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16功和功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16314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16功和功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16功和功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16功和功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16功和功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16功和功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16功和功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16功和功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16功和功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16功和功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16功和功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16功和功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16功和功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16功和功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16功和功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16功和功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16功和功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16功和功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16功和功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16功和功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16功和功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16功和功率.docx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16功和功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16功和功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16功和功率.docx

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考点16功和功率

考点16功和功率

【知识回顾】

考点一、功

1.功的定义: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4.功的公式:

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

5.功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

焦耳,符号是J,1J=1N·m。

6.功的公式的应用:

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是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力臂单位不能写成“焦”)。

考点二、功率

1.定义:

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或说成:

单位时间内力作做的功。

2.功率的物理意义:

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3.公式:

4.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单位是瓦特,符号是W。

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马力。

换算关系:

5.功率公式的解释:

(1)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沿拉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做功的功率等于力与物体速度的乘积,即

(2)利用该公式时要注意:

拉力F必须是恒力,且物体运动的速度应不变;v的单位必须用m/s,这样算出的功率单位才是W;速度v跟拉力F必须对应,即v必须是受到拉力的物体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的速度。

【考点梳理】

考点一、功

功、功率和机械能是初中物理重点内容,也是中考试卷中分值高、考查形式多样、问题变化较多的内容,所以做好本部分的专题复习尤为重要。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对于“功”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主要内容有:

功概念的认识以及简单计算,能解释生活中做功例子等。

功在中考中常见题型是选择题和计算型填空题,均属于基础题型,试题难度以中等为主;难度较高主要集中判断物体(力)做功,通过对功的计算考查学生对功的理解程度。

考点二、功率

功、功率和机械能是初中物理重点内容,也是中考试卷中分值高、考查形式多样、问题变化较多的内容,所以做好本部分的专题复习尤为重要。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对于“功率”主要考查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主要内容有:

功率概念的认识以及简单计算,能进行功率的计算并利用功率解释生活中例子等。

功率在中考中出现概率很高并经常与功的概念结合出现。

考题主要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为主,常见题型是选择题和计算型填空题,均属于基础题型,试题难度以中等为主;难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判断物体(力)做功功率并与效率结合在一起的题目,通过对功率的计算考查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程度。

考点一、功

【典例一】(2019·海南)用大小相同的力F,作用在质量不同的物体上,使它们分别在同一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如图所示),F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则()。

A.B.C.D.

【答案】B。

【解析】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得,。

可见,故应选B。

【举一反三】

1.(2019·武威)“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李明同学坚持骑自行车上下学,他的质量为50kg,所骑自行车质量为15kg。

(g=10N/kg)求:

(1)若他在平直公路上5min内匀速行驶了1500m,则这段时间他骑行的速度是多大?

(2)若他骑行时的牵引力恒为60N,则他骑行这5min内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

(3)若他骑行时自行车两轮与地面总的接触面积为25cm2,则他骑行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解析】

(1)他骑行的速度是:

v===5m/s。

(2)他在平直公路上5min内匀速行驶,受力平衡,则阻力f=F=60N,

所以他骑行这5min内克服阻力做的功:

W=fs=60N×1500m=9×104J。

(3)骑行过程中地面受到的压力为:

F压=G总=(m人+m车)g=(50kg+15kg)×10N/kg=650N,

则他骑行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

p==2.6×105Pa。

答:

(1)这段时间他骑行的速度是5m/s;

(2)若他骑行时的牵引力恒为60N,则他骑行这5min内克服阻力做了9×104J功;(3)若他骑行时自行车两轮与地面总的接触面积为25cm2,则他骑行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2.6×105Pa。

2.(2017•黄冈)滑板车是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玩具,使用时一只脚站在滑板上,另一只脚蹬地,滑板车就能载着人前进。

蹬地时人对车  (选填“做功”或“不做功”);蹬地的脚离地后,人和车由于  一起继续向前滑行,滑行时以人为参照物,滑板车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做功、惯性、静止。

