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77054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I

说明:

1.试卷6页,答卷4页,共10页。

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3.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指定的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2019-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I)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⑴,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⑶,。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⑷《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⑸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①老斑羚凭着xiánshú的跳跃技巧。

②理想被diànwū了,不必怨恨。

③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yìfèntiányīng;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④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lìjìnxīnxu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全厂涌现出四个先进集体,一百多个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

B.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C.桂林的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

D.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演,坐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

4、下面语段中,划线句子有语病的一处是()(3分)

(A)文学是人类感情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最形象的诠释。

(B)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

(C)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人们发自肺腑的心声,是这个时代精神与情感的结晶。

她记录历史,也憧憬未来。

(D)你步入她那神圣的殿堂,可以开拓视野,收获良多。

5.请仿照例句,拟一句话来赞美宣传我们大潮汕(潮汕三市包括:

汕头、潮州和揭阳),请任选一市进行仿写。

(4分)

示例:

梅州山水美如画,风流人物耀古今。

仿写:

二、阅读(4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8题。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雾气B.山行六七里:

山上

C.临溪而渔:

渔人D.杂然而前陈者:

陈旧

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8、“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体现了太守什么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

请任选一点,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

(二)邴原泣学(9分)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

“童子何泣?

”原曰: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

“欲书可耳!

”原曰:

“无钱资。

”师曰: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

9.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

 

(1)凡得学者()

(2)二则羡其得学()

11.你如何评价文中的老师?

邴原泣学让你受到什么启迪?

(4分)

(三)兰花的智慧(10分)

⑴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潮湿的海滩到干燥的高山草甸,到处都能发现兰花的影踪。

⑵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很多比人的头发丝还细。

种子的外种皮内部还具有许多充满空气的腔室,进一步减轻了重量。

凭借轻巧的身子,种子一出果荚就可以随风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

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渗透。

这样,种子还可以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走”到更远的地方。

⑶兰花为了生存,使出浑身解数,真可谓“诡计多端”。

⑷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

它们太细小,以至于没有空间来容纳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

于是它们跟真菌拉上了关系,在种子萌发时依靠消化真菌的菌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

兰花大多生长在岩壁、树干以及贫瘠的土壤上,这样便可以减少与其它植物竞争,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

⑸绝大多数兰花是典型的虫媒花,它们的花粉被打包成块状,不给传粉者取食的机会。

花粉块同粘盘、花粉块柄一起组成了兰科植物的雄性生殖结构,这种结构会整个地粘在传粉者身上,通过它们传递到下一朵的柱头,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因被取食而产生的浪费。

⑹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

有的兰花将自己装扮得像有花蜜的花朵一样,如果蜜蜂不辨真假,钻进花中找蜜吃,就只能乖乖地为兰花无偿传粉了;有的兰花还会发出长距离传播的香甜气味,如此色香俱全,蜜蜂和蝴蝶自然会主动上门来充当“信使”;有的兰花将自己伪装成雌性昆虫,当雄性昆虫试图与这些“雌虫”交配时,传粉工作就开始了。

高超的“骗术”,使兰花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却不给传粉者任何好处。

⑺还有些兰花,没有昆虫传粉照样可以开花结果繁殖后代。

如大根槽舌兰,它的花粉块柄会向内弯曲360°,并最终将顶端的花粉精确地送入柱头腔中完成受精。

缘毛鸟足兰子房中的胚珠可以直接发育成种子。

这些兰花可以在缺少传粉者的条件下顺利繁殖,并且还可以把那些吸引昆虫的“费用”节省下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种子生产中去,可谓一举两得。

⑻还可以列举更多的例子来证明兰花的智慧。

与此同时,人们是否也应从兰花能够在大千世界悠然自得的长久生存中得到些许启迪呢?

12.对“兰花的智慧”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依靠消化真菌的菌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

B.与其他植物竞争生长环境,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

C.引诱昆虫来无偿为自己传播花粉。

D.能自我开花结果繁殖后代。

(四)小鸟,你飞向何方(节选)(17分)

赵丽宏

⑴在黄昏的微光里,有那清晨的鸟儿来到了我的沉默的鸟巢里。

⑵我喜欢泰戈尔的诗。

还在读中学的时候,泰戈尔就把我迷住了,一本薄薄的《飞鸟集》,竟被我纤嫩的手指翻得稀烂。

那些充满着光彩和幻想的诗句,曾多少次拨动我少年的心弦……

⑶《飞鸟集》破损了,我渴望再得到一本。

然而,“文化革命”一开始,这个小小的愿望,竟成了梦想。

我的那本破烂的《飞鸟集》,也被人拿去投入街头烧书的熊熊烈火中,暗红色的灰烬在火光里飞舞,飘飘洒洒,纷纷扬扬。

我仿佛看见老态龙钟的泰戈尔在火光里站着,烈火烧红了他的白发,烧红了他的银须,也烧红了他的朴素的白袍。

他用他那冷峻而又安详的目光注视着这一切,看着,看着,他的神色变了,似有几许惊恐,几许不安,也有几许愤怒,几许嘲讽……

⑷我还是喜欢泰戈尔。

在动乱的岁月里,我默默地背诵着他的诗,以求得几分心灵的安宁。

“诗人的风,正出经海洋和森林,求它自己的歌声。

”我陶醉在他所描绘的大自然中了——那宁静而又浮躁的海洋,那广袤而又多变的天空,那温暖而又清澈的湖泊,那葱郁而又古老的森林……

⑸有一天,我忽然异想天开了:

