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78929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区建设背景

1.1项目概况

XX灌区地处XX省XX市XX区多湖街道,南起武义江,东面与十八里孔相接,西面以望墩府为界,北面延伸至王坦村。

灌区土地总面积10000亩,其中耕地面积8500亩,灌区现有水源主要是从武义江提水的XX电灌(抽水泵功率分别为2×75kw、1×55kw,扬程2×16m、1×23m,总流量0.89m3/s)。

灌区现有渠道总长12.9km,其中总干渠1条长3.6km,干渠8条长9.3km,主要配套建筑物18处,涉及多湖街道的十二里、上古井、新安村、牛皮塘、六角塘、门口塘村、江南农庄、近宅村、望府墩等9个行政村,受益人口0.89万,现有渠道完好率仅为17.4%,渠系建筑物完好率仅为40%,灌区内主要种植水稻、葡萄,另外种植较多的花卉和苗木,2007年灌区内农业总产值5000万元,人均收入5886元。

灌区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限于当时的条件,渠道建设标准较低,渠系建筑物配套不齐全,加之运行时间长,目前渠道渗漏、塌淤严重,渠道过水能力下降,泵房等配套建筑物老化且不配套,灌溉面积已经达不到设计要求,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45。

1.2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

1.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XX灌区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受当时资金、物资、设计水平等条件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渠系建筑物不能及时配套,渠道渗漏水现象严重,建筑物老化,渠系及渠系建筑物已普遍老化,渗漏严重,过水能力低,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45。

在干早季节常出现“上游淹死,中游堵死,下游旱死”的状况,灌区上下游用水矛盾加剧,灌溉效益逐渐衰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由于多年缺少投资,灌区配套未能实施,灌溉用水损耗大,水利用率低,农民用水成本增加,农田复种指数降低,灌区的供水不能满足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这极大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农田抛荒现象日渐严重。

致使灌区面积逐渐萎缩,最终陷入了恶性循环(农户用水难,用不到水—不愿交费—水管单位收不足水费—无能力对水系进行配套—水系不配套—水利用系数更低,农户引水更加困难),直接影响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1.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效益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产条件日益改善,对水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当前灌区渠系渗漏严重,造成灌溉效益衰减,严重影响灌区经济的发展,灌区群众意见较大,迫切要求灌区进行节水改造渠系配套建设。

因此对灌区进行改造是必要的。

1.3项目区建设的可行性

该项目建成后,将改善农田灌溉面积7000亩,恢复农田灌溉面积500亩,年增加产值78.25万元,增加效益35.5。

从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来看,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5.1%,大于社会折现率12%;经济净现值为42.5万元,大于零;经济效益费用比1.18,大于1。

由于本灌区改造工程涉及到的建设项目施工工艺均比较简单,没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解决不了的技术性问题。

因此从技术和国民经济评价结果来看,该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合理可行的,并且XX电灌灌区渠系配套工程符合《XX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5年)和《XX省XX市XX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5年)。

1.4项目建设的条件

XX电灌灌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400mm,土质为红壤土和砂壤土,主要种植水稻、葡萄、柑桔、花卉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灌区人口0.89万人,基本上均为农业人口,农民群众对灌区改建的愿望十分迫切。

灌区内03省道、环城公路等穿境而过,县级、乡、村公路之间路网交错,交通十分便利。

电力网有华东网XX网供给,灌区内电源稳定,供电能充分保障,村村通电,用电方便。

灌区内村村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覆盖整个项目区。

灌区临近武义江,武义江有比较丰富的砂石料可以供应工程的需要。

灌区内的块石用料在本地石料厂就能采购,运距为10km。

本区内临近的婺城区、兰溪市有多家水泥厂。

从上可知,灌区内农民群众支持、交通方便、供电稳定、通讯便捷、建材充足,对于项目区的建设充满积极因素。

 

第二章建设内容及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2.1建设原则

依据中央《关于印发2008年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指南的通知》(财办农[2008]15号)的要求。

本着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基础保障,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项目的实用性和经济性的原则,对XX灌区进行改造。

2.2建设规模

XX灌区改造项目涉及XX市XX区多湖街道的9个行政村,设计灌溉面积8000亩,受益人口0.89万。

工程投资估算静态总投资为198.17万元。

其中:

