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第01期专题4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85974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第01期专题4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第01期专题4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第01期专题4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第01期专题4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第01期专题4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第01期专题4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第01期专题4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第01期专题4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第01期专题4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第01期专题4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第01期专题4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第01期专题4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第01期专题4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第01期专题4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第01期专题4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第01期专题4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第01期专题4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第01期专题4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第01期专题4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第01期专题4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第01期专题45.docx

《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第01期专题4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第01期专题45.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第01期专题45.docx

届高三《新题速递语文》第01期专题45

考向一文言文阅读

一、(江西省临川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李崧,深州饶阳人也。

崧幼聪敏,能文章,为镇州参军。

唐魏王继岌为兴圣宫使,领镇州节度使。

继岌与郭崇韬伐蜀,以崧掌书记。

继岌已破蜀刘皇后聪谗者言阴遣人之蜀教继岌杀崇韬人情不安崧入见继岌曰王何为作此危事诚不能容崇韬,至洛诛之何晚?

今远军五千里,不见咫尺之诏杀大臣,动摇人情,是召乱也。

”继岌曰:

“吾亦悔之,奈何?

”崧乃召书吏三四人,登楼去梯,夜以黄纸作诏书,倒用都统印,明旦告谕诸军,人心乃定。

师还,继岌死于道。

崧至京师,任圜判三司,以内忧去职还乡里。

服除,范延光居镇州,辟崧掌书记。

长兴中,明宗春秋高,秦王从荣多不法,晋高祖为六军副使,惧祸及,求出外藩。

是时,契丹入雁门,明宗选将以捍太原,晋高祖欲之。

延光等欲以康义诚应选,崧独曰:

“太原,国之北门,宜得重臣,非石敬瑭不可也!

”由是从崧议。

晋高祖深德之,阴遣人谢崧,盖欲使崧终始成己事也。

契丹耶律德光犯京师,德光素闻延寿等称崧为人,及入京师,谓人曰:

“吾破南朝,得崧一人而已!

”乃拜崧太子太师。

契丹北还,命崧以族俱行,留之镇州。

其后麻荅弃镇州,崧乃得还。

高祖素不悦崧,又为怨者谮之,言崧为契丹所厚。

故崧遇汉权臣,常惕惕为谦谨,莫敢有所忤。

汉高祖入京师,以崧第赐苏逢吉。

崧弟屿仆葛延遇为屿商贾,多干没其赀,屿笞责之。

延遇夜宿逢吉部曲李澄家。

是时,高祖将葬睿陵,河中李守贞反。

澄乃教延遇告变,言崧与其甥王凝谋,欲因山陵放火焚京师,又以蜡丸书通守贞。

逢吉送崧侍卫狱,崧知不免,乃自诬伏,族诛。

《新五代史·杂传第四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继岌已破/蜀刘皇后聪谗者言/阴遣人之蜀/教继岌杀崇韬/人情不安/崧入见/继岌曰/王何为作此危事/

B.继岌已破蜀/刘皇后聪谗者言/阴遣人之蜀/教继岌杀崇韬/人情不安/崧入见/继岌曰/王何为作此危事/

C.继岌已破/蜀刘皇后聪谗者言/阴遣人之蜀/教继岌杀崇韬/人倩不安/崧入见继岌曰/王何为作此危事/

D.继岌己破蜀/刘皇后聪谗者言/阴遣人之蜀/教继岌杀崇韬/人情不安/崧入见继岌曰/王何为作此危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本题中,“继岌己破蜀/刘皇后聪谗者言/阴遣人之蜀/教继岌杀崇韬/人情不安/崧入见继岌曰/王何为作此危事”,意思是“继岌已经破蜀,刘皇后听信谗言,暗地派人到蜀教继岌杀崇韬,人心不安。

崧入见,对继岌说:

‘王为什么要做这种危险事?