到旧书店去走走,看能不能找到几本好书。

结果,当然叫人失望。

但,我发现,有时还会有几本“罪当火烧”的书出现在书架上,或许,这是出于店员的粗心吧。

于是,我抱着几分侥幸,三天两头往旧书店跑。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又走进冷冷清清的旧书店。

我的目光,久久地在一排排大红的书脊中扫动,突然,我的眼睛发亮了:

一条翠绿色的书脊,赫然跻身在一片红色之间,呵,竟是《飞鸟集》!

⑹该不会有另一种《飞鸟集》吧?

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仔细一看,果真有泰戈尔的名字。

随即,我又紧张了,是的,这年头,得而复失的太多了。

挤压着《飞鸟集》的一片红色,又使我想起街头那一堆堆焚书的烈火,那漫天飞扬的纸灰……我赶紧向书架伸出手去。

⑺几乎是同时,旁边也伸出一只手来,两只手,都紧紧地捏住了《飞鸟集》。

这是一只瘦小白皙的手,一只小姑娘的手。

我转过脸来,正迎上两道清亮的目光——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小姑娘站在我身旁,抬起脸看着我,白圆的脸上,一双清秀的眼睛眨巴眨巴地闪动着,像一潭清澈见底的泉水,微波起伏,平静中略带点惊讶。

⑻我愣住了,手捏着书脊,不知如何是好。

(A)还是她开了口:

“你也要它吗?

那就给你吧。

”声音,清脆得像小鸟在唱歌。

⑼我的脑海里忽然旋起个念头:

在这样的时候,她还会喜欢泰戈尔?

莫非,她根本不知道这是怎样一本书?

于是,我轻轻问道:

“你知道,这是谁的书?

⑽“谁的书!

”(B)小姑娘抬起头来,颇有些惊奇地看着我,秀美的眼睛睁得滚圆,转而,开心地笑起来,一边笑,一边做了个鬼脸:

“这是一个老爷爷的书,一个满脸白胡子的印度老爷爷。

我喜欢他。

”说罢,用手做着捋胡子的样子,又格格地笑了。

如同平静的池塘里投进了一颗石子,笑声,在静静的店堂里荡漾……

⑾啊,还真是个熟悉泰戈尔的!

我多么想和她谈谈泰戈尔,谈谈我所喜欢的那些作家,谈谈几乎已被人们遗忘了的世界呵!

然而,这样的年头,这样的场合,这样的谈话肯定是不合时宜的,即便年青,我还是懂得这一点。

(C)小姑娘见我呆呆地不吭声,刷地一下把《飞鸟集》从书架上抽下来,塞到我手中:

“给你吧,我家里还藏着一本呢!

”没等我作出任何反应,她已经转身去了。

我只看见她的背影:

(D)一件淡紫色的衬衫,上面开满了白色的小花;两根垂到腰间的长辫,随着她轻快的脚步摆动……

⑿她走了,像一缕轻盈的风,像一阵清凉的雨,像一曲优美的歌……

15.《飞鸟集》是作者非常喜爱的书,文章也是围绕这一线索展开的。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概括事件发展的过程。

作者在第⑶段中展开想象,描写了泰戈尔老人面对《飞鸟集》被焚烧时的神情,其作用是什么?

(4分)

(1)失书→→→得书

(2)作用是:

16.题目中的“小鸟”被作者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联系全文写出小鸟象征了什么。

(4分)

17.分析下面加点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分)

(1)一条翠绿色的书脊,赫然跻身在一片红色之间,呵,竟是《飞鸟集》!

(2)她走了,像一缕轻盈的风,像一阵清凉的雨,像一曲优美的歌……

18.十年之后,作者与小姑娘在旧书店再次相遇。

请发挥想象,写出他们相遇时的情景。

(100字左右)(5分)

三、作文(50分)

19.请以“每个故事都是一盏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班级;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附加题(10分)

名著阅读

假如我是个大学校长,我要开设一门必修课程,就是“怎样使用你的眼睛”。

教授们将向他的学生讲授,怎样通过真正观看那些从他们面前过去而未被注意的事物,使他们的生活增添乐趣,这将唤醒他们沉睡而迟缓的天赋。

也许我能凭借想像来说明,假如给我哪怕三天的光明,我最喜欢看到一些什么。

在我想的时候,也请你想一下吧,请想想这个问题,假定你也只有三天光明,那么你会怎样使用你自己的眼睛,你最想让你的目光停留在什么上面呢?

