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复习资料123456.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84236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12345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12345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12345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12345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12345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12345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12345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12345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12345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12345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12345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12345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12345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12345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12345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12345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12345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12345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12345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12345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123456.docx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12345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复习资料123456.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123456.docx

机械设计复习资料123456

1.括号内所列实物(①汽车②游标卡尺③车床④齿轮减速器⑤电动机)中,(C)是机器。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

2.括号内所列实物(①起重吊钩②风扇叶片③汽车变速箱中的齿轮④内燃机中的曲轴⑤机床上的V带⑥自行车的链条)中,(B)属于专用零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⑤⑥D、③④⑤

3.机械设计课程的任务是(B)。

A、研究所有机器的设计问题B、研究机器中的通用零、部件和常用机构的设计问题C、研究机器的设计和机器的加工D、研究零件的加工问题

4.一把普通的剪刀是由(B)个构件组成的。

A、2个B、3个C、4个D、5个

5.组成机器的运动单元体是(B)。

A、机构B、构件C、部件D、零件

6.机械中制造的单元体是(D)。

A、机构B、构件C、部件D、零件

7.在机械中不可拆的单元体是(D)。

A、机构B、构件C、部件D、零件

8.机器与机构相比不具备下面(D)特征。

A、人为的实物组合B、各部分形成运动单元,各单元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C、能实现能量转换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D、设计过程复杂

9.单缸内燃机属于机器,在工作过程中实现的能量转换形式是(B)。

A、机械能转变为热能B、热能转变为机械能C、电能转变为机械能D、机械能转变为电能

10.构件与零件的关系是(C)。

A、构件只可以是单一零件B、构件都是由多个零件组成的C、构件可以是单一零件也可以是多个零件的刚性组合体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1.机器中各运动单元称为(D)A、零件B、部件C、机件D、构件

12.零件的工作能力是指零件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抵抗可能出现的(B)的能力。

A、破坏B、失效C、变形D、断裂

13.零件常见的失效形式是(A)、表面失效、过量变形和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

A、断裂B、磨损C、点蚀D、胶合

14.(B)是指在不同规格的同类产品或不同类产品中采用同一结构和尺寸的零件、部件。

A、系列化B、通用化C、规范化D、标准化

15.强度可分为整体强度和(A)强度A、表面B、接触C、挤压D、局部

16.零件的压强p不大于零件的许用压强[p]:

p≤[p]是(D)准则的表达式。

A、强度B、刚度C、可靠性D、耐磨性

17.(C)是零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A、强度和刚度B、强度C、工作可靠并且成本低廉D、可靠性

18.压溃属(B)的失效形式。

A、过量变形B、表面变形C、塑性变形D、强度

19.机械系统的零、部件越多,其可靠度就越(C)。

A、与零件无关B、高C、低D、不一定

20.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能实现预定功能、满足可靠性和(D)性要求、操作方便、工作安全及造型美观、减少污染。

A、不失效B、可用C、通用D、经济

21.凡是机器都是由机构组成的。

(A)

22.凡是构件一定都是由两个以上的零件组成的。

(B)

23.构件与构件之间是由运动副连接的。

(A)

24.机械设计中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保证产品质量。

(B)

25.机械设计不一定是开发创造新机械。

(A)

26.压溃属表面失效的失效形式。

(A)

27.强度和刚度是零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B)

28.零件工作可靠并且成本低廉是设计机械零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A)

29.机器的可靠度取决于零件的可靠度。

(A)

30.设计计算准则主要包括:

强度准则、刚度准则、耐磨性准则、散热性准则和可靠性准则。

(A)

31.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能实现预定功能、满足可靠性和经济性要求、操作方便、工作安全及造型美观、减少污染。

(A)

32.零部件的设计工作能力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寿命的要求。

(A)

33.在进行零部件的工作能力设计时,是按照永不失效的条件进行的(B)

34.设计计算所依据的条件称为设计准则(A)

