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76337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33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上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九年级历史上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九年级历史上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九年级历史上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九年级历史上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九年级历史上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4页
九年级历史上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4页
九年级历史上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4页
九年级历史上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4页
九年级历史上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4页
九年级历史上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4页
九年级历史上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4页
九年级历史上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4页
九年级历史上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4页
九年级历史上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4页
九年级历史上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4页
九年级历史上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4页
九年级历史上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4页
九年级历史上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4页
九年级历史上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4页
亲,该文档总共1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上教案.docx

《九年级历史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上教案.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历史上教案.docx

九年级历史上教案

 

丰乐中学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科目:

七年级英语上册

备课人:

刘永国徐建萍

授课班级:

七年级班

授课教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教学进度表

科目

历史

教学

班级

教科书名称及册数

世界历史上

上课

日期

8月29日

每周

节数

2

总授课节数

32

考试次数

2

预定进度

备注

1

8月29日

9月2日

第一课、人类的文明、西方文明之源

2

9月5日

9月7日

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3

9月10日

9月14日

第三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4

9月17日

9月21日

第四课、中古欧洲社会

5

9月24日

9月28日

第六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6

10月1日

10月5日

第七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7

10月8日

10月12日

第八、九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8

10月15日

10月19日

第十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9

10月22日

10月20日

第十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诞生

10

10月29日

11月2日

期中考试

11

11月5日

11月9日

第十三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12

11月12日

11月16日

第十四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13

11月19日

11月23日

第十五课、血腥的资本主义积累

14

11月26日

11月30日

第十六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5

12月3日

12月7日

第十七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6

12月10日

12月14日

第十八、九课、美国南北战争、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7

12月17日

12月21日

第二十课、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18

12月24日

12月28日

第二十一课、璀璨的近代文化

19

12月31日

1月4日

复习

20

1月7日

1月11日

期末考试

丰乐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

学年度教学目的

教育

教养

通过世界历史的学习,知道主要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世界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初步学会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以及其野蛮性和扩张性;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侵略扩张斗争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初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通过世界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适应并完成历史学科学习活动和调节自身学习行为的心理可能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品质,使中学生能够成功地解决历史问题,发展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够钻研问题,培养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正确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使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历史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

形成正确的历史想象,关键在于学生要对历史材料有广泛的掌握和正确的理解,这就是历史学科的阅读理解能力。

树立民族自信心,同时初步树立起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心态。

丰乐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章)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讲述欧亚非文明古国。

世界文明古国是围绕着各文明古国的建立、发展的过程讲述的。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文明古人类基本情况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6课时

教学时应注意的:

早期人类的代表南方古猿,能说出主要人类起源地,这要与中国的元谋人要比较区别。

对三大人种的判断,以及与三大人种形成的主要因素。

氏族公社的特点,母系氏族公社有了原始农业,父系氏族公社更进一步,私有制的出现,非近亲通婚提高了人口素质这些都体现了它的进步性。

四大文明古国的诞生地及其标志性特征:

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漠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注意区别亚非与欧洲文明:

欧洲文明是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属于海洋文明,出现的时间要比亚非文明晚;亚非文明都出现在大河流域,纬度大致相同,是大河文明、农业文明。

丰乐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

2016年月日学期总第课时修改时间:

年月日

单元(章)

名称、课题

第1课人类的形成

主备人

刘永国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总备课数

第1课时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实。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帅的帮助下,要求正确认识到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

(2)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和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

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教学重点

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人类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教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学法

综合启发式和合作探究式

教学准备

地图册、相关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个性彰显

一、导入新课:

可借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也就是“上帝造人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提问,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人类的出现:

(1)讲清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即“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三个概念。

“猿类”是指生活在千、百万年以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的过渡,他们已能直立行走。

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则是指已能够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2)关于人类进化史,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法,旨在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和探究。

教师要善于设问置疑,引导学生从教科书和已掌握的知识中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

组织系列式的议论和讨论,并与教师的陈述和总结相结合。

(3)关于人种的起源问题,教师可结合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分子宣扬的“种族优劣论”和所谓的“白种人是最优秀的种族”等相关言论,引导学生积极探讨人种起源的原因,驳斥“种族优劣论”的邪说。

考古发现,晚期智人阶段,人类已经遍布亚、非、欧、美各洲大陆,由于混血和地球各区域地理条件差别造成的巨大影响,人类经遗传而造成的肤色、毛发、鼻唇等也极不相同,终于形成黄、白、黑三大人种。

但这是外貌特征的差异,各人种在体质和智力上并无优劣之分。

人种的划分是人类起源后在迁徙过程中随着环境变化而逐步形成的。

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宣扬的“种族优劣论”是为他们的侵略战争服务的。

2.“氏族社会”是本课的重点。

(1)提问:

“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人类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

原始人类为什么过着群居生活?

