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83303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9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docx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docx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陆地和海洋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生物、土壤与地理环境陆地水与水循环水体的相互转换海水运动海洋剖面图的判读

经典易错题会诊

命题角度l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典型例题4一l中数码①一⑦代表陆地自然带,“干”、“湿”表示水分状况。

读图回答

(1)一(3)题。

沿某经线甲大陆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沿南纬某纬线乙大陆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4一l

(1)甲大陆北端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地带,这两大板块是()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非洲板块D.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考场错解]B

[专家把脉]考生对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认识不清。

解题思路:

甲大陆自然带沿某经线南北对称分布,只有非洲大陆符合,其北端对应的应为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

[对症下药]A

(2)两大陆陆地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A.①与⑤B.①与⑥C.③与⑤D.③与⑥

[考场错解]B

[专家把脉]考生没能正确判断各自然带名称导致出错。

解题思路:

①一⑦分别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因此只有C项正确。

[对症下药]C

(3)与①所处纬度相当的表层海域相对于⑦东侧表层海域()

A.温度高、盐度低B.温度高、盐度高C.温度低、盐度高D.温度低、盐度低

[考场错解]B

[专家把脉]考生对大洋盐度分布规律认识不清。

解题思路:

①在赤道附近,⑦东侧海域在副热带海域,①比⑦温度高、盐度低。

[对症下药]A

2.(典型例题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石油进口国,随着需求的增加,石油进口量还将继续增长。

近年,世界市场石油价格持续走高。

回答

(1)~(4)题。

(1)图4—2为某地地层示意图。

从P点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①②③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

A.天然气水石油B.水石油天然气C.石油天然气水D.天然气石油水

[考场错解]C

[专家把脉]考生主要是对天然气、石油、水的比重没有弄清,同时对地层中的构造和储油构造没有掌握。

解题思路是:

根据天然气、石油、水的物理特性判定天然气、石油、水三种物质的比重是由小到大的。

[对症下药]D

(2)一艘油轮从波斯湾驶往我国沿海,6月下旬经马尔代夫附近海域、马六甲海峡到新加坡,该油轮()

A.先顺水航行,后逆水航行B.桅杆的日影始终出现在南侧

C.可以不经过吉隆坡西南海域D.航行期间,雨少晴多

[考场错解]A

[专家把脉]考生主要是对6月下旬印度洋的洋流系统的运行方向没记住。

解题思路是:

根据题干提供的选项,利用排除法选择。

因为6月下旬是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北印度洋的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该油轮通过马六甲海峡到新加坡,必须经过吉隆坡西南海域;该油轮航行期间,所经过的海域为热带海区,夏季时是雨多晴少。

[对症下药]B

(3)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已于20典型例题工程主线的西部起点位于()

A.塔里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柴达木盆地D.鄂尔多斯高原

[考场错解]B

[专家把脉]此题是较简单的一道题,少数考生对我国“十五”期间的“西气东输”工程没记清。

[对症下药]A

(4)最近三四年间,世界市场石油价格暴涨,主要原.因在于()

①运输成本增加②垄断的加强③供需关系的改变④炼油工业的大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考场错解]A

[专家把脉]此题是一道政治题,考生对政治的基本知识没有掌握,以致出错。

[对症下药]B

3.(典型例题图4—3为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据图回答

(1)~

(2)题。

(1)图示地形和地质构造分别属于()

A.山脊、向斜B.山脊、背斜C.山谷、向斜D.山谷、背斜

[考场错解]C

[专家把脉]考生对背斜、向斜不能正确判断。

解题思路:

根据等高线向高值弯曲,说明地形为山谷:

根据岩层由中心向两翼由老到新,判断为背斜。

[对症下药]D

(2)关于该图的正确叙述是()

A.图中地形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图中地形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C.图中C地能够找到生物化石

D.该地区是建设大型水库的理想地

[考场错解]B

[专家把脉]考生对该地形成因为不清。

解题思路:

该处地形为背斜成谷,内力作用形成背斜,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因此应为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C地为沉积岩,能够找到生物化石。

