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单位履行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加强某某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情况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85116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单位履行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加强某某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情况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某某单位履行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加强某某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情况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某某单位履行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加强某某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情况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某某单位履行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加强某某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情况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某某单位履行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加强某某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情况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某某单位履行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加强某某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情况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某某单位履行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加强某某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情况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某某单位履行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加强某某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情况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某某单位履行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加强某某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情况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某某单位履行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加强某某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情况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某单位履行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加强某某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情况报告.docx

《某某单位履行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加强某某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情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单位履行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加强某某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情况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某单位履行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加强某某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情况报告.docx

某某单位履行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加强某某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情况报告

某单位履行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加强某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情况报告

2013年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某单位认真履行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切实加强某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按照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的有关要求,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某及其主要支流基本情况

某发源于某市某镇车村南麓,纵贯某市197.1公里,流经某镇、某区、某县共53个乡镇,沿程集水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革江、川江等2条。

某市内流域面积5425.7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2.3%,是某名副其实的“母亲河”,更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

境内主要支流情况如下。

革江为某右岸的较大一级支流,发源于某市某镇高村某综合场。

河流全长42.0km,流域面积364km2。

川江为某右岸较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某县镇林场,河流全长61.0km,流域面积683km2。

二、开展某水资源保护工作情况及成效

近年来,按照市政府“三定方案”确定的部门职责及某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职责分工,某单位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一)强化依法治水管水,全面深化水资源保护工作。

以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为抓手,从管理和软件上有效开展了某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

1、全面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深化水资源保护。

结合某实际,在开展了大量的前期调查和完成多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某单位起草并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某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了某市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包括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水功能区限制纳污、考核评价等“三条红线、四项制度、五大指标”水资源管理考核体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某市基本建立。

根据省考核组2014~2015年连续二年考核结果,某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一直位列全区前2名,其中2014年考核全区排名第1。

2014~2015年,某市也对各县(市、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进行了细化考核,相关考核结果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后,作为绩效考核评分依据,并同时报送市委组织部门和向社会公布,有效促进了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发展。

其中,某流域内各县(市、区)在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强化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从源头上把关,强化取用水监控,严控用水总量,保障生态流量。

严格实施取水许可,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取水单位534户,其中某流域186户,总审批取水量为32.14亿立方米,其中河道外取水量为5.07亿立方米。

全部212个取水户均依法实施取水许可审批,安装了计量设施,其中28个取用水户还安装了取水计量在线监测系统,统一纳入国家水资源监控平台。

出台《关于严格执行用水定额管理的通知》,建立用水总量统计制度,落实专门统计人员对流域内52个样本取用水户建立了月度、季度、年度用水台帐,细化用水量统计。

据统计,2013~2015年某流域年均用水量为12.4亿立方米,未超过《某水量分配方案研究》中确定的某市某流域用水总量14.776亿立方米红线。

积极推动某生态流量管理,维护河流健康,编制了《某城区河段水环境修复补水专题研究》,提出了某生态流量管理目标、要求和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组织开展了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现状评价,明确了领导机构、人员与经费,按照“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及要求,提出区域调整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的意见。

二是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用水效率,节水减排。

某市是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单位。

2014年8月某市通过了水利部委托珠委组织的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验收,获得水利部授予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光荣称号。

2015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与2010年相比,下降幅度达到54.8%,远远超过了十二五阶段控制目标35%。

2015年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达到0.453,高于年度控制目标0.447。

三是严格水功能区监管,限制水功能区纳污,保护水资源。

加强水功能区统一监管,对全市集雨面积在50~1000km2的81条中小河流进行水功能区划,并由市人民政府颁布实施了《某市水功能区划(2012~2030年)》,其中某流域共划分了35条支流,划定一级水功能区46个,二级水功能区57个。

在此基础上,又编制完成了《某市中小河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及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从严核定了全市24条主要中小河流84个重要水功能区的水域纳污容量,其中某流域共涉及13条支流48个水功能区,2016年,某单位依法向市环保部门提出了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此外,某市自2013年起开展水功能区监测评价与考核,并依据职能作为内部监管、评价、考核使用,对全市21个重要江河水库水功能区每月定期开展水质监测与评价,其中某流域检测有5个,监测比例达到62.5%。

