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更新至124.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9632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5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更新至12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更新至12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更新至12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更新至12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更新至12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更新至12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更新至12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更新至12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更新至12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更新至12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更新至12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更新至12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更新至12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更新至12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更新至12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更新至12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更新至12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更新至12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更新至12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更新至12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更新至124.docx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更新至1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更新至124.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更新至124.docx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更新至124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认识地球

盖天说(天圆地方)——浑天说(日月绕地而转)——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是球体)——卫星拍照(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说明地球是球体:

登高望远、海岸观船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

(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

(3)站得高看得远。

(4)麦哲伦环球航海

(5)卫星拍摄地球图片

3、麦哲伦的环球航海路线: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具体路线,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出发,横穿大西洋,绕道麦哲伦海峡,进太平洋,经菲律宾群岛再过印度洋,绕好望角回到欧洲。

一、地球大小:

表面积:

约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

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

6378千米;平均半径:

约6371千米;极半径:

6357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四万千米)

二、地轴:

地球的自转轴叫做地轴,它是一个假想的轴。

三、两极:

地轴与地球表面有两个交点,叫两极。

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与其对应的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四、纬线、经线。

(横纬,竖经)

纬线(没交点)

经线

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长度:

长度不一,赤道最长,南、北极最短。

长度: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形状:

除极点外,纬线圈都是圆。

形状:

所有经线都是半圆(不平行)

1、高低中纬的划分:

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 60°~90°为高纬度地区。

2、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和0°经线的分界。

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始线,即0°经线,或称本初子午线。

0°经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180°向东为西经,向西为东经)。

东经180°和西经180°,实际上重合为一条经线,即180°经线。

3、东西半球的划分:

西经20°(写作20°W)和东经160°(写作160°E)的分界线。

4、经线圈:

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两个半圆),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一个圆),它包括一个东经和一个西经,经度之和为180°。

组成一个圆的两条经线的条件:

1、度数相加成180°

2、符号(东、西经)相反如:

0°+180°=180°;30°w+160°E=180°

3、西经和东经的分界线是180°经线和0°经线(本初子午线)

五、地球的运动

自转

公转

中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一年

现象

1、昼夜交替2、时差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1、四季变化2、昼夜长短变化3、五带

 

2、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

1、6月22日前后(夏至日)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2、9月23日前后(秋分日)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昼夜时间相等。

3、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阳光更多在南半球。

4、3月21日前后(春分日)阳光正好直射在赤道上,昼夜时间相等

 

3、

点A(春分日3月日)点B(夏至日6月日)点C(秋分日9月日)点D(冬至日12月日)点E(第二年秋分日)阳光直射现象:

北回归线一次,回归线以内每年有两次,赤道每年有一次

第二章学用地图

地图三要素: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一、方向

有指向标时(指向标辨别法):

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

有经纬网时(经纬网辨别法):

纬线是东西指向;经线为南北指向。

没有指向标时(一般辨别法):

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野外定向:

指南针定向、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树木定向、手表定向法

 

二、比例尺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比例尺=图上距离

比例尺

分母

范围

内容

实例

详细

北京

简单

中国

实地距离

三、图例和注记

首都、国界、铁路、沙漠、河流、湖泊、长城、公路等图例常考。

四、地图分类

自然地图:

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

社会经济地图:

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高科技地图:

卫星遥感地图。

五、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

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

等高距:

每两条相邻的等高线相差的距离。

绝对高度(海拔):

地球表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1)等高线地形图:

用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等高线重叠的,坡度是直的,是最陡的。

(2)山地不同部位: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山地不同部位的特点:

(凸小为脊,凸大为谷)

(3)分层设色地形图: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冰雪。

(4)陆地地形五大基本分为: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五大基本地形的特点

对比

相同点

不同点

平原

地面起伏小

平原海拔较低(200米以下)

高原

高原海拔较高(500米以上),边缘较陡峭

山地

地面崎岖不平

海拔500米以上,坡度陡,沟谷深

丘陵

海拔较低(500米以下),坡度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

200米

盆地

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2、陆上两大山脉带

山脉带名称

组成

走向

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如科迪勒拉山系

落基山脉(北美)、安第斯山脉(南美)

南北走向

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山脉带

喜马拉雅山脉(亚)、阿尔卑斯山脉(欧)、阿特拉斯山脉(非)

东西走向

(1)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2)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3)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4)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5)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6)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3、海底地形

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大洋中脊、海沟

第三章陆地与海洋

一、陆地与海洋分布

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无论哪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

3、陆地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二、七大洲

1、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大洲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亚欧大陆(面积最大)、北美大陆、南美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

岛屿(面积小分布在海洋中四面环水的陆地):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半岛(三面临水,一面与陆地相连的陆地部分):

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海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洋水域的较窄水道):

莫桑比克海峡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峡。

大洲:

亚洲(面积最大)、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

2、七大洲的位置与分布

跨度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南极洲(垮了360°)

赤道经过的大陆有:

非洲、南美洲

赤道经过的大洲有:

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都在北半球的大洲:

欧洲、北美洲

都在南半球的大洲:

南极洲

3、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4、七大洲的分界

亚洲——欧洲: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

苏伊士运河北美洲——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

非洲——欧洲:

直布罗陀海峡亚洲——北美洲:

白令海峡

三、四大洋

1、洋、海和海峡的概念(了解)

2.四大洋的形状和面积

面积大小顺序: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大洋的位置与分布

太平洋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北美洲包围(5个);

大西洋被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包围(5个);

印度洋被亚洲、非洲、南极洲、大洋洲包围(4个);

北冰洋被欧洲、亚洲、北美洲包围(3个);

哪些大洋跨南北半球?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

都在北半球的大洋?

北冰洋

哪个大洋所在的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

北冰洋。

哪个大洋的形状像“S”?

大西洋

被赤道穿过的大洋自西向东排序?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五、海陆变迁

1、地表形态变化

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地表形态的变化有的是缓慢的、有的是激烈的。

其中,激烈的变化的有火山和地震。

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1).地壳的运动

(2).海平面的升降(3).人类的活动

2、大陆漂移假说

破裂、漂移

人物:

魏格纳,德国人

内容:

过去“泛大陆”,“泛大洋””现在的轮廓

证明:

轮廓、地层、动植物等

3、板块构造学说

(1)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六大板块分别是: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大洋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烈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3)

原因

运动方式

结果

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

碰撞

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地中海的变小

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碰撞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喜马拉雅山脉的升高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拉伸

红海面积变大

非洲板块

内被张裂

东非大裂谷形成;东非大裂谷变宽

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碰撞

岛弧、海岭的形成;日本、台湾地震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碰撞

科迪勒拉山系形成;落基山脉形成;安第斯山脉形成

美洲板块与欧亚板块、非洲板块

拉伸

大西洋的形成

4、火山与地震

(1)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

(2)世界火山与地震活动最激烈的地方,主要位于:

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

(3)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

印度尼西亚(因为地处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界处)

(4)、汶川地震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所致。

日本地震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所致。

5、海洋的利用:

旅游、捕捞、采矿、运输、发电等。

海洋的破坏:

污染、过度捕捞、赤潮。

方法:

防止污染、合理捕捞。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多变、短时间、不稳定,(是短时间的风雨、冷热、阴晴状况),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气候是长时间的、稳定的(是平均状况),如“清明时节雨纷纷”。

另外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方面。

2、卫星云图上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雨。

在图上看到地面一处是绿色,表示当地天气晴朗

3、风向的判断:

在没有尾羽的一端箭头。

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

风力的判断:

一个尾羽=2级。

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

4、常用的天气符号(识记)

概念

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况。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区别

天气是对短时间的大气具体状态;具有多变性。

天气与气候

气候是长时间天气的平均情况;具有稳定性。

在卫星云图上(属于卫星遥感地图),蓝色代表海洋,白色代表云区,绿色代表陆地;

白色约浓代表降水可能越大。

空气污染指数:

反映空气污染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

空气质量状况

1~50:

51~100:

101~200:

轻度污染

201~300:

中度污染

大于300:

重度污染

气温和降水

气候的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1.气温

(1)气温是空气的温度,程勇摄氏度表示。

气温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与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2)一天当中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即6时。

(3)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

北半球的夏季是7月,这时南半球是冬季。

日平均气温=(2时温度+8时温度+14时温度+20时温度)/4

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日平均气温/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月平均气温/12

等温线:

地图上,气温相同的点连成的线称为等温线

陆地上,等温线密集,气温变化大。

海洋里,等温线稀疏,气温变化小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1、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2、同纬度范围内,夏季陆地的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3、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的地方气温低。

2.降水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形成的三个条件(充足,冷,核):

空气上升冷却,水汽凝结。

有凝结核

云滴增大变成水滴和冰晶降落到地面。

(3)降水量的测量

降水量一般用雨量器来测量。

降水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4)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

 

3、气温的空间变化规律:

在水平方向,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即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属纬度位置影响)。

同纬度地区,夏季,近海气温低,远海气温高,冬季相反(属海陆位置的影响)。

在同一地点,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即海拔高,气温低(属地形的影响)。

4、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即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属纬度位置影响)。

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属海陆位置影响)。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属地形的影响)。

5.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④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⑤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⑥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6.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

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5)主要降水类型

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第五章居民与聚落

一、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800年以前:

相当缓慢

1800年以后:

迅速增长,2011年超过70亿!

