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江县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80358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南江县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南江县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南江县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南江县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南江县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四川省南江县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四川省南江县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四川省南江县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四川省南江县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四川省南江县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四川省南江县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四川省南江县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四川省南江县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四川省南江县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四川省南江县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南江县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

《四川省南江县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南江县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南江县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x

四川省南江县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四川省南江县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

A.减数第二次分裂B.减数第一次分裂C.减数分裂前间期D.无丝分裂

2、下面相关染色体行为变化与右图中有丝分裂的时期相对应的是()

①染色体呈细丝状,数目加倍②染色体散乱排布

③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

④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移向两极⑤染色体变为染色质

A、②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④⑤

3、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

A、DNA分子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B、染色单体形成和细胞板的出现

C、着丝点的分裂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核膜的消失和纺锤体的形成

4、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具有再生出各种组织或器官的潜在功能的“万能细胞”。

如图是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三个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细胞经诱导分裂、分化形成组织或器官是其细胞全能性的体现

B、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细胞形态结构不同,原因是它们各自的遗传物质不同

C、组织细胞的衰老受基因调控,但细胞的结构不发生改变

D、组织细胞的凋亡也受到基因的调控

5、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若从一极观察,可见染色体的排列情况是右图中的()

6、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

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

③中心粒发生倍增④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D、②→③→④→①

7、在①②③④四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培养液和不同添加剂,体外培养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一段时间后,对培养的细胞采用显微镜观察和化学方法分析,结果如下:

①中的细胞为圆饼状,无核;②中的细胞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③中的细胞裂解,溢出大量细菌;④中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并出现甲胎蛋白。

①②③④培养皿中细胞发生的变化依次属于()

A、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细胞癌变

B、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坏死、细胞癌变

C、细胞衰老、细胞癌变、细胞坏死、细胞凋亡

D、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细胞癌变

8、家兔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它所以能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要进行()

A.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

9、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

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M、N、P分别代表16、9、3

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1:

1:

1

10、下列鉴定生物遗传特性的方法中,较恰当的是()

A、鉴定一只灰色兔是否是纯合子用测交B、区分狗的长毛与短毛的显隐性关系用测交

C、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系的纯度用测交D、测定杂种灰兔Fl的遗传因子组成用杂交

11、人的精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每个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染色单体的数目、核DNA分子数依次为()

A.23对、46条、92条、46个B.46个、46个、92条、92个

C.23对、23个、92条、92个D.46个、23个、46条、184个

12、西红柿果肉红色和紫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红色为显性。

用杂合的红果肉西红

柿自交获得Fl,将F1中表现型为红果肉的西红柿自交得到F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F2中无性状分离B、F2中性状分离比为3:

1

C、F2红果肉个体中杂合子占2/5D、F2中首先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果肉西红柿

13、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花(AA和Aa)、白花(aa)两种。

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组成的种群,该种群的个体连续自交3代得到F3,下列关于F3的描述,错误的是()

A、AA个体占7/16B、Aa个体占1/8

C、红花植株中杂合子占2/9D、白花植株占1/4

14、已知一批豌豆种子中胚的基因型为BB和Bb的种子数之比为2:

1,将这批种子种下去,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为BB、Bb、bb的种子数之比为()

A、9:

2:

1B、3:

2:

1C、4:

4:

1D、1:

2:

l

15、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A、1:

1:

1B、4:

4:

1C、2:

3:

1D、1:

2:

1

16、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①蚕豆的雄蕊②桃花的雌蕊③蝗虫的精巢④小鼠的卵巢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7、如图是某生物的精细胞,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①④⑤

18、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19、若观察到一个动物细胞中正处于染色体两两配对,你认为正确的判断是()

A、这个细胞可能来自肝脏

B、此时细胞的染色体上含有染色单体

C、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均为体细胞的二倍

D、染色单体的形成和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

20、右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由原始性母细胞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下列现象没有发生的是()

A、基因突变B、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D、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1、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相应关系,非等位基因的概念可叙述为()

A、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B、同源染色体上不同位置上的基因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D、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

22、与常染色体遗传相比,伴性遗传的特点是()

①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②男女患者比例大致相同

③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或女性患者多于男性④可代代遗传或隔代遗传.