主体建筑工程167.67万元;临时工程4.95万元;独立费用12.4万元;项目土地征用补偿费4.95万元;基本预备费8.19万元。

2.3建设标准

2.3.1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

1、《关于印发2008年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指南的通知》(财办农[2008]15号)

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3、《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1991)

4、《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2.3.2工程建设等级标准

本工程设计灌溉面积8000亩,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灌区主要输水建筑物工程等级为Ⅴ级,相应配套建筑物按5级设计。

2.4工程设计

本项目工程主要以原有渠线为基础进行改造,同时改造各渠道的渠系交叉建筑物。

本次渠道改造涉及渠道总长10.65km,其中总干渠1条,长3.6km,改建后总干渠底宽为1.2m,设计流量0.89m3/s;干渠防渗衬砌改造8条,涉及干渠总长7.05km,设计流量0.06~0.1m3/s,改造后干渠底宽0.2~0.4m。

渠系配套建筑物7处,其中新建水闸3处,改造倒虹吸2座,改造涵管2处,共100m。

2.5.1渠道防渗衬砌设计

按照有关渠道设计规范,结合各干渠的地形、地质情况,从“节水经济、安全可靠、适用”的角度,通过明渠均匀流计算确定本项目工程采用以下几种典型断面型式:

其中:

Q—渠道过水流量;

A—过水断面积;

C—谢才系数C=1/nR1/6;

R—水力半径;

i—渠道底坡,根据渠道的实际情况取定。

总干渠改造

根据实际情况,总干渠需拆除原有设施改建,计算确定总干渠渠道断面:

断面形状为梯形断面,改建时桩号0+000~1+000采用两边30cm厚干砌块石护坡加10cm厚现浇C20砼防渗面板,底板用10cm厚现浇C20砼,基础为40cm厚,30cm高M7.5浆砌块石;桩号1+000~2+800采用两边30cm干砌块石护坡加10cm厚现浇C15砼防渗面板,底板用10cm厚现浇C15砼;桩号2+800~3+600采用两边12cm厚现浇C15砼防渗面板,底板用10cm厚现浇C15砼(断面型式详见附图XX—可研—13)。

干渠改造

1#、3#、5#、6#及7#干渠在原有渠道基础上进行加固防渗衬砌,由于经过的大部分地区边坡稳定,因此采用梯形断面两边12cm厚C20混凝土衬砌,底板用10cm厚C20现浇混凝土。

(断面型式详见附图XX—可研—13)。

2#、4#及8#干渠为改建渠道,由于渠道经过的大部分地区边坡不稳定,因此采用梯形断面,两边30cm干砌块石护坡加10cm厚现浇C20砼防渗面板,底板用10cm厚现浇C20砼(断面型式详见附图XX—可研—13)。

渠道防渗面板与底板之间交接处,设纵向伸缩缝,两侧各一条,边坡防渗面板与底板均设横向伸缩缝,间距为5m,伸缩缝内嵌2cm厚沥青木板。

2.5.2渠系配套建筑物新建或改造设计

渠道上水闸采用单孔式水闸,闸门宽度和高度根据实际渠道的宽度和深度确定。

水闸设计详见附图XX—可研—14。

根据实际情况,需改造涵管2处,共100m,涵管设计详见附图XX—可研—13。

根据实际需要需新建两座倒虹吸,倒虹吸设计详见附图XX—可研—15、16。

2.5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XX灌区改造工程的主要内容为:

防渗衬砌或改建总干渠3.6km和干渠7.05km;改建压力管道100m;泵站改造1座,抽水泵功率为2×75kw和1×55kw;渠系配套建筑物7处,其中新建水闸3处,改建倒虹吸2座,改建涵管2处,共100m。

本灌区改造主要工程为渠道防渗加固衬砌改建及渠系配套建筑物的该建或改造,具体渠道设计成果见表2-1及灌区主要配套建筑物设计成果见表2-2。

本次改造工程需开挖土方10950m3,土方回填8962m3,碎石垫层66m3,干砌块石735m3,浆砌石154m3,钢筋0.75t,砼2061m3。

主要工程量见表2-3。

主要改造设备见表2-4。

渠道工程设计成果表表2-1

渠名

长度(m)

渠深(m)

水深(m)

底宽(m)

边坡

纵坡(‰)

流量(m3/s)

流速(m/s)

