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78341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管理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设备管理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设备管理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设备管理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设备管理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设备管理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设备管理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设备管理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设备管理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设备管理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设备管理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设备管理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设备管理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设备管理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设备管理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设备管理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设备管理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设备管理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设备管理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设备管理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备管理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docx

《设备管理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管理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设备管理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docx

设备管理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

附件1

客运索道运载工具型式试验必备仪器设备表

序号

仪器设备或计量器具

精度要求

1

振动试验台

2

磁粉探伤仪

3

卷尺

1级

4

应力测试仪

5

漆膜测厚仪

±0.5%

6

着色剂

7

镀层测厚仪

±0.5%

8

钢板测厚仪

±0.5%

 

附件2

吊椅型式试验内容、要求与方法

项目

编号

试验内容与要求

试验方法

1

资料审查

1.1鉴定报告

样机应该有设计文件鉴定报告

查阅相关资料

1.2合格报告

样机应该有自检合格报告。

1.3总图

样机应该有总图

1.4重要零部件图

应该有包括吊架、扶手以及座椅重要零部件图

1.5工艺图

应该有重要零部件加工、焊接和装配工艺

1.6证明书

应该有重要零部件材质证明书

1.7探伤报告

应该有重要零部件无损探伤报告

1.8说明书

应该有设计计算书和使用维护说明书

1.9其它

必要时,提供其它有关资料

2

宏观

检查

2.1产品标牌

应该在显著位置设置产品标牌,应该注明的性能参数包括自重、额定载荷、乘坐人数

目测检查

2.2外观检查

表面保护层应当均匀;

表面保护层不应当有局部缺陷和锈蚀;

镀锌层厚度不得小于0.010mm;

保护性涂层总厚度不得小于0.15mm

目测检查;

用镀层测厚仪测量;

用漆膜测厚仪测量

3

零部

检测

3.1上吊架

3.1.1不允许存在横向对接焊缝,焊缝应该均匀,不得有未熔合、未焊透、夹渣、裂纹等缺陷

表面检测

3.1.2结构用整根钢管或封闭材料制作,具有足够的刚度,屈服安全系数不得小于3.5

查阅设计说明书,计算校核

3.1.3任何断面不得有变形、裂纹等缺陷

磁粉探伤

3.1.4应当设置防积水措施。

目测检查

3.2座椅

3.2.1结构件焊缝应该均匀,焊缝应该均匀,不得有未熔合、未焊透、夹渣、裂纹等缺陷

目测检查

3.2.2结构件具有足够的刚度,按屈服极限计算安全系数不得小于3.5

查阅设计说明书,计算校核

3.2.3结构件任何断面不得有裂纹或变形等缺陷

磁粉探伤

项目

编号

试验内容与要求

试验方法

3

零部

检测

3.2座椅

3.2.4座椅上设有向后倾的座板和靠背,并有扶手或围栏

目测检查

3.2.5座位宽度每人不小于0.5m,并向后倾斜25%-35%

用卷尺测量

3.2.6扶手或围栏应当高出座位0.35m

3.2.7座椅面应当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并用阻燃材料制作

查材质证明书

3.2.8防雨罩从座椅面算起高度为1.1m

用卷尺测量

3.3保护架

3.3.1脚蹬应当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额定载荷下不得变形或断裂

负载试验

3.3.2扭转弹簧的弹簧力应当保证当保护架抬起到一定高度后不会自动向前落下

手动试验

3.3.3吊椅应当方便乘客上下,座椅的保护架应当与脚蹬协调动作、开合自如、乘坐舒适、安全可靠

乘坐检验

3.4减震装置

3.4.1上吊架与座椅连接处应当有减震装置,并有良好的减震效果

现场试验

3.5连接件

3.5.1吊架与吊椅之间的连接销轴应当使用具有足够强度和韧性的材料制作,按屈服极限计算安全系数不得小于3.5

查阅设计说明书,计算校核

3.5.2吊架与吊椅之间的连接、吊椅主要受力构件应当安全可靠,便于检查和维修

目测检查

3.5.3连接销轴不得有变形、裂纹等缺陷

磁粉探伤

4

强度

试验

4.1强度试验

吊椅承受3.5倍额定载荷,静止20min,主要受力构件不得出现塑性变形

直观检查;

