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9681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题.docx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题.docx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题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点判断275题

临近高考,对于回归基础非常重要。

那么你的基础怎么样?

下面的275个判断,

正确的叙述大多是同学们需要理解或记住的重要概念、原理、规律以及事实;

错误的叙述大多是同学们平时的常见错误。

如果你的正确率在80%以上,恭喜你,你的基础相当棒;

如果你的正确率在60%以下,那你可得加油哟!

001.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与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

002.水绵、蓝藻、黑藻都属于自养型的原核生物,

酵母菌和醋酸菌都属于需氧的真核生物。

003.胰岛素、抗体、淋巴因子都能在常温下下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004.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主要特点是:

都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

每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与一个游离的羧基。

005.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细胞中通常同时含有DNA与RNA并且其遗传物质都是DNA。

006.淀粉、半乳糖以及糖原、脂肪的元素组成都相同;

ATP、磷脂和RNA的元素组成也相同。

007.水不仅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

如有氧呼吸、蛋白质与DNA的合成过程中都有水的生成。

008.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这一特性与细胞间的融合、细胞的变形运动以及胞吞胞吐等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009.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液泡、细胞核、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等都是膜结构的细胞器。

010.染色质与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呈现的两种不同形态。

011.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该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则该细胞一定是死细胞。

012.如果用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的脂球体来包裹某种药物,则该药物应该属于脂溶性的。

013.在做温度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中,若某两支试管的反应速率相同,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可判断这两支试管的所处的环境温度也一定是相同的。

014.如果以淀粉为底物,以淀粉酶为催化剂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则酶促反应的速率既可以通过碘液检测淀粉的分解速率,也可以通过斐林试剂检测淀粉水解产物的生成速率。

015.竞争性抑制剂与非竞争性抑制剂均会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

竞争性抑制剂会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部位,

非竞争性抑制剂则是与酶活性部位以外部位结合而改变活性部位的结构,使酶活性下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来越弱的是加入的竞争性抑制剂。

016.ATP在细胞内含量并不高,活细胞都能产生ATP,也都会消耗ATP。

017.在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个阶段,[H]与O2结合生成水,在无氧呼吸过程中,则没有此过程。

据此,是否有[H]的产生可以作为判断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依据。

01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测CO2的产生,但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测乙醇。

019.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类囊体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020.测得某油料作物的种子萌发时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的体积相等,则该萌发种子在测定条件下的呼吸作用方式是有氧呼吸。

021.在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中,可以通过测定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CO2的吸收量、O2释放量以及有机物的积累量来体现植物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

022.给植物施用有机肥,不仅能为植物提供生命活动所需无机盐,还能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CO2与能量。

02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增加与DNA数量的增加不可能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同一个时期;

DNA数目的减半与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可以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同一时期。

024.在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都会出现赤道板,但只有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才会出现细胞板。

025.一个处于细胞周期中的细胞,如果碱基T与U被大量利用,则该细胞不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分裂期。

026.某一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如果有一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的基因不相同,如分别为A与a,则该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027.某正常分裂中的人体细胞如果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

028.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细胞的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细胞的凋亡是细胞生存环境恶化的结果。

029.胚胎干细胞具分裂分化成各种组织器官的能力,但只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才表现出全能性。

030.对于呼吸作用来说,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有酒精生成的呼吸一定有无氧呼吸,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一定不会产生酒精。

031.主动运输一定需要载体、消耗能量,需要载体的运输一定是主动运输。

032.利用U形管做渗透作用实验(U形管中间用半透膜隔开)时,当管的两侧液面不再变化时,U形管两侧溶液的浓度一定相等。

03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酶的催化作用既可发生在细胞内,也可以发生在细胞外。

034.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但不一定含有液泡与叶绿体;

动物细胞通常含有中心体,但不一定含有线粒体,

例如蛔虫细胞没有线粒体,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035.根据胰岛素基因制作的基因探针,仅有胰岛B细胞中的DNA与RNA能与之形成杂交分子,而其他细胞中只有DNA能与之形成杂交分子。

036.多细胞生物个体的衰老与细胞的衰老过程密切相关但不一定同步,个体衰老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的普遍衰老过程,但未衰老的个体中也有细胞的衰老。

037.将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置于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该原生质体将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038.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

1或1:

2:

1,则该遗传可以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

039.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3:

1的比例,则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一定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040.一对等位基因(Aa)如果位于XY的同源区段,则这对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后代中的表现与性别无关。

041.某一对等位基因(Aa)如果只位于X染色体上,Y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则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042.若含X染色体的隐性基因的雄配子具有致死效果,则自然界中一般找不到该隐性性状的雌性个体,但可以有雄性隐性性状个体的存在。

043.某一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同源染色体正在移向两极,同时细胞质也在进行均等的分配,则该细胞一定是初级精母细胞。

