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82257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课题

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细胞是生命生命活动的单位

(一)

课型

新授课

序号

14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观察变形虫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方式。

初步学会显微镜高倍物镜的使用方法。

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学会显微镜高倍物镜的使用方法

思想教育

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健康的和绿色的生活方式。

重点

观察变形虫

难点

制作变形虫装片,观察变形虫。

关键

制作变形虫装片

教法

观察法,实验法

教具

显微镜,载玻片等

教学过程

师生

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课前综艺: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动植物细胞的异同?

引入新课:

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我们知道动植物

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也不例

外。

那么,细胞是怎样生活的?

细胞

的生命活动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又

有什么关系?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

们先观察一种生活在水质洁净的溪

流或池塘中的小动物----变形虫。

活动目标:

1、观察变形虫的形态结构;

2、观察变形虫的运动及其摄取食物

的活动;

3、学会使用显微镜高倍物镜观察细

胞。

活动准备:

变形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

玻片、吸管、吸水纸。

过程和方法

1、制作变形虫玻片标本。

2、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变形虫。

(注意缩小光圈)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教师引言

 

学生朗读活动目标

 

学生进行活动准备

变形虫图

 

本节教材内容涉及细胞生理学的知识较多,难度也圈套,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将观察变形虫安排在本节内容顡,让学生首先观察变形虫的运动,由变形虫的生活引入学习相关的知识。

 

本活动的难点是做到吸取的培养液中有变形虫,制作的装片中有变形虫的存在。

 

由于变形虫体积较小,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3、用高倍镜观察变形虫,观察:

变形虫伸出伪足,在载玻上作缓慢运动;运动时细胞形态的变化;伸出伪足摄取食物的方式;细胞质内有大小不等的食物泡。

4、染色:

用醋酸甲基绿溶液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对侧引流,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染色的细胞核。

讨论:

1、变形虫运动时,它的细胞形态如何变化?

2、变形虫摄取食物时,它的细胞发生怎样变化?

3、变形虫的形态变化与细胞的哪些结构有关?

小结

学生制作玻片标本

 

学生进行观察

 

学生进行染色

教师指导 

教师巡视

 

学生讨论

 

学生总结

呈半透明、半流动的胶状,在强光下不易辨别,观察时需要显微镜光圈适当调小,使观察的视野暗一些。

 

观察时尽可能不要震动,防止观察时变形虫因震动缩成小团,难以发现。

 

提 高 与 发 展

教 学 反 思

  身体不断变化的动物—大变形虫

  变形虫属于原生动物,大种,但直径也仅有大约变形虫是变形虫中最大的一200~600微米。

它的分布很广,生活在清水池塘或在水流缓慢藻类较多的浅水中,通常在浸没于水中的植物上就可找到。

大变形虫在运动时,由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

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称为伪足,是变形虫的临时运动器。

活的大变形虫的体形在不断地改变着,但里面的结构却比较简单。

它的体表为一层极薄的质膜。

在质膜的下面没有颗粒、均质透明的一层为外质,在外质的里面为流动的内质,内具有颗粒,其中有扁盘形细胞核、伸缩泡、食物泡以及处在不同消化程度的食物颗粒。

在质膜的下面没有颗粒、均质透明的一层为外质,在外质的里面为流动的内质,内具有颗粒,

  变形虫不易培养,且课程安排得较晚,待需要培养时,天气已经转冷,无法培养。

观察不到变形虫,课的进行就有些枯燥。

 如果能有一些录像资料或相关课件也能使课堂生动一些。

课题

第二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

(二)

课型

新授课

序号

15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描述细胞的生命活动,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单位。

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思想教育

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重点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

难点

细胞核在细胞中的作用。

关键

细胞核在细胞中的作用。

教法

说明分析法,读书指导法。

教具

挂图、材料、录相

教学过程

师生

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课前综艺:

1、变形虫运动时,它的细胞形态如何变化?

2、变形虫摄取食物时,它的细胞发生怎样变化?

3、变形虫的形态变化配细胞的哪些结构有关?

引入新课: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看到,变形虫结构简单,身体只有一个细胞。

但是,变形虫表现出一系列的生命活动,例如,它伸出伪足进行运动,利用伪足从外界环境获取食物,形成食物泡,能够把生活中产生的废物排泄到体外,能够对外界的刺激发生反应,那么,变形虫是怎样完成这些生命活动的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涉及细胞生理学的知识较多,难度也较大,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材将观察变形虫安排在本节内容前面,让学生首先观察变形虫的运动,由变形虫的生活引入学习相关的知识。

 

分析:

变形虫是怎样运动的?

