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73415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堰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十堰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十堰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十堰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十堰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十堰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十堰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十堰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堰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docx

《十堰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堰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堰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docx

十堰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

十堰生猪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

曹钟鑫戢正萍

(十堰市畜牧局442000)

生猪产业在十堰畜牧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75%,在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2003年8月份至2005年上半年,十堰生猪产品价格持续走高,一路飙升,猪肉价格创下20年来最高点,历史上首次超过同期牛肉价格,直接反映养猪效益的猪粮比价创下1:

7的历史新高。

但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特别是今年春节过后,生猪产品价格全面下滑,养猪业处于保本微利状态。

正确认识十余年来生猪发展走势,理性分析当前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发展对策,才能确保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1、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当前生猪生产稳步发展。

据畜牧部门统计,九月底全市生猪存栏万头,同比增长%,其中能繁母猪万头,同比下降%,出栏万头,同比增长%,生猪生产发展平稳。

、1995年~2005年生猪生产呈下降趋势。

据市统计局农村经济年报统计,2005年我市生猪饲养量万头,比1995年下降%,年均递减%,其中生猪存栏万头,比1995年下降%,年均递减%,生猪出栏万头,比1995年下降%,年均递减%,能繁母猪万头,比1995年下降%,年均递减%。

1995~2005年生猪生产情况

、粮食产量与生猪生产呈正相关。

据《湖北省农村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显示,2005年我市粮食总产量790494吨,比1995年下降%,年均递减%,其中,玉米产量223675吨,比1995年下降%,年均递减%;红薯产量117194吨,比1995年下降%,年均递减%。

近几年,由于我市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退耕还林、种植黄姜增加,种粮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导致支撑生猪生产的基础减弱。

我们把粮食总产量、玉米产量、红薯产量分别同生猪饲养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相关程度分别为强正直线相关、中等正直线相关、弱正直线相关。

说明粮食产量与生猪生产密切相关,粮多猪多、粮少猪少。

1995~2005年粮食产量

2、生猪市场形势分析

、当前生猪价格趋于回升。

进入9月份,持续低迷一年的生猪市场开始复苏,价格逐步回升,据我市市场价格行情调查,9月中旬毛猪平均价元/公斤,比6月份增长%,同比下降%,饲料原粮玉米平均价为元/公斤,比6月份增长%,同比增长%,猪粮比价达:

1,超过:

1的盈亏平衡点,养猪保本微利;仔猪价格平均在元/公斤左右,比6月份增长%,同比下降%;集市猪肉均价元/公斤,比6月份增长%,同比下降%。

分析生猪价格回升的原因:

自2005年上半年至2006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养猪效益严重下滑,从而使生猪生产迅速萎缩,目前,市场求大于供,生猪价格开始回升。

、十年生猪市场波动频繁。

我国是生猪生产大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猪肉消费量占肉类消费总量的67%,我市更是高达75%以上。

因此,生猪产品受市场影响较大,与牛、羊等畜产品比较,价格波动比较频繁。

从1996年-2006年毛猪价格变化曲线中看出,1997年毛猪价格持续上涨,养猪效益很好,1998年毛猪价格迅速下跌,效益急剧下降,到1999年6月份跌入最低谷,毛猪价格仅有元/公斤,仔猪仅有元/公斤,创下历史最低点。

2004年、2005年与1997年非常相似,比1997年价格增幅更大,养殖效益更好。

正常的价格波动是市场规律的结果,但由于我市生猪产业化经营水平很低、生产方式落后,导致市场波动剧烈,价格涨跌幅度很大,影响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1996~2005年毛猪价格

、评估养猪效益盈多亏少。

猪粮比价是养猪效益的晴雨表。

2004年9月份,我市猪粮比价达到1:

7,10月份达到1:

,创下历史最高点,远高于盈亏平衡点,养猪效益是近十年来最好的时期,农民养猪每头获利同比增加一倍以上,而规模化养殖户饲养水平高、品种好,获利水平更高。

并且,农民养猪转化了农村全部农副产品和大部分玉米、红薯,把零星的劳动转化为整钱,起到了“零存整取”的作用,养猪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明显加强。

但养猪效益既受到生猪价格的影响,又受到粮食价格的制约,例如,1995年6月份,毛猪价格元/公斤,但玉米价格过高,达元/公斤,猪粮比价只有1:

,养猪亏损严重。

分析十年来的猪粮比价变化,多数情况下,猪粮比价高于盈亏平衡点,农民养猪是赚钱的,由此也说明生猪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996~2005年猪粮比价