A、③④B、①④C、①③D、②③

23、一对夫妇表现型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

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的是

()

A、1个,位于一条染色单体中B、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条染色单体中

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D、2个,分别位于同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中

24、已知绵羊角的性状表现与遗传因子组成的关系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双亲无角,则子

代全部无角

B、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

C、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可能为1:

1

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25、人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后期时,染色体会向两极移动。

正常情况下,下列对处于分裂后期细胞某一极染色体组成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2组非同源染色体,46条染色单体B、1组非同源染色体,46条染色体

C、无同源染色体,23条染色单体D、无同源染色体,23条染色体

26、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已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那么该生物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基因的走向是()

A、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B、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C、A与a走向一极,B与b走向另一极D、走向细胞两极的均为A、a、B、b

27、现有①~④四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

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若需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下列哪种交配类型()

A、②×④,③×④B、①×②,①×③

C、①×④,②×③D、上述都不行

28、a1、a2、a3和a4为一个基因的4个不同等位基因,杂交组合ala2×a3a4的F1中,两个个体基因型都为ala3的概率是()

A、1/16B、1/8C、1/4D、1/2

29、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

现以红眼黄体鳟

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亲本中的红跟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B、F1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同

C、F2没有红眼黑体的原因是存在致死基因

D、F2中的黑眼黄体的基因型有4种

30、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间行种植。

下列关于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l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的比例都是3:

1

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31、一个基因型为TtMm、(这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的卵原细胞,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如果它所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TM,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产生的下列细胞中,基因组成表示正确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B、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C、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

生的极体为TM或tm

D、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或tm

32、卷毛鸡由于羽毛卷曲受到家禽爱好者的欢迎。

但是这种鸡无法稳定遗传,两只卷毛鸡杂交总是得到50%的卷毛鸡,25%的野生型,25%的丝状羽的鸡。

若需要大量生产卷毛鸡,最好采用的杂交

方式是()

A、卷毛鸡×卷毛鸡B、卷毛鸡×丝状羽

C、野生型×野生型D、野生型×丝状羽

33、番茄的红果(A)对黄果(a)为显性,圆果(B)对长果(b)是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用红色长果番茄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基因型不可能出现的比例是()

A、1:

2:

1B、1:

0C、1:

1D、1:

1:

1:

1

34、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

是ZW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可育后代。

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卵细胞与相应的第一极体产生的极体之一结合,形成后代中,WW的胚胎不能存活。

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A、只有雌性B、雌:

雄=

1:

1C、雌:

雄=2:

1D、雌:

雄=4:

1

35、位于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

用隐性性状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二1:

1:

1:

1,则下图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36、鸡属于ZW型性别决定,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鸡均为芦花鸡,雌鸡均为非芦花鸡。

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F2.,推测不正确的是()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

B、雄鸡中芦花鸡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

C、F2中雄鸡有一种表现型,雌鸡有两种表现型

D、将F2中的雌雄芦花鸡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

37、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Aabb:

AAbb=1:

1(含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

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A、5/8B、3/5C、1/4D、3/4

38、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

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

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

雄=2:

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

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39、下图表示一个家族中某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已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若III—1与III-2婚配,则生正常女孩的概率是()

A、1/4B

、1/2C、1/3D、1/5

40、如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子

B、III-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C、III-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该病在男性

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41、(10分,每空2分)甲图是某一动物体内5个不同时期细胞的示意图;乙图表示某高等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其中ABCDEFG表示细胞,①②③④表示过程;丙图表示在细胞分裂时期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

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是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图甲中(填字母)所示的分裂现象。

(2)图甲中d细胞的名称是。

(3)若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Xb,若该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仅一次分裂异常,产生D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Xb,则E细胞的基因型为。

(4)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丙中的段。

(5)在图丙中,D’E’段所对应甲图中(填字母)细胞。

42、(8分,每空2分)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

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

(2)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3)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43、(10分,每空1分)右图表示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和相关基因,请据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是性果蝇,其体细胞中有对

同源染色体,一条染色体上有个基因,基因在染色

体上呈。

(2)若B、b 分别控制果蝇的灰身和黑身,D、d分别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则该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若该果蝇与另一只黑身白眼果蝇交配后,后代中黑身红眼雌性果蝇占总数的____________  。

(3)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D、白眼d),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

若用一次交配实验即可确定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在性染色体上,选择的亲本表现型应为:

(雌性)×   (雄性)。

实验预期及相应结论为:

①子代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子代中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③子代中,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44、(12分,每空2分)图一为白化病基因(用a表示)和红绿色盲基因(用b表示)在某人体细胞中分布示意图;图二为有关红绿色盲和白化病的某家庭遗传系谱图,其中III9同时患白化病和红绿色盲病,○、□表示正常个体,请据图回答:

(1)图一细胞产生的带有致病基因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有。

(2)根据图二判断,Ⅱ4患病;Ⅱ8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3)III12的基因型是;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若III10和III12结婚,所生子女中发病率是。

(4)若III9染色体组成为XXY,那么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填“父亲”或“母亲”)。

XX文库是XX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XX文库的文档由XX用户上传 ,需要经过XX的审核才能发布,XX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XX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XX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XX文库的上传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