断面类型

总干渠

3600

0.9

0.6

1.2

0.3

1.45

0.89

1.08

Ⅰ、Ⅱ、Ⅲ

1#干渠

1000

0.6

0.3

0.4

0.3

2

0.1

0.72

2#干渠

900

0.6

0.3

0.4

0.3

1.4

0.08

0.6

3#干渠

800

0.7

0.4

0.3

0.3

1

0.08

0.52

4#干渠

600

0.6

0.3

0.3

0.3

2.8

0.09

0.78

5#干渠

850

0.75

0.45

0.3

0.3

1.67

0.13

0.7

6#干渠

900

0.7

0.4

0.2

0.3

3.1

0.1

0.81

7#干渠

1000

0.6

0.3

0.2

0.3

3.3

0.06

0.75

8#干渠

1000

0.6

0.3

0.3

0.3

3.9

0.1

0.92

灌区主要配套建筑物汇总表表2-2

渠名

桩号

建筑物名称

尺寸

设计流量(m3/s)

总干渠

0+000

泵站(改建)

2×75kw、1×55kw

0+000

泵房(改建)

180km2

1+100

涵管(改建)

内径1.2m

0.89

2+650

涵管(改建)

内径1.2m

0.89

2+450

倒虹吸(改建)

内径1.2m

0.89

3+220

倒虹吸(改建)

内径1.2m

0.89

1#干渠

0+000

闸门(新建)

0.6m×0.8m×0.6m

0.1

2#干渠

0+000

闸门(新建)

0.6m×0.8m×0.6m

0.08

5#干渠

0+000

闸门(新建)

0.6m×0.8m×0.6m

0.13

主要工程量汇总表表表2-3

工程名称

土方

石方

砌筑浇工程

其它

开挖

回填

开挖

回填

干砌

浆砌

总干渠

2665

2159

83

17

371

132

700

66

1号干渠

817

713

85

189

2号干渠

619

540

62

130

150

3号干渠

1123

893

53

5

155

4号干渠

684

558

39

81

90

5号干渠

1034

843

38

4

154

6号干渠

1163

949

43

157

7号干渠

1398

1141

66

165

8号干渠

1292

1054

49

153

142

倒虹吸

68

38

38

水闸

31

25

22

32

涵管埋设

57

51

90

合计

10950

8962

517

26

735

154

2061

66

其它栏为碎石垫层

主要设备表表2-4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1

水泵

14HBC-40混流石式水泵

3

2

启闭机

QLS型

3

 

第三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1投资估算

3.1.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及有关规定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XX省水利厅《XX省水利水电工程费用定额及概(预)算编制规定》(2006年),以下简称《编规》;

《XX省水利水电工程量计算规则及(98)〈预算定额〉补充说明》(2003年);

《XX省水利水电建筑预算定额》(1998年);

《XX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1998年)

费用标准:

本项目建筑工程按三类工程取费标准,其中:

措施费费按5.5%计取;间接费费率为:

土石方工程11.5%,砼工程9.5%,基础处理工程10%;企业利润费率按5%计取;三税税金:

接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三者和的3.22%计取;可行性研究阶段扩大系数为1.10。

临时工程费按费率为3%。

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按项目建设工程费的5%计列。

人工工资根据(06)《编规》规定,人工工资预算价为26.00元/工日。

外来建筑材料钢材水泥按《编制规定》(2006)规定的预算价限价进行组价,记入工程直接费的水泥预算价限价为300元/吨,钢材预算价限价为3000元/吨,外购砂石料限价为60元/m3,超过预算价限部分的价差,在计取三税税金后列入相应项目的估算单价之内,并作为建安工程量。

其他材料预算价格参照XX市区市场信息价。

当地建筑材料的砂石料、块石按当地市场调查价。

风、水、电成本按当地电网供电及(06)《编规》简化公式计算。

3.1.2投资估算

XX灌区工程投资估算静态总投资为198.17万元。

其中:

主体建筑工程167.67万元;临时工程4.95万元;独立费用12.4万元;项目土地征用补偿费4.95万元;基本预备费8.19万元。

3.2资金筹措

依据《关于印发2008年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指南的通知》(财办农[2008]15号)的要求,本项目建设资金按“民办公助”的原则进行,由中央、省、地方和灌区多渠道筹集,地方配套资金以灌区所在地各级政府安排为主,根据自筹资金部分不得向农民集资的要求,计划下列资金筹措方案:

本项目中央财政补助50万元,省财政补助50万元,区财政配套20万元,镇财政配套资金50万元,受益村集体筹集28.17万元,镇财政补助资金已由镇人民政府出具承诺书,受益村集体筹集资金已由各受益村两委召开会议讨论,经村民同意,并经“一事一议”会议决定通过。

在资金的管理上,XX市XX区水务局将按照《关于印发2008年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指南的通知》(财办农[2008]15号)的要求,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和资金拨付制度,资金严格按照“专户专储,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的要求,设立专户和专帐,管好资金,用好资金。

3.3财政资金支持

根据灌区实际情况,本项目中央、省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总干渠、5#、6#和7#干渠渠道衬砌,以及改建倒虹吸、涵管、泵站的建筑材料采购费等。

本次灌区改造支渠不在改造范围之列。

 

第四章效益分析

4.1直接经济效益

4.1.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灌区改造工程项目实施后,可恢复灌溉面积500亩。

改善灌溉面积7000亩,渠系水利用系数从改造前的0.45提高到0.75,灌溉水利用系数从改造前的0.4提高到0.71。

XX灌区灌溉保证率从75%提高到90%。

该项目水源先由就近小型山塘、堰坝供水,再由XX电灌提水的供水原则,提水水源主要为武义江,武义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89亿m3,能够满足灌区蓄水量,不会出现缺水现象。

对灌区设计灌溉面积8000亩的用水量和可供水量进行水量平衡分析:

现状保证率75%灌区需水量247.7万m3;保证率90%灌区需水量281万m3;改造后保证率75%灌区需水量185.4万m3;保证率90%灌区需水量210.2万m3;经改造后保证率75%可节约灌溉水量62.3万m3;保证率90%可节约灌溉水量70.8万m3;年可增加供水能力50万m3。

4.1.2增加农产品生产能力

该项目建成后,将改善农田灌溉面积5000亩,按每亩增产30kg,可增产粮食15万kg,恢复农田灌溉面积400亩,按每亩增产粮食300kg,可增产粮食12万kg,两项可总共增产粮食27万kg,增加产值34.13万元;同时将改善经济作物灌溉面积2000亩,按每亩增产48kg,可增产经济作物9万kg,恢复经济作物灌溉面积100亩,按每亩增产经济作物300kg,可增产经济作物3万kg,两项可总共增产经济作物12万kg,增加产值54.12万元。

4.2国民经济评价

农产品影子价格=(农产品离岸价格×影子汇率-国内影子运费)÷(1+外贸等费用率)

经计算水稻影子价格为1264元/t,葡萄、花卉等经济作物的综合影子价格为4510元/t。

扣除农产品生产的成本后,净效益价格水稻为410元/t,经济作物1540元/t,灌溉效益为35.5万元。

年运行费取固定资产的4%,共计7.36万元。

从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来看,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5.1%,大于社会折现率12%;经济净现值为42.5万元,大于零;经济效益费用比1.18,大于1。

由于本灌区改造工程涉及到的建设项目施工工艺均比较简单,没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解决不了的技术性问题。

因此从技术和国民经济评价结果来看,该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合理可行的。

4.3社会、环境效益

灌区渠系不少穿村过镇,原有渠道老化、坍塌、垃圾堆积影响村容村貌,通过项目的实施,重点段渠系排水沟结合村镇规划重新布局和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建设,项目实施后,农业综合开发的土地灌溉得到保障,可以改善沿渠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同时项目实施与美化环境、水土保持相结合,昔日荒山坡将通过改造披上绿装,使环境绿化率提高,并在渠道、水沟两边种植绿化、苗木、花卉使渠道成为一道风景线,从而改善灌区的生态环境。

该项目实施后将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给周边灌区和村镇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从而发挥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第五章项目区建设组织与实施

5.1组织机构及法人单位

XX电灌灌区涉及多湖街道的9个行政村,为了使该项目工程顺利完成,由XX区水务局负责本项目的建设实施,由多湖街道、灌区管委会和相关的村负责政策处理工作。

在灌区改建完成验收合格后,移交给灌区管委会做好灌区的灌溉管理和日常工作。

5.2项目管理及施工组织

项目建设将推行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以及质量监督制,严格按有关法规、规范和规程进行管理,保证工程按质按时完成,同时将做好项目有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灌区改造后具体的运行管理工作由两名专职管理人员负责。

5.2.1项目施工条件

5.2.1.1水文、气象条件

灌区地处XX省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约1400mm,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属易洪易旱地区。

