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88830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小学科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

《小学科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科学校本研修材料.docx

小学科学校本研修材料

牡丹江市小学校本研修成果(教学设计)

时间:

姓名

李春波

单位

海浪小学

级别

校级

要求

课题

动物的共同特点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科学

学生已经对四种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这些动物的相互比较中,知道了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得出动物的共同特征。

再与植物进行比较,形成初步的生物的概念,了解生物体的基本特征。

本课设计了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讨论动物有哪些共同的特点;第二个活动是观察周围的生命世界,体会生物的多样性;第三个活动是讨论人与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

说明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依据。

1.知识与技能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

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目标鲜明具体、具有可测性、符合课标要求。

【教学重点】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得出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有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

重点突出、教学知识准确无误。

 

 

 

 

 

 

 

 

 

一、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

1.学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2.小组讨论四种小动物的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在课本上。

3.汇报,教师把汇报结果记在黑板上。

4.教师或学生举例某种动物,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同特点,如果某一种动物不具备上面四种动物的某个共同特点就删去,这样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

5.关注:

学生交流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

二、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1.教师讲解到校园观察学校动物和植物的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到校园静静的观察校园的植物和动物。

  3.回教室汇报。

  4.关注:

是否能做到安静地观察、不打扰校园的动植物。

  5.设计意图:

学生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三、总结生物的共同点

  1.全班集体用维恩图比较动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在动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写上“生物”两个字,并告诉学生,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3.关注:

学生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4.设计意图:

理解什么是生物。

  四、讨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

  1.教师指着动物、植物的共同点问:

“人有这些特点吗?

  2.归纳小结:

人和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

这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3.关注:

人是否是生物的理解。

  4.设计意图:

对生命的特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教学环节设计明晰、环环相扣、科学合理;教学过程清楚、方法得当、辅助手段合理。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关注热点越集中,越能体现互相合作、交流,且质疑的水平有所提高,而研究的方法也逐渐多样化,可行性也逐步增强,更趋完善,对问题的研究也更加透彻。

等级

积分

评委

牡丹江市小学校本研修成果(案例分析)

时间:

姓名

李春波

单位

海浪中心小学

级别

校级

要求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科学

案例主题

《蚂蚁》案例分析

目标明确、主题紧扣案例。

学生对蚂蚁的熟悉程度是很高的,对蚂蚁的喜爱程度也是很高的。

但是,蚂蚁的个体不大,学生对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不是很清楚。

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有两条途径,一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另一种是在课堂中的观察。

教科书设计了这两种观察的方法,提倡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因为这样的观察更接近科学观察。

蚂蚁作为一种生命体的代表,我们应该了解它的哪些生命特征呢?

教科书安排了在自然状态下蚂蚁的寻食、搬运、积极活动和信息传递,这些内容与生命体的环境适应、新陈代谢有关。

交待清楚事件发生的有关情况。

 

 

 

 

 

引导探究。

  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分组自行探究。

  教师不时穿插到每个小组的旁边观察学生的活动。

密切注意学生在做什么?

说什么?

争论什么?

扯得太远要帮助他们回到主题上来,钻进“牛角尖”得要帮助他们跳出来。

  在学生的观察活动中,要适时引发学生的思考,“你是怎么想的?

你认为怎样?

你能不能再看看?

你能不能换一种材料再试试?

  开展研讨、说蚂蚁。

  1.把材料从学生处拿开。

  2.说说刚才的研究中你们遇到了那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提出来让我们一起解决。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

  每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小组发言,研讨中发现的事实有另一个学生记录下来。

  教师把学生的观点板书下来,即使错误的发言如果全班同意也要先记录下来。

当学生的发言出现矛盾时,当场讨论解决。

教师要注意把握方向,对于怎样更好地观察蚂蚁,蚂蚁身体的特点这些问题一定要讨论。

 

 

 

 

 

 

《蚂蚁》是科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这是本单元要专门认识的第三种小动物。

蚂蚁是昆虫的代表,它有头、胸、腹三部分和六只脚。

在这个世界上,昆虫是一个最大的类别,也是动物多样性表现得最充分的一类。

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蚂蚁身体特点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意识到动物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珍爱生命。

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课时,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学生较多的探究研讨和动手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这节课不在于学生获得多少蚂蚁的知识,而在于学生通过观察活动获得知识。

因此,在引导探究阶段要给学生自主权。

 

等级

积分

评委

牡丹江市小学校本研修成果(课程故事)

时间:

姓名

李春波

单位

海浪中心小学

级别

校级

要求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科学

故事的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新知 

主题明确

 

 

 

 

 

 

时间

2013.9.16

 

型性

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地点

三年二班

 

 

 

 

上课时,我让学生猜“宝物”——磁铁,观察磁铁吸引铁钉。

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然后分组实验,可以相互讨论。

课堂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他们会拿着各种各样的磁铁,这里吸吸,那里碰碰,甚至可以拿着磁铁离座位去碰碰门、窗、黑板等。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从观察和实验中取得的感性认识,进行理性思维,把事物的本质抽象出来。

问一问学生在“玩”磁铁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是怎样发现的?

