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05 近代中国经济练附解析764477.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0229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6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05 近代中国经济练附解析76447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05 近代中国经济练附解析76447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05 近代中国经济练附解析76447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05 近代中国经济练附解析76447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05 近代中国经济练附解析76447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05 近代中国经济练附解析76447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05 近代中国经济练附解析76447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05 近代中国经济练附解析76447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05 近代中国经济练附解析76447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05 近代中国经济练附解析76447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05 近代中国经济练附解析76447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05 近代中国经济练附解析76447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05 近代中国经济练附解析76447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05 近代中国经济练附解析76447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05 近代中国经济练附解析764477.docx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05 近代中国经济练附解析76447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05 近代中国经济练附解析764477.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05 近代中国经济练附解析764477.docx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练附解析764477

专题05近代中国经济(练)

-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1.练高考

1.(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16)一个文弱书生最终成为驾驭干军万马的最高统帅,成就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和“洋务派之父”。

此人是()

A.曾国藩B.李鸿章C.奕D.左宗棠

【答案】A

【解析】

【考点定位】天朝的危机·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17)晚清设立的一个机构,不仅办理外交事务,还扶植一些现代化项目,如新式学堂、近代企业等。

它经常遭到守旧派抨击,外国人也批评它办事不力。

该机构是()

A.总理衙门B.同文馆C.军机处D.外务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就是找到关键词。

首先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外交事务,同文馆是教育机构,不管理外交事务,因此排除B选项。

另外一个关键词就是现代化项目,外务部是《辛丑条约》之后出现的名词,是总理衙门演变而来,位于六部之首,不再管理现代化项目。

因为材料所给的时间是晚晴,所以排除了军机处。

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定位】天朝的危机·洋务运动·总理衙门的设立

3.(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21)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在谈到办厂经历时感慨地说:

“千磨百折,忍侮蒙讥,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

”其主要原因是()

A.难以招募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和买到所需的机器设备

B.工人不断要求增加薪酬、缩矩工时

C.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

D.与外国资本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且受官府束缚、压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叙述了张謇对自己一生办厂经历的感触,张謇是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对自己办厂经历感觉到非常艰辛不易。

结合时代背景,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来自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A选项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B选项与当时的历史情况不相符,当时的中国劳动力十分廉价;C选项是主观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

4.(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

A.政府视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答案】D

【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特点

5.(2016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

(6分)

材料二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

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

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6分)

材料三下图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

天津华明镇瑞士小村镇

(3)结合图中场景,分别指出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

(6分)

(4)综上,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4分)

【答案】

(1)动力:

工业的发展。

(2分)     分析:

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城市兴起,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4分)

(2)原因:

沿海和条约口岸贸易繁忙;政府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

(4分)时代背景:

西方势力侵入,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

(2分)

(3)天津华明镇模式:

集中建设,政府主导;土地公有。

(3分)瑞士小村镇模式:

相对分散,个性化;土地私有。

(3分)

(4)认识:

城市化是个过程,有阶段性;工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建设道路是多样化的。

(4分)

【解析】

(2)第一小问根据“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归纳回答。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侵略的冲击、西方文明的传播、经济结构变化或者自然经济解体、近代工商业发展等角度回答。

【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英国城市化;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城市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现代城市化。

6.(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38)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

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

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鹳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

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

1月至8月。

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

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

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

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

“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学者陈晓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晓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外”两个层面发生的变化。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意义。

(8分)

(3)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

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8分)

(4)联系材料与所学,请您用一句话来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

(2分)

【答案】

(1)内:

国民党发动内战,造成经济发展极大破坏;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官僚资本依靠国家权力压迫民族工业,使其陷入困境;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发展造成极大困难。

外:

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美国商品大量输入中国,排挤国货;美国资本输出几乎完全垄断中国市场,造成民族工业发展困境。

(2)经济:

解放区进行土改;一亿多农民分到土地,极大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军事: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3)反帝反封建。

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纳,组建统一战线,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解析】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紧扣所学知识,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据此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的解答需要紧扣“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从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革命道路的探索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试题难度不大,但是解题时需要紧扣所给史料以及上面试题的解答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经验的分析归纳需要首先紧扣“中国共产党”,其次综合中国共产党的相关史实及题干信息,可以归纳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经济的发展;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放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

2.练模拟

1.(2017届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据统计,从1840年至1894年,我国粮食商品率由lO%增长到16%。