表面检测

5

疲劳

试验

5.1疲劳试验

5.1.1承受额定载荷的吊椅,在0.2倍额定载荷的脉动力作用50万次以后,吊椅主要承载构件不得出现疲劳裂纹或断裂

在振动试验台上试验并磁粉探伤,加载频率为每分10次

5.1.2疲劳试验后,上述相关试验项目复查时应当满足使用要求

按相应项目的试验方法检查

注:

所有无损探伤均按JB4730-94Ⅱ级探伤合格。

 

附件3

吊篮型式试验内容、要求与方法

项目

编号

试验内容与要求

试验方法

1

资料审查

1.1鉴定报告

样机应该有设计文件鉴定报告

查阅相关资料

1.2合格报告

样机应该有自检合格报告

1.3总图

样机应该有总图

1.4重要零部件图

应该有包括吊架、吊篮骨架、座椅、门以及门锁等重要零部件图

1.5工艺图

应该有重要零部件加工、焊接和装配工艺

1.6证明书

应该有重要零部件材质证明书

1.7探伤报告

应该有重要零部件无损探伤报告

1.8说明书

应该有设计计算书和使用维护说明书

1.9其它

必要时,提供其它有关资料

2

宏观

检查

2.1产品标牌

应该在显著位置设置产品标牌,应该注明的性能参数包括自重、定载荷、乘坐人数

目测检查

2.2外观检查

表面保护层应当均匀;

表面保护层不应当有局部缺陷和锈蚀

镀锌层厚度不得小于0.010mm;

保护性涂层总厚度不得小于0.15mm

目测检查;

用镀层测厚仪测量;

用漆膜测厚仪测量

3

零部

检测

3.1吊架

3.1.1不允许存在横向对接焊缝,焊缝应该均匀,不得有未熔合、未焊透、夹渣、裂纹等缺陷

表面检测

3.1.2结构用整根钢管或封闭材料制作,具有足够的刚度,屈服安全系数不得小于3.5

查阅设计说明书,计算校核

3.1.3任何断面不得有变形、裂纹等缺陷

用磁粉探伤仪检查

3.1.4应当设置防积水措施

目测检查

3.2.1不得有锈蚀,易腐蚀的地方应当做防腐处理

目测检查

3.2.2骨架结构应当具有足够的刚度,且按屈服极限计算安全系数不得小于3.5

查阅设计说明书,计算校核

3.2.3座位宽度每人不小于0.5

用卷尺测量

3.2.4外罩高度从座位算起不小于0.35m。

围栏高度自地板面算起不得低于1.1m

项目

编号

试验内容与要求

试验方法

3

零部

检测

3.2吊篮

3.2.5应当有可靠锁牢的门锁装置,不会因意外情况自行打开

手动试验

3.3减震装置

上吊架与座椅连接处应当有减震装置,并有良好的减震效果

现场试验

3.4连接件

3.4.1吊架与吊篮之间的连接销轴应当使用具有足够强度和韧性的材料制作,按屈服极限计算安全系数不得小于3.5

查阅设计说明书,计算校核

3.4.2吊架与吊篮之间的连接、吊篮内部主要受力构件应当安全可靠便于检查和维修

目测检查

3.4.3连接销轴不得有变形、裂纹等缺陷

磁粉探伤

3.5座椅

座椅面应当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并用阻燃材料制作

查材质证明书

3.6导向杆

应当具有足够的刚度,不得弯扭变形,滚轮转动灵活可靠,与吊厢之间的连接牢固

目测检查,计算校核

4

强度

试验

4.1强度试验

吊篮承受3.5倍额定载荷,静止20min,主要受力构件不得出现塑性变形

直观检查;

