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可行性实施计划文书》专家组评审意见正式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74104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可行性实施计划文书》专家组评审意见正式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可行性实施计划文书》专家组评审意见正式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可行性实施计划文书》专家组评审意见正式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可行性实施计划文书》专家组评审意见正式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可行性实施计划文书》专家组评审意见正式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四川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可行性实施计划文书》专家组评审意见正式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四川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可行性实施计划文书》专家组评审意见正式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四川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可行性实施计划文书》专家组评审意见正式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四川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可行性实施计划文书》专家组评审意见正式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四川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可行性实施计划文书》专家组评审意见正式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四川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可行性实施计划文书》专家组评审意见正式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四川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可行性实施计划文书》专家组评审意见正式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四川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可行性实施计划文书》专家组评审意见正式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四川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可行性实施计划文书》专家组评审意见正式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四川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可行性实施计划文书》专家组评审意见正式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四川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可行性实施计划文书》专家组评审意见正式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四川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可行性实施计划文书》专家组评审意见正式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四川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可行性实施计划文书》专家组评审意见正式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可行性实施计划文书》专家组评审意见正式稿.docx

《《四川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可行性实施计划文书》专家组评审意见正式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可行性实施计划文书》专家组评审意见正式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可行性实施计划文书》专家组评审意见正式稿.docx

《四川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可行性实施计划文书》专家组评审意见正式稿

《四川省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专家组评审意见

受九寨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省工程咨询研究院组织专家,于2012年2月21~22日在成都市对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四川省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进行评审。

参加会议的有:

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环保厅、省扶贫移民局、省公安消防总队,阿坝州扶贫移民局,九寨沟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项目业主九寨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设计单位的领导、专家和代表共计80余人。

参会的领导、专家和代表在详细阅读设计文件基础上,听取了设计单位汇报,并分组进行充分讨论,专家组经过认真研究认为,《报告》内容和深度基本达到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的深度要求,提出具体评审意见如下:

1、工程概况

玉瓦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原省计委、省水利厅批复白水江干流(大录~青龙桥段)水电规划(川计能源〔2003〕698号)确定的“一库七级”开发方案的第二级电站,上接多诺水库电站,下连陵江水电站。

工程开发任务为发电,兼顾下游减水河段生态环境和景观用水要求,电站采用引水式开发,正常蓄水位2019.00m,装机容量49MW,与多诺水库电站联合运行多年平均发电量2.025亿kW•h,建成后在满足当地用电的基础上供电四川电网。

该工程于2009年9月编制完成了预可行性研究报告,2010年1月6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川发改能源函〔2010〕10号文印发《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阿坝州白水江玉瓦(原黑河)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前期工作的函》,审查通过了玉瓦水电站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川省水利厅以川水函〔2011〕299号文印发《四川省水利厅关于白水江玉瓦水电站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批复》,批复该报告书基本达到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阶段深度要求,可作为下阶段工程设计和水土保持工作的依据。

四川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以省环评估书[2011]283号文件《四川省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估意见》指出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要求,采取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可减缓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基本可行。

建议抓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工作。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以阿府函〔2011〕154号印发《阿坝州人民政府关于白水江流域玉瓦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报告的批复》,批复了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报告。

2、工程任务和建设必要性

2.1开发任务

基本同意本电站开发任务主要为发电,兼顾下游减水河段生态环境和景观用水要求。

补充水资源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对减水河段综合用水需求的分析结论。

2.2供电范围

考虑本电站地理位置、电站规模、当地用电水平、上网条件等,电站建成后,在满足当地用电需求的基础上,供电四川电网是合适的。

基本同意本电站设计水平年采用2020年,设计保证率95%。

2.3同意《报告》对玉瓦水电站建设必要性的分析结论。

3、水文、泥沙

3.1水文基本资料

采用黑河塘

(二)、多诺水文站实测水文资料,为玉瓦水电站水文分析计算的依据资料;南坪(含九寨沟)、鹄衣坝(含文县)、八屯水文站实测水文资料,为玉瓦水电站水文分析计算的参证资料是合适的。

3.2径流

根据多诺、黑河塘

(二)水文站实测、插补延长的径流系列,按流域面积内插方法计算的玉瓦水电站坝址1966年~2008年径流系列,采用频率统计方法计算的年、枯期(11~翌年4月)设计径流成果,基本满足本电站设计要求。

