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六05130266 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84615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六05130266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六05130266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六05130266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六05130266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六05130266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六05130266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六05130266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六05130266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六05130266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六05130266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六05130266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六05130266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六05130266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六05130266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六05130266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六05130266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六05130266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六05130266 2.docx

《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六05130266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六05130266 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六05130266 2.docx

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六051302662

2019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六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阅读是永恒的,载体却不断更新。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些商家不断推出新的电子书阅读器,努力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纸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不变的却是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

经典作品的魅力,并没有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而消散。

相反,阅读方式和载体的丰富,让人们可以更轻松地接触经典。

近两年,中国互联网界最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就是风起云涌的“知识付费”。

通过缴纳费用,用户可以收听收看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各种知识讲座,甚至可以让专家为自己答疑解惑。

诸如《傲慢与偏见》《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这些被认为“高冷”的文学经典,通过这一方式收获了大批听众。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开拓出一个巨大的文化和阅读空间。

对中国来说,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之所以能够兴起,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就在于,经过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高等教育改革,当代中国社会已经积累了规模庞大的“知识大众”和“文化大众”群体。

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文化水平,有着较强的精神诉求。

这个数量以千万级计算、以45岁以下年轻人为主体的人群,和知识爆炸的移动互联时代正面遭遇,产生了核爆级的知识需求,构成了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

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为他们提供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优质知识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刚需。

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还将是一项动态的文化生产。

一部作品从诞生到成为经典,就是“经典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因为有了无数读者的参与和拣选,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构成了经典的谱系。

其实,已经进入经典谱系的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通常也和大众有着亲密的关系。

简·奥斯汀的作品在成为经典之前和之后,都是很多英国家庭晚饭后的谈资;美国西进运动中的拓荒人,结束一天的伐木后也会读上一幕莎士比亚;对于不少中国人来说,听老人播着蒲扇讲《三国演义》的情景,又填满了多少个夏日黄昏?

正是在大众的口耳相传之中,成就了人类文明史上延绵不绝的经典作品。

因此,我们阅读经典作品,也要以优质的创作、精纯的阅读、大众的文化参与,成就今天的经典。

前段时间,美国一杂志网站刊文介绍中国作家金庸。

文章称他在中国的文化价值,大约相当于《哈利·波特》加《星球大战》。

这一评价,是看中了金庸作品作为大众文化“今典”的价值。

当然,“经典化”的过程难免泥沙俱下,大部分风靡一时的流行读物成了泥沙。

这就需要大学、知识群体以及负有文化责任的媒体做出引导,让年轻人在更广阔的世界里,以更高质量的阅读,形成自己的精神视野。

书林新叶催陈叶。

移动互联时代,知识正以裂变般的速度更新,人们期待更多经典作品。

今天,我们阅读前人经典,更要成就当代“今典”。

技术发展赋予我们时代的读与写更大的开放性,需要好好把握,善加运用,让久远的经典面目可亲,让优秀的当代作品脱颖而出。

(摘编自2018《人民日报》《阅读经典,成就“今典”》)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的阅读载体虽然不断更新,但是,人们对阅读的热爱不变。

B.阅读方式的丰富让人们能轻松地接触经典,使得“知识付费”成了互联网最重要的现象。

C.“知识大众”和“文化大众”群体的扩大是“知识付费”商业模式兴起的一个重要基础。

D.中国的文化大众群体数量很大,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很强烈,满足其阅读需求是文化刚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移动互联时代为背景,指出尽管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类对精神世界的守望是永恒的,这也是当今中国社会的文化刚需。

B.文章以美国一杂志对金庸的评价为例,说明成就"今典"需要优质的创作、精纯的阅读和大众的文化参与。

C.本文层层递进、深刻论证了经典作品"经典化"的过程,表明作品保持民族和时代精神气质的重要性。

D.文章多角度举例,论述经典作品的永久魅力,把论证不断引向深入,强调当今不但要阅读经典,更要成就"今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高冷"的文学经典通过收听收看知识讲座等收获了大批听众,说明阅读方式和载体的丰富会让经典更亲切。

B.大众的参与,使阅读不再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而是变成了一项动态的文化生产。

C.如果大学、知识群体以及负有文化责任的媒体能做出正确的引导,"经典化"过程中泥沙俱下的现象就能够避免。

D.知识更新赋予当今时代的读与写更大的开放性,这需要我们好好把握,善加运用,从而阅读经典,成就"今典"。

二、材料一

  智联招聘(注:

网站)5月底公布的一份2017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

2017年签约在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比例最高,为33.5%;部分二线城市(准一线,或者新一线,如杭州、成都、武汉、南京等)已与一线城市基本持平,为33.1%;而普通二线城市签约比例仅为19.0%;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签约比例为14.4%。