35.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零件所受的应力都是静应力(B)

36.按照应力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可以分为静应力和变应力(A)

37.常用的机械传动形式中,齿轮的传动功率比带轮大(A)

38.在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里,其中没有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B)

39.常用的机械传动形式中,齿轮的传动效率没有蜗杆传动大(B)

40.机械零件的强度是其抵抗外载荷的能力(A)

41.机械零件的强度与零件材料的性质无关(B)

42.疲劳失效和静应力失效有一样的特征(B)

43.工程实践中见到最多的摩擦状况是(D)。

A、干摩擦B、液体摩擦C、边界摩擦D、混合摩擦

44.工作温度为-20~120℃的重型机械设备的齿轮和轴承应采用(C)润滑脂润滑。

A、钙基润滑脂B、钠基润滑脂C、锂基润滑脂D、工业用凡士林

45.重载、高速、精密程度要求高的机械设备应采用(C )润滑方式。

A、油杯润滑 B、飞溅润滑C、喷油润滑D、手工给油

46.低速、轻载和间歇工作的场合工作的零件应采用(D )润滑方式。

A、油杯润滑 B、飞溅润滑C、喷油润滑D、手工给油

47.跑合的意义是使相对滑动零件能在(B )阶段工作。

A、跑合磨损 B、稳定磨损C、剧烈磨损D、有效磨损

48.(A)密封是利用各种密封圈或毡圈密封。

A、接触式 B、非接触式C、半接触式D、混合接触式

49.粘着磨损中的涂抹、擦伤、撕脱又称为(C )。

A、点蚀 B、烧蚀C、胶合D、疲劳

50.(B )密封有迷宫式密封、螺旋式密封等。

A、接触式 B、非接触式C、半接触式D、混合接触式

51.在两物体接触区产生阻碍运动并消耗能量的现象称为(C)。

A、粘着 B、疲劳C、摩擦D、磨损

52.润滑油最重要的一项物理性能指标为(B)。

A、油性B、粘度C、凝点D、闪点

53.由于接触应力作用而产生的磨损称为(D)磨损。

A、疲劳 B、磨粒C、腐蚀D、粘着

54.(A)主要用于高温、高压、防止污染等场合。

A、气体、固体润滑剂 B、润滑脂C、润滑油D、液体润剂

55.(D)磨损往往发生于高速、重载的场合。

A、疲劳 B、磨粒C、腐蚀D、粘着

56.(B)是指润滑脂的稠度。

A、粘度 B、锥入度C、滴点D、熔点

57.边界摩擦是指接触表面吸附着一层很薄的边界膜的摩擦现象,接触情况介于干摩擦和液体摩擦两种状态之间。

(A)

58.润滑脂的滴点标志着润滑脂本身耐高温的能力。

(A)

59.垫圈密封形式因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在一般机械中应用较广。

(A)

60.摩擦是机器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物理现象。

(A)

61.润滑脂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润滑剂。

(B)

62.润滑油的粘度愈大,内摩擦阻力就愈大,液体的流动性就愈差。

(A)

63.润滑油的粘度随压强的升高而降低。

(B)

64.润滑脂不宜用于高速传动的场合。

(A)

65.粘着磨损是由于高温下材料互熔。

(A)

66.接触疲劳磨损是由于接触应力超过强度极限。

(A)

67.载荷小时,宜选用粘度较小的润滑油。

(A)

68.提高耐磨性的主要工艺措施有提高表面硬度,降低表面粗糙度和改善润滑条件。

(A)

69.润滑油在金属表面形成边界膜时,处于边界摩擦状态。

(A)

70.为保证能通过摩擦力传递一定的功率,在工作前,V带需要一定的(A)

A、初拉力B、径向力C、轴向力D、切向力

71.常用的设计准则有(ABC)

A、强度准则,B、刚度准则,C、寿命准则,D、经济性准则

72.轮齿的整体失效一般是指轮齿疲劳断裂(A)