同意玉瓦电站多年平均流量20.4m3/s、丰(P=5%)、中(P=50%)、枯(P=95%)三个设计代表年平均流量分别为29.1m3/s、20.0m3/s、13.1m3/s及枯期、月设计径流成果。

建议补充多诺电站坝址至玉瓦电站坝址区间,丰、中、枯三个设计代表年的区间年、月、日平均流量成果,作为本电站动能计算依据。

3.3设计洪水

根据多诺、黑河塘

(二)水文站实测、插补延长的1966年~2008年年最大洪峰流量系列及历史洪水组成的不连序系列,采用频率统计方法分析计算的设计洪峰流量,按流域面积比指数换算至玉瓦水电站坝、厂址,作为本电站坝、厂址设计洪水是可行的。

同意如下设计洪水成果:

坝址5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244m3/s;

500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334m3/s。

厂房5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302m3/s;

100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338m3/s。

建议补充多诺电站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洪水调节对玉瓦电站坝、厂址设计洪水的影响。

3.4分期洪水

根据鹄衣坝水文站历年实测各月最大流量出现特点,划分的玉瓦水电站施工洪水分期是合适的。

同意玉瓦水电站施工分期设计洪水:

汛期(5~10月)采用本电站坝、厂址设计洪水成果,其余分期采用水文比拟方法计算的本电站坝、厂址施工分期设计洪水成果。

3.5泥沙

同意多诺电站水库建成后,玉瓦水电站年、汛期(5~10月)悬移质多年平均含沙量分别为0.085kg/m3、0.109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5.45万t,推移质年输沙量0.75万t,作为本电站设计依据。

基本同意玉瓦水电站泥沙泥沙颗粒级配与矿物成分成果。

3.6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根据玉瓦水电站坝、厂址河段实测水位流量及水面线资料,绘制的本电站坝、厂址中、低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采用水力学公式分析计算的高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基本满足本工程设计要求。

3.7水(雨)情测报系统

根据玉瓦水电站流域实际情况,编制的本电站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基本可行。

4、工程地质

4.1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工程区处于武都、文县弧形构造之间,且被洋布梁子~大年断裂和塔藏~双河~何家坝断裂所围限的长条形玉瓦~南坪地块内,其边界断裂具有长期的构造活动性,构造破坏强烈,而地块内构造破坏微弱,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北西向展布的褶皱构造。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2006年9月提交的《黑河(现玉瓦)、永乐水电站坝(厂)址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工程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基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闸址区及厂址区分别为0.168g、0.179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分别为Ⅶ度、Ⅷ度。

汶川“5.12”地震后,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未作调整。

建议补充防震抗震的相关内容。

4.2水库区工程地质

基本同意《报告》对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意见。

水库区不存在向邻谷的渗漏问题;两岸谷坡整体稳定,但覆盖层库岸可能产生小规模的塌岸和边岸再造,对库区中段的若—九公路外侧边坡进行支护处理是必要的;库区内无重要的矿产及文物分布,仅库首段的Ⅱ级阶地可能产生局部的浸没影响;库区不具备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条件,加之水库规模小,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4.3闸址区工程地质

基本同意《报告》对闸址区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意见。

4.3.1拟定的上、下闸址工程地质条件无实质性的差异,均具备修建低闸的工程地质条件,但上闸址不存在公路改线问题,闸高较下闸址低10m,右岸取水条件较好,经综合比较分析,推荐上闸址是合适的。

4.3.2本阶段在上闸址选择了上、下两条闸线进行比较,两闸线工程地质条件基本相同,但上闸线较下闸线长17m,推荐下闸线是合适的。

4.3.3上闸址河床覆盖层厚度30~40m,最厚51.8m,层次结构较单一,其中第①、③层含漂砂卵砾石层的强度和变形指标基本能满足闸基承载和变形要求,可作为闸基持力层,但存在不均匀变形、渗漏和渗透稳定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

4.3.4闸基覆盖层防渗采用防渗墙,其深度根据渗透稳定分析成果确定;闸肩基岩防渗采用防渗帷幕,其深度进入弱风化岩体5~10m;右闸肩及取水建筑物边坡稳定性较差,在开挖过程中及时加强支护等处理措施基本可行。