变形虫运动需要什么条件?

变形虫运动需要能量,变形虫是怎样获得能量的?

变形虫为什么要摄取食物?

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细胞生活必需的条件。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一细胞的生命活动

(一)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二)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二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实验一

实验二

三多细胞生物的特点

小结

练习:

教师讲解介绍动物细胞的运动、取食、物质交换、能量供应等生命活动以及完成这些活动的细胞结构基础。

教师讲解细胞核在细胞中的作用。

教师分析“变形虫分割以及细胞核移植实验”的过程

师生共同小结

学生做练习

教师指导

教师需要强调细胞核的重要性,一方面在于它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作用,另一方面细胞核在遗传中有重要作用。

教师在强调细胞核重要性的同时,还需要注意“细胞是一个整体”。

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能长久生活下去,但是离开了细胞的细胞核也不能正常生活,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

提 高 与 发 展

教 学 反 思

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生物学家M.J.施莱登和T.施旺在1938年和1939年提出的。

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

(1)细胞是有机体。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动植物的结构有显著的一致性。

(2)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既有它们“自己的”生命,又与其它细胞协调地集合,构成生命的整体,按共同的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

(3)新的细胞可以由老的细胞产生。

尽管细胞学说的某些部分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然而其中心思想仍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生物学的发展,任何生物学的重要问题都必须从细胞中寻求最后的解答。

 

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无法理解,而且也没有相关挂图和录像,只能不断地举例。

课题

第四章第一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一)

课型

新授课

序号

17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

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思想教育

使学生形成个体与整体相统一的概念,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应的科学理念。

重点

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

难点

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的细胞特点。

关键

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

教法

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教具

永久切片、显微镜等

教学过程

师生

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课前回顾:

1、细胞是如何进行分裂的?

2、细胞分裂是生物体__、__和__的基础。

引入新课:

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在多细胞生物中,细胞又是怎样构成结构功能极其复杂的生物体的呢?

一、细胞分化:

受精卵分裂,

形成许多形态、结构、类似的新细胞,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中大多数细胞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

二、组织:

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

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称组织。

插入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图

 

复习提问

 

教师讲述

 

学生归纳

 

学生记忆

 

 

本节内容从知识的角度看,主要是细胞分化和组织的基本概念,人和动物的基本组织。

从学生活动看,主要是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上。

通过观察让学生体验细胞分裂后是如何分化的,以及组织是如何形成的,不同的组织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什么特点等。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三、活动

目的要求:

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材料器具:

人体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

对照课本上的插图,用显微镜分别观察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

学生朗读

学生准备

学生观察。

观察的过程中要学会思考,还应该贯穿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主要结构特征

主要分布位置

功能

举例

上皮组织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结缔组织

细胞间质发达 

肌肉组织

主要由肌细胞构成

神经组织

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

讨论: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位置和功能是什么?

小结

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在观察中获取信息后加工信息,以理解细胞分化、组织形成等基本概念。

提 高 与 发 展

教 学 反 思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的相关内容。

在讲解细胞的相关内容时,并没有讲解细胞间质,在这里忽然提出细胞间质这个名词,学生不能理解,也是教师没有能提前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准备。

再者,学生并没有学习过有关人体组织与结构的内容,实在无法让学生自己来举例,只能是教师来讲,因此,这部分内容感觉不太合适。

课题

第四章第一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二)

课型

新授课

序号

18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解释细胞是臬组织成我细胞生物体的;勷

识别绿色开花植物的主要组织。

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思想教育

使学生形成学习的科学性、严密性。

重点

通过仔细分析、比较、归纳,找出共同点。

难点

通过仔细分析、比较、归纳,找出共同点。

关键

通过仔细分析、比较、归纳,找出共同点。

教法

讨论法,观察法,分析比较法。

教具

图片等。

教学过程

师生

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课前综艺:

1、什么是组织?

2、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位置和功能是什么?

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动物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和主要分布位置和功能。

那么植物细胞又是怎样构成组织的呢?