73.轮齿的整体失效一般是指(A)A、轮齿疲劳断裂B、点蚀C、胶合D、磨损

74.轮面失效一般是指(BCD)A、轮齿疲劳断裂B、点蚀C、胶合D、磨损

75.有两个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都等于1,现用一个带有两铰链的运动构件将它们串成一个平面机构,则其自由度等于(A)。

A、0B、1C、2D、4

76.基本杆组的自由度应为(B)。

A、-1B、+1C、0D、4

77.在机构中原动件数目(B)机构自由度时,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A、小于B、等于C、大于D、两者没有联系

78.计算机构自由度时,若计入虚约束,则机构自由度就会(B)。

A、增多B、减少C、不变D、变化不确定

79.构件运动确定的条件是(C)。

A、自由度大于1B、自由度大于零C、自由度等于原动件数D、自由度等于原动件数

80.在平面机构中,每增加一个低副将引入(C)。

A、0个约束B、1个约束C、2个约束D、3个约束

81.图示机构中有(B)个虚约束。

A、0  B、1  C、2 D、3

82.图示机构要有确定运动,需要有(B)个原动件。

A、0 B、1 C、2D、3

83.图示机构的自由度为(B)。

A、0  B、1  C、2 D、3

84.若机构由n个活动构件组成,则机构自由度为(C)。

A、>3n B、=3n C、<3n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5.为使机构顺利通过死点,常采用在高速轴上装(B)增大惯性。

A、齿轮B、飞轮C、凸轮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6.当曲柄为原动件时,下述哪种机构具有急回特性(C)。

A、平行双曲柄机构B、对心曲柄滑块机构C、摆动导杆机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7.图示机构的自由度为(C)。

A、0  B、1  C、2 D、3

88.图示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B)。

A、无确定的运动 B、有确定的运动 C、条件不足,无法确定D、以上说法都不对

89.平面内自由运动的构件有几个自由度(B)。

A、1个B、3个C、无数个D、4个

90.(B)保留了2个自由度,带进了1个约束。

A、低副B、高副C、转动副D、移动副

91.运动链的自由度数为(A)时,运动链无相对运动。

A、0B、1C、2D、3

92.若复合铰链处有4个构件汇集在一起,应有(B)个转动副。

A、4B、3C、2D、1

93.在自行车前轮的下列几处联接中,属于运动副的是(D)。

A、前叉与轴B、辐条与钢圈C、轮胎与钢圈D、轴与车轮

94.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对于虚约束应该(A)。

A、除去不计B、考虑在内C、除不除去都行D、固定

95.一个曲柄滑块机构有(B)个低副。

A、5B、4C、3D、2

96.机构运动简图与(C)无关。

A、构件数目B、运动副的数目、类型C、构件和运动副的结构D、运动副的相对位置

97.火车车轮与铁轨的接触联接是(C)副。

A、转动B、移动C、高D、低

98.齿轮轮齿啮合处的运动副,限制两构件的(D)。

A、相对移动B、相对移动和相对转动C、沿接触点切线方向的相对移动D、沿接触点法线方向的相对移动

99.在比例尺μL=0.02m/mm的机构运动简图中,量得一构件的长度是10mm,则该构件的实际长度是(B)mm。

A、20B、200C、50D、500

100.平面机构中,两构件通过点、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C)。

A、转动副B、移动副C、高副D、低副

101.两个以上的构件通过转动副并联在一处所构成的铰链称为复合铰链。

(A)

102.四杆机构中是否存在死点位置,决定于从动件是否与连杆共线。

(A)

103.虚约束影响机构的运动。

(B)

104.轴和滑动轴承组成低副。

(A)

105.一个作平面运动的构件有2个独立运动的自由度。

(B)

106.键与滑移齿轮组成移动副。

(B)

107.引入一个约束条件将减少一个自由度。

(A)

108.机构中只有一个主动件。

(B)

109.两个以上构件在同一处组成的运动副即为复合铰链。

(A)

