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72671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docx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docx

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

天水一中2011-2012学年度2010级学业水平测试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50分)

一、(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散文”的对待的名词,严格的讲,应该是“韵文”,而不是“诗”。

“诗”时常可以用各种的媒介物表现出来,各种艺术里都可以含着诗,所以有人说过,“图画就是无音的诗”,“建筑就是冻凝的诗”。

柏拉图的对话,是散文,但是有的地方也就是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散文,但是整篇的也就是一首诗。

同时号称为诗的,也许里面的材料仍是散文。

所以诗和散文在形式上划不出一个分明的界线,倒是散文和韵文可以成为两个适当的区别。

这个区别的所在,便是形式上的不同:

散文没有准定的节奏,而韵文有规则的音律。

散文对于我们人生的关系,比较韵文为更密切。

至少我们要承认,我们天天所说的话都是散文。

不过会说话的人不能就成为一个散文家。

散文也有散文的艺术。

一切的散文都是一种翻译。

把我们的脑子里的思想情绪想像译成语言文字。

古人说,言为心声,其实文也是心声。

头脑笨的人,说出话来是蠢,写成散文也是拙劣;富于感情的人,说话固然沉挚,写成散文必定情致缠绵,思路清晰的人,说话自然有条不紊,写成散文更能澄清澈底。

由此可以类推。

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的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的表示出来。

在韵文里,格式是有一定的,韵法也是有准则的,无论你有没有什么高深的诗意,只消按照规律填凑起来,看的时候行列整齐,读的时候声调铿锵,至少在外表上比较容易遮丑。

散文便不然,有一个人便有一种散文。

喀赖尔(Calyle)翻译莱辛的作品的时候说:

“每人有他自己的文调,就如同他自己的鼻子一般。

”伯风(Buffon)说:

“文调就是那个人。

文调的美纯粹是作者的性格的流露,所以有一种不可形容的妙处:

或如奔涛澎湃,能令人惊心动魄;或是委婉流利,有飘逸之致;或是简练雅洁,如斩钉断铁……总之,散文的妙处真可说是气象万千,变化无穷。

我们读者只有赞叹的份儿,竟说不出其奥妙之所以然。

譬如说《左传》的文字好,好在哪里?

司马迁的文笔妙,妙在哪里?

这真是很难解说的。

(选自《论散文》)

1.根据文意,下列对于“散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和我们人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天天说的话,写的文章都是散文。

B.散文是一种翻译,它能够把我们头脑里的思想情绪译成语言文字呈现出来,最能显现作者真实的个性。

C.散文没有固定的格式限制,是最自由的,因此驾驭起来相对容易些。

D.散文的妙处很多,气象万千,变化无穷,它比其他文体更有艺术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和散文相对的文体严格的讲应当是“韵文”,而“韵文”和诗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

B.各种艺术里都可以包含着诗,而号称为诗的,里面的材料却仍然是散文。

C.散文和韵文的区别在于节奏和韵律这些形式要素上的不同。

D.在韵文里,格式是固定的,韵法是相同的,即使没有什么高深的诗意,读起来也会感到声调铿锵。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时常可以用各种媒介物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观看体操比赛、欣赏交响乐等也能体会到一种诗意。

B.散文有一种不可形容的妙处,所以,我们鉴赏散文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对于散文那流动的情感,更是无法把握。

C.要写出好的散文,富于感情、思路清晰都是需要作者把握的重要因素。

D.伯风说:

“文调就是那个人。

”因此,提高人品,也有助于提高文品。

二、(28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14分。

第4——6题,每小题2分;第7题8分)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

奇情郁然,玄对山水,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

力耕奉母。

年三十,母遣之出游。

每岁三时出游,秋冬觐省,以为常。

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

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杖、一襆被,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

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捷如青猿,健如黄犊;以崟岩为床席,以溪涧为饮沐。

口不能道,时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

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已而游黄山、白岳、九华、匡庐;入闽,登武夷,泛九鲤湖;入楚,谒玄岳;北游齐、鲁、燕、冀、嵩、雒;上华山,下青柯坪,心动趣归,则其母正属疾,啮指相望也。

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

登罗浮,谒曹溪,往复万里,如步武耳。

从野人采药,栖宿岩穴中,八日不火食,抵峨眉。

只身戴釜,访恒山于塞外,尽历九边厄塞。

泛洞庭,上衡岳,穷七十二峰。

北抵岷山,极于松潘。

又南过大渡河,复寻金沙江,贵竹、滇南之观亦几尽矣。

由鸡足而西,出玉门关数千里,至昆仑山,去中夏三万四千三百里。

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丽江木太守偫糇粮,具笋舆以归。

病甚,语问疾者曰:

“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

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

梧下先生①曰:

“昔柳公权记三峰事,有王玄冲者,访南坡僧义海,约登莲花峰。

海谓之曰:

‘兹山削成,自非驭风凭云,无有去理。

’玄冲曰:

‘贤人勿谓天不可登,但虑无其志尔。

’霞客不欲以张骞诸人自命,以玄冲拟之,殆庶几乎?