根据上述数据,由于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和快速增长的就业机会,新一线城市展现出对大学生就业更加包容、接纳的一面,已经超越一线城市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就业区域。

(《大学生就业报告:

热点二线城市吸引力上升》摘编。

2017-6-14《21世纪经济报道》(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肖明北京报道)

材料二

  半岛都市报6月7日讯高考拉开帷幕,考生及家长即将进入高考的另一重要环节———志愿填报。

近日,麦可思研究院通过2012~2016届大学毕业生数据,,从就业率方面解读了近5年大学专业热度变化。

 从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较高的前10个专业来看,由于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各专业的就业率呈现一定变化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对大学生需求的增加,“软件工程”专业在沉寂多年后“华丽逆袭”,成为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最高专业。

此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近五年的就业率排行榜上也有不俗的表现,多年榜上有名。

社会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也使得“护理学”专业就业率较高,连续四年上榜。

另外,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断出台,建筑、房地产相关行业也经历了时冷时热的动荡,一些相关专业跌出就业率较高专业TOP10。

(《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看看近五年啥专业最吃香》2017-6-8 来源:

半岛都市报)

材料三

  【图解】高考志愿怎么填?

这些大学生就业数据做参考(2017-06-13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

  踏实肯干如今正成为很多企业选择人才的重要衡量指标。

在本月7号,山东大学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计划招聘7名学生,其中有5个岗位学历要求是本科,不少研究生学将简历递上时,却被委婉拒绝。

研究生学历的小刘就是其中之一,简历和专业英语八级证明一同交到招聘人员手中,让她意外的是,招聘人员浏览了一遍后,又将简历返还给她。

她很郁闷:

对方就回答只要本科学历,有些研究生工资待遇还不如本科生。

 但中石化第十建设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却告诉记者,哪些适合研究生哪些适合本科生,都是经过研究论证的,有些岗位本科生就能应对自如,就没必要让研究生干。

负责人表示,以往招过研究生,但是效果不好。

 像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记者走访发现,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企业也面临挑战,在用人上,更求“经济适用”和留得住。

一个公司表示,研究生的离职率较高、要求薪水较高、期望值也比较高、现场工作能力跟本科生差别也不太大。

所以近几年他们安装技术岗和安全岗就全部要求本科生。

(2015年11月17日新华网络 来源:

央广网《大学生求职需更接地气:

高学历遇冷、经济适用型吃香》摘编记者王成林山东台记者姜文超记者张闻何源)

1.下列对上述新闻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

新一线城市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能够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这些城市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因而更多大学生愿意去那儿工作生活。

B.从材料二可以看出:

软件工程专业也经历了时冷时热的动荡,现在却“华丽转身”,成为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

C.材料三中的图表一表明:

2014-2016近三年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持续上升,平均每届增加1个百分点。

D.材料四意在告诉读者,不少企业在招聘时不再盲目追求应聘学生的高学历,有学历、有能力、肯吃苦的职场“经济适用型”人才更受企业青睐。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项是(  )

A.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建筑、房地产行业的就业情况曾经一直很火热,但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现在进入了沉寂时期。

B.材料三的图表二表明:

2016年大学生就业率总体稳定。

绝多数大学生选择受雇全职工作,其他少量学生要么选择自主创业,要么面临着失业的生活状态。

C.为了增加新闻的真实性,四则材料方法各不相同,材料一、三的主要用了列数据的方法,材料三还运用了列图表的方法,材料二主要通过纵向时间对比来传递信息,而材料四主要运用的是举例子的方法。

D.根据材料一、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2017届高考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选择填报护理专业,大学毕业时就能在二线城市去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职业人生规划。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有些什么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镇  

刘国芳  

在古镇,女孩只是一个游客。

  

女孩跟几个朋友随旅行团来古镇旅游,但这个叫古镇的地方,没有一点儿古朴或古老的气息。

古镇两边的房子都是新建的,虽然是仿古建筑,雕龙雕凤,但现代气息显而易见。

古镇的街道铺着红石板,十分好看,但这样的街道上没有一条车辙,看不见高的低的车辆碾过的沟沟壑壑,也就是看不见一点儿历史的痕迹。

街两边有很多店,但和别的地方一样,卖可乐鲜橙多王老吉以及一些用塑料袋包好的糖果糕点。

走在这样的古镇上,女孩不时地皱眉,女孩跟同来的游客说:

“这地方怎么叫古镇呀,一点古意也没有?

”  

同来的游客说:

“不错,这地方不像个古镇。

”再走,女孩就看见古董店了。

街两边的店,全卖古董。

走到这儿,女孩笑了笑,跟人说:

“这儿才有一点儿古意。

”  

说着,女孩进店了。

  

在店里,女孩看见一只紫砂壶。

女孩拿起来看,店主见了,赶忙过来跟女孩说:

“这是民国七年的宜兴紫砂壶。

”  

女孩说:

“真的还是假的?