4.3.5工程区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基本合适。

4.4引水线路工程地质

基本同意《报告》对引水线路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意见。

4.4.1预可研阶段拟定了左、右岸引水方案和右岸的绕沟与跨沟方案进行比较,各方案基本地质条件没有本质差异,但右岸引水线路方案有利于进水口的布置,引水线路较短,穿越的冲沟较少,厂房地质条件较好,受若—九公路的干扰较小;跨沟方案利于施工支洞的布置,洞线略短,地质条件比较明朗。

经本阶段进一步复核,仍然推荐右岸跨沟引水线路方案是合适的。

4.4.2本阶段对跨沟段进行了纲管管桥和钢筋混凝土埋管的方案比较,两方案均不存在制约性的工程地质问题,经综合比较,推荐钢管管桥方案是合适的。

4.4.3引水隧洞沿线无大的区域性断裂发育,以中硬岩为主,基本具备成洞条件。

但隧洞轴线与岩层走向总体交角小,部分段近于平行,穿越地层以薄层状结构为主,且岩性、岩相变化大,加之部分地段上覆岩体相对单薄,岩体风化卸荷相对强烈,围岩条件总体较差,围岩类别以Ⅲ-2、Ⅳ类为主,部份Ⅴ类围岩,施工中可能产生岩爆、有害气体、涌水、塌方等工程地质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建议加强施工地质工作,及时预报和发现施工中的工程地质问题,调整围岩分类。

4.5厂址区工程地质

基本同意《报告》对厂址区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意见。

4.5.1预可研阶段拟定了上、下厂址方案进行比较,两厂址方案均具备修建地面厂房的地形地质条件。

但下厂址方案后坡覆盖层广布,且厚度较大,不利于布置压力管道,而上厂址方案后坡覆盖层分布零星,且厚度较小。

经本阶段进一步复核,仍然推荐上厂址方案是合适的。

4.5.2上厂址方案调压井和压力管道围岩为薄层状灰岩、条纹状灰岩、砂质灰岩夹少量千枚岩,受岩体风化卸荷的影响,围岩稳定性差,应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

厂房基础置于第①层冲、洪积堆积含漂(块)砂卵石层上,该层厚度大,结构密实,基本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和稳定要求,但应加强边坡支护和基坑排水处理。

厂房后边坡现状整体稳定,作为永久性工程边坡,采取将坡面表层崩坡积碎石土清除,并做好护坡处理是合适的。

4.6天然建筑材料

基本同意《报告》对天然建筑材料的评价意见。

围堰防渗料总体质量较差,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后,可满足围堰防渗要求。

混凝土骨料经综合比较后,采用厂房基坑开挖料、洞挖料、多诺下坝址块石料场基本合适。

5、工程规模

5.1水库正常蓄水位

考虑梯级衔接、水工布置、电站取水防沙和日调节库容要求、水库淹没等因素,《报告》拟定了2018m、2019m、2020m三个正常蓄水位方案进行比较,基本同意正常蓄水位为2019m。

5.2死水位及汛期排沙运用水位

从减少水库泥沙淤积、保持日调节库容、有利于电站引水防沙等方面考虑,基本同意闸前死水位为2016m,汛期排沙运用水位为2016m。

5.3电站装机容量

《报告》拟定了40MW、49MW、58MW三个装机容量方案,考虑上游多诺水库电站先于本电站建设投产,从与上游电站日内运行协调性分析和方案间动能经济指标比较,《报告》推荐装机容量49MW,鉴于装机利用小时偏低,建议补充与下游陵江水电站发电引用流量协调性分析,对装机容量方案进行进一步比选。