每月监测结果定期向市、县(市、区)两级人民政府报告,并纳入各县(市、区)绩效考核,进一步强化了水功能区监督。

经省组织考核,某市重要水功能水质达标率达到2014~2016年的达标率分别为75%、87.5%、86%,均高于省考核某市的控制目标。

其中某流域主要水功能区2014年达标率为50%,2015~2016年达标率为75%。

某流域各主要考核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监测值变化情况详见下图1、2、3。

图1、高锰酸盐指数变化趋势图

 

图2、氨氮变化趋势图

图3、总磷变化趋势图

从上图1~3可以看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的监测值是呈现下降趋势的。

四是主动作为,在全区率先开展了跨县(市、区)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绩效考核。

制定了《某市县(市、区)河流交界水质达标率绩效考评实施方案》,自2011年起在全市选定8个跨县(市、区)河流交界断面进行水质水量达标率监测评价。

其中,某市在区厅确定的某(某-某)某跨市考核断面的基础上,又在某流经各县(市、区)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上确定了6个考核控制断面,按双数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列入各县(市、区)绩效考评,针对某市情况,通过交界断面水质监测和考核,由水体倒逼前端的治理,有效促进了河流生态保护。

近几年来,某单位一直高度重视某出境断面水质变化情况,特别是2014年4月,针对主要江河水功能区及某至某断面当年3、4月份氨氮超标情况,联合市水文局开展了某江、某专项调查与走访,分析超标原因,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和建议向市人民政府做了专项汇报,确保某在当年的其余月份达标交接。

经省沿海水环境监测中心监测,2014~2015年某断面达标率为83%,2016年达到100%。

五是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

首先,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

认真落实文件要求,完成了对全市390处供水人口1000人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上游地区环境污染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确保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无排污口设置。

2005年至今,某单位根据省水利厅的工作布置,共组织了四次入河排污口排查登记,其中2005、2011年两次为全口径普查;2015、2016年两次为规模以上排污口普查,建立全市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管理登记台帐。

据排查统计,某流域内共有规模以下入河排污口262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29个(规模以上指废污水排放规模大于等于300吨/日或10万吨/年),全部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范围之外。

第二,严格实施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制度,新设置入河排污口必须符合水功能区、水资源保护规划和防洪规划。

2013年以来,流域内新设置5处乡镇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已全部按照审批权限和程序,完成了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书审查与行政审批。

第三,开展入河排污口监测。

根据省水利厅的要求,自2016年起对全市18个、某流域8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进行取样监测,监测结果及时按要求上报省水利厅。

第四,2014年开始,组织开展了《某市入河排污口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目前该规划已通过省水利厅组织审查,正在修改完善和组织报批。

六是不断强化水源地保护。

建立某市县城以上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其中某流域7处。

完成了《某市各县(市、区)城区供水水库水源地水质调查评价》,对饮用水水源地实施了安全评估。

制定《某市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

不断加大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据统计,流域内目前已陆续完成了某区某水库、某县某湾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总投资1095万元。

另外,为确保某城区供水安全,某市还开展了某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编制完成《实施方案》,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及评价,编制了《某市某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某市某水库供水调度配置方案》、《某市应急调水路线图》等应急方案及水资源调度预案,有效保障了供水安全。

2、加快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

为改善生态环境,某市积极申报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2014年5月,水利部批准某市成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

2015年组织编制完成《某市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并获省人民政府批复。

2016年6月28日召开了某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加强落实建设工作,随后于7月8日召开了全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联络员会议,基本理顺了工作体制与机制,为试点建设工作的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月又印发了《某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工作任务,有效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加快实施。

自2015年试点期至今,某市完成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项目12处,累计完成投资总额29.06亿元,为推进某生态建设,打造“五彩某、田园都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3、突出抓好河道非法采砂治理。

为有效打击某违法采砂行为,确保某水环境的安全和社会稳定,市、县两级水利部门始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采取了日常严查严管、多部门联合执法集中打击、法院受理强制执行等多形式、多措施强化河道非法采砂治理工作。