【解析】滑板车使用时一只脚站在滑板上,另一只脚蹬地,滑板车就能载着人前进,有力有距离,所以蹬地时人对车做功;蹬地的脚离地后,人和车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一起继续向前滑行;滑行时以人为参照物,滑板车与人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滑板车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

做功、惯性、静止。

3.(2019·邵阳)一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以0.2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4s,拉力F大小为5N,4s内拉力F做的功为()。

A.1JB.3JC.2JD.4J

【答案】D。

【解析】由v可得,物体移动的距离s=vt=0.2m/s×4s=0.8m,

拉力F做的功W=Fs=5N×0.8m=4J。

故选D。

考点二、功率

【典例二】(2019·邵阳)参加今年邵阳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王小鹏同学听到考试预备铃响了,考室还在四楼呀!

一口气从一楼跑到四楼考室,所用时间为30秒。

他上楼过程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

A.1.5WB.15WC.150WD.1500W

【答案】C。

【解析】王小鹏同学的体重约为500N,一层楼高约为3m,从一楼跑到四楼上升了三层楼的高度约9m,所用时间为30s;则克服自己重力做功的功率约为:

P=150W。

故选C。

【举一反三】

1.(2019·绵阳)如图所示,斜面长20m、高10m,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一位同学用平行于斜面向上40N的拉力,在20s内把重60N的物体沿斜面向上匀速拉动了10m。

在此过程中()。

A.斜面的机械效率是66.7%;

B.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

C.该同学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是10W;

D.该同学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是30W

【答案】B。

【解析】由题知,斜面长20m、高10m,则物体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s=10m时,物体升高h=5m;

(1)拉力F做的总功:

W总=Fs=40N×10m=400J;

拉力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60N×5m=300J;

斜面的机械效率:

(2)该同学对物体做功的功率:

故选B。

2.(2019·邵阳)参加今年邵阳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王小鹏同学听到考试预备铃响了,考室还在四楼呀!

一口气从一楼跑到四楼考室,所用时间为30秒。

他上楼过程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

A.1.5WB.15WC.150WD.1500W

【答案】C。

【解析】王小鹏同学的体重约为500N,一层楼高约为3m,从一楼跑到四楼上升了三层楼的高度约9m,所用时间为30s;

则克服自己重力做功的功率约为:

P150W。

故选C。

3.(2017·广东)妈妈与小明进行爬山比赛,他们选择的起点、路径和终点都相同,全程设为匀速运动,妈妈的体重是小明的2倍,妈妈所用的时间是小明的3倍,若妈妈克服重力做功为W1、功率为P1,小明克服自身重力做功为W2、功率为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W1:

W2=1:

1B.W1:

W2=2:

3C.P1:

P2=1:

1D.P1:

P2=2:

3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妈妈的重力与小明的重力之比是:

,他们所用时间之比为:

;根据功的公式:

(h是高度),得到:

;根据功率公式:

,得到:

故,

;由此可见正确答案是D。

故答案是D。

1、选择题

1.(2019·贵港市覃塘区中考一模)如图所示,小球甲在O点从静止开始下落,先后经过A、B两点。

已知OA=AB.小球乙在P点从静止开始下落,先后经过C、D两点,已知小球乙经过PC段所用的时间与经过CD段所用的时间相等。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甲在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有重力作用;

B.小球甲通过OA段重力做功快,通过AB段重力做功慢;

C.小球乙在下落过程中动能变大,势能变小;

D.小球乙通过PC段重力做功慢,通过CD段重力做功快

【答案】ACD。

【解析】A、空中的小球受到重力的作用,小球甲在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重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

B、小球甲的重力不变,通过的距离OA=AB,根据W=Gh可知,小球甲通过OA段和AB段重力做的功相同;

由题意可知,小球在OA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OA和AB的距离相等,所以在OA段所用时间大于在AB段所用的时间,

根据P=

可知,小球甲通过OA段重力做功慢,通过AB段重力做功快。

故B错误;

C、小球乙在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大,高度减小,所以其动能变大,势能变小。

故C正确;

D、小球乙的重力不变,由图知,通过的距离PC<CD,根据W=Gh可知,小球乙通过PC段重力做功少,通过CD段重力做功多,已知小球乙经过PC段所用的时间与经过CD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根据P=