5.4机组机型

根据电站水头变化范围和特点,基本同意电站采用二台混流式机型,建议复核厂房下游H~Q曲线后,进一步分析确定额定水头。

5.5引水道尺寸选择

基本同意引水隧洞尺寸为4.3m,压力钢管管径为3.4m。

5.6水库运行方式

基本同意水库运行方式。

即汛期6~9月水库水位降低至汛期排沙运用水位运行,平枯水期电站日调节运行,水库水位在2019m~2016m之间运行。

5.7基本同意水库泥沙淤积及回水计算成果。

基本同意水库泥沙观测规划。

5.8采用三个典型年逐日平均流量进行电量指标计算的方法和成果基本合理。

5.9考虑下游陵江电站回水后,复核厂址处H~Q曲线。

5.10补充说明上游多诺水库的调洪运行方式和水库滞洪作用,复核各频率入库洪水及相应调洪计算成果。

6、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6.1工程等别和设计安全标准

玉瓦水电站为低闸引水式开发,装机49MW,库容13.24万m3,为四等小

(1)型工程,主要建筑物按4级、次要建筑物与临时建筑物按5级设计满足规范要求。

挡泄水建筑物设计洪水重现期为50年,校核洪水重现期为500年;消能防冲建筑物设计洪水重现期为20年;发电厂房设计洪水重现期为50年,校核洪水重现期为100年,符合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

坝、厂址地震设防烈度分别为Ⅶ度、Ⅷ度。

6.2坝址和厂址

本阶段在预可研基础上,根据地质工作,对上下两闸址作了进一步的比较研究,上闸址地形地质条件相对较优、取水防沙条件较好、易于施工,对若~九公路影响较小,且投资较省,综合比较,推荐上闸址方案基本可行。

上阶段对左右岸两条引水线路进行了比较,右岸进水口条件较优,较左岸短约2km,且对若~九公路影响较小,右岸线路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本阶段仍推荐右岸线路,并对过绕纳沟的过沟方案进行了比较研究,推荐管桥方案基本可行;

厂址选择,上阶段推荐上厂址方案,本阶段经进一步比较研究,上厂址在地形地质条件、压力管道布置及投资方面均优于下厂址,综合比较,推荐下厂址基本可行。

6.3坝型、坝轴线和枢纽布置

6.3.1《报告》根据山区河流特点分析,为便于泄洪排沙及施工方便,推荐钢筋砼闸坝方案基本可行。

6.3.2针对上闸址拟定了上、下两条坝线进行比较,二者相距30m,在地形地质条件及布置上基本相同,下闸线投资更省,推荐下闸线基本合适。

6.3.3《报告》推荐的枢纽总体布置基本可行。

6.4挡水及泄水消能建筑物

6.4.1结构布置

方案选择与结构布置基本可行。

6.4.2基础处理及渗控措施

大坝基础置于覆盖层上,经沉降计算,沉降量满足规范要求;坝基采用砼防渗墙防渗,坝肩基岩采用防渗帷幕,防渗方案基本可行。

6.4.3设计计算

闸坝泄流能力、高程确定、稳定应力计算成果基本满足规范要求,建议补充消能防冲计算内容。

6.5输水建筑

6.5.1进水闸

进水闸布置基本可行、水力设计基本合理,下阶段根据地质情况进一步细化结构设计。

6.5.2引水隧洞

引水隧洞布置及结构设计基本可行。

6.5.3调压室及压力管道

调压室及压力管道布置基本可行,结构设计基本合理,水力学计算基本满足规范要求。

6.6发电厂房及开关站

厂区建筑物布置基本可行,稳定及变形计算成果基本满足规范要求,下阶段根据地质情况研究基础处理措施、根据机电设备具体情况优化结构布置;建议进一步复核厂房应力计算成果,校核应力不均匀性。