表面检测

5

疲劳

试验

5.1疲劳试验

5.1.1承受额定载荷的吊篮,在0.2倍额定载荷的脉动力作用50万次以后,吊篮主要承载构件不得出现疲劳裂纹或断裂

在振动试验台上试验并用磁粉探伤仪检查,加载频率为每分10次

5.1.2疲劳试验后,上述相关试验项目复查时应当满足要求

按相应项目的试验方法检查

注:

所有无损探伤均按JB4730-94Ⅱ级探伤合格。

 

附件4

吊厢(8人以下)型式试验内容、要求与方法

项目

编号

试验内容与要求

试验方法

1

资料审查

1.1鉴定报告

样机应该有设计文件鉴定报告

查阅相关资料

1.2合格报告

样机应该有自检合格报告

1.3总图

样机应该有总图

1.4重要零部件图

应该有包括吊架、吊厢骨架、座椅、车门、门锁、诸如吊环等救护用设施等重要零部件图

1.5工艺图

应该有重要零部件加工、焊接和装配工艺

1.6证明书

应该有重要零部件材质证明书

1.7探伤报告

应该有重要零部件无损探伤报告

1.8说明书

应该有设计计算书和使用维护说明书

1.9其它

必要时,提供其它有关资料

2

宏观

检查

2.1产品标牌

应该在显著位置设置产品标牌,应该注明的性能参数包括自重、额定载荷、乘坐人数

目测检查

2.2外观检查

表面保护层应当均匀;

表面保护层不应当有局部缺陷和锈蚀;

镀锌层厚度不得小于0.010mm;

保护性涂层总厚度不得小于0.15mm

目测检查;

用镀层测厚仪测量;

用漆膜测厚仪测量

3

零部

检测

3.1吊架

3.1.1不允许存在横向对接焊缝,焊缝应该均匀,不得有未熔合、未焊透、夹渣、裂纹等缺陷

表面检测

3.1.2结构用整根钢管或封闭材料制作,具有足够的刚度,屈服安全系数不得小于3.5

查阅设计说明书,计算校核

3.1.3任何断面不得有变形、裂纹等缺陷

用磁粉探伤仪检查

3.1.4应当设置防积水措施

目测检查

3.2吊厢

3.2.1不得有锈蚀,易腐蚀的地方应当做防腐处理

目测检查

3.2.2骨架结构应当具有足够的刚度,且按屈服极限计算安全系数不得小于3.5

查阅设计说明书,计算校核

项目

编号

试验内容与要求

试验方法

3

零部

检测

3.2吊厢

3.2.3座位宽度每人不小于0.5m。

少于6人的站立面积,每人0.30m2。

6人及6人以上时所需站立面积不小于0.16×人数+0.6m2。

对于定员4-6人的吊厢,两个座位的净宽不得小于1.0m,三个座位的净宽不得小于1.4m

用卷尺测量

3

零部

检测

3.3吊厢

3.3.44-8人吊厢车门净空不小于0.6m,2人吊厢车门净空不小于0.45m

用卷尺测量

3.3.5应当有可靠锁牢的门锁装置,不会自行打开或乘客从车内打开,门锁设计应当方便救护,门边应当装设软边

手动试验

3.3.6车窗玻璃应当视野良好,并用不易碎裂的材料制成,并且固定牢靠

检查材质证明,必要时做破碎试验

3.3.7吊厢顶部应当装有救护挂钩,挂钩应当与吊厢之间固定牢靠,挂钩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0