一、分生组织:

插入分生组织的图片。

二、分布:

植物和芽中

特点:

细胞比较小,细胞壁薄,

细胞核比较大,细胞质黏

稠,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

能力,能不断的分裂新细

胞,新细胞经过分化形成

各种组织。

  功能:

分裂增生能力。

三、保护组织:

插入保护组织的图片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教师引入新课

 

学生观察挂图,

学生总结特点

 

 

无论是细胞、组织还是器官、系统乃到植物体和动物体,它们都是实实在在的实体,它们有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

因此,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切记防止学生死记硬背,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在观察中认识它们的形态结构,认识它们的生命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不同组织的特点,获得扎实的概念。

楰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分布:

覆盖在植物体表面。

  功能:

对内部的各种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减少植物失去水分,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还能控制植物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四、营养组织:

插入营养组织的图片

特点:

细胞壁薄,液泡大。

功能:

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五、输导组织:

插入输导组织的图片。

功能:

运输水和无机盐,导管

运输有机物,  筛管

小结:

练习:

P611,2

学生观察挂图,

学生总结特点

教师指导

学生观察挂图,

学生总结特点

 

教师指导

 

学生观察挂图,

学生总结特点

 

组织的概念对于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只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机会,通过仔细分析、比较、归纳,找出共同点,即同一组织内所有细胞的形态结构基本一致,功能基本相同,而不同组织之间的细胞,其形态结构不尽相同 ,功能也各异,这样学生对组织这一概念的理解才是深刻的。

 

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概念。

提 高 与 发 展

教 学 反 思

植物体的其他组织。

课题

第四章第二节生物体由器官和系统组成

(一)

课型

新授课

序号

19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根据实验指导,解剖识别鸡翅中的主要组织,誝组织如何构成器官

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

联系学生的生活,建立不同组织如何形成器官的概念。

重点

通过解剖观察鸡翅,分析得出不同的组织是如何构成器官的。

难点

组织好解剖观察实验

关键

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组织如何形成的概念。

教法

实验法,观察法。

教具

鸡翅等。

教学过程

师生

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课前综艺:

  植物体的主要基本组织?

  动物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引入新课:

相同的细胞群形成组织,组织又是如何进一步构成生物体的呢?

观察图4-3插入图10、JPG,想一想,细胞群形成组织后是如何进一步构成生物体的?

飞行是鸟类主要的运动方式,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由骨骼、皮肤、肌肉和羽毛所构成的翼和尾等飞行器官共同完成的。

鸟类的翼是前肢特化而成的,是飞翔的重要器官。

它是如何构成的呢?

通过下面鸡翅的解剖与观察,你可以找到答案。

活动:

解剖观察鸡翅

目的要求:

勷识别区分鸡翅上可以发

现的组织,理解组织如何形成器官。

 

教师复习提问

 

学生回答

 

教师引课

 

教师讲述活动目的要求

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举出学生熟悉的实例,通过实例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形成概念,再通过概念进行判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胃是——种消化器官。

胃的内表面是上皮组织,胃能够蠕动,说明胃壁内有肌肉组织(实际上是平滑肌),胃排空时会感到饥饿,说明胃壁上有神经组织,胃壁中还含有血液等结缔组织。

这些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结合起来,执行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所以胃属于消化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材料器具:

带尖的剪刀或解剖刀、镊子、解剖盘、吸水纸巾、鸡翅

方法步骤:

插入鸡翅的图片,在DOWN目录下,器官和系统。

PPT内用HY抓下来。

1、将鸡翅放在解剖盘中。

2、小心剥去鸡翅上的皮肤,吸去多余的水分。

3、找出脂肪。

脂肪通常呈小块状,附在皮肤下面,呈微黄色。

4、小心地将肌肉束分开。

肌肉是附着在骨骼上粉红色的束状结构。

5、找出韧带和肌腱。

韧带是白色的有韧性的组织,将相邻的骨骼连起来。

肌腱也是白色的有韧性的组织,将肌肉与骨骼连在一起。

讨论:

1、构成鸡翅的组织主要有哪几种?

2、不同的组织在鸡翅上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点?

3、鸡翅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展示心脏、眼睛、脑等的图片。

 

学生准备材料器具

学生进行解剖

 

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拔

 

学生归纳总结出结论。

器官。

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心脏、膀胱等器官,以进一步明确器官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运用器官的概念,判断一块骨,一块肌肉是否也是器官?

