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85830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设计.docx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设计.docx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设计

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设计

金堂县竹篙中学谭善财2013-3-16

一.本节课内容的总体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题重点:

对土样的选取和选择培养基的配制 课题难点:

对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计数 

三、课时:

1h

四、本课题内容标准

1、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研究”属于知识性领域的目标动词,应用水平

2、进行微生物的分离,“进行”属于技能性领域目标动词,独立操作水平

3、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测定”属于技能性领域目标动词,独立操作水平。

五、本课题研究思路

6、教学思路: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1.微生物最常用的两种接种方法是什么?

2.什么稀释涂布平板法?

其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忆

为细菌计数原理、操作做好铺垫

导入课题

引导学生阅读“课题背景”知识,提出的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

回答问题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使学生明确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重要性,突出课题的必要性

研究思路

 

1、筛选菌株

 

 

 

 

 

 

 

 

 

 

 

 

 

 

 

 

 

 

 

 

1、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P21,讲解:

DNA聚合酶作用,发现过程。

引导学生得到启示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即自然界筛选)。

 

2、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原理实验室筛选:

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3、教师展示各种筛选菌株方法的多媒体图片:

 

 

    黄石公园热泉           海底火山

 

 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    实验室筛选SARS菌株

4、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

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

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5、选择培养基:

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目的是从众多微生物中分离所需要的微生物。

1、DNA聚合酶发现过程,同学们得到什么启示?

2.学生讨论为什么Taq细菌能从热泉中筛选出来吗?

  

 

 

 

 

 3、学生阅读课本P22侧边栏关于本课题使用的培养基成分相关内容,讨论并回答提供碳源和氮源的分别是什么物质。

 4.学生分析讨论,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能否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

 3、学生观看教师展示的多媒体图片。

 

 

 4、学生讨论培养基如何对微生物进行筛选。

 

 

 

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迁移思维。

 

 

 

 

 

 

 

 

 

 

 

 

通过观看图片,使学生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2、统计菌落数目

 

 

 

  

1、直接计数法:

最常用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指出优缺点。

 

2、间接计数法:

最常用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C:

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

 

V:

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

 

M:

稀释倍数

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

 3.教师提出计数过程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1、学生讨论能否用来计数土壤中的活菌数。

 

2、学生讨论并区别: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用来计数的,而平板划线法是用来纯化的。

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3、设置对照

 

 

 

 

 

 

 

1、实例:

在做分解尿素的细菌的筛选与统计菌落数目的实验时,A同学筛选出约150个菌落,但其他同学只选择出约50个菌落,分析其原因。

教师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2、对照实验是指除了被测试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满足该条件的称为对照组,未满足该条件的称为实验组。

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

由其他同学用与A同学相同土样进行实验;

 

方案二:

将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

 

 

小结:

通过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实验结果要有说服力,对照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并根据自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设计

 

 

 

 

 

 

 

 

 

 

 

 

 

1、教师讲解样品的稀释和稀释液的取样培养流程示意图。

 

 

2、土壤取样:

 

从肥沃、湿润的土壤中取样。

先铲去表层土3cm左右,再取样,将样品装入事先准备好的信封中。

 

3、制备培养基和样品的稀释:

 

制备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并按一定倍数稀释。

 

4、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

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

学生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如何从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

 

答:

统计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的菌落数,最好能统计3个平板,计算出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然后按课本旁栏的公式进行计算。

 

 

 

2、为什么分离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答:

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单位:

株/kg)是不同的,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就需要按不同的稀释度进行分离,同时还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选择培养的条件。

 

 

通过实验设计,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体验无菌操作的实验过程。

操作提示

 

1、无菌操作

a、取土用小铁铲、盛土样信封在使用前都需要灭菌。

b、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

在火焰附近将称好的土样倒入锥形瓶中,塞好棉塞。

c、在稀释土壤溶液的过程中,每步都要在火焰旁操作。

2、做好标记

注明培养基种类、培养日期、平板培养样品的稀释度等。

3、规划时间

 

 

学生讨论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果分析与评价

1、培养物中是否有杂菌污染以及选择培养基是否筛选菌落

2、样品的稀释操作是否成功

3、重复组的结果是否一致

 

学生交流成果,分析自己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培养学生学会对别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课题延伸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

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将变红,说明该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脲酶的检测

学生了解酚红指示剂的作用,通过对比

 

7、板书设计

九、课堂巩固

1.使用选择培养基的目的是( )

A.培养细菌  B.培养真菌  C.使需要的微生物大量繁殖

D.表现某微生物的特定性状与其他微生物加以区别

2.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分别是()

A.CO2和N2B.葡萄糖和NH3 C.CO2和尿素D.葡萄糖和尿素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家从70-80度热泉中分离到耐高温的TaqDNA聚合酶

B.统计某一稀释度的5个平板的菌落数依次为M1、M2、M3、M4、M5,以M3作为该样品菌落数的估计值

C.设置对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D.同其他生物环境相比,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大,种类最多。

4.酵母菌能在青霉素的环境中生存而细菌一般不能,为培养和分离出酵母菌并淘汰杂菌,常在培养基中加入(  )

A.较多的氮源物质B.较多的碳源物质C.青霉素类药物D.高浓度食盐 

5.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D.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6.请选出下列正确的取样培养操作步骤

①土壤取样②称取10g土壤取出加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

③吸取0.1ml进行平板涂布④依次稀释至101、102、103、104、105、106、107稀释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

7.(2011·揭阳模拟)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

B.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

C.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8.可以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是(  )

A.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

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二苯胺试剂

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苏丹Ⅲ试剂

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双缩脲试剂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