(节选自钱谦益《徐霞客传》)

【注释】梧下先生:

作者自称。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秋冬觐省,以为常觐:

拜见。

B.心动趣归趣:

赶快。

C.贵竹、滇南之观亦几尽矣观:

游览。

D.丽江木太守偫糇粮偫:

储备。

5.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明徐霞客“旅行考察途中的艰辛”的一项是()

①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②凌绝壁,冒丛箐

③以崟岩为床席,以溪涧为饮沐④往复万里,如步武耳

⑤栖宿岩穴中,八日不火食⑥只身戴釜,访恒山于塞外

A.②⑤⑥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霞客从小想象力就特别丰富,十分喜欢山水。

没有出门远游之前,他就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窘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

B.徐霞客平常也未曾写过什么文章,但出游的时候,却能靠着破壁枯树,点燃松枝干穗,用笔写出所见所感。

文章既好像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账目,又好像是高手画出的美丽图画,即使是很会写文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

C.徐霞客事母至孝,最初的出游,还是在母亲的催促下完成的。

即便如此,他在外行走,心中仍时常牵挂母亲。

直到母亲去世之后,才放纵心志游览远方,足迹几乎遍及华夏大地的山山水水。

D.徐霞客临死时,认为张骞、玄奘和耶律楚材因为胸无大志只是奉命行事,所到之处和所作的贡献反而不如自己这样一个平常百姓,因而觉得自己死无遗憾。

本文作者也用王玄冲的故事认同了这一观点。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口不能道,时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

(2)霞客不欲以张骞诸人自命,以玄冲拟之,殆庶几乎?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8.这首词下阕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

试简要分析。

(不超过50字)(3分)

9.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试简要分析。

(不超过40字)(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8分,每空1分)

(1),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2),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3)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4),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箜篌引》)

(5)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6)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王勃《腾王阁序》)

三、(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湖光塔影

宗璞

①从燕园离去的人,难免沾染些泉石烟霞的癖好。

清晨在翠竹下读书,黄昏在杨柳岸边

散步,习惯了,自然觉得燕园的朝朝暮暮,和那一木一石融在一起,难以分开。

燕园的诸般

景色中,最不能忘记的,大概是那湖光塔影的画面了。

但若真把这幅画面落到纸上,究竟该

怎样着笔,我却想不出。

②小时候,常在湖边行走。

只觉得这湖水真绿,绿得和岸边丛生的草木差不多,简直分

不出草和水、水和草来。

又觉得这湖真大。

在湖岸边看着鱼儿向岛游去,水面上形成一行行

整齐的波纹,“鱼儿排队!