现状:

世界人口数量大,迅速增长,持续增长;

原因:

生活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

即死亡率降低,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迅速增长。

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年出生人数/年总人数*100%

死亡率=年死亡人数/年总人数*100%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特点:

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增长速度慢;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增长速度快。

2.世界人口的分布(与地理环境有关)

人口密度=某区域的人口数(人)∕该地区的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某区域的人口数(人)/该地区的面积(平方千米)

稠密区

纬度:

中低纬度地区干旱的荒漠

稀少区

气候:

温和、降水较多寒冷的极地

地形:

平原和盆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

海陆位置:

沿海湿热的热带雨林

如:

东亚、南亚、西欧、美洲东部

(北半球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最多:

亚洲最少:

南极洲

3.世界的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

a.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如:

大规模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采矿产,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环境污染,引发各种灾害);

b.同时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如:

就业、住房、教育、医疗问题)。

(2)人口负增长(欧洲的意大利、德国、瑞士):

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

结论: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措施:

增长过快——节制生育,计划生育

负增长——鼓励生育

二、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1、世界的人种

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世界居民可分为:

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2.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

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

肤色

黄色或黄棕色

呈白色或浅棕色

呈黑棕色

眼色

呈棕色

比较浅

呈黑棕色

毛发

又黑又直

发色都比较浅,呈波浪状

头发卷曲

脸型

鼻梁中等,脸型宽平

鼻梁细高,嘴唇较薄

鼻形扁平,嘴唇厚并且向外翻,下巴较低

身材

中等

比较高

四肢较长

3.三大人种的地理分布

人种

主要分布地区

举例

黄色人种

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

印第安人、因纽特人、中国人、日本人

白色人种

欧、北美、非北部、亚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欧洲人、美国人、阿拉伯人、印度人

黑色人种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洲

苏丹尼格罗人、班图尼格罗人

其中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由于历史原因:

从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有大量的非洲黑人被殖民主义者当做奴隶贩卖到美洲,主要集中在美洲以加勒比地区、巴西和美国。

除了上述三大人种以外,人种间的通婚,还形成了混血人种。

4.人种与地理环境人种肤色大致由赤道向极地逐渐变浅。

(1)热带地区,黑皮肤保护人体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头发卷曲形成隔热层,保护头部;

(2)寒带地区,鼻子高窄,鼻道狭长有利于御寒。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的语言

语言种类

主要分布地区

特征

汉语

我国汉族、一些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人华侨

使用人数最多

英语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等

分布最广泛

法语

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

俄语

俄罗斯及其它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东欧

阿拉伯语

主要流行于西亚、北非地区的阿拉伯国家

三大

宗教

源地

产生年代

创始人

经典

信奉神

节日

建筑

主要分布

基督教

巴勒斯坦

公元1世纪

耶稣基督

《圣经》

天主

圣诞节、复活节

感恩节

教堂

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州各国

伊斯兰教

沙特阿拉伯

公元7世纪

穆罕默德

《古兰经》

真主安拉

开斋节

清真寺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

古印度

公元前6世纪

释迦牟尼

《佛经》

佛主

佛诞节

佛塔

寺庙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

(2).世界的宗教

 

3、世界的聚落

(1)、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民居建筑的特点:

一、结合自然环境,就地取材,适应气候,二反映生产方式和文化观念。

如:

东南亚的高脚屋(湿热),西亚的厚墙加小窗(热带沙漠),黄土高原的窑洞,内蒙古草原的蒙古包,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冰屋。

(2).聚落的形态

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其主要形式:

城市与乡村。

城市: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人口密度大,多高层建筑,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等经济活动)

乡村:

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基本内容的一类聚落的总称,又称农村。

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

(人口密度小,房屋不高但经济实用,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农业生产活动)

形态发展:

乡村集镇城镇城市

聚落的位置、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集中:

河湖两岸,山间的盆地或谷地,温带的平原,

稀疏:

热带雨林、荒漠地区、高山地区聚落稀疏。

原因:

1水源丰富;2土地肥沃;3地势平坦;4资源丰富;5交通便利

聚落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不同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生活有关。

寒冷地区:

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比较小,有的窗户还装上双层玻璃。

在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

湿热地区:

雨水多,所以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墙体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利于通风散热,可以保持屋内干爽。

(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地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学发展水平。

我们要注重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人类文明。

 

第六章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

一、国家类型多样

1、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2、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欧洲的西部是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

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是发达国家。

非洲、南美洲、亚洲的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1.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面积居前六位的是: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人口居前十位的是:

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

2.国界是人为划分的,有的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等自然界线,有的依据民族、语言、宗教等来划分。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有20多个,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及亚洲的日本。

(北半球及南半球北部)。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

5.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

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6.国际合作虽然存在着不平等,但是互惠互利的。

发达国家要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

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并购买一些本国难以生产的产品。

二者都需要积极的交往与合作。

7.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8.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9.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

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在联合国中,安理会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