”  

店主说:

“绝对真的,不骗你。

”  

女孩见店主那样认真,相信了,女孩说:

“多少钱?

”  

店主说:

“100块。

”  

女孩又看了看紫砂壶,开口说:

“50块,卖不卖?

”  

店主稍作犹豫,同意了。

  

女孩随后又进了另一家店,在这里,女孩看见一块好看的石头。

石头上有图案,那图案看起来像一只猴。

女孩属猴,女孩立即喜欢上了这块石头。

女孩随后又开口问店主说:

“这块石头上的图案怎么这么像猴,是天然的吗?

”  

店主说:

“当然是天然的。

”  

女孩说:

“真是天然的呀,怎么会这么像,简直是鬼斧神工。

”  

店主说:

“说得对,就是鬼斧神工。

”  

这块石头店主要卖200块,女孩还价100块,成交。

  

在另一家店,女孩花60块钱买了一枚古币,店主说这是真正的乾隆年间的钱币。

女孩看见上面锈迹斑斑,深信不疑,于是买下了。

女孩买这些东西时,已经落在队伍最后了,她出了店后,便跑着追上队伍,然后跟人家说:

“我买了一只紫砂壶,还有一块石头和一枚古币。

”  

旅行团一伙人就围着看,在问过价钱之后,大家的意见非常一致:

女孩买的东西没有一个是真的。

那紫砂壶是现在烧的,而且做工粗糙。

那像猴的石头,是画上去的。

那古币也是新铸的。

女孩不信。

一个人便将那块石头在地上画起来,把有图案的地方往地上画,画过后一看,上面的图案被磨掉了。

  

女孩被骗了,很沮丧,女孩说:

“这地方的人怎么这样,还叫古镇呢,一点儿古风都没有。

”  

一伙游客继续往前走,走了不久,女孩累了,不想走了。

女孩问导游是否原路返回,导游说返回,女孩于是不走了,在一户人家门口坐下来。

  

不一会儿,又走来一伙游客,游客中还有几位外国人。

一个人看见了坐在门口的女孩,走了过来。

游客会说中文,他跟女孩说:

“我可以跟你合张影吗?

”  

女孩点头,说可以。

  

于是外国游客跟女孩合了影。

还有几个游客,也跟女孩合了影。

合过影了,一个游客问女孩:

“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跟你合影吗?

”  

女孩摇头。

  

游客说:

“这古镇没有一点古老的气息,只有你,让人觉得古朴而纯真。

”  

女孩忽然笑了,女孩说:

“我不是古镇人,我也是游客。

”  

说完,女孩走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围绕古意古风来描写古镇的人、物、景、事,在“无古意”与“有古风”之间反复交缠,深入浅出,耐人寻味。

B.古镇的古董店卖的全是假古董,但价格并不高,还可以讨价还价,可见店主们还是诚信经营的,表现了古镇的古意。

C.小说结尾写道“女孩走了”,预示着古镇仅剩的一点古意也随之而去,留给读者的是渐行渐远的背影和无言的怅惘。

D.小说主要运用白描手法和语言描写来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语言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多用口语化,富有生活气息。

?

2.文末画线句子有何作用?

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3.为什么游客们说古镇不像个古镇?

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

年十二,为诸生,学于长安,明《诗》《易》《春秋》,显名太学。

  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

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

时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

延到,皆聘请高行如董子仪、严子陵等,敬待以师友之礼。

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

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

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志不降辱。

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

掾吏白请召之。

延曰:

“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

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

”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

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

延辞让再三,遂署议曹祭酒。

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

  建武初,延上书愿乞骸骨,归拜王庭。

诏征为九真太守。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

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

其贫无礼娉,令长吏以下各省奉禄以赈助之。

是岁风雨顺节,谷稼丰衍。

其产子者,始知种姓。

咸曰:

“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

”多名子为“任”。

于是徼外蛮夷夜郎等慕义保塞,延遂止罢侦候戍卒。

  延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

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

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

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

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令将杂种胡骑休屠黄石屯据要害,其有警急,逆击追讨。

虏恒多残伤,遂绝不敢出。

  后坐擅诛羌,左转召陵令。

永平二年,征会辟雍,因以为河内太守。

视事九年,病卒。

(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B.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C.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D.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等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B.中土,古指中原地区,是华夏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意为国之中、天地之中。

C."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官职的合称,不同朝代所指官职也不同。

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D.中国古代官吏的退休养老称为乞骸骨、致仕或下车,意思是交还官职,"还禄位于君",西周时已有致仕养老的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延自幼聪慧,年轻有为。