044.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2个AB、2个ab的配子,则这两对等位基因一定不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045.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患病的女孩,若该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该致病基因是隐性且位于常染色体上。

046.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中表现型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理论比为6/16。

047.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果蝇,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则与此同时产生的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Xb、Y、Y。

048.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XbXbY(色盲)的儿子。

如果异常的原因是夫妇中的一方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发生了一次差错之故,则这次差错一定发生在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

049.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核DNA与染色体数目之比为2的时期包括G2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与中期。

050.基因型同为Aa的雌雄个体,产生的含A的精子与含a的卵细胞的数目之比为1:

1。

051.某二倍体生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052.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某种变化,使得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Aa,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这种变化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053.在正常情况下,同时含有2条X染色体的细胞一定不可能出现在雄性个体中。

054.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妻子的父母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妹妹是白化病患者;丈夫的母亲是患者。

则这对夫妇生育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1/12;若他们的第一胎生了一个白化病的男孩,则他们再生一个患白化病的男孩的概率是1/8。

055.DNA不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但一切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056.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产生了S型,其生理基础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057.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同位素标记是一种基本的技术。

在侵染实验前首先要获得同时含有32P与35S标记的噬菌体。

058.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仅直接证明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也直接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059.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限制性内切酶都能作用于DNA分子,它们的作用部位都是相同的。

060.一条DNA与RNA的杂交分子,其DNA单链含ATGC4种碱基,则该杂交分子中共含有核苷酸8种,碱基5种;在非人为控制条件下,该杂交分子一定是在转录的过程中形成的。

061.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成的长链是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062.每个DNA分子上的碱基排列顺序是一定的,其中蕴含了遗传信息,从而保持了物种的遗传特性。

063.已知某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C)/(T+G)=0.25,(A+T)/(G+C)=0.25,则同样是这两个比例在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中的比例为4与0.25,在整个DNA分子中的比例是1与0.25。

064.一条不含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有32P的脱氧核苷酸原料中经过n次复制后,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32P的为2n-2。

065.基因是有遗传效果的DNA片段,

基因对性状的决定都是通过基因控制结构蛋白的合成实现的。

066.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性状的改变;

导致性状改变的基因突变不一定能遗传给子代。

067.人体细胞中的某基因的碱基对数为N,则由其转录成的mRNA的碱基数等于N,由其翻译形成的多肽的氨基酸数目等于N/3。

068.转运RNA与mRNA的基本单位相同,但前者是双链,后者是单链,且转运RNA是由三个碱基组成的。

069.某细胞中,一条还未完成转录的mRNA已有核糖体与之结合,并翻译合成蛋白质,则该现象一定不可能是真核细胞的核基因表达。

070.碱基间的互补配对现象可能发生在染色体、核糖体、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结构中。

在中心法则的任何过程都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071.人体的不同细胞中,mRNA存在特异性差异,但tRNA则没有特异性差异。

072.生物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决定的。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073.一种氨基酸有多种密码子,一种密码子也可以决定不同的氨基酸。

074.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是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

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形成新的基因型。

075.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076.六倍体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培育成的个体是三倍体。

077.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因此都是高度不育的;

多倍体是否可育取决于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否成双,

如果染色体组数是偶数可育,如果是奇数则不可育。

078.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论是同源染色体还是非同源染色体间都可能发生部分的交叉互换,这种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079.在调查人类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及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选择的调查对象都应该包括随机取样的所有个体。

080.遗传病往往表现为先天性和家族性,但先天性疾病与家族性疾病并不都是遗传病。

081.在遗传学的研究中,利用自交、测交、杂交等方法都能用来判断基因的显隐性。

082.让高杆抗病(DDTT)与矮杆不抗病(ddtt)的小麦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可从F2开始,选择矮杆抗病的类型连续自交,从后代中筛选出纯种的矮杆抗病品种。

类似地,用白色长毛(AABB)与黑色短毛(aabb)的兔进行杂交得到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从F2开始,在每一代中选择黑色长毛(aaB-)雌雄兔进行交配,选择出纯种的黑色长毛兔新品种。

083.杂交育种与转基因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084.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均为紫花,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紫花与白花的分离比是9:

7。

据此推测,两个白花植株杂交,后代一定都是白花的。

085.果蝇X染色体的部分缺失可能会导致纯合致死效应,这种效应可能是完全致死的,也可能是部分致死的。

一只雄果蝇由于辐射而导致产生的精子中的X染色体均是有缺失的。

现将该雄果蝇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得到F1,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F2中雌雄果蝇的比例为2:

1。

由此可推知,这种X染色体的缺失具有完全致死效应。

086.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

087.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088.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无论是自交还是相互交配,其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再发生改变。

089.现代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090.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生殖隔离的形成必须要有地理隔离,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091.进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092.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都会直接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093.长期使用农药后,害虫会产生很强的抗药性,这种抗药性的产生是因为农药诱导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突变之故。