目测检查,计算校核,负载试验

3.3.8需从吊厢下部救护的索道,吊厢下部应该开出入人孔,人孔不小于400mm×500mm

用卷尺测量

3.3.9应当有良好的通风及密封防雨性能

目测检查

3.3.106人及以上吊厢应当设置吊厢减摆装置

3.3.11吊架与吊厢之间的连接处应当有减震措施

3.3.12自动开关门机构应当开关门灵活、准确、牢固,能够自锁,并且具有手动开启功能。

开关门试验

3.4导向杆

应当具有足够的刚度,不得弯扭变形,滚轮转动灵活可靠,与吊厢之间的连接牢固

目测检查,计算校核

3.5连接件

3.5.1吊架与吊厢之间的连接销轴应当使用具有足够强度和韧性的材料制作,按屈服极限计算安全系数不得小于3.5

查阅设计说明书,计算校核

3.5.2吊架与吊厢之间的连接、吊厢内部主要受力构件应当安全可靠便于检查和维修

目测检查

3.5.3连接销轴不得有变形、裂纹等缺陷

磁粉探伤。

3.6座椅

座椅面应当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并用阻燃材料制作

查材质证明书

4

强度

试验

4.1强度试验

吊厢承受3.5倍额定载荷(乘客重力),静止20min,主要受力构件不得出现塑性变形、裂纹或破坏

直观检查;

应力测试系统检查并磁粉探伤

项目

编号

试验内容与要求

试验方法

5

疲劳

试验

5.1疲劳试验

5.1.1承受额定载荷的吊厢,在0.2倍额定载荷的脉动力作用50万次以后,吊椅主要承载构件不得出现疲劳裂纹或断裂

在振动试验台上试验并用磁粉探伤仪检查,加载频率为每分10次

5.1.2疲劳试验后,上述相关试验项目复查时应当满足要求

按相应项目的试验方法检查

注:

所有无损探伤均按JB4730-94Ⅱ级探伤合格。

 

附件5

双线客运架空索道客车型式试验内容、要求与方法

项目

编号

试验内容与要求

试验方法

1

资料审查

1.1鉴定报告

样机应该有设计文件鉴定报告

查阅相关资料

1.2合格报告

样机应该有自检合格报告

1.3总图

样机应该有总图

1.4重要零部件图

应该有包括行走小车、吊架、客车骨架、车门、门锁、扶手、座椅以及救护用设施等重要零部件图

1.5工艺图

应该有重要零部件加工、焊接和装配工艺

1.6证明书

应该有重要零部件材质证明书

1.7探伤报告

应该有重要零部件无损探伤报告

1.8说明书

应该有设计计算书和使用维护说明书

1.9其它

必要时,提供其它有关资料

2

宏观

检查

2.1产品标牌

2.1.1应该在客车内显著位置设置产品标牌,在性能参数中应该注明自重、额定载荷、乘坐人数

目测检查

2.1.2客车内应当有乘客须知警示牌

2.2外观检查

2.2.1表面防护层应当均匀

2.2.2无局部缺陷

3

零部

检测

3.1客车

3.1.1不得有锈蚀,易腐蚀的地方应当做防腐处理

目测检查

3.1.2吊箱结构应当具有足够的刚度,且按屈服极限计算安全系数不得小于3.5

查阅设计说明书,计算校核

3.1.3座位宽度每人不小于0.5m。

6人及6人以上时所需站立面积不小于0.16×人数+0.6m2;少于6人时所需站立面积为0.3m2

用卷尺测量

3.1.4应当有可靠锁牢的门锁装置,不会自行打开或乘客从车内打开,门边应当装设软边

手动试验;

