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0079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1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答案.docx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答案.docx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答案

专题13动物的行为(含解析)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

一、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

1、动物的行为:

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

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

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

2、动物行为从获得的途径上分为:

先天性行为(不依赖生活经验)和后天学习行为(借助经验经历)。

先天性行为又称本能行为,是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自然进化而来,如:

蜜蜂跳舞、酿蜜、蜘蛛结网、母鸡营巢孵卵、昆虫的趋光趋热行为、动物的抚育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则是在后天的

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行为,如:

小狗算加法。

学习行为的意义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能判断或举例)

3、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乌鸦见到稻草人前后行为的变化)。

4、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二、动物学习的主要类型

1、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

(懂得举例和分辨)

2、判断群体的行为是否是社群行为,就看它的行为是否为群体服务,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也是一样的情形。

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

(懂得举例和分辨)

注意:

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

是否为同种动物。

记住:

动物行为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特别记住社群行为(判断动物群体是否是一个社群:

群体中是否有首领,群体中是否有分工合作)

3、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信息交流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

三、动物行为的研究

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2、要明白做一些实验验证某一问题时的步骤:

提出问题(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作记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经过推理总结作出结论。

那么为了减少偶然性,一般要设置一个对照组。

3、动物行为研究案例: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观察法为主)(法国昆虫学家)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实验法)(奥地利利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的杰出学者)-----通过颜色卡片来验证蜜蜂的色觉。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英国籍荷兰动物学家)

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奥地利学者,“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4、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

是否对研究对象(动物)施加外界影响。

联系:

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离不开观察法。

名师点睛☆典例分类

类型一:

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

【例1】【2015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生物试卷】下列哪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A.蚯蚓走迷宫B.孔雀开屏

C.

黑猩猩搬箱子取苹果D.马戏团小马钻火圈

【答案】B

考点:

本题考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点睛】本题考查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控制;后天性学习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类型二:

动物学习的主要类型

【例2】【2015年安徽省亳州市中考生物试卷】下列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昆虫是()

A.蜜蜂B.蝗虫C.蚂蚁D.狒狒

【答案】B

考点:

社会行为的特征。

【点睛】本题考查社会行为的的特点是群体生活,相互流行会行为的宣传。

类型三:

动物行为的研究

【例3】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A.用摄像机拍摄猎豹的运动,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B.用望远镜观察鸟类繁殖期的活动

C.动物园用闭路电视研究东北虎生育幼虎的过程

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海豚对声波反应的敏感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

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视觉有时会出现误差,精确的观察需要一定的工具。

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联系:

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选项A、B、C均没有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均属于观察法;选项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属于实验法,实验变量是声波。

故选D。

考点:

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点睛】本题考查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前者是在自然状态进行,而实验法则是人类控制实验条件再观察动物的

行为。

课时作业☆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2015年呼和浩特市初二年级结业考试生物试卷】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的

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往往年长

者是“首领”

D.孔雀开屏不属于动物个体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A

考点: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特点,动物信息的交流。

[2.【2015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卷】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蜘蛛结网B.大雁南飞C.飞蛾扑火D.鹦鹉学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动物的行为

受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受体内的遗传物质控制。

包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两种,先天性行为即是本能行为,是生来就具有的,如大雁南飞,飞蛾扑火和蜘蛛织网等;后天性学习行为是在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如鹦鹉学舌、黑猩猩摘香蕉等。

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学习行为和先天性行为的区别。

3.【2015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生物试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的、可保证动物基本生存能力的行为

B.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C.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D.动物行为的产生与生活环境没有任何关系

【答案】D

考点:

本题考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4.【2015年广东省珠海市中考生物试卷】某生物学习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动物甲、乙、丙完成绕道取食前的尝试次数分别是165次、32次、5次.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从低到高的顺序是

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甲→丙→乙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越大,利用经验解决问题能力就越强.“动物甲、乙、丙完成绕道取食前的尝试次数分别是165次、32次、5次”.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从低到高的顺序是甲→乙→丙。

故选A。

考点:

本题考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5.【2015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生物试卷】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蜘蛛结网B.大雁南飞C.飞蛾扑火D.

鹦鹉学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ABC、蜘蛛结网、大雁南飞、飞蛾扑火,都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因此都不属于学习行为,ABC不正确;鹦鹉学舌,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属于学习行为,D正确。

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6.【2015年广东省茂名市中考生物试卷】“失去雏鸟的红雀喂养金鱼”和“小鼠学走迷宫获取食物”,从行为获得的方式看分别属于

A.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B.学习行为、学习行为

C.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D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

【答案】C

考点:

本题考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7.【2015年成都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在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巴能自动断落,以逃避敌害.蜥蜴的这种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B.繁殖行为C.攻击行为D.取食行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防御行为:

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

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繁殖行为:

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

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攻击行为: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取食行为:

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

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巴能自动断落,目的是吸引敌害的注意,掩护自己逃跑。

因此属于防御行为。

故选A。

考点:

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8.【2015年内江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家鸽生殖发育过程中的繁殖行为的是(  )

A.占区、筑巢B.求偶、交配C.孵卵、育雏D.胎生、哺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鸟类生殖发育的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而生殖行为是与繁殖后代有关的所有行为。

如求偶、交配、筑巢、孵卵和亲代抚育等。

动物占区是为了繁衍后代或者得到稳定的食物来源而占据一个固定的区域。

然而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的特点。

故选:

D。

考点:

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9.【2015年安徽省亳州市中考生物试卷】音像店的老板养了一只狗,天天听着腾格尔的《天堂》这首歌,渐渐地狗也会“唱”这首歌了,只要音乐响起就会仰起头,跟着节律高声嚎叫.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B.社会行为C.先天性行为

D.学习行为

【答案】D

考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10.【2015年安徽省亳州市中考生物试卷】下列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昆虫是(  )

A.蜜蜂B.蝗虫C.蚂蚁D.狒狒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

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蜜蜂、蚂蚁,各成员之间都有明确的分工,因此都具有社会行为,AC正确;蝗虫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不具有社会行为,B不正确;狒狒具有严格的等级,有首领,因此具有社会行为,D正确。

故选:

B。

考点:

社会行为的特征。

11.【2015年恩施州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如图表示动物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

A.甲、乙B.乙、丁C.甲、丙D甲、丁

【答案】B

考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12.【2015年成都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下列属于动物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

A.蜘蛛结网B.蜜蜂筑巢

C.燕子孵卵D.鹦鹉学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动物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

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蜘蛛织网、蜜蜂筑巢、燕子孵卵是生来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ABC错误;鹦鹉学舌是在后天的学习中获得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故D正确。

故选:

D。

考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13【2015年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孙阿姨收养了一只流浪狗,为了居家的清洁卫生,于是训练这只狗入侧

大小便.狗入厕的这种行为属于(  )

A.社会行为B.学习行为C.先天性行为D.防御行为

【答案】B

考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14.【2015年内江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关于动物行为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蚂蚁和蜜蜂不具有社会行为

B.鹦鹉学舌属于后天性行为

C.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D.猫捉老鼠的行为能遗传给后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蚂蚁和蜜蜂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具有社会行为,A错误。

鹦鹉学舌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后天性行为,B正确;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C正确;猫捉老鼠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能遗传给后代,D正确。

故选:

A。

考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15.【2015年广东省中考生物试卷题】图阴影部分表示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共同特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生来就有B.都要生活经验C.都由环境因素决定

D.都与遗传物质有关

【答案】D

考点: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6.【2015年广东省中考生物试卷题】表内是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

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假设步骤的是()

A

步骤1

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运食物,心想蚂蚁爱吃哪些食物?

B

步骤2

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蚂蚁喜欢吃甜食

C

步骤3

在一个培养基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放进蚂蚁进行探究

D

步骤4

过几次重复实验,得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表内步骤1可知,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食物,心想蚂蚁爱吃哪些食物这是探究过程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A不符合题意;由步骤2可知,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蚂蚁喜欢吃甜食是探究过程中的作出假设,B符合题意;由步骤3可知,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放进蚂蚁进行探究,这是设计探究的方案,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C不符合题意;由步骤4可知,通过几次反复实验,得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是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探究蚂蚁的行为。

17.【2015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生物试题】下列不属于传递信息行为的是()

A.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叫声B.工蜂跳“8”字舞

C.蟑螂昼伏夜出D.鸟类鸣叫

【答案】C

考点: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即动物的通讯。

18.【2015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生物试题】下列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信息交流作用的是(  )

A.蟑螂的昼伏夜出B.蜜蜂的圆形舞

C.母鸡召唤小鸡的叫声D.蝶类释放性外激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蟑螂的昼伏夜出不是群体内的信息交流,A错误;蜜蜂跳圆形舞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位置,用动作进行信息交流,B正确;小鸡的鸣叫是通过声音来交流,C正确;蝶类通过释放性外激素来交流,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A。

考点:

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19

.【2015年张家界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下列各组动物的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蚂蚁做巢、蚯蚓走T形迷宫、大山雀偷饮牛奶

B.蜘蛛织网、蚂蚁做巢、企鹅孵卵

C.蜜蜂采蜜、鱼类洄游、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

D.鸟类迁徙、黑猩猩从蚁穴中取出白蚁、蝉的鸣叫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蚯蚓走T型迷宫,大山雀偷饮牛奶、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幼小黑猩猩从洞穴中取出白蚁,是通过学习训练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企鹅孵卵、蚂蚁做巢、蜘蛛结网、鸟类迁徙、蝉的鸣叫、鱼类洄游,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选B。

考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20.【2015年临沂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试题】八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动物行为作了下列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C、白蚁营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繁殖行为