110.平面低副机构中,每个转动副和移动副所引入的约束数目是相同的。

(A)

111.局部自由度不一定存在于滚子从动件的凸轮机构中。

(A)

112.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其自由度大于零。

(B)

113.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是(ABC)。

A、曲柄摇杆机构B、双曲柄机构C、双摇杆机构D、以上都不对

114.以下哪些是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ABC)。

A、急回特性B、死点位置C、传力特性D、以上都是

115.下列机构中具有死点特性的有(ABC)。

A、曲柄摇杆机构中摇杆为主动件B、曲柄滑块机构中滑快为主动件C、摆动导杆机构中导杆为主动件 D、平行双曲柄机构

116.在摆动导杆机构中,若曲柄为原动件且作等速转动时其从动件作(B)运动。

A、往复摆动B、往复变速摆动C、往复等速摆动D、以上都不对

117.四杆机构处于死点时其传动角γ为(A)。

A、0°B、90°C、0°≤γ≤90°D、45°

118.曲柄滑块机构有死点存在时,其主动件为(B)。

A、曲柄B、滑快C、曲柄与滑快均可 D、曲柄与滑快均不可

119.曲柄为原动件的对心曲柄滑快机构,其行程速比系数为(C)。

A、大于1 B、小于1C、等于1D、以上都不行

120.曲柄摇杆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时,角度等于零度的是(B)

A、压力角B、传动角C、极位夹角D、摆角

121.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为了获得曲柄摇杆机构,其机架应取(B)

A、最短杆B、最短杆的相邻杆C、最短杆的相对杆D、任何一杆

122.平面四杆机构中,若各杆长度分别为a=40、b=60、c=60、d=70。

当以a为机架,则此四杆机构为(B)。

A、曲柄摇杆机构B、双曲柄机构C、双摇杆机构D、无法确定

123.在双曲柄机构中,已知三杆长度为a=80,b=150,c=120,则d杆长度为(C)。

A、d<110B、110≤d≤190C、d<190 D、无法计算

124.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大于其余两杆的长度之和,则机构有(D)。

A、一个曲柄B、两个曲柄C、没有曲柄 D、一个或两个曲柄

125.曲柄滑块机构由(B)机构演化而成。

A、双曲柄B、曲柄摇杆C、导杆机构 D、摇块机构

126.以滑块为主动件的曲柄滑块机构有(C)个死点位置。

A、0B、1C、2D、3

127.机械工程中,通常利用(C)的惯性储蓄能量,以越过平面连杆机构的死点位置。

A、主动构件B、连接构件C、从动构件D、辅助机构

128.下列平面连杆机构中,具有急回特性的是(A)。

A、曲柄摇杆机构B、平行双曲柄机构C、双摇杆机构 D、对心曲柄滑块机构

129.不出现死点位置的机构是(C)。

A、平行双曲柄机构B、转动导杆机构C、曲柄摇杆机构 D、曲柄滑块机构

130.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只有当(A)为主动件时,才会出现死点位置。

A、摇杆B、连杆C、机架 D、曲柄

131.当曲柄摇杆机构的摇杆带动曲柄运动时,曲柄在死点位置的瞬间运动方向是(B)。

A、确定的B、不确定的C、原运动方向 D、反方向

132.平面四杆机构中,如果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其余两杆的长度之和,最短杆为机架,这个机构叫(B)机构。

A、曲柄摇杆B、双曲柄C、双摇杆 D、摆动导杆

133.下图所示的铰链四杆机构中,(B)是双曲柄机构。

A、图(a)B、图(b)C、图(c)D、图(d)

134.为保证四杆机构良好的机械性能,(B)不应小于最小许用值。

A、压力角B、传动角C、极位夹角D、A和B

135.曲柄摇杆机构的死点位置发生在从动曲柄与(A)