目测检查

3.1.5车窗玻璃应当视野良好,并用不易碎裂的材料制成,并且固定牢靠

检查材质证明,必要时做破碎试验

3.1.6车顶部或底板应当留进出人孔,人孔不小于400mm×500mm

用卷尺测量车窗尺寸

3.1.7车厢内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目测检查

项目

编号

试验内容与要求

试验方法

3

零部

检测

3.1客车

3.1.8对于站立乘客,车上应该装有足够的扶手和拉杆

3.1.9车厢净高不小于2m。

卷尺检查

3.1.10车厢应当有导向装置和防碰撞装置

目测检查

3.1.11应当有良好的密封防雨性能。

泼水检查

3.1.12配备有救援车的索道,车厢端部应该设门或活动窗

目测检查

3.1.13车厢内的装饰材料应当采用防火阻燃材料

查装饰材料

3.1.14车厢内应有放置救护设备的装置

目测检查

3.2吊架

3.2.1焊缝不得有未熔合、未焊透、夹渣、裂纹等缺陷

目测检查

3.2.2在吊架头部和受力较大的部位不得有横向焊缝。

封闭式吊架或钢管吊架其内外壁应该作防锈处理,并在适当位置留有排水孔

3.2.3对于单侧吊架,应当使吊架重心尽量靠近车厢重心,在重力作用下,吊架与车厢的重心和吊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距离不得大于50mm

用拉力计及卷尺测量

3.2.4吊架应当装带护栏的检查平台和爬梯

目测检查

3.2.5一般以整块钢板制造,焊接应当避开应力集中处。

用管材或封闭材料制作,具有足够的刚度,且按屈服极限计算安全系数不得小于3.5,重要焊缝应当无损探伤

目测检查;

查阅设计说明书,计算校核;

磁粉探伤

3.2.6任何断面不得有变形、裂纹等缺陷

磁粉探伤

3.2.7吊架与车厢之间连接处应该设减震装置

目测检查

3.3减摆器

3.3.1减摆器不得有漏油现象。

目测检查

3.3.2车厢摆动35%,应当能够摆动3次停下(车厢的振幅小于7%)

满载晃动试验

3.4制动器

3.4.1制动器应当能由乘务员在车内直接操纵

目测及手动检查

3.4.2断绳时,客车制动器应当能够自动动作,并且能够给出停车信号,断绳至制动器动作时的响应时间为0.3s

查阅设计文件,计算校核

3.5运行小车

3.5.1在不装客车制动器的小车两端应该装设防止出轨的衬有软金属的导向夹板

查阅设计文件,目测检查

项目

编号

试验内容与要求

试验方法

3

零部

检测

3

零部

检测

3.5.2车轮之间应该设平衡梁系统,车轮上应该装设软质耐磨轮衬。

3.5.3运行小车两端应该装设缓冲挡块,在多冰雪地区应该设刮雪器或破冰装置

3.5.4轮组装配后,各轮槽中心应当在一条直线上,中间任一轮槽的中心与两端头车轮轮槽中心的连线偏差不得大于2mm

拉线检查

3.6牵引索平衡索与运行小车的连接

3.6.1套筒承受3.5倍额定载荷,静止20min,不得出现塑性变形、裂纹或断裂

查阅设计文件

3.6.2吊架与吊厢之间的连接销轴应当使用具有足够强度和韧性的材料制作,按屈服极限计算安全系数不得小于3.5

查阅设计说明书,计算校核

3.6.3吊架与吊厢之间的连接、吊厢内部主要受力构件应当安全可靠便于检查和维修

目测检查

3.6.4连接销轴不得有变形、裂纹等缺陷

磁粉探伤

3.6.5连接螺栓无变形、裂纹等缺陷

磁粉探伤

4

静力

试验

4.1静力试验

客车承受3.5倍额定载荷,静止20min,主要受力构件不得出现塑性变形、裂纹或破坏

直观检查;

用应力测试仪检查并磁粉探伤

5

动态试验

5.1动态试验

制动器摩擦片的动摩擦系数必须大于0.08

用MD-240定速摩擦试验机试验

注:

所有无损探伤均按JB4730-94Ⅱ级探伤合格。

 