并让一些学生演示给同学们看。

让没有发现磁铁这种性质的学生模仿刚才同学的演示方法自己做一做。

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师只起了架桥铺路和引导启发的作用,学生自己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但是,当到小组讨论时,只见一个组的组员在为谁先回答哪个问题而争吵的面红耳赤,当我走到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骤然停止。

另一个组:

一位女生见到了我,如同见到了裁判,立刻举手后便说:

“老师,他说错了,应该是这样的。

”而那位同学则抢白道:

“我没错”。

为了不引起大的波动,我回到讲台。

当我环视四周,在教室的角落处,一组中有一名同学正呆呆地坐着,他好象对大家的讨论并不感兴趣。

短短的讨论时间到了,几位同学进行了回答,很快通过了问题。

一节课很快结束了,但不知为什么我却没有感觉到轻松,那个呆呆的眼神和那两张争执的面孔我始终不能忘记,这使我在思考到:

什么样的合作才是成功的合作学习,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学生值得讨论而同时又能吸引学生参与的问题呢?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他要求教师在授课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等各方面都要有助于学习方式的形成。

无论教师的每一步都应遵循: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原则,合作学习也不例外。

首先合作学习是有组织、有分工的,尤其针对低年级学生组内学习,必须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的任务。

例如:

组长、记录人等。

从而达到每个人都能参与并发表意见。

另外,当学生之间发生争议时,教师要给学生方法,组织意见一致的同学进行题,即有必要讨论再讨论,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乐于参与讨论,并与其他意见进行争辩,切不可放之不管。

其次,教师要求学生讨论的问题必须是大家希望解决的问题外,教师还要把握当出现新知识时,需要时再进行讨论。

新课程理念取而代之了消然引退的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这一变革有如春风拂面,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生机,让我们体会到了新的活力。

然而我们教育者应看到并关注那些教育中最本质的东西,挖掘其内涵。

这是某一节课,某一周所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我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不要接受学习,更不是浮于研究学习的表面,也应该因课而定,因人而异,要通过老师的不断引导,让学生不断体验,终究领悟,努力接受新知识的过程。

 

 

 

 

等级

积分

评委

牡丹江市小学校本研修成果(教学反思)

时间:

姓名

李春波

单位

海浪中心小学

级别

校级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科学

反思内容

 

成功之处

任选其一

不足之处

教学机智

学生创新

再教设计

 

 

 

 

 

新的科学课程理念,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开放空间。

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及学生情况,寻找有价值的切入点,对教材中的素材进行再创造,沿着不同方向,最终让学生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科学态度、情感等多元目标,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寻访小动物》一课,是《动物》单元中的内容。

以寻访作为话题,鼓励孩子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寻访、去亲近,去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重点在于尽可能地提出寻访活动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和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孩子们动脑筋,相出自己观察、调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设计《寻访小动物》一课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实地观察探究,在“看”的基础上,有目的寻访,有意识开展自己活动,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以学生自主为核心,以一个个连续有结构的活动为主线,体现一个动态的过程,促进学生在实地寻访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有关小动物的直接认识,对“新”的寻访活动过程产生深刻的体会。

  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想象活动需要做哪些准备,可能会碰到什么问题,根据其发现,提出问题,并确定研究的主题。

在分小组研讨研究方案后,进行集体交流、互相提问,并倾昕他们的意见。

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它包括进行交流,参与评议,对他人研究的方法、结论提出质疑,并乐于互相合作。

这都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希望是走出教室,到真实的环境地中去探究,去发现,且迫切希望他们自己的“观察研究活动”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得到指导,对于和小动物们的相处,孩子们是有经验的,且在我们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孩子们在平时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玩过小动物,但他们的活动是无意的,不随意性十分明显,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上,对“怎样去观察”这样的问题,缺泛必要的思考。

观察和调查的方法在引导、启发孩子们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这也对孩子们实地观察,调查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回忆、想象的过程中隐含了对“观察、调查活动注意事项”的适当思考。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关注热点越集中,越能体现互相合作、交流,且质疑的水平有所提高,而研究的方法也逐渐多样化,可行性也逐步增强,更趋完善,对问题的研究也更加透彻。

 

 

 

等级

积分

评委

牡丹江市小学校本研修成果(小主题研究)

时间:

姓名

李春波

单位

海浪小学

级别

校级

参加研究人员:

科任组教师

主持人

刘言江

地点

办公室

学科

科学

研究题目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现针对性

 

问题产生说明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界定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教学的有效性做了界定。

如:

陈旭远教授指出“,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

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成为《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资源。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的支撑,我们要建立起“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进行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走出“要我学”的低谷,进入“我要学”的积极状态,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

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情感和思想状态,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前提和基础。

这些知识和经验可能是下一步学习的铺垫和助力,也可能形成思维定势,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障碍。

三、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促进有效探究所谓有结构的材料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

教师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与材料亲密接触,是科学活动中重要的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这些蕴涵着典型的科学概念的材料,会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带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层次的体验和经历。