2013年市政府印发了《某市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工作方案》,2016年市政府印发了《某市落实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河道非法采砂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为打击某非法采砂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三年来,某市共查处无证采砂290起,下发停止违法通知书229份,实施涉河道采砂行政处罚案件78件,申请法院执法63件,处罚金额超100万元。

开展联合执法217次,取缔和强制拆除非法采砂场、违法简易采砂设施380处次。

其中,2016年,某市高度重视某违法采砂的整治,共立案查处河道违法采砂案件22起并依法做出了行政处罚决定,其中6件已按法定程序申请了县级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通过由县级人民政府牵头,水利部门主导,协调公安、国土、交运、工商、乡镇政府等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共8次,拆除违法采砂场和违法构筑物71场次,拆除违法采砂船62艘,破拆大型装砂漏斗6座,大型装砂围仓4座,简易房屋6100多平方米及用电线路等设备一大批,有效震慑和遏制了非法采砂行为。

4、加强某流域水土保持预防监管。

针对涉及某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某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了水土保持专项执法检查,累计检查生产建设项目50余项,审查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含报告表)813个,项目涉及公路、矿产、水利、房地产等行业。

及时公布了水土保持行政审批事项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建立了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以县级水土保持执法带我建设为重点,加强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目前涉及某流域的某县、某县已通过水利部能力建设考核,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通过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管,遏制了某流域生产建设项目建设期水土流失,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水环境保护基础。

通过硬件设施的建设,实现了某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

1、稳步推进某河道整治工程建设。

某市在某流域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8个,累计下达投资计划2.41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1.96亿元,省资金0.20亿元,市、县配套0.25亿元。

截止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94亿元。

新建堤防25.3公里,新建护岸28.1公里,加固堤防1.3公里,河道清淤3公里。

实施主要支流治理项目共2个,分别为某市城区某茂林段河道整治工程和某县城区防洪治理工程,已下达投资0.59亿元。

截止至目前,已完成投资约4025万元,综合治理河道约2.5km。

通过在某流域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和主要支流治理,提高了河道的行洪、防洪能力,有效保障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善了河流水环境,通过清淤、护岸等工程措施,有利于河畅、水清;改善了人居生活环境,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2、积极开展某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某单位积极推进某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2.61km2,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以及省部门预算水土保持项目等两大类工程5个,包括某区浪塘江小流域、某县某小流域、某市某小流域、某县长沙河小流域和某县某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投资885.90万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1.81km2。

某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了遏制,为改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扎实推进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

完成对某流域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共147个,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

(1)型18座、小

(2)型128座,总投资约3.61亿元,已完成投资约3.36亿元。

完成某湖某水闸、某水闸等2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

通过实施某流域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提高了水库蓄水、防洪、灌溉能力,为调节某水量,促进某水资源有效利用,优化流域水生态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

4、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根据《某市流域二级区乡镇分数表》划分,某流域涉及53个乡镇。

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用水需求量不断攀升,环境保护薄弱、水量和水质问题成为了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经过某市各级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某流域内累计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89处,其中某区28处,某区29处,某市157处,某县207处,某县201处,某县61处,市直6处;累计完成投资14.09亿元,其中完成中央投资8.34亿元,省配套资金2.06亿元,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资金3.69亿元;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219.17万人。

通过人饮工程建设,解决流域内水量的合理利用,解决流域内人民群众生活用水问题,防止了无序用水。

5、切实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某市大力推进某流域小农水项目特别是“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03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5050万元,省投资2.35亿元,地方配套0.71亿元,群众自筹0.22亿元。

新增灌溉面积4.258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4.17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4.58万亩,新增供水能力7431.81万立方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9.39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8.64万亩,新增节水能力9679.81万m3,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4.13万吨,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21822.13万元,受益人口122.69万人,项目区受益农民年人均增收9684.6元。

(三)探索跨流域生态调水补水,优化流域水资源配置,提高某水量保障能力。

首先,积极推进某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某市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矛盾越来越明显。

某市某、天堂山属暴雨区,洪水暴涨暴落,为实现洪水资源化,有效解决区域严重缺水问题,针对某市某河相对丰水、某缺水的情况,2014年以来某市谋划了某水资源配置工程,工程总投资约45亿元,规划灌溉面积54.23万亩。