6.7建筑物防震抗震

补充本章节内容。

6.8安全监测

设计对大坝、引水系统及厂房均考虑了监测设施,下阶段完善监测设备及数据采集仪器的种类、规格、数量,细化自动化监测方案。

6.9生产生活区布置及环境美化处理

生产生活区布置及环境美化处理设计内容基本满足要求。

7、机电、金属结构及暖通

7.1水力机械

7.1.1本电站最大水头162.8m,最小水头133.23m,装机容量49MW,有日调节水库,且其上游的多诺电站有年调节水库。

《报告》对机组台数作了较详细的比较,对于本电站而言,三台机或两台机方案均可行,基本同意采用两台机组方案。

7.1.2本电站泥沙含量并不高,水头变幅不大,基本同意《报告》拟定的参数水平,推荐的HLD242转轮比较适合于本电站。

下阶段可以结合机组招标进一步优选机型。

7.1.3基本同意进水阀、桥机、调速器等机电设备的选型方案。

但进水阀与压力钢管支管管径不匹配。

7.1.4基本同意调节保证计算的分析结论。

7.1.5同意油、水、气及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案。

7.1.5基本同意厂房布置方案,建议复核蝶阀吊孔尺寸。

7.2电工

7.2.1根据西南电力设计院完成的《白水江梯级电站接入系统设计》报告,本电站以一回截面为LGJ-185、长度约8km的110kV线路接至陵江电站,陵江电站以一回截面为LGJ-300、长度约8km的110kV线路接至黑河塘电站,再通过一台220kV三相三绕组联络变压器升压至220kV,白水江各级电站的电力在双合220kV开关站汇集后接入四川主网广元附近的沙溪坝变电站。

《报告》以此为依据进行的电气主接线设计方案合理,同意发电机与变压器组合为扩大单元接线,升高至110kV,一回出线至陵江电站。

7.2.2基本同意厂用电系统的设计方案和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7.2.3基本同意设备布置方案,建议补充厂区枢纽平面布置图,细化各运输通道。

7.2.4根据白水江流域梯级集控中心初步设计的总体方案,将把位于九寨沟县的集控中心和七个梯级电站看作一个物理距离扩大的厂站,由集控中心统一监控管理,从而实现七个梯级电站的“无人值班”运行管理模式。

白水江流域扩大厂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全开放式分层分布结构,监控功能和实时数据均分布到电站各现地控制单元,整个控制系统分为主干层、厂站层和现地层,本电站监控系统作为流域扩大厂站监控系统的一部分。

同意本站按“无人值班”原则设计,采用开放式分层分布式结构,全计算机监控方式,全站共设四个现地控制单元。

7.2.5同意电站110kV线路保护和元件保护均采用微机保护装置,同意各保护配置方案。

7.2.6工业电视监控系统设置合理。

7.2.7玉瓦电站建成后接受四川省电力调度中心统一调度。

同意系统调度通信采用光纤通信,各梯级电站间采用光纤通信环网,同时该通信环网还作为系统调度通信的备用通道。

站内通讯采用128线程控调度交换机。

7.3金属结构

基本同意各闸门及启用闭设备的选型

7.4采暖通风

本电站为地面厂房,且地形开阔,同意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局部设置空调、除湿机、暖风机的通风设计方案。

7.5建议

建议补充防震抗震设计篇章的相关内容。

8、消防设计

8.1同意电站釆用“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和确保重点、兼顾一般、便于管理、经济实用的设计原则。

8.2细化总平面图主变与主厂房应满足防火间距要求。

8.3厂房内的消防给水管网应形成环网,水轮机层、副厂房的室内消火栓设置,应满足两支水枪到达室内各处的要求,水喷雾雨淋阀前设过滤器。

8.4下阶段编制专题报告报消防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9、施工组织设计

9.1施工导流

9.1.1同意首部枢纽工程采用枯期围堰挡水、明渠导流方式,导流时段选择枯期11月~次年4月。

一期利用左岸导流明渠泄流,施工取水口、冲砂闸、泄洪闸及右岸挡水坝段;二期利用已完建的冲砂闸、泄洪闸过流,封堵导流明渠,完建左岸挡水坝段。

同意首部枢纽工程导流建筑物级别为5级,导流标准选用10年一遇洪水。

基本同意首部枢纽导流建筑物型式与布置,鉴于防渗土料质量较差,建议下阶段对围堰堰身和堰基的防渗型式进一步优化完善。

9.1.2同意厂房选用的全年围堰预留土埂,枯期粘土编织袋围堰挡水的导流方式,同意导流标准选用10年一遇洪水。

基本同意厂房导流建筑物型式与布置,鉴于厂房基坑挖深较大,建议下阶段对基坑和围堰的渗流和边坡稳定进一步分析研究。

9.1.3基本同意施工截流及下闸蓄水规划。

9.2料源选择与料场开采

9.2.1基本同意采用厂房基坑开挖料和洞挖料作为混凝土骨料的加工料源,不足部分由人工骨料场补充。

建议下阶段对洞挖料的质量和可利用数量通过相关勘探和试验进一步调查落实。

鉴于砂石骨料料源均存在潜在碱活性反应,建议下阶段应补充开展抑制骨料碱活性、混凝土配合比和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工作,选择混凝土材料和掺合料料源。