[对症下药]C

专家会诊

此类题主要考查地壳运动规律与地表形态的成因。

要求学生了解板块构造与板块运动,能够判断背斜和向斜,了解背斜、向斜的特征,能分析地表形态的成因。

学生在复习中应对这些问题作深入了解。

考场思维训练

1读某海域油污分布图4—4(图中网点区域表示油污区),据此回答

(1)~(4)题。

(1)图中海域油污的主要来源是()

A.海底原油的溢渗B.海风将油污从产油区吹来C.石油运输过程中的泄漏D.洋流将油污从产油区带来

(2)夏季某海轮从甲处出发,沿油污带驶向乙地,沿途()

A.顺风顺水B.逆风逆水C.逆风顺水D.顺风逆水

(3)下列对泄漏原油的处理方法,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的是()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

B.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沉降

C.直接用燃烧法将油污清除

D.利用麦秸、泥炭等物质吸收处理

(4)近年来,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将石油从甲处运至上海港,走最近的航线要依次经过()

A.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

B.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

C.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D.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

1.

(1)C解析:

根据图中的轮廓可判定该地区为北印度洋海区,从油污的分布区来看,是该海域的主要运输航线,所以该海域油污的主要来源是石油运输过程中的泄漏。

(2)A解析:

夏季时北印度洋海域的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该海轮自西向东从甲地驶向乙地正好顺风顺水。

(3)D解析:

根据教材中所列的处理方法看,在印度洋海域中处理泄漏原油,利用麦秆、泥炭等物质吸收处理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

(4)D解析:

我国进口石油要想将石油从甲处运至上海港,走最近的航线必须依次经过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

2下图4—5为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

据此回答

(1)~(3)题。

(1)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乙甲

(2)丙侵入岩脉应为何种岩石()

A.沉积岩B.岩浆岩C.变质岩D.资料不足,无法判断

(3)图中⑤处岩石发生了变质,形成的岩石最可能是()

A.石灰岩B.大理岩C.花岗岩D.玄武岩

2.

(1)A解析:

从图中看是沉积岩受挤压形成褶皱,压力过大出现断层,而后在断层处出现岩脉侵入,故先后顺序为甲乙丙。

(2)B解析:

侵入的岩脉来自地下岩浆冷却而成,故为岩浆岩。

(3)B解析:

岩石发生变质则形成变质岩,只有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

命题角度2

陆地水与水循环

1.(典型例题读我国某地区地下潜水位年变化示意图(图4-6),完成

(1)~(3)题。

(1)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三江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云贵高原

[考场错解]A

[专家把脉]考生把图中潜水位出现两次高峰与东北地区河流有两次汛期联系在了一起以致错选。

解题思路:

该地潜水位出现两次高峰,分别在6月中旬前后和9月份,而长江中下游平原6月中旬进入梅雨季节,9月份锋面雨带南退再次经过该地,造成该地降水出现两次峰值.故潜水位也出现两次峰值。

[对症下药]C

(2)当该地区地下潜水位达一年中最低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华北平原正是小麦的播种季节

B.塔里木河处于丰水期

C.江淮地区梅雨刚刚开始

D.我国东部沿海各地台风侵袭频繁

(3)当该地区地下潜水得到补给最多时()

A.北印度洋海水向西流

B.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

C.巴西草原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D.中国北方地区出现沙尘暴

[考场错解]

(2)C(3)D

[专家把脉]由于第

(1)题判断错误以及对一些地区的季节现象认识不清导致第

(2)(3)题也出错。

解题思路:

当该地区地下潜水位达一年中最低时为7、8月份,塔里木河处于丰水期;当该地区潜水得到补给最多时为6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

[对症下药]

(2)B(3)B

2.(06,济宁质检)下图4-7为某一水文站在不同年代测量一河流10年间的径流量,以及该河流域年平均气温变化图。

据图回答

(1)一

(2)题。

(1)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

A.冰川融水B.大气降雨C.湖泊水D.地下水

[考场错解]A

[专家把脉]学生看到题目给出的是年均温变化曲线和年径流量变化曲线,误认为径流量与气温密切相关,于是错选A。

解题思路:

由图中该地气均温在20℃左右,可知处于热带地区,且气温与径流量不呈正比,排除A;径流变化大,排除D;综合分析应为大气降雨。

[对症下药]B

(2)据图分析该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趋小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兴修水库,调节了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

B.加高了河流两岸堤坝,径流量变化趋小

C.气候变暖,使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趋于稳定

D.大规模围湖造田,调节了河流径流量

[考场错解]C

[专家把脉]学生对调节河流径流的因素认识不清。

[对症下药]A

专家会诊

此类题目主要考查河流水、地下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冰川水等水体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学生应了解每种气候区的水体问的相互补给。

读图时应理清这些因素中的相互关系。

考场思维训练

下图4-8中实线代表地形等高线,虚线代表潜水等水位线。

读图分析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河流流向为a到b②图中河流流向为b到a③此图表明该处潜水补给河水@此图表明该处河水补给潜水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A解析:

从图中数据可看出,河流由高到低流,应当由a到b流;此处河流周围潜水位高于河流,因此为潜水补给河水。

2有关图中潜水流向和潜水埋藏深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潜水流向为A—B②潜水流向为B—A③E处潜水埋藏深度为5米④F处潜水埋藏深度为85米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2.C解析:

潜水流向由高到低为A---B;E处潜水位为87,地面高度为92,则潜水埋藏深度为5米。

命题角度3

海水运动

1.(典型例题4—9是西经170o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题。

三个观测站中()

A.①位于大西洋B.②的纬度位置最低C.③的海底地形是大陆架D.0~lkm之间,①的水温变化比②大

[考场错解]D

[专家把脉]个别考生对海水温度分布规律不清楚且读图能力差导致判断错误。

解题思路:

由①在西经170o附近且表层水温在20℃,可知应位于太平洋;②表层水温最高为25℃左右,可知②的纬度位置最低;③水深在5千米以内海底地形不是大陆架;0—1km之间,①的水温变化比②小。

[对症下药]B

2.(典型例题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

读图4—10,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3)题。

(1)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A、夏季B.春末C.冬季D.初秋

[考场错解]D

[专家把脉]该题较简单,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季风气候特征和形成的掌握。

考生主要是没有细心、认真审题。

解题思路是:

古代商船基本上靠风力驱动,要从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甲地航行到东南亚的乙地,最佳的选择当然是盛行偏北季风的冬季。

[对症下药]C

(2)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考场错解]D

[专家把脉]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热带季风气候变化及其成因的认识。

解题思路是:

通过分析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变化,同时运用这些知识综合分析和判断,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牵涉的知识较多,而且要结合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判断,所以令本题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解决本题的要点在于抓住船队航行必须顺风(当然最好还有顺水)这一关键,同时还必须注意乙地位于南半球和丙地、丁地位于北半球这一事实。

从乙地出发往丙地,应选择在北半球的夏季(即南半球的冬季)出发,因为此时,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也向北移动,从乙到丙的整条航线几乎都在东南信风的控制之下,船队可顺风而行到达丙地。

而南半球的夏季(即北半球的冬季),从乙到丙的整条航线几乎全受西北季风控制,不利于船队航行。

由此,可排除选项B、D。

到达丙地后,因为由丙地到丁地的航线此时基本上受越过赤道而转向的西南季风控制,不利于船队航行。

加上此时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为顺时针方向流动,从丙地到丁地马上出发是逆水。

因此,船队到达丙地后无法马上直航到丁地,而要等候到下一个风季,即到半年后的北半球冬季。

此时,从丙到丁的航线受东北季风控制,是顺风;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流动,为顺水。

[对症下药]C

(3)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

A.半年B.一年半C.二年半D.三年半

[考场错解]C

[专家把脉]考生主要是前两题判断错误。

需要注意的是,当商船队回航时,并不经过乙地,而是绕过马来半岛南端后就直接往甲地回航。

因此,船队从丁到丙到甲的返航可以在一个风季(半年内)利用西南季风来完成。

由此可见,船队完成整个航程的过程是(时间以北半球为准):