工程建成后,将通过连通江河湖库水系,实现洪水资源化,同时置换某水库等某周边某农业用水需求,全面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增大河流生态流量,缓解流域生态缺水问题。

为加快某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我们积极与水利部、某江水利委员会、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技术支持。

通过多方努力,目前某水资源配置工程已列入《省“十三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及《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初步列入《国家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并已争取到省财政厅、水利厅、发改委及某市财政等前期工作经费共3200万元,用于推进该项目前期工作。

其次,为解决某市城区周边生活供水短缺问题,经有关部门论证及批复,实施了某江跨流域引水工程。

该工程总投资8.43亿元,铺设引水管道73.2km,设计引水能力为25万m3/d,预计2017年2月份完工通水。

该工程的实施,一方面将有效提高某市城市生活用水保障率,保证大城市圈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供水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取用水置换,减少某流域取水,相对补充与增加了某上游生态水量,极大降低某上游水生态压力。

同时,某单位积极配合珠委做好北部湾“西水南调”工程等前期谋划工作。

第三,开展水权市场化优化配置。

建立某水库发电尾水水权分配体制,明确某水权某区与某市49%:

51%的所有水权,建立水资源优化调度协商机制,综合配置某与某市生活与农业灌溉用水、生态用水需求,避免因过度取水破坏某上游主要支流及重要水库生态。

三、某段水环境整治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加强某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的来看,某段水环境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某市处于某源头,没有大的过境流量,河道蓄水能力不足,80%的径流集中在汛期4~9月,水资源供给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加上水利工程建设不完善,缺少控制性的骨干水利工程,大大降低了水资源配置的可靠性。

(二)某市资源型缺水问题严重,据统计,2015年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048立方米(按常住人口计算),其中某流域为1863立方米,某上游仅为907立方米,分别仅占全区人均水资源量的51.9%、47.2%、23%,属中度乃至重度缺水地区,近几年虽然达到缓解,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三)“污染在水体,源头在岸上”,从2013年以来,全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某环境整治方面做了大量的有益的工作,清拆了一大批近岸养殖场,正着力进行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面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各主要监测断面主要监测指标呈下降趋势,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量长期积累问题的解决仍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

(四)某及其支流沿岸群众水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强,粗放养殖观念难以改变、生活生产污水的接入处理难度、镇村生活垃圾随意丢弃造成水体污染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

四、下一步主要工作措施。

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有了水城市才具有灵气。

优化某流域水环境,是建设“五彩某、田园都市”的重要基础,是促进人水和谐、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认真履行环保责任,扎实推进问题整改,为加强某水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某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一)着力加强水资源管理力度。

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三条红线”约束性指标体系。

严格依法实施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计划用水与定额管理、计量用水和水资源费征收等监督管理制度。

加强某水功能区、饮用水水源地监督管理,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全力抓好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工作,确保如期完成试点任务。

(二)着力做好依法治水管水工作。

进一步加强某重点区域、薄弱环节水利执法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和水利综合执法,重点组织开展某流域水资源、河道管理、水土保持等专项执法活动,严格查处无证采砂、侵占河道、破坏水利工程、无证取水等违法行为,有效化解水事矛盾纠纷。

由市委市政府出台《某市河道采砂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成立由市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的河道采砂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综合整治行动要以最短时间,组织最强的力量,以最快的行动,对本辖区内的河道非法采砂行为进行全面整治,做到“三清理六一律”:

清理河道所有非法采运砂船;清理所有非法河砂运输车辆;清理所有非法采砂设施;做到违法采砂场(点)一律予以关停;违法采砂机具一律扣押;采(上)砂场一律清理平整;侵占的河道岸线一律恢复;无证采运砂船一律查扣并强制拖离河道;参与非法采砂的有关人员一律依法处理。

(三)着力加快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

进一步加快某水资源配置工程、河湖库连通工程、某城区环城水系等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重点项目的汇报和对接,积极争取省的资金、技术支持,确保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某缺水问题。

(四)着力加强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围绕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积极组织和策划有影响、有实效、形式多样的某水环境宣教活动,深入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教育基地等绿色创建,增强全民水环境保护意识。

2017年2月1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