可知,小球乙通过PC段重力做功慢,通过CD段重力做功快。

故D正确。

故选ACD。

2.(2019·随州市中考模拟)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设置了图

(1)所示的滑轮组装置。

当用图

(2)甲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乙和丙所示。

(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0-1s内,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100N;

B.1s-2s内,拉力F做的功是187.5J;

C.2s-3s内,拉力F的功率是10W;

D.2s-3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2.5%

【答案】B。

【解析】

(1)由图乙可知,在0~1s内,拉力F=30N.取动滑轮和重物为研究对象,受到向下的重力G和G动,向上的支持力F支,及三根绳子向上的拉力F′作用,处于静止状态;

地面对重物的支持力F支=G-F′=G-3F拉+G动=100N-3×30N+G动=G动+10N;故A错误;

(2)由图可知在2~3s内,重物做匀速运动,v3=2.50m/s,拉力F3=40N,

因为从动滑轮上直接引出的绳子股数(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

所以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速度v3′=3v3=3×2.50m/s=7.5m/s,

拉力做功功率(总功率):

P总=F3V3′=40N×7.5m/s=300W,故C错误;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100%=

×100%=

×100%≈83.33%,故D错误;

(3)在1~2s内,拉力F2=50N,重物上升高度h2=1.25m,

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距离s2=3h2=3×1.25m=3.75m,

拉力做的功:

W=F2S2=50N×3.75m=187.5J;故B正确。

故选B。

3.(2019·武汉市武昌区中考一模)用弹簧测力计两次水平拉同一木块,使它在同一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是它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木块受到的拉力为3.2N;

B.木块第一次和第二次速度之比为1:

2;

C.木块两次受到滑动摩擦力之比为1:

1;

D.相同时间内拉力两次对木块做功之比为1:

1

【答案】C。

【解析】A、从图甲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4N,即图甲中木块受到的拉力为3.4N,故A错误;

B、从图乙可知,木块两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第一次10s运动路程为50m,第二次10s运动路程为25m;因为时间一定,速度与路程成正比,即木块第一次和第二次速度之比为50m:

25m=2:

1,故B错误;

C、两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相同,摩擦力相同,即木块两次受到滑动摩擦力之比为1:

1,故C正确;

D、从图乙可知,木块两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所以两次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相等,因为摩擦力相同,故拉力也相同;由B可知相同时间内的路程之比为s1:

s2=2:

1,根据W=Fs可得W1:

W2=2:

1,故D错误。

故选C。

4.(2019·巴中市巴州区中考一模)小明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出判断小车运动状态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将压敏电阻和一块挡板固定在绝缘小车上,中间放置一个光滑绝缘小球,小车始终在平直的轨道上向右运动。

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所受的压力增大而减小。

小车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

已知电源电压为6V,电阻R0为5Ω,小车在0~10s内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5m/s.则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小车在

内通过的路程是4m;

B.小车在

内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C.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压敏电阻R的阻值是

D.小车在

内,当电路中电流最大时压敏电阻所消耗的功率是4W

【答案】D。

【解析】A、由于小车在0~10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v=

得,小车在0~8s内通过的路程:

s=vt=0.5m/s×8s=4m,故A正确;

B、在10~20s内,电流I均匀变大,说明压敏电阻R的阻值变小,压力变大,

小车做加速运动,即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故B正确;

C、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时,电路中的电流I=0.4A,

由I=

得,电路总电阻:

R总=

=

=15Ω,

则压敏电阻R的阻值:

R=R总-R0=15Ω-5Ω=10Ω,故C正确;

D、小车在0~20s内,电路中最大电流I最大=1.0A,

由I=

得,电阻R0两端的电压:

U0=I最大R0=1.0A×5Ω=5V,

压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

U压敏=U-U0=6V-5V=1V,

则压敏电阻所消耗的功率:

P=U压敏I最大=1V×1.0A=1W,故D错误。

故选D。

5.(2017•岳阳)如图,小明沿水平地面推箱子,但箱子没有移动,此过程()。

A.小明对箱子没有做功;