”引导学生看书作答,使学生对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有初步的了解,也为下面讨论“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等有关问题做准备。

(2)讲述氏族社会的产生时,应积极引导学生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婚姻关系的变化(即从血族群婚到族外群婚制的转变)角度去分析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

通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

(3)利用[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制成投影片,组织讨论:

问题一:

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

问题二:

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

打出讨论题后,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寻找答案。

①阅读理解教科书相关内容及材料;②在讨论氏族社会产生的作用时,教师可作适当的提示和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③讨论上述问题时,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议论,鼓励发表不同意见,再选派代表进行概括和总结,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时,可提示学生注意两点:

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二是看问题要全面。

3.“原始社会的解体”是阅读教材,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时要注意通过系列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探究能力。

例如:

(1)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2)国家与氏族组织相比有哪些不同特征?

三、最后教师可用本课标题“人类的形成”作全课总结。

板书

四、课堂练习:

填配套

签阅

丰乐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

2016年月日学期总第课时修改时间:

年月日

单元(章)

名称、课题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主备人

刘永国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总备课数

第2课时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

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起,从国家的强盛和国王对人民的残酷奴役两方面思考,使学生认识公元前15世纪埃及帝国的实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在教师帮助下,分析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分析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难点

一是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二是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教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准备

综合启发式和合作探究式

教学过程

个性彰显

一、复习提问:

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

二、导入新课:

教师可利用课文导言中狮身人面像的故事,让学生初步领略亚非地区大河流域灿烂而神奇的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金字塔的国度”是本课重点之一。

(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7至8页的内容及其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在现有条件下获取知识的有效信息;

(2)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的资料片,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地获取课本外的知识信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3)组织系列讨论:

利用课文中[动脑筋]的栏目内容,问题一:

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问题二:

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

讨论时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

最后选派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作最后总结。

问题一: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

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尼罗河与埃及文明两者的关系。

在非洲广阔的土地上,尼罗河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

古埃及人的活动范围,南起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尼罗河三角洲。

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

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马克思说:

“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因此,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河水犹如母亲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儿女。

问题二:

金字塔的建筑,从古到今都给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

传统的说法,特别是史书(希罗多德的著作)的记载,都认为是依靠奴隶的集体劳动建成的。

但是在当时生产力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埃及人是如何用原始的工具将一人来高、两吨半重的巨石从山上凿出?

又是如何将巨石从几英里甚至几十英里外运来,再吊上甚至高达一百多米的塔顶?

对于这些问题,无人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一些学者推断,古埃及人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坡,把巨石沿着斜坡拉上金字塔。

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就是金字塔。

近年来,又有一些学者推断金字塔并非地球人所造,而是外星人所为。

当然,要真正揭开金字塔的建筑之谜,还得依靠人们的不懈努力和勤奋研究。

2.“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1)结合课本地图或教学挂图,讲清“新月沃地”的概念含义。

(2)提问:

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

由此使学生认识大河流域人类文明产生的共同规律,为后面的“古代人类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问题探究奠定基础。

(3)讲述两河流域人类文明的产生,着重向学生介绍苏美尔人的城市国家和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不必补充材料,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

(4)汉谟拉比法典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①适当介绍一下汉谟拉比法典被发现的经过(1901年,法国考古学家在伊朗的苏撒考古时发现,后被劫夺到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激发学生的兴趣。

②讲清汉谟拉比制定法典的目的和法典本身的历史价值。

③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小字材料,然后根据法典的部分条款组织学生讨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陈述总结:

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看,它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的专政。

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本课的难点之一,教学时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法,将研究性学习方法渗透到教学中去,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性思维能力。

教学时建议教师:

(1)结合课本地图《古代印度》和插图《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讲清古代印度地理范围,印度河流域的自然条件。

(2)关于印度文明的兴起,要向学生强调印度河流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发祥地。

约公元前2500年,由印度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开始在印度河流域产生。

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属于印欧语系的一支游牧部落(即雅利安人)从中亚高原南下,他们征服了印度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3)关于种姓制度,教学时

①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及其相关材料,最大限度地从课文中获取有关种姓制度的知识信息;

②将下列问题制成投影片,组织学生讨论:

问题一:

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

四个等级是否是造物主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的?

问题二:

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力和义务有什么区别?

