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74107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力》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重力》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重力》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重力》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重力》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重力》教学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重力》教学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重力》教学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重力》教学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重力》教学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重力》教学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力》教学案例.docx

《《重力》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力》教学案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力》教学案例.docx

《重力》教学案例

《重力》教学案例

岗南中学李树平

一、教学内容分析

《重力》是人教版八级物理第七章《力》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力、二力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是以后学习压强,浮力,功等知识的基础,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生活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创设问题情景。

以观察思考开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于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通过探究解决本书中“力的大小跟质量关系”的重点问题,通过让学生利用重垂线观察窗台、桌面是否水平,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利用重心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力的方向及作用点的难点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所任教的岗南中学,学生都来自偏远的农村,纯朴上进,但对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常列举身边的实例启发学生,用身边的物品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还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2、理解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锤线的应用。

4、知道重心并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其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1、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猜想、设计、操作、分析论证”的能力。

2、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重点:

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G=mg。

难点:

重力的方向及重锤线的应用。

教具准备:

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粗细均匀的木棒、皮球、质量相等的铁块、铝块,刻度尺,斜面,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演示]

(1)将一皮球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

(2)把一皮球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3)让一皮球在讲桌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桌边后落向地面,观察其运动路线。

师:

在演示的几种情况中,球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生:

不论小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它最终都落回了地面。

师:

球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球都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来解答这个问题。

(二):

新课教学

1、重力

师:

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作图13.2-1所示的实验,并思考橡皮为什么不会飞掉出去?

生:

因为绳子把橡皮拉住了,绳子和橡皮间有相互作用的拉力。

师:

说得很好,老师也有同感。

[投影]现在请同学们观察大屏幕上的图片,并思考问题:

1、月亮为何总是围绕着地球转而不会跑掉呢?

2、牛顿坐在苹果树下在思考,熟透的苹果为何总是落向地面而不往天上飞呢?

生1、月亮绕着地球转不会跑掉是因为地球对月亮有吸引的力。

生2、月亮对地球也有吸引的力。

生3、苹果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地球吸引的力。

师:

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都有成为科学家的潜质。

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地面附近的物体也会受到地球的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大小

师:

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力的三要素,还记得吗?

生: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师:

通常还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有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比较大,有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比较小。

那么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提出问题)同学们可以先大胆猜想。

 生:

一般看上去越大的物体越重,所以我认为重力和体积有关。

 生:

我认为重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材料也就是密度有关,物体的密度越大就越重。

 生:

密度相同的物质,体积大时质量就大,体积相同的物体,密度大时,它的质量就大,所以我认为是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大。

师:

大家的猜想都有道理,那么究竟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现在我们把任务分给各个小组:

1到3组探究重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是否有关;4到6组探究重力大小与体积是否有关;7到9组探究重力大小与密度是否有关;10到12组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是否有关?

实验器材从实验桌上自己选择。

生:

纷纷动手进行实验,热情很高。

师:

巡视指导。

师:

各组都做完实验啦,那么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成果吧。

生1:

我们选择质量相等,而体积不等的铝块和铜块,发现重力相等,说明重力大小与体积无关。

生2:

我们组选择质量相等,密度不同的铁块和铝块,发现重力也相等,说明重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生3:

我们组选择体积相等,而质量不等的铝块和铜块,发现质量大的重力也大,说明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师:

大家分享了彼此的实验成果,这种交流合作精神很好,我发现大家在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的名字是什么?

生:

控制变量法。

(异口同声)

师:

那么现在你们认为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生:

重力大小与质量有关,而且质量越大的物体重力也越大。

师:

同学们做的很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可见合作的力量真是巨大呀。

(学生异常兴奋,充满激情)

下面我们共同“探究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师:

同学们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交流实验的情况。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活动)

生:

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生:

每一次测出的重力与其对应质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个不变的值,这个比值大约是9.8.

生:

实验结果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师:

我们用G表示重力,g表示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同学们实验的结论就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请大家自己表示出来,(一名同学板演)并说明单位是什么。

师:

向学生说明g的单位可根据重力G(N)和质量m(kg)的单位得出:

g=9.8N/kg,在使用公式G=mg计算时,质量(m)的单位必须用kg,重力(G)的单位必须用N,粗略计算时,g的值可取10N/kg。

[投影]练习:

1、一个南瓜的质量是30牛,它的质量是多少?

2、质量是200g的苹果,重力是多少牛(取g=10N/kg)?

3、根据自己的质量,估算你受到的重力。

(学生练习,三名同学板演,最后教师讲评)

3、重力的方向

演示:

教师用细线把一钩码悬挂起来。

请大家观察细线自由下垂的方向是怎样的?