B.重力对箱子做了功;

C.小明对箱子的推力大于地面对箱子的阻力;

D.箱子所受的重力与箱子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A。

【解析】做功包括两个必要的条件:

一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小明对箱子用了力且箱子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小明做了功,故A正确。

箱子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不做功,故B错。

箱子处于静止状态,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所以小明对箱子的推力等于地面对箱子的阻力,故C错。

重力和压力和方向是相同的,它们不是平衡力,故D错;应选A。

6.(2017·长春)一位同学正在进行投掷实心球的训练,以下情境中,他对球做功的是()。

A.手拿球静止;B.手托球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C.将球举起;D.抛出后的球在空中继续运动

【答案】C。

【解析】A、手拿球静止,有力,但球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故没有做功,故A错误。

B、手托球水平匀速直线运动,有力,但球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故没有做功,故B错误。

C、将球举起,有力作用在球上,球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定的距离,故有力做功,故C正确。

D、球飞出去,球由于惯性向前运动,有距离,但没有对球施加力,没有对球做功,故D错误。

故选C。

7.(2017•德阳)一定质量的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物体运动的路程S-t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10s时的速度大于4s时的速度;

B.0-6s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大于6-12s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C.0-6s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小于6-12s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

D.0-6s物体所受的拉力大于6-12s物体所受的拉力

【答案】B。

【解析】从图象上看,0~6s和6s~12s物体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0~6s过程中通过的路程是3m,6~12s的过程中通过路程为1m,因为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多,速度越大,因此0~6s过程中的速度大于6~12s的过程中的速度,即4s时的速度大于10s时的速度,故A错误。

从图中可以看出,0~6s过程中通过的距离为3m;6~12s的过程中通过的距离为1m;而拉力相同,由W=FS可知,0至6s内钢索拉力做

的功大于6s至12s内钢索拉力做的功;故B正确。

由于速度发生了改变,根据P=Fv可知,由0~6s过程中的速度大于6~12s的过程中的速度,0-6s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大于6-12s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故C错误。

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阻力,0~6s物体所受的拉力等于6-12s物体所受的拉力,故D错误。

二、填空题

8.(2017•绍兴)如图为四旋翼无人机,质量为1.2千克,下方悬挂着一个质量为0.1千克的摄像机。

在10秒内无人机从地面竖直上升了20米,然后边摄像边斜向上飞行了30秒,仪表盘上显示离地高度为36米。

无人机前10秒对摄像机做功焦,整个过程中,无人机对摄像机做功的功率为瓦。

【答案】

(1)20;

(2)0.9W。

【解析】

(1)前10秒对摄像机做功W=Gh=mgh=0.1kg×10N/kg×20m=20J。

(2)整个过程无人机对摄像机做功

功率:

9.

(2019·白银市靖远县中考二模)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着一质量为0.9kg,(材质均匀、实心)的长方体。

(取g=10N/kg)

(1)若给该长方体施加一竖直向上大小为6N的拉力后,长方体所受合力为  N。

(2)如果用如图乙所示滑轮组将该长方体在4s内匀速提升6m,所用拉力为6N,则拉力的功率为  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答案】

(1)0;

(2)18;75%。

【解析】

(1)物体的重力:

G=mg=0.9kg×10N/kg=9N,拉力F=6N,

因为G大于拉力F,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长方体所受合力为0;

(2)则图象,承担物重的绳子为两段,则绳端移动的距离:

s=2h=2×6m=12m,

则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6N×12m=72J,

拉力的功率:

P=

=18W;

有用功:

W有=Gh=9N×6m=54J,

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η=

×100%=75%。

故答案为:

(1)0;

(2)18;75%。

10.(2019·保定市莲池区中考一模)继“共享单车”之后又推出了“共享汽车”。

如图所示,“共享汽车”是纯电动汽车,充满电时可行驶约170公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动汽车的使用减少了化石燃料的消耗,同时,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还具有的主要优点是  。