094.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占5%,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5.67%。

095.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的改变,从而使生物向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096.一对黑毛豚鼠,生了5只小豚鼠,其中3只是白色的,两只是黑色的,据此可判断,豚鼠毛色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

097.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测交的方法对遗传现象提出了合理的解释,然后通过自交等方面进行了证明。

098.把培养在轻氮(14N)中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有重氮(15N)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分裂一次后,再放回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又分裂一次,此时大肠杆菌细胞中的DNA是1/2轻氮型,1/2中间型。

099.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与RNA的转录分别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100.中心法则揭示了自然界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

在一个正在分裂的大肠杆菌细胞中,既有DNA的复制,又有转录与翻译过程;

在一个人体的神经细胞中,只有转录与翻译过程,没有DNA的复制过程。

101.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102.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各种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作用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103.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

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减少。

104.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与血浆。

105.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下由各器官、系统协调作用下实现的。

10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

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

(膜外:

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膜内:

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107.一个由传入与传出两种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中只含有一个突触结构。

最简单的反射弧由3个神经元组成。

108.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Na+的内流或阴离子(Cl-)的内流。

109.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在突触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110.激素调节有三个特点:

⑴微量高效;⑵通过体液的运输;⑶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111.通常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只有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会合成激素。

同一内分泌腺可能产生不同的激素

112.细胞产生的激素、淋巴因子以及神经递质等都属于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113.在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的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增加。

11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

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包括垂体与下丘脑。

115.激素间的作用包括协同与拮抗作用,

促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间的关系属于协同关系;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间具有拮抗作用。

116.下丘脑是内分泌腺调节的枢纽,也是血糖调节、体温调节以及水平衡调节的中枢。

117.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在后天获得的,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118.具有对抗原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以及浆细胞等。

119.在体液免疫中B细胞只要接受淋巴因子刺激就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120.抗原具有异物性,即抗原都是进入机体的外来物质,自身的物质不能作为抗原。

抗体只能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一种浆细胞只能合成一种抗体。

121.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与生长实现的;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两重性主要与浓度、器官、细胞的成熟程度有关。

122.顶端优势现象、根的背光性生长、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123.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

124.植物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部位的运输会受单侧光与重力的影响而横向运输,但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只能是极性运输,这种运输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不受单侧光与重力的影响,而在成熟的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125.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原因一定是其中的一种溶液浓度过高,另一种溶液浓度过低。

126.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属于植物生长的促进类激素;

脱落酸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属于生长抑制类激素。

乙烯可以促进果实发育,但高浓度乙烯也可以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

127.无论是植物激素还是动物激素,对生物体的影响都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128.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影响(决定)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129.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比较大的动物。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由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小。

130.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某酵母菌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

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计数室容积是0.1mm3。

某同学操作时将1ml酵母菌样品加入99ml无菌水中稀释,然后利用血球计数板观察计数。

如果该同学采用五点取样法观察到血球计数板计数的5个中格80个小室中共有酵母菌48个,则估算1ml样品中有酵母菌2.4×108个。

131.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达到1/2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132.某高山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等群落,这是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

植物的分层是由于光照强度的不同引起的,

动物的垂直分层是食物和栖息空间引起的。

垂直分层能减轻各种生物之间的竞争,同时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

133.一个森林中的所有动物与植物构成了这个森林的生物群落。

134.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135.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

136.在捕食食物链中,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137.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

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138.一般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输入自然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总量。

输入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总量和人工输入现成有机物中能量之和。

139.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也就越强。

140.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合理措施。

141.对一个较大的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物质可以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而自给自足可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但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循环的,必须从系统外获得。

能量之所以不可循环利用主要是由于生物的同化作用不能利用热能。

142.负反馈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

14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144.生物多样性有着三个方面的价值。

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际意义及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45.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做到禁止开发和利用,如禁止森林砍伐,保护森林;

保护海洋生物,必须禁止乱捕乱捞。

146.在一条食物链中,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推算,前一营养级比后一营养级含量一定多的指标是“能量”,而“数量”可能出现反例。

147.对于捕食链来说,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分解者一定不占营养级,无机成分也一定不占营养级。

148.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

149.生殖隔离一定导致形成新物种,不同物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150.甲状腺激素作用:

促进代谢,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

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151.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异养需氧型代谢类型,不仅能利用葡萄糖合成醋酸,还能将酒精转化为醋酸。

152.在制作葡萄酒时,在发酵过程中,每隔12个小时左右要将瓶盖拧松一次,其目的是补充氧气,以利于酵母菌的繁殖。

153.制作葡萄酒与醋酸时的控制温度不相同,前者控制在30℃~35℃,后者的适宜温度是20℃左右。

154.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

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155.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直接变为醋酸。

156.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中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

有些微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