9.2.3基本同意选用酒房村土料场作为围堰防渗土料料源,鉴于防渗土料质量较差,建议下阶段通过试验进一步研究相关施工掺和工艺。

同意防渗墙固壁土料料源采用外购膨润土的方式解决。

9.3主体工程施工

9.3.1基本同意主体工程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

9.3.2引水隧洞施工为控制发电关键线路,鉴于部分洞段围岩较差,建议实施中应加强施工监测和临时支护及排水措施,对有害气体加强监测和处理。

建议补充施工支洞封堵和封堵工程量。

9.3.3建议根据编制规程要求,补充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工程、安全监测工程的安装施工方案。

9.4施工交通运输

9.4.1同意工程施工对外交通运输方案。

9.4.2基本同意场内交通布置方案和场内交通道路设计标准。

9.4.3建议下阶段应研究公路的保畅措施,以确保施工期若~九公路的畅通。

9.5施工工厂设施

基本同意各施工工厂设施的布置方案。

9.6施工总布置

9.6.1基本同意施工总布置分区布置方案,基本同意根据推荐的施工总布置方案确定的施工用地范围。

9.6.2建议实施中应注意加强各工区施工营地的安全防护,下阶段应结合分标方案,进一步做好土石方平衡和渣场规划。

9.7施工总进度

基本同意总工期36个月的施工总进度安排。

引水隧洞施工为控制工期的关键项目,场内交通和施工支洞的施工直接影响引水隧洞的开工时间,应尽早安排,细化施工进度安排,以满足工程施工工期要求。

10、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

10.1同意不同淹没对象所采用的设计洪水标准,即农村居民点采用20年一遇,耕地、园地采用5年一遇,林地采用正常蓄水位;同意根据水库地质调查成果分析确定的水库影响区;同意本阶段根据枢纽工程总体布置确定的枢纽工程建设区处理范围,以及与水库影响区重叠的部份放入枢纽工程建设区进行处理;同意根据移民安置方案分析确定无建设征地范围外影响范围的结论。

10.2同意建设征地范围内实物指标调查的依据、内容、方法和程序。

《实物指标调查细则和工作方案》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审批,实物指标由设计单位、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项目业主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行了调查、登记、公示、复核,并得到了各方的认可,可作为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的依据。

建设征地涉及主要实物指标为:

房屋153.26m2(均为附房);土地面积660.69亩,其中耕地153.84亩,园地348.54亩,林地107.41亩;零星林木689株;10kV输电线路1.984km,35kV输电线1.119km,光缆2.958km,电缆0.629km。

不涉及文物古迹和压覆矿产资源。

10.3同意移民安置规划所采用的依据和原则;同意移民安置规划基准年采用2010年,规划水平年为2013年;同意采用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2‰;同意移民安置人口分析计算方法,复核计算结果,至规划水平年需生产安置人口为人,无搬迁安置人口。

10.4基本同意移民生产安置规划目标和安置标准;同意移民环境容量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应根据移民安置标准复核各集体经济组织移民环境容量分析计算结果;同意在本村组内调剂耕园地进行生产安置的农村移民安置方案以及相应的生产安置规划设计。

10.5同意对受影响的等级公路采取边坡支护处理,库周交通结合施工道路恢复其交通功能,电力、通信设施进行改复建,提灌站一次性补偿的专业项目处理方案;应细化等级公路等专业项目设计。

10.6同意施工临时用地复垦方案、措施和工程量。

10.7同意库底清理的范围、项目、要求、内容和工程量;同意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相关内容;同意耕地占补平衡分析的相关内容。

10.8基本同意补偿费用概算采用的编制依据和原则、补偿费用概算项目以及取费依据、标准。

应复核移民搬迁补助费,明确库周交通恢复费用。

经以上调整后,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补偿费用总投资为万元。

11、环境保护设计和水土保持设计

11.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已得到四川省环境评估中心的审查(省环评估书【2011】283号),专家审查意见认为:

报告书编制目的明确,评价依据充分,内容全面,工程与区域环境概况介绍基本清楚,工程分析及环境现状评价总体反映了项目特点及当地环境特征,提出的减缓不利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具有针对性,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总体可信,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