”我想。

夜晚,在梦中,我便也加入鱼儿的队伍,去探索小岛的秘密。

③一晃儿过了几十年。

我在经历了人世酸辛之余,也已踏遍燕园的每一个角落,领略了

花晨月夕,四时风光。

未名湖,湖光依旧。

那塔,应该是未名塔了,最让人难忘的,是它投

在湖水上的影子。

晴天时,岸上的塔直指青天,水中的塔深延湖底。

湖水一片碧绿,塔影在

湖光中,檐角的小兽清晰可辨。

阴雨时,黯云压着岸上的塔,水中的塔也似乎伸展不开。

珠儿在湖面上跳落,泛起一层水汽。

塔影摇曳了,散开了,一会儿又聚在一起,给人一种迷

惘的感觉。

雾起时,湖、塔都笼罩着一层层轻纱。

雪落时,远近都覆盖着从未剪裁过的白绒

毡。

④月夜在湖上别有一番情调。

湖西岸有一座筑有钟亭的小山,山侧有树木、草地和一条

小路。

月光在这儿,多少有些局促。

循小路转过山角,眼前忽然一亮,只见月色照得一片通

明,水面似乎比白天宽阔了许多,水波(甲)月光不知流向何方。

那北岸树丛中的灯火,很

快显示了湖岸的线条,透露了未名湖的秀雅风致。

行近岸边,长长的柳丝(乙)着月色湖

光。

水的银光里是挺拔的塔影,天的银光下是挺拔的塔身。

这地面上留住的月光和湖面上的

不同。

湖面上的闪烁跳跃,如同乐曲中轻盈的拔弦;地面上的迷茫空灵,却似水墨画中不十

分均匀的笔触。

⑤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

水面不大,三面山

坡,显得池水很深。

山坡上树木茂密,水边石草杂置。

月光从密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

冷冷的光,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

句作出图解。

⑥冷月有知,当能告诉我们从建园起这里发生的种种悲剧。

鹤影诗魂,难逃魔掌,更不

说这湖山中渗透的民脂民膏,埋葬着的累累白骨了。

这园原名淑春园,是乾隆年间权臣和

珅的私产。

“芳园筑向帝城西”,那时颇有些达官贵人在这一带经营园圃。

燕园北部的镜春、

朗润、鸣鹤诸园,都是私人园林,现已融入燕园,成为一体。

⑦从那幽塘边上行,到了千百竿翠竹掩映的临湖轩,那便是当初燕京大学的神经中枢

了。

燕大于一九二六年从城内迁此。

同年,在抗议北洋军阀卖国行径的游行中,便有燕大学

生惨遭杀害。

三十年代中,多少满怀革命理想的青年,离开了湖光塔影奔向延安;四十年代

中动荡、忧虑、苦痛和欢喜的岁月,虽然没有给这里的景物留下痕迹,却镌刻下了无数仁人

志士浴血奋斗的足迹。

⑧又是清晨散步,向湖中的岛眺望,那白石船仍静静地停泊在原处,树木只管各自绿

着。

在那浓绿中,一架射电天文望远镜赫然摆在那里,仰面向着天空。

有的朋友认为它破坏

了自然的景致,而我却觉得它在湖光塔影之间,显示出人类智慧的光辉,儿时的梦又在眼前

浮起。

⑨沉思了片刻,未名塔的背后已是一片朝霞。

这时却只有两个七八岁的学生在湖边。

们不知从何时起,坐在岸石上,聚精会神地观察水里的鱼。

“看!

鱼!

鱼排队!

”他们高兴地

大叫大嚷,一面指着水面上整齐的一行行波纹,波纹正向小岛行去。

“骑鱼探险去吧?

”:

茂不由得笑问。

“你怎么知道?

”他们冲我眨眼睛,又赶快去盯住大鱼。

我不只知道这个,还知道他们的梦。

⑩我怕打扰他们,便走开了。

信步来到大图书馆前。

图书馆四层楼顸周围镶嵌的绿琉璃

瓦在朝阳的光辉里闪闪发亮。

这里终日座无虚席。

每天清晨,总有许多人在门前等候。

有几次,别出心裁的年轻人用鼓鼓的书包排成了长长的队伍。

这时,我虽不在未名湖畔,却想出了一幅湖光塔影图。

湖光、塔影,怎样画都是美的,

但不要忘记在湖边大石上画一个鼓鼓的半旧的帆布书包。

(有删改)

1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讲究布局谋篇,以作者的行踪为经线,以燕园的湖光塔影为纬线,写景、叙事穿插自如。

B.在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以清新自然之笔,将湖光塔影的四季景象与自身的人事酸辛相照应。

C.诗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涛魂”虚实结合,其中“寒塘”“冷月”隐喻造成悲剧的黑暗社会。

D.作者写两个孩子沐浴在一片朝霞之中,寓意深远,象征着祖国的未来如满天早霞蓬勃兴旺。

E.燕园的“湖光塔影”既具有自然之美,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历史内容。

12.请根据第④段景物描写的意境,从下面两组词语中,各选出一个恰当的词语,分别填人

甲、乙两处,并任选其一分析运用之妙。

(4分)

(1)甲(载着、推着):

乙(摇曳、舞动):

(2)妙处:

13.文章中多次写到“梦”,“梦”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写“梦”的用意是什么?

(4分)

14.作者说:

“湖光、塔影,怎样画都是美的,但不要忘记在湖边大石上画一个鼓鼓的半旧的帆布书包。

”请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第Ⅱ卷(50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韬晦(huì)散漫(sàn)酵母菌(jiào)潸然泪下(shān)

B.涨幅(zhǎng)刊载(zǎi)发横财(hèng)沆瀣一气(xiè)

C.酗酒(xù)堵塞(sè)潜意识(qián)翩跹起舞(qiān)

D.款识(zhì)揶揄(yú)软着陆(zháo)插科打诨(hùn)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甄别膨胀核幅射声名鹊起

B.会晤乔迁舶来品两全齐美

C.泻漏装帧订书机珠光宝气

D.歉收整饬跑龙套共商国是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改革开放30年的壮丽画卷上,上海浦东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每一次突破都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B.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