’”。

“蜀”是“破”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A、C项;“崧入见继岌曰”中,“崧”是主语,“继岌”是“入见”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忧,即丁内忧,古代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凡子遭父母丧,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之守孝。

B.契丹,既是某民族称号,又曾是国号。

五代时契丹某部落的首领乘中原内乱统一各部,几年后称帝建国,国号契丹。

C.太子太师,“东宫三师”之一,多为虚衔无实职。

负责护翼并以道德辅导太子。

也常用来追赠死去的重臣。

D.族诛,古代社会死刑中的一种,当一位家庭成员犯下通番卖国、密谋造反等滔天死罪时,对其家族施以此酷刑。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本题A项,“凡子遭父母丧”错误,丁内忧,只是子遭母丧,为之守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崧自幼聪颖,决断能力强。

在魏王继岌手下任职时,就曾率人假造朝廷诏书,成功化解继岌因滥杀大臣而造成军心涣散的被动局面。

B.李崧选贤举能,颇有卓识。

明宗时期,他认为太原是国之北门,应该由石敬塘这样的重臣镇守。

他的建议得到朝廷采纳。

C.李崧声明远扬,行事谨慎。

契丹南侵时扬言只是要得到李崧而己;他在汉时处事小心谨慎,不敢有所违背。

D.李崧不被汉高祖赏识。

外族契丹对他的礼待,尤其是他与外甥、李守贞等人的谋反行为是导致他不被赏识的根本原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这类题需要认真阅读文章内容,分析文章思路、手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表达的观点等,仔细分析选项中敏感点,比对原文,辨析正误。

本题D项,“尤其是他与外甥、李守贞等人的谋反行为是导致他不被赏识的根本原因”错误,从“澄乃教延遇告变…又以蜡丸书通守贞”“乃自诬伏”来看,应是莫须有的罪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高祖深德之,阴遣人谢崧,盖欲使崧终始成己事也。

(2)高祖素不悦崧,又为怨者谮之,言崧为契丹所厚。

【答案】

(1)晋高祖非常感谢他,暗地派人感谢李崧,想叫崧始终帮助他成就大业。

(2)汉高祖向来不喜欢李崧,崧又被怨恨他的人诬陷,说他是被契丹器重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翻译句子,第一:

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

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

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

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

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本题

(1)中,“德”,感谢;“阴”,暗地,暗中;“成己事”,帮助他成就大业;“固”,坚定。

(2)中,“素”,向来;“为”,表被动;“谮”,诬陷;“厚”,器重。

【参考译文】

李崧,深州饶阳人。

崧幼年聪敏,能写文章,担任镇州参军。

唐魏王继岌担任兴圣宫使,兼镇州节度使。

继岌与郭崇韬伐蜀,用崧当掌书记。

继岌已经破蜀,刘皇后听信谗言,暗地派人到蜀教继岌杀崇韬,人心不安。

崧入见,对继岌说:

“王为什么要做这种危险事?

实在不能宽容崇韬,到洛阳再杀他也不晚呀,现在远征五千里,不见朝廷诏书就杀了大臣,动摇人心,是自取祸乱呀!

”继岌说:

“我也很后悔,现在怎么办呢?

”崧就召集三四个书吏登楼去梯,夜里以黄纸作诏书,用的是都统印,第二天早晨告谕诸军,人心才安定下来。

回师途中,继岌死在路途上。

崧到京城,任圜判三司,因守孝离职回乡。

服除,范延光当镇州节度使,征召崧做掌书记。

长兴中,明宗年龄大了,秦王从荣无法无天,晋高祖担任六军副使,害怕惹祸殃及自己,要求出镇外藩。

这时候,契丹侵入雁门,明宗选将保卫太原,晋高祖想去。

范延光等人想派康义诚去,只李崧说:

“太原,国家的北门,应当派重臣,非石敬瑭不可呀!

”大家都同意。

晋高祖非常感谢他,暗地派人感谢崧,想叫崧始终帮助他成大业。

契丹耶律德光进犯京城,德光多次听到延光等人称赞崧的为人,入京城后,对人说:

“我攻占南朝,只是为了得到崧一人罢了。

”于是提拔崧当太子太师。

契丹北返,命令崧率全族同行,留在镇州。

后来麻荅放弃镇州,崧才得以回京。

汉高祖向来不喜欢崧,崧又被怨恨他的人诬陷,说他是被契丹器重的人。

所以崧遇见汉的权臣,常常警惕谦虚谨慎,不敢得罪他们。

汉高祖入京,把崧的房屋赐给苏逢吉。

崧弟屿的仆人葛延遇为屿经商,常常吞没钱财,屿鞭打他。

延遇夜里跑到逢吉部下李澄家。

那时,高祖将安葬在睿陵,河中李守贞谋反。

澄叫延遇报告说崧和他的外甥王凝商议凭借山陵放火焚烧京城,又用蜡丸书信与守贞通谋造反。

逢吉把崧关到侍卫狱中,崧知道难免一死,就自己被迫承认,最终受到族诛。

二、(四川省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陆山才,字孔章,吴郡吴人也。

祖翁宝,梁尚书水部郎。

父泛,散骑常侍。

山才少倜傥,好尚文史,范阳张缵,缵弟绾,并钦重之。

起家王国常侍,迁外兵参军。

寻以父疾,东归侍养。

承圣元年,王僧辩授山才仪同府西曹掾。

高祖诛僧辩,山才奔会稽依张彪。

彪败,乃归高祖。

绍泰中,都督周文育出镇南豫州,不知书疏,乃以山才为长史,政事悉以委之。

文育南讨,克萧勃,擒欧阳頠,计画多出山才。

及文育西征王琳,留山才监江州事,仍镇豫章。

文育与侯安都于沌口败绩,余孝顷自新林来寇豫章,山才收合余众,依于周迪。

擒余孝顷、李孝钦等,遣山才自都阳之乐安岭东道送于京师。

除中书侍郎。

复由乐安岭绥抚南川诸郡。

文育重镇豫章金口,山才复为贞威将军、镇南长史、豫章太守。

文育为熊昙朗所害,昙朗囚山才等,送于王琳。

未至,而侯安都败琳将常众爱于宫亭湖,由是山才获反,除贞威将军、新安太守。

为王琳未平,留镇富阳,以捍东道。

入为员外散骑常侍,迁宣惠始兴王长史,行东扬州事。

侯安都讨留异,山才率王府之众从焉。

异平,除明威将军、东阳太守。

入为镇东始兴王长史,带会稽郡丞,行东扬州事。

未拜,改授散骑常侍,兼度支尚书,满岁为真。

高宗南征周迪以山才为军司迪平复职余孝顷自海道袭晋安山才又以本官之会稽指授方略。

还朝,坐侍宴与蔡景历言语过差,为有司所奏,免官。

寻授散骑常侍,迁云旗将军、西阳武昌二郡太守。

天康元年卒,时年五十八。

赠右卫将军,谥曰简子。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南征/周迪以山才为军司/迪平/复职/余孝顷自海道袭晋安/山才又以本官之/会稽指授方略

B.高宗南征周迪/以山才为军司/迪平/复职/余孝顷自海道袭晋安/山才又以本官之会稽/指授方略

C.高宗南征/周迪以山才为军司/迪平复职/余孝顷自海道袭晋安/山才又以本官之会稽/指授方略

D.高宗南征/周迪以山才为军司/迪平复职/余孝顷自海道袭晋安/山才又以本官之/会稽指授方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

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

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题中,“高宗南征周迪以山才为军司”,“周迪”名词作“南征”的宾语,而“以……为”是固定结构,故从“周迪”断开;从“以”的前面断开;排除A、C、D。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养,文中指回乡奉养生病的父亲。

古人讲究孝道,官员在父母病重时,往往要去职回家服侍、奉养。

B.曹掾,官府属吏。

汉朝三公府和郡县分曹治事,各曹主官通称为曹掾。

曹操为相后设东、西曹掌管人事。

C.豫章,即豫章郡,与《滕王阁序》中“豫章”一样,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其地域指的是现在的南昌一带。

D.除,授予官职,“除臣洗马”中的“除”即为此意,古时还用“迁”“拜”“擢”“进”“陟”等词表示官职升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D项,古时还用“迁”“拜”“擢”“进”“陟”等词表示官职升迁,表述错误。

古代“擢”“进”“陟”表示官职升迁,而“拜”指授予官职,而“迁”有三种意思,可以指官职平调、升迁、降职。

“超迁”指官职升迁、“左迁”指官职降职、“迁调”指官职平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山才出身官宦人家,颇有才气。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为官,陆山才喜好文史,范阳张氏兄弟都很器重他。

B.陆山才为官途中,曾经几次易主。

他先任王国常侍,后归依王僧辩、张彪,张彪兵败后才追随陈高祖。

C.陈山才任职豫州,颇受主官器重。

作为都督周文育手下的长史,豫州政务军务皆经他手,全部由他谋划。

D.陆山才历经二帝,做过多地长官。

从高祖到高宗,他先后担任过豫章、新安、东阳、西阳、武昌等地太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C项,“豫州政务军务皆经他手”表述错误。