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对印度未来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③请一位学生朗读[动脑筋],然后选派两位学生扮演吠舍与婆罗门,就种姓制度展开辩论。

辩论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

④布置学生在课后撰写一篇有关印度种姓制度的小论文(字数在300字左右)。

5.最后,教师利用教材13页的亚非文明地图,最好制成精美的幻灯片并利用投影仪投影,对全课进行总结。

6、作业:

课后练习。

签阅

丰乐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

2016年月日学期总第课时修改时间:

年月日

单元(章)

名称、课题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主备人

刘永国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总备课数

第3课时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概况,包括古代希腊文明的渊源,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比较斯巴达和雅典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2)罗马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和罗马帝国的演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从而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

1.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教学难点

一是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全面辩证地认识,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这对初中生具有一定理论思维上的难度;二是对古代罗马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把握,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现象发展演变的过程,具有一定难度。

教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学法

综合启发式和合作探究式

教学准备

地图册、相关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个性彰显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

可以联系旧知识,帮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主要亚非文明古国,指出本课学习的内容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由此导入新课。

也可以利用导言框中的“木马计”故事导入,增强趣味性。

三、讲授新课:

1、开始讲授新课时,建议先出示《古代希腊》地图,扼要介绍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点明亚非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是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文明发源于海洋,是一种海洋文明。

3.对爱琴文明教材用小字作了简单介绍,教师可让学生阅读,不必过多展开,只要指出爱琴文明与希腊文明之间的渊源关系即可。

4.讲述希腊城邦的出现,教师应讲清二点:

(1)希腊奴隶制国家的形式是出现一系列城邦国家,城邦是以城市为主体形式的国家,这与古代亚非奴隶制国家不同。

(2)雅典是古代希腊城邦国家中的典型代表。

可结合雅典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分析雅典城邦共和国的特点:

境内多山,气候温润,不宜经营农业而适于种植橄榄、葡萄等经济作物;邻近海洋多天然良港,海上贸易发达,这使雅典的工商业发达,由此还可适当联系亚非文明古国发源于大河流域,因此以农业经营为主,这说明在古代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方式影响重大,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明类型。

5.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是教学重点,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典型史料,精心设计教法,善于设问置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正文、小字、插图)、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积极思维,全面辩证地认识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繁荣。

(1)提问:

“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归纳成以下表格,投影出示: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繁荣

政治上

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经济上

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

文化上

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

(2)引导学生探讨: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有何启示?

”教师在学生思考讨论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

原因是伯利克里当政时期进行一系列改革,(扩大公民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启示:

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

(3)让学生思考:

“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时代高度发展的奴隶主民主政治?

”在学生讨论交流基础上,教师归纳:

第一,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一定影响;第二,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

6.对斯巴达城邦,教材用小字作了介绍,教师不必过多讲解,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这段小字基础上,结合“动脑筋”中的问题进行回答。

由于这一问题具有开放性,教师可以让不同观点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要求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7.“罗马共和国的兴亡”一目,建议先由学生阅读课文,再请学生整理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简表,最后教师归纳,出示投影:

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简表

罗马城(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前509年)─→称霸地中海(前2世纪)─→罗马帝国(前27年)─→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讲解时,还应注意:

(1)布匿战争经过可由学生阅读、介绍;

(2)指导学生对照“意大利半岛”和“公元前2世纪末的罗马”两幅地图,看出罗马领土变化情况;

(3)罗马由共和国发展为帝国的原因是社会危机严重,奴隶主贵族要求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

(4)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可联系中国奴隶社会结束的时间进行比较,指出中国进入封建时代比西方早近千年。

四、归纳、小结

五、练习:

填配套

六、作业:

签阅

丰乐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

2016年月日学期总第课时修改时间:

年月日

单元(章)

名称、课题

活动课一古代世界文化之旅

主备人

刘永国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总备课数

第4课时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教学重点

文明古人类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教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学法

综合启发式和合作探究式

教学准备

地图册、相关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个性彰显

[教学过程]

(一)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如何选材

学生进行本节活动课的学习,会面对大量历史图片、文字材料。

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选择或分工时接受的地区,进行选材。

世界古代文化可以根据埃及文化、两河流域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希腊文明、罗马时代等分类。

指导学生在选定的区域,根据自己确定的专题再分类。

因为各个地区的文化五彩缤纷,都系统的进行收集和介绍也是无法作到的,因此可以根据地理区域说明、宗教背景、世界遗产、旅游文学、旅游交通、古迹图片、人物传记、古代建筑等类别进行分工收集。

也可以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考虑下列专题:

四大文明古国古今对照、丝绸之路与中外交往、希腊神话对世界文学的影响、罗马竞技场与奥林匹克精神。

指导学生选材时不能仅仅凭个人的感觉与好恶,而应当从历史学习的角度,注意收集有历史意义的文字和图像资料。

要选择历史价值高的资料,例如时间最早、面积最大、具有特别事件、转折意义、结束标志等等的资料。

指导学生特别注意在收集的过程中学会资料的分类保存,图片与相关文字说明的同步收集,以免最后无法整理和说明。

根据学生收集资料的来源选择分类保存的方法,例如文字和图片资料的复印用文件夹或信封袋;有条件的学生进行网络资料下载,或数码相机拍摄,或扫描保存,也得有电脑中的文件夹;无法复印与扫描的书籍用纸条别在需要使用的页面里。

(二)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如何编辑文字材料和撰写图片说明

世界古代文化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