附件6

客运地面缆车客车型式试验内容、要求与方法

项目

编号

试验内容与要求

试验方法

1

资料审查

1.1鉴定报告

样机应该有设计文件鉴定报告

查阅相关资料

1.2合格报告

样机应该有自检合格报告

1.3总图

样机应该有总图

1.4重要零部件图

应该有包括车厢、行走机构以及轨道制动器等重要零部件图

1.5工艺图

应该有重要零部件加工、焊接和装配工艺

1.6证明书

应该有重要零部件材质证明书

1.7探伤报告

应该有重要零部件无损探伤报告

1.8说明书

应该有设计计算书和使用维护说明书

1.9其它

必要时,提供其它有关资料

2

宏观

检查

2.1产品标牌

2.1.1应该在客车内显著位置设置产品标牌,在性能参数中应该注明自重、额定载荷、乘坐人数

目测检查

2.1.2客车内应当有乘客须知警示牌

目测检查

2.2外观检查

2.2.1表面防护层应当均匀

2.2.2无局部缺陷

3

零部

检测

3.1车厢

3.1.1车厢内不得有锈蚀、裂缝等缺陷;应该设置排水口,以防积水

目测检查

3.1.2车厢的结构型材壁厚应当大于2.5mm

用钢板测厚仪测量

3.1.3座位宽度至少每人0.5m。

少于6人的站立式车厢,每人0.3m2。

6人及以上车厢,不少于(0.16x人数+0.6)m2。

车厢定员大于15人时,应当设乘务员。

乘务员操作位应当设有防止乘客滥动操纵系统的保护装置

用卷尺测量

3.1.4车厢净高:

乘客站立乘车时,车厢内净空高度不得小于2.0m。

20人以上的站立车厢应当设分隔,并装有足够数量的扶手。

有台阶的车厢必须设分隔

3.1.5车厢应该装设不易误开的车门:

(1)如果不是自动闭锁的门,那么必须由车厢乘务员才可开启。

无乘务员的车厢若不是自动闭锁的门,则车厢门不能由车内打开,也不能因大风和各种意外撞击而开启;

手动试验

项目

编号

试验内容与要求

试验方法

3

零部

检测

3.1车厢

(2)对自动闭锁装置,锁紧装置也应当具有相应的安全性,即应当防止出现卡死现象,但锁紧力最高只允许为150N;门框边框上应当有软边;当车门的闭锁装置失灵时,应当能够用手打开车门;

(3)扇形门仅允许向内打开

手动试验

3.1.6车厢内和车门的开启部位,特别是在人体头部的上方部位,应当避免有锐利的边缘

目测检查

3.1.7应当通风良好

现场试验

3.1.8地板必须防滑

现场试验

3.1.9车厢内的装饰材料应当采用防火阻燃材料;在低温环境下,车辆的承载部件也应当具有足够的韧性、延伸率

查阅设计文件

3.1.10车窗必须用不易碎裂的材料制成,车窗的开启程度必须保证不会对乘客造成任何危险,前后车窗加防护栏杆

查阅设计文件,开关门试验

3.2行走机构

3.2.1行走机构应该设防止脱轨的装置

查阅设计资料,目测检查

3.2.2运行小车两端应该装设缓冲器挡板,清轨器

3.2.3行走机构与车厢之间的连接件必须能够防止自行松脱

3.3轨道制动器

3.3.1采用单个制动器的,制动器应当设在车厢位置高的一端。

制动器在牵引索或平衡索断裂、与客车连接断开、超速30%以及制动器控制系统损坏时,必须能够自动制动

目测检查,必要时做模拟试验

3.3.2轨道制动器应当能够由乘务员在车内直接操纵,应当有可手动打开轨道制动器的装置

手动检查

3.3.3轨道制动器安装可靠;钳口的高度应能适应客车载荷及通过轨道直线段、曲线段、接头及道岔等都不会相干涉

目测检查

4

轨道制动器

试验

4.1轨道制动器试验

轨道制动器在满载全速运行时应当能够单独起制动作用

在满载全速运行时松绳,手动释放轨道制动器

5

动态试验

5.1动态试验

制动器摩擦片的动摩擦系数必须大于0.08

用MD-240定速摩擦试验机试验

注:

所有无损探伤均按GB4730-94Ⅱ级探伤合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