根据文本“乃以山才为长史,政事悉以委之”可知,陆才山管理政务,但是军务不归他管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至,而侯安都败琳将常众爱于宫亭湖,由是山才获反。

(2)还朝,坐侍宴与蔡景历言语过差,为有司所奏,免官。

【答案】

(1)还未到达,侯安都在宫亭湖击败王琳部将常众爱,因此陆山才得以返回。

(2)回到朝廷后,因为陪从宴享时跟蔡景历在言语上有差错,被主管官员奏告,被免除官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中

(1)至,到达;于宫亭湖,状语后置;败,击败;由是,因此;获反通返,返回;

(2)坐,因为;侍,陪从;过差,差错;为……所,表被动;有司,主管官员;免,表被动,被免除。

【参考译文】

陆山才字孔章,吴郡吴人。

祖父陆翁宝,曾任梁尚书水部郎。

父亲陆泛,曾任散骑常侍。

陆山才年轻时风流倜傥,爱好崇尚文史,范阳的张缵及其弟张绾,都很钦佩敬重他。

初任王国常侍,迁任外兵参军。

不久因父亲生病,回家侍奉赡养老父。

承圣元年(552),王僧辩任命陆山才为仪同府西曹掾。

高祖除掉王僧辩后,陆山才跑到会稽依附张彪。

张彪失败,陆山才才归附高祖。

绍泰年间,都督周文育出镇南豫州,不懂上书、奏、疏之类文书,就以陆山才为长史,政事全部委托他来办。

周文育向南付伐,打败萧勃、生擒欧陽危页,计谋筹划多出自陆山才。

等到周文育向西征伐王琳时,留下陆山才代理江州事务,又镇守豫章。

周文育和侯安都在沌口战败,余孝顷从新林进犯豫章,陆山才收拢剩下的人马,依附周迪。

活捉了余孝顷、李孝钦等人,派陆山才把他们从都陽的乐安岭送到京师。

任中书侍郎。

后又经乐安岭平定安抚南川各部。

文育重新镇守豫章、京口,陆山才又任贞威将军、镇南长史、豫章太守。

周文育被熊昙朗杀害后,熊昙朗将陆山才等人囚禁起来,送到王琳处。

尚未到达,侯安都在宫亭湖打败王琳的将领常众爱,因此陆山才得以返回,任贞威将军、新安太守。

因王琳尚未平定,陆山才留镇富陽,以保卫东边道路。

后入朝任散骑常侍,又晋升为宣惠始兴王长史,主管东扬州事务。

侯安都讨伐留异,陆山才率领王府的兵马跟随他。

留异被平定后,任明威将军、东陽太守。

入朝任镇东始兴王长史,兼会稽郡丞,主持东扬州事务。

没有就任,改任散骑常侍,兼度支尚书,一年之后成为真职。

高宗向南征伐周迪,以陆山才为军司。

平周迪后,官复原职。

余孝顷取道海上袭击晋安,陆山才又以原职去会稽,指挥授意方针谋略。

回到朝廷后,因在侍宴上和蔡景历说话时言语有失,被有司弹劾,免去官职。

不久任散骑常侍,迁任云旗将军,西陽、武昌二郡太守。

天康元年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追赠为右卫将军。

谥号简子。

三、(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萧引字叔休。

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

性聪敏,博学,善属文,释褐著作佐郎,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引曰:

“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

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

”于是与弟彤及宗亲等百馀人奔岭表。

时始兴人欧阳颜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

颜后迁为广州,病死,子纥领其众,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情礼渐疏。

及纥举兵反,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

“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就惧乎?