生1:

是竖直向下的。

生2:

应该是垂直向下的。

演示:

教师把悬挂的钩码置于一个斜面的上方,同学看,重锤线自由下垂的方向和斜面是否垂直?

生:

不垂直,

师:

那重力的方向应该怎样说?

生:

应该说竖直向下。

师:

很好,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千万不要说成垂直向下。

师: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重垂线检查我们教室的墙壁是否竖直,窗台及课桌面是否水平。

说说你们检查的结果和根据。

生:

如果重垂线和墙壁是平行的,说明墙壁竖直,如果重垂线和桌面及窗台是垂直的,则说明桌面和窗台是水平的。

师:

[想想议议]图13.2-7“下”在哪里?

生:

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或物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对于他们所处的位置来说都是竖直向下的。

因为地球是圆形,所以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向“地心”。

师:

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正因为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们都受到地球指向地心的重力作用,所以各个地方的人们都能安然无恙地生活在地球表面。

4、重心

师:

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是集中在物体的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如何确定物体的重心呢?

生:

重力的作用线一定通过重心,所以可以用类似重垂线的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

师:

请同学们确定一块方形薄板的重心,并交流自己的做法。

(学生操作,然后交流)

生:

先用细绳系住木板的一点悬挂起来,沿着细绳的方向在木板上画出一条线;再用细绳系住木板的另一个点悬挂起来,按刚才的方法在木板上画出另一条线,两条线的交点就是这个木板的重心。

师:

物体的重心位置和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用悬挂法可以确定各种物体的重心。

一般材料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是这一物体的几何中心。

生:

读图13.2-8,回答。

方形薄板的重心在对角线的交点,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木棒的中点,均匀圆球的重心在它的球心。

师:

大家说光盘的重心在哪里?

生:

在圆心上。

师:

但光盘圆心这里是空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

说明有的物体重心不在物体上,(同学们纷纷赞同)

师:

很好,并不是所有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上,当物体的形状改变时,重心的位置也会发生改变,重心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重要的应用。

请大家阅读图13.2-9,然后思考“不倒翁”为何不倒?

“高空走钢丝”的演员为何手拿一根长杆?

交通部门为何规定不允许运输车辆超高?

人在冰上行走时为何习惯将身子下蹲一些?

这些都利用了重心的知识,同学们回去后可以上网查一下相关的知识。

师:

随着我们国家“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船的胜利发射与回收,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上天揽月,请同学们在课后收集有关航天的知识,阅读书后的科学世界“万有引力与航天”。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G=mg来计算大小,g=9.8N/kg。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四)反馈练习,内化提高

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吸引而产生的

B.重力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

C.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关于质量和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与重力是一回事,质量大的重力大

B.质量与重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

C.在同一地点,质量相同的物体重力一定相等

D.买米和背米时,人们只关心重力

3、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重力与质量关系写成公式___________,它表示_________。

其中取g=9.8N/kg,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质量为3kg的铅球,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是_____N,方向指向_________。

当运动员向斜上方推出这个铅球时,主要是______的作用使铅球不能做直线运动。

5、如果没有重力,下列哪些现象不会出现(  )

A.灰尘扬起后不会落回地面B.汤水能倒进嘴里

C.人轻轻一跳就会跳得非常高D.河水就不会流动了

6、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试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同步训练1、3、5、7、9、10

2、写作与体会: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一举一动都受到重力的影响,要是一旦失去了重力,我们的生活又会怎样?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请你就这个问题写一篇小论文,字数不限。

(六)板书设计3、重力

(七)学生课堂学习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A

B

C

学习状态

1.学生课前准备充分,物品放置齐整。

2.学生精神饱满、坐立端正。

3.学生的发言积极主动,响亮清晰。

4.学生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

5.学生学习态度好,专心听讲不走思。

参与程度

1.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长(>80%),投身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之中。

2.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能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敢于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生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倾听后能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4.学生善于思考,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5.积极参加小组学习活动,分工明确,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并且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或产生新的认识。

参与效果

1.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有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2.学生普遍具有创新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见解。

3.探究实验完成好,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理解透彻,课堂习题评价正确率高

总评等级

课堂闪光点

反思整改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采用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方式,注重科学探究,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拓展,智力得到了开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树立了学好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本节课课堂容量较大,学生感到很充实,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很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学生由于对科学探究的精神体会不多,进行科学猜测时,不够主动、大胆,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有效调控,鼓励和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大胆地进行其它猜想。

2、实验过程中个别学生独立意识太强,不注重配合。

教师应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竞争,培养合作精神、团队意识、集体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