自然,我将尽可能看看在我黑暗的岁月里令我珍惜的东西,你也想让你的目光停留在令你珍惜的东西上,以便在那即将到来的夜晚,将它们记住。

如果,由于某种奇迹,我可以睁眼看三天,紧跟着回到黑暗中去,我将会把这段时间分成三部分。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

首先,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

我将不仅要看到她面庞的轮廓,以便我能够将它珍藏在我的记忆中,而且还要研究她的容貌,发现她出自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迹象,她正是以此来完成教育我的艰巨任务的。

我希望从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难面前站得稳的坚强性格,并且看到她那经常向我流露的、对于全人类的同情。

1.海伦·凯勒作为一个残疾人,但仍然不放弃对光明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她、的性格特点。

(用两个四个字的短语填空)(2分)

2.利用丰富的想象传达作者的感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请结合选文加以分析。

(4分)

3.从海伦·凯勒这些丰富的想象中,你有什么感想?

(4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装…⊙……………订……⊙………线………⊙……………装…⊙……………订……⊙………线…………⊙

潮阳一中明光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语文答卷

题号

(24分)

二(46分)

50分

附加题

10分

总分

(一)

10分

(二)

9分

(三)

10分

(四)

17分

得分

一、基础(24分)

1.⑴□□□□□

⑵□□□□□□

⑶□□□□□□,□□□□□□□□□□

⑷□□□□□,□□□□□

⑸□□□□□□□□□□□□□□

□□□□□□□□□□□□□□

2.(4分)⑴()⑵()⑶()⑷()

3.(3分)()

4.(3分)()

5.(4分)仿写:

二、阅读(57分)

6.(3分)()

7.(3分)译:

8.(4分)

9.(2分)

(1)得()

(2)羡()

10.(3分)()

11.(4分)

12.(3分)()

13.(3分)()

14.(4分)

15.(4分)

(1)失书→→→得书

(2)作用是:

16.(4分)

17.(4分)

(1)

(2)

18.(5分)

三、作文(50分)

200字

400字

600字

800字

附加题

1.(2分)□□□□,□□□□。

2.(4分)

3.(4分)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

(1)力尽不知热

(2)水中藻荇交横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

(1)娴熟

(2)玷污(3)义愤填膺(4)沥尽心血。

3、D(A泣:

不出声地流泪。

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B登:

上;峰:

山顶;造:

到达;极:

最高点。

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C栩栩:

活泼生动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D忍俊:

含笑;不禁:

无法控制自己。

指忍不住要发笑。

4、C“是这个时代人们发自肺腑的心声”中删除“肺腑”一词。

5、略

6、A

12、B

13、A

14、

(1)种子轻巧,能随风飘荡到很远的地方;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可以防止水分渗透的细胞,因此可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2)自觉地适应自然环境,通过自身努力来获取生存的条件。

(4分,各2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5.答案:

(1)找书争书(意思对即可)评分:

每空1分,共2分。

(2)借泰戈尔老人神情的变化控诉那个时代对文化的破坏、对美的摧残,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愤怒。

评分:

2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

小鸟既象征《飞鸟集》,又象征小姑娘,还象征了作者追求的美好事物。

评分:

答对一个要点得2分,得满4分为止。

17.答案:

(1)表现了在特定时代,作者发现自己最喜欢的书时的意外和惊喜之情。

(2)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小姑娘的美好纯真心灵的赞美。

评分:

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8.答案:

略。

评分:

可从能否运用各种人物描写方法、想象是否合情合理、语言是否通顺流畅等方面酌情给分。

共5分。

《寻找一盏灯》写作解析及例文

【写作指导】

“寻找一盏灯”,这是一个动宾短语式的文题,题中的两个关键词语:

1.“一盏灯”:

有实指的内容,也有虚指的内容。

虚指的内容大致分为五类:

第一类,情爱之灯,如父爱、友情;第二类,人物之灯,如牛顿、孙中山;第三类,品质之灯,如坚强、信义、善良;第四类,事物之灯,如文学经典、肖邦乐曲;第五类,心理之灯,如梦想、希望、信仰。

2.“寻找”:

表明态度和做法,是为实现理想等所作出的努力,体现动态的过程。

在写作中不能只关注寻找,也不能偏重灯,要兼顾。

要注意灯的比喻隐含意义,从发光发热的特性发散开去,着眼于希望、光明、指引、温暖、关爱、呵护,而寻找则是主动地追寻,意味着原先失去的、或者是原先没有的,现在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这是一种自我的完善、自我的提升、自我的修养。

这样的寻找可以是个人的探索,寻求一种方向、寻找一种关爱、希望得到指引;也可以是集体的一种有意识的追寻、团队的发展路线、未来规划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