”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

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引性抗直,不事权贵,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

及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

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

十二年,吏部侍郎缺,所司屡举王宽等,帝并不用,乃中诏用引。

时广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两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数有战功,朝野多生异议。

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还至赣水,而高宗崩,后主即位,转引为中庶子,以疾去官。

明年,京师多盗,乃复起为贞威将军。

时殿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

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

“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

”引回:

“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行。

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

”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B.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C.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D.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观”的宾语为“马靖”,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B项。

“悟”的领悟的意思,宾语为“旨意”,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C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人的表字,古人自称可以用名,表示谦虚;称人可以用字,表示尊敬。

B.褐,是用葛等材料制作的粗布或粗布衣服,释褐指脱下粗布衣服,代指做官。

C.崩,古代称帝王死为“崩”,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的“崩殂”即为此意。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D项,“‘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错误。

“师”,指军事规模、建制单位,分为三类师。

在中国古代,师曾是商、周军队的建制单位。

单用并不能指代国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引明辨时势,率家南迁。

侯景叛乱时,朝士大多前往归附梁元帝,萧引认为这不是选择君主的时机,主张前往南边,于是率领家人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

B.萧引见微知著,处变不惊。

欧阳纥统领父亲部众时,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进而加以规劝纠正,到欧阳纥兴兵造反时,其他人惶恐不安,萧引毫不惊讶。

C.萧引治理有方,受到器重。

萧引任库部侍郎时,仅一年就使器械充足;后来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

D.萧引不附权贵,受到连坐。

萧引多次拒绝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的请托,于是他们对萧引不满,萧引因为他人牵连被免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D项,“受到连坐”“于是他们对萧引不满,萧引因为他人牵连被免职”与原文不符,原文“坐免官”意思是“被判罪免官”。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

(2)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

【答案】

(1)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

(2)萧引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正”,使动,使……正;“以”,介词,用;“君子正身以明道”,君子正身以(之)明道(省略句);“直”,使动,使……正直;“亦……乎”,有……呢;“忧惧”,忧虑畏惧。

(2)“造请”,登门晋见;“迁用”,提拔任用;“为……所”,表被动,被;“用事者”,执政的人,当权的人;“裁”,裁制,此处意译为阻碍。

【参考译文】

萧引字叔休。

为人端庄正直有才识和度量,看上去矜持庄重,虽是仓猝之间,做事必按法律制度。

天性聪慧敏达,博学,擅长做文章,脱去平民布衣穿上官服出任著作佐郎。

侯景叛乱时,梁元帝任荆州刺史,朝廷官员大多前往归附他。

萧引说:

“诸王尽力争夺,祸患刚开始,今日逃难,不是选择君主的时候。

我家两代有人做过始兴郡的地方长官,留下的恩惠还在百姓中,正可前往南边以保存家门。

”于是和弟弟萧彤以及宗族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

当时始兴人欧阳颜任衡州刺史,萧引前往依附。

欧阳颜后来调任广州刺史,病死,欧阳颜的儿子欧阳纥统领他的部众。

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因而加以规劝纠正,因此两人在情礼上渐渐疏远。

到欧阳纥兴兵造反,当时京都籍的士人岑之敬等都惶恐害怕,只有萧引安然如故,对岑之敬等说:

“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

”到章昭达平定番禺后,萧引才往北回来。

高宗召见萧引询问岭表的事情,萧引完整地陈述了事情始末,高宗十分喜悦,即日任命萧引为金部侍郎。

萧引坦率耿直,不媚权贵,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

到吕梁之战全军覆灭,军需储备空虚匮乏,于是转而任用萧引为库部侍郎,掌管制造弓弩槊箭等事。

萧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足。

太建十二年,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

当时广州刺史马靖在岭表非常得人心,而且军队精强干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有几次战功,朝廷和民间产生了许多异议。

高宗因为萧引熟悉岭外情况,就派萧引去看马靖,观察他的举措,委婉地令他送人质。

萧引奉密旨南行,已到番禺,马靖就领悟了高宗旨意,遣送全部儿子和弟弟去都城做人质。

返回至赣水时,高宗崩,后主登位,改任萧引为中庶子,因为有病辞去官职。

第二年,京城出现许多盗贼,于是又起用萧引为贞威将军。

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多次有所请托,萧引都不准许。

萧引同宗族的子弟萧密当时任黄门郎,规劝萧引说:

“李、蔡的势力,在位的官员都畏惧他,您也应该稍微为自身着想。

”萧引说:

“我立身处世,自有主次,难道能为李、蔡改变操行。

就是使他们不舒服,不过解除我的职务罢了。

”吴璡竟然写匿名信,李、蔡为此作证,萧引获罪免除官职,死于家中,当时年纪五十八岁。

考向二古代诗歌阅读

一、(河北省保定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河·天下事

王埜①

天下事,问天怎忍如此!

陵图②谁把献君王,结愁未已。

少豪气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