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C.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全面回归和复兴,过去境遇冷落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歌舞,开始大模大样登上舞台。

D.锦绣家园社区的张大妈是大家公认的热心人,一听说南方遭受严重旱灾,马上义形于色,不仅自己带头捐款,还积极协助动员社区群众参加赈灾行动。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的国家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阔步前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B.一年一度的东江市第十五届集邮活动日主会场活动今天在邮电大厦举行,副市长到会表示祝贺。

C.为方便广大学生及家长了解国家教育收费政策,接受广大群众对教育乱收费问题的投诉或举报,教育部日前开通了教育乱收费举报电话。

D.人的素质的提高,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上,也体现在精神生活和思想素质的提高上。

19.小说《红楼梦》中“元迎叹惜”四姐妹的结局分别是什么?

请简述。

(4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尝试续写一个鲜明、生动的结尾。

(4分)

天下只有三件事。

一件是“自己的事”,一件是“别人的事”,一件是“老天爷的事”。

人的烦恼是因为:

忘了“自己的事”,爱管“别人的事”,担心“老天爷的事”。

所以,想要轻松自在,很简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4分)

有一天晚上将近11点,某大学一位副校长还在教室上课,教室管理员以“锁门时间已过”为由,在门口大声催促“锁门了”。

该副校长得知对方身份和来意后说:

“教学重要还是锁门重要?

”“我可以明天就让你走人。

”此事在学生及网民中引发争议。

根据校方规定,老师上课时间到晚9时30分结束,教学楼关闭时间为晚上10时30分。

请你选择事件一方进行简要评论,并写出理由,并为他拟写一句得体的话。

五、(3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一只饥饿的狮子发现兔子正在睡觉,便想乘机吃掉它。

这时,狮子又看见有只鹿走过,便丢下兔子去追赶鹿。

兔子听到声响,马上就跳起来逃跑了。

狮子使劲地追鹿,却没有追到,于是又回头来找兔子,却发现兔子早已逃之夭夭。

狮子在心中问自己:

“难道我不应该去追那只鹿吗?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A“写的文章”错;C“驾驭起来相对容易些”错,就当为“最不容易处置”;D“它比其他文体更有艺术价值”错)

2.C(A原文说“应该是‘韵文’,而不是‘诗’”,所以韵文和诗并不相同B“也许里面的材料仍然是散文”D“韵法”不是相同,而是有准则)

3.B(说法绝对)

4.C.(观:

景象)

5.A.(①是表明徐霞客对东南山水的熟悉;④是说明徐霞客的行走能力)

6.D.(张骞、玄奘和耶律楚材并不是胸无大志,徐霞客也不认为自己比他们强,而是

觉得可以和他们三人并驾齐驱)

7.

(1)好像不怎么会说话,可一旦和他讨论辨析山水的脉络,搜寻探讨各地的山川壮

美,就突然变得能言善辩起来。

(采分点:

道、时、搜讨)

(2)徐霞客不要拿张骞等人自命,拿王玄冲来比拟,大概差不多吧!

(采分点:

以、

殆、庶几)

8.

(1)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怀、以物写人、借物抒情、移情于物等)。

下阕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

9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10略.

11.(4分)CE(A本文以时空交错的行文方式,穿连起湖光塔影、人文历史;B“湖光塔影

的四季景象与自身的人事酸辛”不相照应;D牵强附会)

12.(4分)①甲:

载着;乙:

摇曳。

(2分)②分析:

示例一:

“载着”形象地表现出满湖月光,随水波轻漾的景象(2分)。

示例二:

“摇曳”生动地表现出轻拂的柳丝映照在湖光月色里,柳姿、湖光、月色随轻波荡漾的景象(2分)。

(意思对即可)

13.(4分)文中写了三个梦,既指作者儿时做的探索小岛秘密的梦,也指作者、两个孩子儿时探索未知奥秘的梦想。

(2分)。

湖光塔影秀雅迷人的燕园,还是唤起孩子们(或年轻人的)人生梦想、启迪他们智慧的摇篮(2分)。

j

14.(4分)①美丽的湖光塔影是燕园的象征,表现了燕园的自然之美(1分)。

②鼓鼓的半旧的书包代表着一代代不断追求人类智慧的燕园学子(或燕园学子孜孜以求的精神)(1分)。

③湖光塔影与书包相结合的画面,揭示出燕园积淀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或它是中国

文化知识、人文精神的圣殿)(2分)。

(意思对即可)

15B(错误的:

散漫翩跹软着陆)

16D(A幅——辐B齐——其C泻——泄)

17A.(A项,“浓墨重彩”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此句是比喻用法。

B项,墙倒众人推:

比喻趁别人受挫折时,一齐来打击他,可改为“众人拾柴火焰高”。

C项,大模大样:

形容傲慢、自大的样子;或形容洋洋得意,神气十足的样子。

此处可改用“大行其道”,并删去句中“登上舞台”的文字D.“义形于色”是指义愤之气显露在脸上。

不合语境)

18.C(A:

搭配不当;B:

去掉“一年一度”;D:

“生活水平”与“改善”不搭配,“精神生活”与“提高”不搭配)

19元春很显贵,是皇妃。

她曾为贾府带来很多繁华、兴盛的时光,但这繁华、热闹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的辛酸。

看“省亲”一幕就清楚了。

说不尽的风流富贵太平景象,背后却哭声不断,默默无言以对,就像元春自己说的“虽然是富贵已极,但骨肉离散终无意趣”。

元春的显贵是用骨肉离散作为代价的。

最后病死,曹雪芹把元春归为“薄命司”是一悲剧。

迎春懦弱逆来顺受。

她被贾赦嫁给了中山狼式的孙绍祖,不到一年就被折磨而死。

她是姐妹里结束生命最早的一个。

探春精明、视见过人,才志不凡。

因她是庶出而非常“自尊”。

“探春理家”是一个重要的情节,从中可以看出她要兴利除弊,开源节流,她想挽回这个家族的败落,但是不可能,无济于事了。

探春本人也在家族败落中舍门远嫁,像断了线的风筝一去不回了。

惜春最小,她从三个姐姐的命运当中,从宁国府那污浊的环境里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出家为尼。

但她命运并不比姐姐更好,在清冷孤寂当中度过了一生。

四姐妹命运就如脂砚斋所评说的那样“原来应该深深叹惜”。

20(4分)示例:

打理好“自己的事”,不要管“别人的事”,甭操心“老天爷的事”。

(每点1分,语句通顺1分。

21.示例一:

副校长言行欠妥。

违反校规,以权压人,对人不尊重。

副校长:

“师傅,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还有一点没讲完,请您再等两分钟好不好?

示例二:

教室管理员做法欠妥。

执行校规机械生硬,态度强硬。

教室管理员:

“老师,很晚了,要不下堂课接着再讲,行吗?

”(或:

老师,您太投入了,真不忍打断您,不过已经很晚了,您看还继续吗?

(观点明确1分,理由1分。

拟写得体的话3分)

【参考译文】

徐霞客名弘祖,是江阴梧塍里人。

奇情充沛,十分喜欢山水,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窘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

种田侍奉老母亲。

30岁的时候,母亲让他出游。

每年的夏、春、秋三季出游,冬天冷的时候,拜望长辈,把这当作常例。

东南地区美丽的山水,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地方。

有去过两三次的,有去过多次的,没有只去过一次的。

他出行,只带着一个奴仆,有时是一个僧人;一根拐杖,一件包袱。

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忍受饥饿几天不吃饭,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

攀登陡峭的山壁,踏过丛生的竹林,上下攀援,敏捷得如同猿猴,强健得如同黄牛。

把高峻的山岩当作床席,用山中的溪水饮食沐浴。

好像不怎么会说话,可一旦和他讨论辨析山水的脉络,搜寻探讨各地的山川壮美,就突然变得能言善辩起来。

平常也未曾写过华丽的文章,但出游到几百里的地方,却能靠着破壁枯树,点燃松枝干穗,拿笔快速地记录,(写出的东西)好像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账目,好像是高手画的美丽图画,即使是很会写文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

不久游览了黄山、白岳、九华山、庐山;到了福建,爬了武夷山,泛舟九鲤湖;到了湖北,拜谒了武当山;向北游览了齐鲁、燕冀、嵩山、洛水;登上了华山,下山经过青柯坪,心中惊动想着回家,回家后发现他母亲正生着大病,咬着手指盼望着他呢。

母亲去世,服丧期满,他更加放开心志游览远方。

登上了罗浮山,拜谒了曹溪。

来回上万里,好像是在近处漫步。

跟从山中的百姓采药,住在山洞里面,八天没有吃到熟东西,才到达峨眉山下。

一个人带着炊具,寻访了塞外的常山,走遍了北方险要的关塞。

泛舟洞庭湖,上了衡山,登遍七十二座山峰。

北面抵达岷山,最远到了松潘。

又向南过了大渡河,再次寻觅金沙江,贵州、云南等地好看的地方几乎都看遍了。

由鸡足山向西,出玉门关好几千里,到达昆仑山,离开中原地区有三万四千三百里。

徐霞客回到云南,脚生病,不好走。

丽江府的木太守为他准备好干粮和竹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