、分析市场流通商品率低。

据全市生猪屠宰检疫情况统计,全市城镇每年屠宰检疫生猪约40万头,其中十堰城区20万头,县市城区12万头,乡镇8万头。

从生猪来源看,十堰城区约有50%的生猪来自十堰以外的地区,县市城区约有40%来自外地,全市城镇出售的生猪约有25万头来自本地。

另据十堰市畜牧兽医专业年报“生猪流通及税收情况”统计,年外销生猪约有40万头。

我市年出栏生猪130万头,只有60多万头出售,另有60多万头农民在春节或红白喜事自宰自食,商品率只有50%。

、预测养猪趋势较为乐观。

据我市10个定点联系村调查,第三季度育肥猪存栏占总存栏的%,全市约有130万头,其中65kg以上的占总存栏的%,约有45万头,~40kg的占%,约有33万头,按目前畜牧业生产水平和发展趋势,预计到年底还可出栏生猪35万头左右,全市可出栏生猪135万头。

根据当前我市生猪生产、市场情况,预计今年年底生猪价格将稳步回升,但由于上半年前猪价低迷,农民养殖积极性受挫,补栏不足,能繁母猪下降,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3、生猪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生猪是我市畜牧业的主导产业,其产值占牧业产值的75%,在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分析我市生猪产业缓慢下降的原因,既有投入不足、发展不够的因素,也有基础薄弱,加工滞后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良繁投入奇缺,阻碍生产发展。

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投资严重不足,成为阻碍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十年来,各级财政很少或几乎没有向市县种猪场、乡镇品改站投入,全市7个种猪场有5个倒闭,80%的乡镇品改站没有开展生猪品改,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呈严重萎缩状态。

我市年出栏生猪130多万头,只有约30%是优质三元杂交猪。

由于良种供应不足,导致我市生猪品质不优,市场竞争力低,养猪效益不好。

、产品加工滞后,制约产业升级。

目前,我市还没有一家在市场上叫得响的生猪产品加工企业,只有一些规模小的从事屠宰和小作坊式的卤制品加工个体户。

我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

1,全国平均水平为:

1,发达国家为:

1。

由于产品加工滞后,工业化进程缓慢,产业化经营水平很低,不仅严重制约生猪产业的升级,而且使我市生猪产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十分薄弱,市场稍有波动,就会影响到农民的养猪效益,从而严重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

、生产方式落后,限制发展进程。

一是规模化生产严重不足,还没有现代化的养猪企业,较大规模的养猪企业也只有两三家,多数养猪者仍然是单家独户和小规模的粗放式的生产模式,年出栏10头以上生猪的户也只有3000多家。

二是科学养猪技术普及率不高,良种覆盖率不足,三元杂交猪比例很小,全价配方饲料入户率低。

由于良种、良料、良法普及率不高,既降低了养猪效益,又浪费了饲料资源。

、饲料资源不足,影响发展速度。

一是饲料资源不足,目前,我市年产玉米15万吨、红薯万吨、农副产品万吨和一些青绿饲料,按照我市生猪生产水平,以目前的饲料用粮资源,生猪饲养量是不可能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是饲料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我市养猪水平比较落后,出栏一头猪需用粮食500-800斤,而科学养猪只需300斤(玉米)。

三是饲料加工业落后。

目前我市有七家中型饲料加工企业,大都处于停产状态或只生产鱼饲料,由于我市养猪水平、规模等原因,使我市饲料加工业不能上规模、上档次,说到底是因为我市生猪产业不发达的缘故。

4、今后发展对策

十一五期间,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以生猪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养殖小区建设为支撑,以龙头企业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猪产业,推进规模经营、强化科技推广、保障产品安全、狠抓加工增值、实现养殖增效、促进农民增收。

用工业化的理念推动生猪产业化进程,全面提升生猪产业发展水平。

到2010年,全市生猪饲养量350万头,出栏200万头。

、加快科技推广,实施科技兴牧。

一是加快良种工程建设。

加大对市县种猪场核心群和乡镇品改站繁殖群的投入,尽快建立三元杂交良种生产、供应、推广体系,优化品种结构,加速品种改良,提高生猪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加快实施饲料入户工程。

大力开发适合我市饲料资源条件的预混饲料和浓缩饲料,形成市县乡三级由预混料、浓缩料到全价配合饲料的饲料生产加工供应网络,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优质饲料入户率达到60%以上。

三是加快科学养猪技术的推广。

栏圈建设、规模养殖、疫病防治、科学饲养和管理等综合增产增效技术要加快推广普及,推动养猪生产水平的提高。

、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产业化经营。

我市生猪产业的薄弱点是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针对我市生猪养殖以农户分散为主的实际情况,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一,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龙头企业。

引进品牌、资金、技术和人才,采取股份制、资本重组、整体出售、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与国内知名的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合资合作,通过优化畜牧业招商引资环境,吸引更多外商投资我市生猪产品加工业。

第二,推动标准化生产。

一是要加快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并组织好申报认定工作,形成与市场相适应的数量和质量有保证的优质商品猪生产群。