冬季从甲地到乙地,夏季从乙地到丙地,冬季从丙地到丁地,夏季从丁到丙到甲地,时间最少一年半一

[对症下药]B

专家会诊

此类题主要考查海水温度、盐度分布规律及海水运动规律。

要求学生了解海水在水平方向上的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以及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

熟悉各大洋洋流流向,尤其是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往往是考查的重点。

考场思维训练

1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4-11,回答

(1)~(4)题。

(1)若AB线是30o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

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

(2)若AB线是60o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

A.北半球B.东半球C.印度洋D.西太平洋

(3)若AB线是60o纬线,则这个海域中的乙是()

①风海流②暖流③寒流④补偿流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4)有人在墨西哥西海岸拾到一只来自菲律宾的漂流瓶,该漂流瓶是按哪组洋流漂过来的()

A.日本暖流——北赤道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B.日本暖流——北赤道暖流——秘鲁寒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

D.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1.

(1)B解析:

根据世界洋流的基本分布规律可以判断出。

(2)A解析:

若AB线是60o纬线,根据其洋流运动方向呈逆时针旋转则可判断出这个海域位于北半球。

(3)C解析:

若AB线是60o纬线,则这个海域中的洋流乙是阿拉斯加暖流,属于风海流。

(4)D

21991年,我国经批准获得一块7.5万平方千米的国际海底矿区——C—C海区(图4—12)。

据此回答

(1)~

(2)题。

(1)航行在C—C海区的探测船,受下列哪股洋流影响最大()

A.北太平洋暖流B.日本暖流C.北赤道暖流D.赤道逆流

(2)在C—C海区中,主要可开采

A.多金属结核B.煤炭C.石油D.天然气

2.

(1)C解析: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C—C海区位于北太平洋海区,该海区离赤道不远,终年受北赤道暖流的影响。

(2)A解析:

C—C海区位于太平洋中部,是世界上多金属结核分布较集中的地区,国际上将该区域划给我国也就是为了满足我国研究、开采多金属结核的需要。

命题角度4

生物、土壤与地理环境

1.(典型例题读中国西部某山脉垂直自然带变化图(图4—13),据此回答

(1)~(3)题。

(1)山麓耕地牧场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甲地属另一自然带,则其名称应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考场错解]A

[专家把脉]考生对我国自然带的分布状况不了解。

解题思路:

甲的下面是耕地牧场,上面是针叶林带,则甲应该是温带阔叶针叶混交林带。

因为中国西部不可能有亚热带自然带,且降水较少、地势较高,出现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机会也少。

[对症下药]C

(2)某日,暖湿气流按a、b、c、d、e的顺序翻越此山脉,空气中水汽在b处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可能形成丰富地形雨的范围是位于之间。

()

A.a—bB.b—cC.c—dD.d—e

[考场错解]A

[专家把脉]学生认为水汽在b处饱和,雨水应落在b以下地区,忽视了山坡跨距离很长,降水应在b之上。

应为b—c之间。

[对症下药]B

(3)若由a到b,气温以每升高100米下降0.6℃的比率下降,而b到c气温下降,比率会减小,原因最可能是()

A.随海拔增高,植被越来越少

B.a~b高度范围内的气温高于b~c

C.海拔越高,大气密度越小

D.过饱和水汽上升冷凝过程中释放热量

[考场错解]A、B、C

[专家把脉]考生对降温比率减小的内在原因认识不清。

解题思路:

由于水汽在b处饱和,b以上产生降水,水蒸气液化释放出一部分热量而使降温幅度减小。

[对症下药]D

2.(典型例题壤空气和土壤水分贮存于土壤孔隙中,两者体积组成比例常因外界因素而此消彼长。

下图中虚线①表示土壤中空气和水分所占比例约为4%和46%。

读图4一14,完成

(1)~(3)题。

(1)适宜多数植物生长的理想土壤空气和水分比例变幅在()

A.①一②之间B.①一④之间C.②一③之间D.③一④之间

(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变化。

主要依据土壤()

A.温度B.孔隙C.肥力D.空气

(3)不够合理的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是()