他十二岁时就成了太学的学生,扬名太学;十九岁时被任命为会稽都尉,以致来迎接他的官员见他如此年轻感到很吃惊。

B.任延礼待贤才,重视孝道。

担任会稽都尉时,他聘请品行高洁之士,礼待不愿出仕的龙丘苌;巡视属县时,派人慰问孝顺的人,并招待他们吃饭。

C.任延关注民生,体恤民情。

他指导九真之民射猎农耕,开垦荒地,由贫穷变为富足;他帮助少数民族百姓适龄匹配,婚嫁聘娶,深得他们信任感激。

D.任延有勇有谋,除暴安民。

在武威任职,镇压凶暴为害的田绀父子,面对危害百姓的少数民族,他严厉治军、占据要隘,大败贼寇,使之不敢来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

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

②于是徼外蛮夷夜郎等慕义保塞,延遂止罢侦候戍卒。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和董传留别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①,眼乱行看择婿车②。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③新湿字如鸦。

【注】①寻春马:

引用孟郊《登科后》诗: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②择婿车:

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

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

③诏黄:

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说诗人自己身穿简陋的粗布衣服,但是满腹诗书,气质高华。

B.颔联“厌伴””“强随”表明了董传的志向,希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C.诗歌巧用典故,“寻春马””“得意”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巧妙化用。

D.尾联承接上两句,诗人进一步想象董传金榜题名、扬眉吐气的情景。

2.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送别友人时极目远眺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2.庄子在《逍遥游》中借商汤问棘之事,通过鹏鸟“适南冥”飞越九万里竟招致斥鴳等小雀的嘲笑阐明了“___________”的道理;同时借列子御风而行“___________"的故事,说明只有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能真正地逍遥游。

3.荀子在《劝学》中认为人的天资禀性没有什么不同,但由于“___________”,人的能力大大增加;而即使有很好的条件,因为“___________”,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文章(这里主要指散文、骈文、小品文及八股文)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评点的范围大到文章的宗旨、结构,小到一字一句的安排,剖毫析芒,_____________。

文章评点自宋代以后就一直十分兴盛,流传十分广泛,(   )。

   古代文章评点文献数量相当庞大,因此今天开发古代文章评点,首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开展文献调查。

这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古代文章评点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我们一般以往认为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别集之中很多也有评点。

明清时期,很多作家在写出作品后寄送给自己的师长、朋友和弟子阅读。

这些人阅读之后,往往会有一番评论。

很多作家在刊刻自己的文集时,就会把这些评论也附在每篇作品之后。

比如,康熙年间所刻《醉白堂文集》有王士祯等人的评点。

类似的例子_____________。

其次,古代文章评点涉及的对象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的文献,所以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

假如只注重散文或骈文评点,而不去了解八股文评点,或者只注重集部评点,对有关经、史、子部的评点_____________,肯定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

   总之,只有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考察,才能谈得上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否则只能是_____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以复加    举不胜举    习以为常    坐井观天

B.无所不至    屈指可数    习以为常    盲人摸象

C.无以复加    屈指可数    视而不见    坐井观天

D.无所不至    举不胜举    视而不见    盲人摸象

2.下列在括号中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甚至传播到日本、韩国等

B.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甚至传播到日本、韩国等

C.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日本、韩国等也在传播

D.广大读者喜闻乐见,日本、韩国等也在传播

3.文章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一般认为以往评点存在于主要选本之中,在很多别集之中实际上也有评点

B.我们一般认为以往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

C.以往我们一般认为主要评点存在于选本之中,在很多别集之中实际上也有评点

D.以往我们一般认为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

八、下面一则材料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

百年校庆启事

   2019年4月2日,将是我省第一所中学——金越中学的百年诞辰华诞,届时将举办盛大的校庆活动。

   为迎接百年校庆,学校已成立了“百年校庆筹备委员会”,要求全国各地校友届时返回母校参加校庆活动。

同时学校拟编写《校史资料集》,请各界校友踊跃上交史料,学校将惠赠校庆纪念品。

拟参加校庆或提供史料者,请与校庆办公室商量。

办公室电话:

XXXXXXXX。

热忱欢迎各位校友届时返校同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下面是大学生国家助学金贷款的还款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言是文化的“活化石”,而方言是地域文化的反映,正如“京腔京韵自多情”,很多方言中的语汇具有不可替代的表现力。

而推广普通话,能方便不同地域的人们之间交流,是国家战略。

现在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讲方言的人越来越少,方言有消亡的趋势。

如何在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及其代表的文化之间求得平衡,需要深入思考。

“醉里吴音相媚好”的吴方言柔婉动听,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载体,如果呼唤和称谓变成了矫情,如果口语都变成了书面语,牺牲的不仅是语汇,还将有亲情,以致独特的文化风情。

对于乡土方言消亡的尴尬你有怎样的感触,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特征明显(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1答案:

1.B;2.C;3.A

2答案:

1.B;2.C;3.

外因:

①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