供了保障。

(每点2分,6分)

(2)影响引发了“商业革命”;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开阔了人类眼界,丰富了地理知识;引起了“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每点2分,8分,任答4点即可)

42.(12分)

(1)信息:

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增加;进口额高于出口额或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每点1分,2分)。

原因:

列强入侵;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每点1分,3分)

(2)变化:

公有制经济居主体地位或单一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1分)

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或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分)。

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1分)。

(3)变化:

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或个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私有经济(2分)

原因:

改革开放的实行(1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分)。

43.(14分)

(1)共同目的:

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或缓和社会矛盾、缓和阶级矛盾;促进政权认同或巩固维护统治、体现统治合法性(每点2分,任答2点,4分)

相同方式:

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

(每点2分,任答2点,4分)

(2)发展:

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2分)福利种类众多;(2分)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