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63 物质的溶解性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99671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1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63 物质的溶解性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63 物质的溶解性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63 物质的溶解性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63 物质的溶解性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63 物质的溶解性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63 物质的溶解性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63 物质的溶解性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63 物质的溶解性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63 物质的溶解性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63 物质的溶解性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63 物质的溶解性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63 物质的溶解性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63 物质的溶解性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63 物质的溶解性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63 物质的溶解性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63 物质的溶解性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63 物质的溶解性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63 物质的溶解性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63 物质的溶解性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63 物质的溶解性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63 物质的溶解性解析版.docx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63 物质的溶解性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63 物质的溶解性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63 物质的溶解性解析版.docx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63物质的溶解性解析版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6.3物质的溶解性》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溶解的过程就是在水分子作用下,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过程

B.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分子的运动速率

C.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室温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钾固体能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

2.将5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晶体中不含水).下列有关量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

A.硝酸钠的溶解度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20℃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10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7

0

3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

C.升高温度,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

D.20℃时,甲的溶解度最小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

21

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

6.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点A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点B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能达到饱和

D.40℃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g

7.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

3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8.NaNO3和KN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S/g

NaNO3

87.6

94.9

110

122

148

KNO3

31.6

45.3

85.5

110

167

A.甲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

B.40℃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KNO3>NaNO3

C.t1应介于60℃~80℃

D.80℃时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NaNO3,要得到较纯净的KNO3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过滤等操作

9.如图是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甲、乙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时,析出的晶体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10.如图表示的是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KNO3溶液的浓度一定等于NaNO3溶液的浓度

B.T1℃时,在50g水里加入15gKNO3固体,充分溶解,可得到65g溶液

C.T1℃时,往180gNaNO3饱和溶液中加入620g水可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

D.若KNO3中混有少量NaNO3,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

11.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O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

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

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0分)

12.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3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3

37.0

37.3

硝酸钾

20.9

45.8

85.5

110

(1)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      (填“A”或“B”).

(2)60℃时,100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的该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

1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重物A,烧杯中盛有溶液B.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忽略A、B体积变化):

(1)若B为饱和氯化钠溶液,A与B不反应,向B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弹簧测力计示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

(2)若A为铁块,B为硫酸铜溶液,将A放入B中,过一会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

14.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由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①      ;②      .

(2)20℃时,将50克甲溶于100克水中,所得溶液为      溶液(填“饱和”、“不饱和”溶液).

(3)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

甲      乙(填“>”、“<”或“=”).

15.盐城濒临黄海,海盐文化全国知名.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场参观,带回了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填序号)

A.研钵B.量筒C.烧杯D.试管

(2)操作③的名称是      ,操作④中用到玻璃棒,作用为      .

(3)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7.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②称量时精盐与砝码放反了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16.NaOH、Na2CO3、NaCl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表1NaOH、Na2CO3、NaCl分别在水中的溶解度(S/g)

t/℃

NaOH

Na2CO3

NaCl

0

42

7.1

35.7

10

51

12.2

35.8

20

109

21.8

36.0

30

119

39.7

36.3

表2常温下,NaOH、Na2CO3、NaCl分别在乙醇中的溶解度(S/g)

NaOH

Na2CO3

NaCl

17.3

<0.01

0.1

根据表1和表2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2)20℃时,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为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小明同学将CO2通入饱和NaOH的乙醇溶液中.请推测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      ,推测依据是      .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6.3物质的溶解性》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溶解的过程就是在水分子作用下,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过程

B.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分子的运动速率

C.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室温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钾固体能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溶解的过程实际是溶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匀的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进行分析;

B、根据搅拌和升温能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进行分析;

C、根据汽油是溶解油污进行分析;

D、根据增加溶质,可以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形成饱和溶液进行分析.

【解答】解:

A、溶解的过程实际是溶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匀的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故A正确;

B、搅拌和升温能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可以加速溶解,故B正确;

C、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污,故C错误;

D、增加溶质,可以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形成饱和溶液,所以室温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钾固体能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注意汽油可以溶解油污,洗洁精可以乳化油污.

 

2.将5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晶体中不含水).下列有关量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

A.硝酸钠的溶解度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不同温度下硝酸钠溶解度不同进行解答;

B、根据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将5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进行解答;

C、根据将5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20℃溶剂无变化进行解答;

D、根据将5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20℃,溶剂无变化,溶质质量减少进行解答.

【解答】解:

A、不同温度下硝酸钠溶解度不同,故此选项错误;

B、溶液降温后析出溶质,溶液中的溶质变少,故此选项错误;

C、将5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20℃溶剂无变化,故此选项正确;

D、将5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20℃,溶剂无变化,溶质质量减少,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此题是对不同温度下同一物质饱和溶液的考查,只要抓住同一温度下同一物质的溶解度不同即可解决问题.