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B.引进西方技术农业发展迅速

C.经济作物大量销售到世界市场

D.列强大量收购粮食出口激增

【答案】C

【解析】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

2.(2017届云南曲靖市一中高三上第四次半月考历史试卷)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

“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子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

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活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

”由此可见

A.洋货大量向内地倾销

B.中英贸易迅速发展

C.商业活动离不开钱庄的支持

D.钱庄在商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材料中“重庆商人在上海采办洋货”即是外国商品输入中国(洋货内销)的体现,钱庄在这个过程中起了借款和代为付款的金融中介作用,说明钱庄在商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故答案为D项。

AB项材料没有反映,C项以偏概全,说法错误,排除ABC项。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解体

3.(2017届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三上综合测试二文综历史试卷)下图是1798-1850年中国银钱比价变化图。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英国对华鸦片倾销

C.丝茶大宗贸易衰减

D.外国控制中国金融

【答案】B

【解析】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英国对华鸦片倾销

4.(2017届山西怀仁一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据某研究成果显示:

1918~1936年,中国经济不但没有衰退,反而呈明显增长趋势。

因此,从总体上看1914~1936年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侯。

由此推断:

A.民族工业“短暂春天”说法值得商榷

B.一战没有对中国社会产生消极影响

C.民族资本主义一度成为经济发展主流

D.以往学者对近代经济研究不符合史实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提到,总体上看1914-1936年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民族工业“短暂春天”说法值得商榷,故A项正确。

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评价

5.(2017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上月考三历史试卷)从1936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开展轰轰烈烈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生产,促进就业,改革币制,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将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

这反映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

A.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

B.改变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

C促进中国经济均衡发展

D.力图巩固国防

【答案】D

【解析】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3.练原创

1.1916年至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新式煤矿的产量,由44.95万吨增至488.97万吨。

l913年至1919年中国的轮船吨数,由13.32万余吨增至28.75万余吨。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近代交通业已形成规模

B.蒸汽机使用比较广泛

C.重工业获得了一定发展

D.列强经济侵略已减弱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工业兴起。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煤矿、轮船均属于重工业,煤矿、轮船的产量增长体现的是重工业获得了一定发展,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适合煤矿的产量的增长,不符合题意,排除;1916年至1920年的中国蒸汽机使用并不是比较广泛,选项B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兴起

2.近代中国第一家棉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在成立伊始就从英国进口辊轴式轧机和织机,从美国进口环锭纺机和500马力的汽炉。

材料表明该企业

A.受外国资本的严密控制

B.是由洋务派最早创办

C.发展初期重视技术引进

D.在当时得到外国扶植

【答案】C

【解析】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

3.“1912年史量才接办了《申报》,实行西方管理模式,并从美国购进新式印刷机投入生产。

1920年,他被推选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多次与欧美报业进行交流。

之后他又在《申报》增设文艺、儿童等栏目。

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申报》发表文章力挺抗日活动。

”以下用不同史观解读该材料,不准确的是

A.从社会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B.从全球史观看,史量才担任报业大会副会长推动了世界报业交流

C.从现代化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实行机器印刷、企业化管理

D.从文明史观看,史量才在《申报》力挺抗日活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社会史观是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去研究历史,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全球史观是从全球化的角度去研究历史,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现代化史观是从现代化的角度去研究历史,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文明史观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去研究历史,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

史学评价·史观·文明史观

4.据统计,1912年至1923年间,新建棉纺织厂达71家之多。

纱厂、纱锭、布机分别增长3.8倍、4.6倍和12.8倍。

新建的面粉厂达177家,1928年,国内共有新式榨油厂280家。

据统计仅上海一地,1913年有机器工厂91家,1924年增加到284家。

到1924年,我国共有电厂219家。

发电容量由1912年的1.2万千瓦增加到1928年的12.5万千瓦。

材料表明当时

A.政府鼓励工业优先发展

B.轻重工业得到协调发展

C.轻重工业发展速度较快

D.电力工业发展势头最好

【答案】C

【解析】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短暂的春天”

5.在中国史中会经常碰到“近代化”一词。

XX词条对此解释:

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

它包括:

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②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B是错误的;①是封建顽固派的主张,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主张原封不动的维护清朝统治;②义和团运动时期的主张,对西方的事物全面否定,排斥西方先进的文明。

①②与近代化背道而驰,③是主张引进机器设备,④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制度,⑤主张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潮,因此B符合题意。

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