一般每年4月15日—7月15日为多雨季节,易发洪灾,7月15—10月10日为高温少雨季节,易发旱灾,也是夏季农作物灌溉用水的主要季节灌渠不能停水施工。

因此,在上述两个时间段内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有一定的限制,其余时段为农田水利建设的黄金时节。

5.2.1.2天然建筑材料

块石、砂卵石为本灌区改造配套工程的主要天然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在灌区附近均可以采购到。

在灌区临近武义江,武义江有比较丰富的砂石料可以供应工程的需要,计划采用汽车或拖拉机运输。

5.2.1.3对外交通条件

灌区的村与村有水泥、沥青路面相连交通便利,灌区内有一定数量和密度的公路和机耕路,但因渠道工程大部分处于环山,穿岗和田野中,目前只有人行道可通行,因此必须修建一些简易施工道路,才能将大量建筑材料运到施工现场,有的地方还需二次搬运。

5.2.1.4其它条件

因渠道工程分布面广,且大部分远离村庄,因此,施工用电必须架设一定数量的电力线路,同时配备一些小型柴油发电机来解决。

施工用水在工程近的池塘和水沟中取用,施工临时用地以租用方式解决。

5.2.2主体工程施工

根据本工程的性质和建设条件,灌区改造配套工程由XX灌区电灌改造工程指挥部组织实施,按照“重质量、抓安全、省开支、保工期”的要求,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法组织施工。

5.2.2.1渠道防渗衬砌的施工方法

⑴干砌石护坡加水泥砂浆抹面防渗渠段施工:

由于这一防渗衬砌既可充分利用当地砂、石等丰富的天然建筑材料,又能具有护坡和防渗的双重功能的结构形式,本地已较为广泛地推广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针对施工中注意事项作一些说明。

首先按工程设计断面图修整好土石方,然后砌大方脚和边坡的浆砌石,在浆砌时一定要先铺浆后砌石,并注重砂浆质量的饱满度,以提高浆砌石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干砌石工程完成后,就要着手进行渠底铺设片石垫层和浇筑底板砼。

注意控制好底板砼的厚度和板面的高程。

待底板砼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边坡的砼压顶和水泥砂浆的抹面,因干砌石护坡主要是起稳固边坡作用,防渗性能较差,所以搞好水泥砂浆的抹面是渠道防渗的关键。

在水泥砂浆抹面前应先将砌体表面清扫和冲洗干净,且应潮湿,3cm厚的水泥砂浆分二道抹成,第一道砂浆表面要毛糙,以利二道砂浆结合,第二道砂浆表面要光洁,以减少渠道糙率,同时注意二道抹面的间隔时间。

最后要注意砂浆的养护。

⑵原砌体表面浇砼防渗面板段的施工:

先将原已经松动破坏的砌体采用的干砌石修补加固好,然后对原砌体表面的淤泥和渠底淤积土进行清理。

清理好渠道后先浇底板砼,待底板砼达到一定强度后立模现浇边坡砼防渗层,间隔5m分缝。

一定要注意边坡砼防渗层的浇筑质量,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现象。

5.2.2.2渠系建筑物建设

由于种类较多,技术难度不大,总要求严格按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规程进行施工,严防产生质量隐患,应力争达到优质工程。

灌区水土保持工程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实施。

5.2.2.3建设计划

由于本项目的实施受灌溉、汛期的影响,季节性较强,只能冬春季节进行施工,根据本工程的性质和建设条件,按照“重质量、保安全、省开支、抢工期”的要求,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法组织施工。

因此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可以分片分段,几个班组同时施工,这样可以缩短工期,使项目尽早发挥效益,计划在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完成全部项目改造工作。

1、计划2008年10月到2009年1月完成对泵站进行技改及渠道进行改造。

2、计划2008年2月到2009年4月完成对渠道的配套建筑物进行改造。

项目施工实行招投标制,选择信誉好、有施工经验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严格按水利技术标准和规范实行。

根据工程项目分布面广、建设工期紧等实际情况,工程施工采取各项工程全面铺开;渠道采取先上游,后下游的施工顺序,开挖一段,衬砌一段;建筑物紧接着配套的方法进行施工。

5.2.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表5-1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1

自卸汽车

5t

2

2

挖掘机

0.5m3

2

3

装载机

ZY50

2

4

推土机

TY100

2

5

拌和机

0.4m3

3

6

变压器

50KVA

3

7

双胶轮车

10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