 

3.20℃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10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7

0

3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

C.升高温度,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

D.20℃时,甲的溶解度最小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乙溶液的状态来分析;

B.根据溶剂质量相同而甲、乙、丙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来分析;

C.乙已经完全溶解,改变温度后可能不会对溶质产生影响;

D.根据溶解度是指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该物质的质量进行分析.

【解答】解:

A.甲和丙中均有不溶解的溶质存在,说明二者均已饱和,根据乙物质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为0可知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正确;

B.20℃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中,所溶解的三种物质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乙>丙>甲,所以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故正确;

C.乙物质已经完全溶解在水中,如改变温度可能不会对溶质的质量产生影响,故错误;

D.由溶解度的概念可知,20℃时,在100g水所溶解的溶质质量越小(达到饱和状态时),其溶解度越小,故正确.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应注意在一定条件下有固体不能继续溶解则为饱和溶液,若没有固体剩余时应考虑可能恰好溶解达到饱和的情况.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

21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溶液的特点:

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析.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D、根据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计算.

【解答】解:

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如硫酸铜溶液,错误;

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正确;

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故错误;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

10,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知道饱和溶液的定义,物质溶于水的过程.

 

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解答】解:

A、据图可以看出,在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

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当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液的组成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正确;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明显,故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

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

 

6.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点A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点B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能达到饱和

D.40℃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g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0℃﹣70℃,溶解度逐渐增大,大于70℃,溶解度逐渐减小,故A错误;

B、点A在溶解度曲线上,所以点A对应的ZnSO4溶液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

C、通过观察溶解度曲线,升温或降温,溶解度都会减小,所以点B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能达到饱和,故C正确;

D、40℃时,ZnSO4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1%,所以ZnSO4的溶解度小于41g,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

3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确定物质能否全部溶解,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解答即可.

【解答】解:

A、t1℃时,相同质量的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此处没有提溶液的质量,故无法比较溶质质量的大小,错误;

B、t2℃时,A的溶解度是50g,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只能溶解25g,故溶液质量是75g,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g:

75g=1:

3,正确;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溶质质量分数,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t2℃相同,据图可以看出,C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错误;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

 

8.NaNO3和KN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S/g

NaNO3

87.6

94.9

110

122

148

KNO3

31.6

45.3

85.5

110

167

A.甲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

B.40℃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KNO3>NaNO3

C.t1应介于60℃~80℃

D.80℃时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NaNO3,要得到较纯净的KNO3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过滤等操作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溶解度曲线能定量表示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据此解答.

【解答】解: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甲表示KO3溶解度曲线,错误;

B、4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KNO3<NaNO3,错误;

C、t1时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根据表格看出,该温度应该介于60℃~80℃之间,正确;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明显,故80℃时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NaNO3,要得到较纯净的KNO3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过滤等操作,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9.如图是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甲、乙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时,析出的晶体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从溶液中结晶的方法有两种:

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时,应该用蒸发结晶;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时,应该用降温结晶.

【解答】解: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取降温的方法,该选项说法正确;

D、因为不知道饱和溶液的质量,因此无法比较甲、乙析出晶体的多少,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D.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

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0.如图表示的是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KNO3溶液的浓度一定等于NaNO3溶液的浓度

B.T1℃时,在50g水里加入15gKNO3固体,充分溶解,可得到65g溶液

C.T1℃时,往180gNaNO3饱和溶液中加入620g水可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

D.若KNO3中混有少量NaNO3,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意义分析;

B、根据溶解度的意义分析;

C、根据溶解度的意义、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分析;

D、根据KNO3、Na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分析.

【解答】解:

A、由K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KNO3、NaNO3的溶解度相同,此温度下KNO3、NaNO3饱和溶液的浓度相同,如不是饱和溶液,无法确定.故A错误;

B、由K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KNO3固体的溶解度是2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在50g水里加入15gKNO3固体,只能溶解10g,可得到60g溶液.故B错误;

C、由Na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NaNO3固体的溶解度是8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T1℃时,180gNaNO3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80g,加入620g水可配成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故C正确;

D、由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Na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若KNO3中混有少量NaNO3,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O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

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

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溶液中是否含有固体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根据溶解度曲线结合物质的溶解随温度的变化确定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解答.

【解答】解:

A、据图可以看出,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M表示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错误;

B、图甲中,a中溶解的固体质量小于b中溶解的固体质量,故a的质量分数小于b,错误;

C、图乙中,ab全部溶解,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正确;

D、30℃时,a、b的溶解度相等,若是饱和溶液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