(2)若一辆电动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了10min,已知该轿车的质量为1200kg,行驶时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2倍(g取10N/kg),则牵引力为  N,此时汽车的功率为  kW。

【答案】

(1)环保;效率高;噪音小;

(2)2400;48。

【解析】

(1)电动车与汽油为燃料的汽车比较,它的优点是清洁无污染、噪音低;

(2)汽车做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得牵引力:

F=f=0.2G=0.2mg=0.2×1200kg×10N/kg=2400N;

汽车的速度:

v=72km/h=20m/s;

汽车的功率:

P=

=Fv=2400N×20m/s=4.8×104W=48kW;

故答案为:

(1)环保;效率高;噪音小;

(2)2400;48。

11.(2019·德州市德城区中考二模)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推力F的作用,其F﹣t和v﹣t的图象分别如图乙、丙所示。

由图象可知:

9~12s内,推力对物体做功  J,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

【答案】180;60。

【解析】

(1)由丙图知,9~12s时,物体做匀速运动,且v=1m/s,由乙图知,9﹣12s时的推力F=60N,

推力F做功:

W=Fs=Fvt=60N×1m/s×3s=180J;

(2)由丙图知,9~12s时,物体做匀速运动,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与推力F平衡,则摩擦力f=F=60N。

由丙图知,t=5s时,物体做加速运动,由于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没有改变,所以摩擦力大小不变,仍为60N。

故答案为:

180;60。

三、计算题

12.(2019·威海市中考最后一模)在某段平直的路上,小明骑着一辆电动自行车匀速行驶100m,用时20s,已知小明和车对地面的压力为1200N,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05m2,电动自行车牵引力恒为60N.在这个过程中,求:

(1)小明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2)自行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3)自行车的牵引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解析】

(1)自行车的速度:

(2)自行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1200N,S=0.05m2,

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3)牵引力做功:

W=Fs=60N×100m=6000J。

答:

(1)小明骑车的速度是5m/s;

(2)自行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2.4×104Pa;(3)自行车的牵引力所做的功是6000J。

13.(2017·益阳)跳伞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运动,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某次跳伞训练过程中,一体重为500N的运动员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竖直跳下,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经15s下落210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直至落地,整个过程用时30s,求在这个过程中:

(1)运动员下落的平均速度;

(2)重力做的功;

(3)匀速下降时重力做功的功率。

【解析】

(1)由题可知,运动员在0﹣15s下落的路程为s前=210m,

由图象可知,15s后运动员以6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运动员在15﹣30s通过的路程为:

s后=vt后=6m/s×15s=90m;

运动员通过的总路程为:

s=s前+s后=210m+90m=300m,

总时间为t=30s,则整个过程中运动员下落的平均速度:

v′=

=

=10m/s。

(2)运动员下落的高度为:

h=s=300m;

重力做的功:

W=Gh=500N×300m=1.5×105J。

(3)匀速下降时,重力做功的功率:

P=Fv=Gv=500N×6m/s=3×103W。

答:

(1)运动员下落的平均速度为10m/s;

(2)重力做的功为1.5×105J;(3)匀速下降时重力做功的功率为3×103W。

14.(2017•嘉兴)如图为某款擦窗机器人,它凭借其底部的真空泵在机身和玻璃之间形成低气压,牢牢地吸附在竖直玻璃上。

请回答:

(1)当它静止在竖直玻璃上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  。

(2)擦窗机器人的擦试速度是4分钟/米2,要擦完总面积为3米2的窗玻璃需要  分钟。

(3)工作时擦窗机器人对玻璃的压力为28牛,内外气压差达到800帕,求擦窗机器人与玻璃的接触面积至少为多少平方米?

(4)擦窗机器人的总质量为1.2千克,工作时的实际功率为80瓦,它在竖直向上擦窗过程中有0.25%的电能用于克服重力做功;若窗户足够高,持续竖直向上擦窗20分钟,擦窗机器人可上升的最大高度为多少米?

(取g=10牛/千克)

【答案】

(1)竖直向上;

(2)12;(3)擦窗机器人与玻璃的接触面积至少为0.035m2;(4)擦窗机器人可上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