D、乌

贼遇敌害时喷出“墨汁”属于攻击行为

【答案】A

考点:

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21【2015年威海市初中学业考试生物长试题】不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孔雀开屏B、老马识途C、蜜蜂采蜜D、小鸡长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孔雀开屏属于生殖行为,A正确;老马识途属于学习行为,B正确;蜜蜂采蜜属于先天性行为,C正确;小鸡长大不属于动物的行为,D错误。

故选D。

考点:

动物行为概念、特点。

22、【2015年山东省烟台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春末夏初的“蛙声”是青蛙的()行为

A求偶B迁徙C取食D防御

【答案】A

考点:

青蛙的生殖与发育。

二、非选择题

23.【2015年益阳市普通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在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的

设计方案如右图所示:

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小白鼠放进迷宫入口,记录小白鼠“尝试与错误”次数。

据此回答:

(1)与蚯蚓走“T”形迷宫相比,小白鼠“尝试与错误”

次数要少得多,因为小白鼠的_______能力比蚯蚓强,这种

这种差异主要由__________决定的。

(2)实验结论:

(3)上述探究活动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

(答出一项即可)。

(4)在该实验的基础上,仍以小白鼠为例,再提出一个探究问题。

【答案】

(1)学习;遗传物质;

(2)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3)用2只以上的小鼠做实验;重复实验等;(4)如不同性别的小

白鼠学习能力是否有差异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

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就越弱,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和“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小白鼠比蚯蚓高等,其“尝试与错误”次数比蚯蚓要少,学习能力较强。

(2)小白鼠通过多次的尝试与错误,能够顺利走出迷宫,说明小白鼠的这种行为是学习行为。

(3)为了防止偶然因素的影响或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有可信度,因此要用多只小鼠或重复实验。

(4)小白鼠的性别不同,学习能力可能不同。

因此以小白鼠为例,我们可以再提出一个探究问题:

不同性别的小白鼠学习能力是否有差异。

考点: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24.【2014-2015学年山东省龙口市第五中学(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印度曾有过“狼孩”的报道:

一只失去幼仔的母狼,疯狂闯进了主人不在家的一户农舍,对园里的鸡群大肆捕咬.此时,留在家里的婴儿受到惊吓大声啼哭起来,于是母狼循着哭声越窗进入屋内…闻讯赶回家的主人,正看到衔着婴儿的母狼入山林.

十余年后的一天,人们终于在山林里发现了被母狼哺育长大的孩子:

一个赤身裸体,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齿撕咬生肉为食的“狼孩”.

试根据这

一报道分析:

(1)狼属于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与其食性相适应的的牙齿特点是。

(2)人会说话从获得途径看是行为,“狼孩”不会说话、不

懂人言、只会嚎叫,追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齿撕咬生肉为食,这说明了在动物的学习行为中,对行为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狼群中有首领,群体中各自分工、协作,这是行为.狼群的通讯依靠,通讯对它们生存的意义是

【答案】

(1)哺乳类犬齿发达,适于撕咬猎物

(2)学习环境因素(3)社会声音靠集体的力量共同获取食物、逃避敌害和种族繁衍

(2)动物的行为是指在体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如动物的动作,声音,身体姿态,散发的气味等。

动物的行为由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受遗传物质的控制,本能反身,固定不变;后天性学习行是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动物越高等,学行习行越复杂,不受遗传物质的控制,不能遗传给后代,但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因此,人会说话从获得途径看是学习行为,“狼孩”不会说话、不

懂人言、只会嚎叫,追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齿撕咬生肉为食,这说明了在动物的学习行为中,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考点:

哺乳动物的特征、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理解社群行为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5.【2014-2015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八年级(五四制)上学期期中考试题】请回答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问题:

(1)刚出生的小袋鼠只有人的手指那么大,眼睛还睁不开。

它出生时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向母袋鼠的尾尖,再从尾尖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

小袋鼠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____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___________所决定。

(2)幼小的

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一根蘸水的树枝从洞穴中钓

取白蚁作为食物。

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

当香蕉被挂在高处够不到时,黑猩猩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

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

幼小的黑猩猩和成年黑猩猩的这两种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而获得的行为,是学习行为;而其他较低等的动物学不会这些行为,可见学习行为必需建立在___________的基础上。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___________,也就大大增强了动物_____________的能力。

如果幼小的黑猩猩从小就与成年的黑猩猩隔离,也无法获得这些行为,可见___________因素对学习行为的获得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有利于动物的______和_________,相比之下,学习行为的优越性在于使动物能够更好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先天性遗传物质

(2)生活经验学习遗传物质复杂适应环境环境(3)生存繁殖后代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解析】

试题分析:

(1)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是由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一种本能反应,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控制,如蜘蛛结网,蜜蜂酿蜜等,适应相对不变的环境;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生活经历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来的,受环境因素

考点: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的概念,调节和控制,以及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特点。

26、【2013-2014学年云南省西盟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