但是,我们在为学生提供材料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未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材料不当、分发材料的时机不当等,都会造成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困难,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四、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及时反馈和评价。

1、加强学生分组实验前的有效指导过去,我们的科学课十分重视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实验材料、实验的步骤、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在实验前都详细讲解,学生照着按部就班地做实验,实验现象明显结论正确。

新课程来了,要学生自主探究,有的教师就不敢指导了,什么都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则在一旁耐心地等待。

我们认为不能因噎废

2、及时进行课堂反馈和评价。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究,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获取和运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向,使教学针对性更强。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如下图):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肢体语言,及时了解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的程度和学习的状态,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行为(如激励性评价、调节语气、讲话的频率及需要重复或细讲等),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引到课堂教学的轨道上来。

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巧妙地进行激励性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五、“学而时习”,促使科学概念的内化科学课也要强调适度的“时习”,一方面有利于所学科学概念的保持;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促使科学概念的内化。

另外,练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信息反馈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学生做练习的准确性和速度的快慢程度来全面获取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和掌握科学概念的情况,而后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给予恰当的弥补和点拨,以便使学生对科学概念有一个再学习、再理解吸收的过程。

我们认为:

只有适时、适度的足够的练习,才能进一步有效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方法灵活多样

 

过程具体清晰

 

方法灵活多样

 

过程具体清晰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互动。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还有很多,我们的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在,促进学生最优化地、最可持续性地发展。

许纪霖教授说过:

“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科学教师,我们更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们也将努力思考,努力践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食,许多时候必须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

 

结果清楚明确

等级

积分

评委

牡丹江市小学校本研修成果(课堂教学竞赛)

时间:

姓名

李春波

单位

海浪小学

级别

校级

评价要素

分数

课题

动物的共同特点

年级

三年

学科

科学

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

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标、教材基本要求,训练点明确、鲜明、具体(4分)。

②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分)。

③有梯度,下保底,上不封顶,重习惯培养,促个性发展(3分)。

【教学重点】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得出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有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

教学内容10分

①基本概念、方法准确,结构合理(3分)。

②体现过程性和生成性(4分)。

③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内容呈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构成激活思维的问题序列(3分)。

 

 

 

 

一、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

1.学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2.小组讨论四种小动物的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在课本上。

3.汇报,教师把汇报结果记在黑板上。

4.教师或学生举例某种动物,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同特点,如果某一种动物不具备上面四种动物的某个共同特点就删去,这样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

5.关注:

学生交流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

二、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1.教师讲解到校园观察学校动物和植物的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到校园静静的观察校园的植物和动物。

  3.回教室汇报。

  4.关注:

是否能做到安静地观察、不打扰校园的动植物。

 

 

 

40

①教学情景创设新颖,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唤起学生求和欲,促进知识生成(4分)。

②活动过程设计合理,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密度适宜,环环相扣(6分)。

③合作交往畅通,评价适度、适宜,引导、启发得法,点拨及时,有深度,有高度(5分)。

④体现认识过程,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学习方法灵活得当(8分)。

⑤课堂气氛融洽,尊重学生,和谐生动,学生神情饱满,精神愉快,体验快乐与成功(7分)。

⑥有强烈的责任感,体现爱心、耐心、诚心,面向全体,关注个性,对差生不舍不弃,关注弱者(5分)。

⑦学生学习行为正确、规范,愿学乐学,学生主动、真动、全动,学习习惯良好,学习品格坚强(5分)。

 

 

 

 

 

5.设计意图:

学生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三、总结生物的共同点

  1.全班集体用维恩图比较动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在动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写上“生物”两个字,并告诉学生,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3.关注:

学生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4.设计意图:

理解什么是生物。

  四、讨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

  1.教师指着动物、植物的共同点问:

“人有这些特点吗?

  2.归纳小结:

人和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

这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3.关注:

人是否是生物的理解。

  4.设计意图:

对生命的特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0

 

①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较深的文化底蕴,教学自如,为学生导向、导思、导练、导趣、导博(4分)。

②各种教学技能运用娴熟,教学指导、调控能力强,判断准确,教学有个性(4分)。

③语言规范精炼,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教态亲切,自然大方,仪表端庄(4分)。

④板书工整规范,美观大方,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4分)。

⑤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媒体,方式选择适度、适时、适当,特色鲜明(4分)。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关注热点越集中,越能体现互相合作、交流,且质疑的水平有所提高,而研究的方法也逐渐多样化,可行性也逐步增强,更趋完善,对问题的研究也更加透彻。

20

①揭示目标,解析目标,回归目标有过程,教学效果好(5分)。

②实现短期目标,学生学得清楚明白,关注长期发展,重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5分)。

③关注个性,好、中、差都得到发展提高,教师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5分)。

④有课程资源意识,资源利用合理,信息量适度,学生搜集、处理信息有方法,省时高效(5分)。

 

总分

等级

积分

评委

说明:

特等95~100;一等85~94;二等70~84;及格60~69;参与60分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