二是制定技术规范,抓紧制订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生猪饲养标准和产品加工技术规程等,依“标”生产,依“标”加工,确保生产出的生猪产品符合现代市场的要求,用标准化引发基地规模,激发企业联合,吸引外地客商。

第三,培育产业组织。

一是要加快规模化民营养猪企业的发展,通过领导推动、项目带动、科技驱动、环境拉动、服务促动,大力发展一批像竹溪兴科牧业有限公司那样能带动农户发展的规模养猪企业。

二是积极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的全方位服务,把各企业、个体、农户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共同面对市场,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转变养殖方式,发展规模生产。

发展规模生产,兴办养殖小区,建设优势畜禽生产基地,是今后畜牧业发展的方向。

要积极推动现代化畜禽养殖方式的转变,坚持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主,加快养猪规模化、专业化建设步伐。

要集中精力抓好养猪重点县市乡镇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建设,特别是沿209国道的房县、竹山、竹溪一带有很好的基础;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优质猪商品基地为依托,因地制宜建设不同模式的生猪养殖小区,推动无公害生产,提高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

、广辟饲料资源,建设饲料基地。

饲料是生猪产业发展的基础,丰富的饲料资源是生猪产业快速发展的保障。

我市山大地少,粮食产量低,这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但也是可以克服的。

一是随着国家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购买力的增强,农村消费肉类增多,消费粮食减少,农民可以拿出更多的耕地种植饲料作物发展生猪。

二是我市现有耕地280多万亩,其中种植黄姜70多万亩,中药材、磨芋10多万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仅有150多万亩。

如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生猪发展水平,逐步拿出20万亩建设饲料粮生产基地,种植高产饲用玉米,就可生产1亿多公斤饲料原粮,可增加养猪60万头以上。

三是加快推广科学养猪技术,如果全面普及生猪良种、良料、良法的科学喂养方式,以现有的粮食产量和生猪规模可节约饲料原料35%以上,增加养猪40万头以上。

、落实支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国家和省、市对加快畜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把现有的政策用足、用好,落实到位,一方面要结合实际,补充和完善扶持政策,推动生猪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要落实财政支持政策,加强生猪业基础实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国务院《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1]76号)和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的决定》(鄂政发[2001]1号)都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增加畜牧业财政投入,主要用于良种繁育、疫病防治、畜产品安全、饲料资源开发等基础建设,并对养殖小区建设、规模化发展、产品加工等给予资金奖励。

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落实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对龙头企业的技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二是要落实扶贫支持政策,生猪是一项很好的脱贫致富项目,适合千家万户发展,扶贫资金应加大对其投入,适当放宽扶贫贷款、扶贫贴息的条件,推动规模发展。

三是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将支持发展养猪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内容,及时满足资金需求,一方面农业小额信贷资金要向养猪业倾斜,推动区域规模形成;一方面贯彻落实好中国农业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产业化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大对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给予贷款优惠,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

四是落实税费支持政策,要认真落实国办发[2002]62号文件“对从事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的企业,免征3-5年企业所得税”;对从事生猪产业生产经营的个体工商户,月销售额未达5000元的免征增值税;外地客商在我市收购生猪,按鄂发[2003]2号文件规定免征一切税费,等等。

五是落实土地优惠政策,为支持养猪业发展,对饲养用地、产品交易用地等视为农业用地,如不改变农业用途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国土资源部门只进行变更调查登记,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畜产品加工企业征用土地依法报批,除上交中央、省和补偿给村集体及农民个人的费用外,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费等地方留成部分依法按标准下限征收,加工企业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时,土地价格给予适当优惠;鼓励在交通沿线、生猪集中产区建设养殖小区,允许已评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在小区内参股入股或作联营条件,允许以集体土地使用权在小区内与企业联营。

、发展特色经济,建设优势产区。

我市生猪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受粮食产量的制约,但站在畜牧大产业的高度,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分析我市畜牧业资源优势和国际国内市场消费趋势,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畜牧业经济优势十分明显:

有省内外驰名的白羽乌鸡、马头山羊、郧巴黄牛、郧阳大鸡等优良畜禽品种,有可利用草场1160万亩,还有年产20多亿公斤农作物秸秆,草场秸秆理论载畜量135万个黄牛单位,目前利用不足30%。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市场对具有保健功能和有利健康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乌鸡、牛奶、牛羊肉的消费水平将会越来越高,对具有地方特色和风味的畜禽产品越来越青睐,前景十分广阔。

因此,要在积极发展生猪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区域特色畜牧业经济:

一是要搞好品种资源的保护,建立保护区,加强选育提纯,提高品种质量;二是要加快特色畜禽品种资源的开发,培育特色畜牧业商品基地,尽快把品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商品优势,建设优势畜产品集中产区;三是充分开发我市荒山荒坡和草场资源,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套草和草场改良,实施割草养畜、牛羊圈养或划区轮牧,发展草地畜牧业,促进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畜牧业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