如果学生能分析判断一块骨、一块肌肉也是器官,这就说明学生对器官的概念是理解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所以,有关基本概念的教学应该虚为生物学课堂上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切忌死记硬背概念。

提 高 与 发 展

教 学 反 思

1.植物体的六大器官及其功能

植物体的根、茎、叶与物质的吸收、同化、运输和贮存等营养功能有关,故称为营养器官。

根是植物适应陆地生活,以吸收和固着为其主要功能的器官;茎是植物地上部分的主干,以输导和支持为主要功能的营养器官;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营养器官。

植物体由于功能的改变,引起营养器官结构和形态的显著变化称为变态。

营养器官的变态,是植物长期适应某种特殊的环境条件.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根的变态类型主要有:

(1)贮藏根,如萝卜、胡萝卜的肉质根,甘薯、木薯的块根;

(2)气生根,如甘蔗、玉米、高粱等近地面节上产生的支持根,常春藤、凌霄等藤本植物的攀缘根,红树等生长在沼泽地带或沿海的一些植物的呼吸根;(3)寄生根,如菟丝子侵入寄主体内的不定根。

茎的生长方向与根相反,是背地生长。

有些茎发生变态,如马铃薯的块茎、洋葱和大蒜等植物的鳞茎、竹和莲等植物的根状茎等都属于地下茎的变态。

而南瓜、葡萄等的卷须,柑橘、山楂的刺,文竹、假叶树和天门冬的叶状茎都属于地上茎的变态类型。

这一节的实验,我让学生回家去吃鸡翅,边吃边观察,学生异常感到兴趣,并且都能认真地进行观察。

这样的话,上起课来,就会容易得多。

也转变了单一的教学模式。

缺少相关的器官结构挂图。

课题

第四章第二节生物体由器官和系统组成

(二)

课型

新授课

序号

20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能以人或高等植物为例,分析说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细胞是怎样组织成多细胞生物体的。

思想教育

联系学生的生活,建立不同组织如何形成器官的概念。

重点

以人体为例,说明器官是如何进一步构成人体和动物体的,以及植物的六大器官如何构成植物体等内容。

难点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得出器官、系统的概念。

关键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得出器官、系统的概念。

教法

讨论法、讲解法

教具

挂 图等

教学过程

师生

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课前综艺:

    1、构成鸡翅的组织主要有哪几种?

2、不同的组织在鸡翅上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点?

3、鸡翅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生物体的组织都是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的。

一、器官: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

二、系统:

难免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展示动物体的八大系统。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引入新课

 

教师引入概念

学生理解

 

教师引入概念

学生理解

 

学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

人体和动物体是如何构成的?

植物体是如何构成的?

这是从宏观整体上考虑问题;由个体深化到器官、组织再到细胞,是由宏观到微观的过程;由前面第三章中学习的细胞开始,从细胞分裂、分化、生长到组织的形成,器官、系统的形成,这是从微观到宏观,两种思考问题的方向都要求学生分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器官构成高等动物的八大系统: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地、泌尿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系统生死、内分泌系统。

八大系统构成人体和动物体

植物体的构成:

(一)不同组织构成器官

器官的种类:

展示植物体的六大器官图。

在DOWN下,组织形成器官。

PPT的课件里,可用HY抓下来。

营养器官:

根、茎、叶

生殖器官:

花、果实、种子

器官构成植物体:

小结:

练习:

 

教师引入概念

学生理解

 

教师引入概念

 

学生理解

 

学生总结 

析,从不同的层次上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和生命现象。

当“由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宏观”两个方向学生都进行思考后,学生认识的人体和动物体、植物体,都会更充实、更深刻、更具体,更有利于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提 高 与 发 展

教 学 反 思

豌豆的叶卷须,刺槐、仙人掌的刺,洋葱鳞茎上的鳞叶,猪笼草的捕虫叶等都属于叶的变态。

花、果实和种予都与植物的生殖有关.称为生殖器官。

花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生殖器官,是产生雌雄生殖细胞以及进行有性生殖的地方。

植物开花后,经过传粉受精.花的各部分发生显著的变化——花萼脱落或随果实增大而宿存;花冠大多数凋谢;雄蕊及雌蕊的柱头枯萎;子房壁发育为果皮;于房内的胚珠发育为种子;果皮和种子共同构成果实。

种于是种子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是由受精的胚珠发育而成的。

2植物体的三大系统

通常将功能上密切联系的被子植物的主要组织归并为三大系统,即皮系统、基本系统和维管系统。

皮系统包括表皮和周皮,是覆盖在植物各器官表面的一个连续的保护层;基本系统主要包括各类薄壁组织、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它们是植物体务器官的基本组成;维管系统是一株植抽体全部维管组织的总和,维管系统贯穿于整个植物体,并相互连接成结构扣功能上的完整体系。

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结构是多层次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在功能上分工协作,使生物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学生还没有认识各个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是比较困难的。

我认为应该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渐认识到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