A、连杆两次共线B、机架两次共线C、连杆两次垂直D、机架两次垂直

136.当行程速比系数K为(D)时,曲柄摇杆机构才有急回运动。

A、K<1B、K=1C、K=0D、K>1

137.在铰链四杆机构中,传动角γ和压力角α的关系是(C)。

A、γ=180°-αB、γ=90°+αC、γ=90°-αD、γ=α

138.下面(D)不是平面连杆机构的优点

A、运动副是面接触故压强小耐磨损B、运动副制造简单容易获得较高的制造精度C、容易实现多种运动形式的转换D、容易精确地实现预定的运动规律

139.四杆长度不等的双曲柄机构若主动曲柄作连续匀速转动则从动曲柄将(C)。

A、匀速转动B、间歇转动C、周期变速转动D、往复摆动

140.平行双曲柄机构当主动曲柄作匀速转动则从动曲柄将(A)。

A、匀速转动B、间歇转动C、周期变速转动D、往复摆动

141.欲改变摆动导杆机构导杆摆角的有效方法是(B)。

A、改变导杆长度B、改变曲柄长度C、改变机架长度D、改变曲柄转速

142.杆长不等的铰链四杆机构若以最短杆为机架则是(D)机构。

A、曲柄摇杆机构B、双曲柄机构C、双摇杆机构D、双曲柄机构或双摇杆机构

143.当曲柄摇杆机构的原动件曲柄位于(A)时机构的传动角最小。

A、曲柄与连杆共线的两个位置之一B、曲柄与机架相垂直的位置C、曲柄与机架共线的两个位置之一D、摇杆与机架相垂直时对应的曲柄位置

144.铰链四杆机构的压力角是指在不计摩擦情况下连杆作用于(B)上的力与该力作用点的速度间所夹的锐角。

A、主动件B、从动件C、机架D、连架杆

145.有一对心曲柄滑块机构曲柄长为100mm,则滑块的行程是(C)。

A、50mmB、100mmC、200mmD、400mm

146.摆动导杆机构的行程速比系数K=2则该机构的摆角为(C)。

A、90B、45C、60D、30

147.下列机构中(1对心曲柄滑块机构,2偏置曲柄滑块机构,3平行双曲柄机构,4摆动导杆机构)当原动件均为曲柄时上述(B)机构有急回运动特性。

A、2个B、3个C、4个D、1个

148.根据铰链四杆机构各杆的长度即可判断其类型。

(B)

149.铰链四杆机构中传动角越大,机构的传力性能越好。

(A)

150.曲柄为原动件的摆动导杆机构一定具有急回特性。

(A)

151.一个铰链四杆机构通过机架变换一定可以得到曲柄摇杆机构、

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

(B)

152.四杆机构的死点位置即为该机构最小传动角的位置。

(B)

153.曲柄摇杆机构运动时一定有急回特性。

(B)

154.摆动导杆机构的压力角始终为0°。

(A)

155.曲柄为原动件的曲柄滑块机构中,曲柄与导路中线垂直的两位置之一即为最小传动角的位置。

(A)

156.四杆机构有无死点位置与何构件为原动件无关。

(B)

157.极位夹角就是从动件在两个极限位置时的夹角。

(B)

158.根据曲柄存在的条件已判定铰接四杆机构中存在曲柄,则此机构是不会成为双摇杆机构的。

(B)

159.铰链四杆机构中的最短杆不一定是曲柄。

(A)

160.把铰链四杆机构中的最短杆作为机架,就可以得到双曲柄机构。

(B)

161.铰链四杆机构都有连杆和机架。

(A)

162.铰链四杆机构形式的改变,只能通过选择不同构件作机架来实现。

(B)

163.曲柄摇杆机构中,摇杆两极限位置所夹锐角称为极位夹角。

(B)

164.摆动导杆机构若以曲柄为主动件,导杆一定具有急回特性。

(A)

165.对心曲柄滑块机构没有急回特性。

(A)

166.双曲柄机构没有死点位置。

(B)

167.偏心轮机构工作原理与曲柄滑块机构相同。

(A)