A.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秆,加速有机质分解

B.黄土高原保塬、护坡、固沟、防治水土流失

C.黄淮海平原实施排灌,调控土壤盐分

D.江南丘陵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

[考场错解]

(1)B

(2)D(3)D

[专家把脉]考生对理想土壤成分、遥感技术的应用与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了解不够。

解题思路:

理想土壤构成空气和水分应各占20%-30%,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主要依据土壤温度,东北平原应保护黑土,增施有机肥。

[对症下药]

(1)C

(2)A(3)A

3.(典型例题定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植被和气候B.气候和地貌C.地貌和水文D.土壤和植物

[考场错解]A

[专家把脉]考生不知道决定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错认为是植被和气候。

解题思路:

气候应当是决定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首要因素,地貌特征对自然地理环境也有较大影响。

[对症下药]B

专家会诊

此类题主要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以及土壤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学生在复习自然带的水平分布规律时可结合气候类型的分布来记忆,不同的气候类型对应不同的自然带。

而复习自然带垂直方向分布规律,则要根据山地所处位置、气候区等来分析。

对于土壤要了解不同环境下发育的不同土壤及其特征。

考场思维训练

1读理想大陆自然带模式图4-15,回答

(1)~

(2)题。

(1)图中①②③三种自然带的分布,呈现出()

A.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

(2)引起④⑤两处植被景观差异的原因是()

A.热量的差异B.水分的差异C.海陆位置的差异D.热量和水分组合的差异

1.

(1)B解析: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①②③三种自然带的分布从低纬向高纬变化,呈现出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D解析:

④处为地中海气候区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⑤处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形成其植被景观差异的原因是热量和水分组合的差异。

2我国东部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图4-16所示。

读图,完成

(1)~

(2)题。

(1)该山地是我国著名的()

A.台湾山脉B.武夷山脉C.秦岭D.长白山脉

(2)该山的南北坡都面临着一些环境问题。

其中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酸雨B.水土流失C.泥石流D.水污染

2.

(1)C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该山的南北坡的自然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南坡的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北坡的基带为落叶阔叶带,故该山地应位于暖温带和亚热带的交界处,由此可知该山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秦岭。

(2)B解析:

秦岭是我国的一条高大的山脉,由于南北坡地区都存在着人多地少的问题,于是南北坡的植被都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从而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探究开放题解答

综合问题l

水体的相互转换

下图4—17为某外流区域及近海剖面图,据此回答l~4题。

1.①与②处地下水比较()

A.都属于潜水B.①比②流量稳定C.②比①水质好D.同等污染后②比①净化快

[解题思路]①埋藏在地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为潜水,②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为承压水。

承压水比潜水水质好,流量稳定。

在受到同等污染后潜水比承压水净化快。

[答案]C

2.某年8月,该外流区域(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每平方千米平均降水量为120毫米,平均蒸发量为80毫米,人海径流量为250万立方米。

则该月份该流域储水量()

A.增加50万立方米B.增加150万立方米C.增加400万立方米D.增加100万立方米

[解题思路]该月份该流域储水量=收入一支出=降水总量一(蒸发总量+入海径流量),注意单位要统一。

[答案]B

3.上题情况下,河、湖与地下水水位及补给关系正确的是

A.河湖水位上升,地下水位下降

B.河流水位上升,湖与地下水位下降

C.河湖水补给地下水

D.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解题思路]由上题知该月该流域储水量为正值且较大,则当是河湖水补给地下水。

[答案]C

4P井因过度抽取地下水形成了巨大的地下漏斗区,其可能造成的危害不正确的是()

A.海水入侵,地下水质变坏B.地面下沉,城市被海水淹没C.人海的地下径流减少D.破坏水循环,河流流量锐减

[解题思路]P井过度抽取可能引起地面下沉、海水入侵、入海水量减少等问题

[答案]D

规律总结

水体的相互转换,主要考查河流水、地下水、冰雪水、湖泊水等的相互转化关系。

做这类题时,首先要明确考查地区的季节,了解该季节各水体的特征,然后确定补给关系。

对各水体的特征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