168.凸轮机构主要由(ABCD)部分组成。

A、凸轮B、从动件C、机架D、以上都是

169.按从动件端部形状,凸轮机构可分为(ABCD)。

A尖顶B平底C滚子D以上都是

170.凸轮机构中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有(ABCD)。

A、等速运动B、等加速等减速C、余弦加速度D、正弦加速度

171.凸轮机构的主要失效形式是(AB)。

A、磨损B、疲劳点蚀C、从动件折断D、打滑

172.凸轮机构直动式从动件能实现(B)的直线运动。

A、简单B、各种复杂形式C、匀速平稳D、高速

173.(C)决定从动件预定的运动规律。

A、凸轮形状B、凸轮转速C、凸轮轮廓曲线D、凸轮基圆半径

174.(A)的凸轮机构,宜使用尖顶从动件。

A、需传动灵敏、准确B、压力较大C、转速较高D、传力较大

175.(C)的外凸式凸轮机构,宜使用平底从动件。

A、需传动灵敏、准确B、运动规律复杂C、转速较高D、传力较大

176.当从动件运动规律一定,凸轮基圆半径rb与压力角α的关系为(D)。

A、正比B、反比C、不相互影响D、有影响

177.(A)是影响凸轮机构结构尺寸大小的主要参数。

A、基圆半径B、轮廓曲率半径C、滚子半径D、压力角

178.在减小凸轮机构结构尺寸时,应首先考虑(B)。

A、从动件的运动规律B、压力角不超过许用值C、凸轮制造材料的强度D、基圆半径

179.反映凸轮机构从动件行程大小变化的基础是(A)。

A、轮廓曲线B、转角C、滚子半径D、基圆

180.组成凸轮机构的基本构件有(B)个。

A、2B、3C、4D、5

181.反映凸轮机构从动件行程大小变化的是(A)。

A、轮廓曲线B、转角C、滚子半径D、基圆

182.组成凸轮机构的基本构件有(B)个。

A、2B、3C、4D、5

183.某凸轮机构的滚子损坏后换上一个较大的滚子,则该机构的(C)。

A、压力角变,运动规律变B、压力角不变,运动规律变C、压力角不变,运动规律不变D、压力角变,运动规律不变

184.利用(C)可以防止棘轮的反转。

A、锁止圆弧B、棘爪C、止回棘爪D、圆销

185.棘轮机构的主动件,是作(A)运动的。

A、等速旋转B、等速摆动C、往复摆动D、直线往复

186.曲柄每转一周,槽轮反向并完成两次间歇转动,此机构是(A)槽轮机构。

A、双圆销外啮合B、单圆销外啮合C、双圆销内啮合D、单圆销内啮合

187.四槽双圆销槽轮机构,曲柄每转一周,槽轮转过(D)。

A、45°B、60°C、90°D、180°

188.调整棘轮转角的方法是(B)。

A、调整摇杆的长度B、调整摇杆的摆角C、去掉遮板D、增加棘轮齿数

189.凸轮机构广泛应用于机械自动控制。

(A)

190.平底从动件不能用于具有内凹槽曲线的凸轮机构中。

(A)

191.凸轮某点的压力角,为该点上凸轮轮廓的受力方向

和其运动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

(B)

192.凸轮机构可通过选择适当凸轮类型,使从动件得到预定要求的各种运动规律。

(A)

193.凸轮与从动件在高副接触处,难以保持良好的润滑而易磨损。

(A)

194.盘形凸轮的轮廓曲线形状取决于凸轮向径的变化。

(A)

195.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就是凸轮机构的工作目的。

(A)

196.当基圆半径一定时,盘形凸轮的压力角与行程的大小成正比。

(B)

197.压力角的大小影响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B)

198.凸轮的基圆半径越大,推动从动件的有效分力也越大。

(A)

199.能实现间歇机构要求的机构,一定都是间歇运动机构。

(B)

200.间歇运动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