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0135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docx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docx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

 

XX市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公开征求意见稿)

 

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9月8日)

一、现实基础: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发展形势:

以现代化的教育培养现代化的人才

三、总体战略:

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主题

(三)工作方针

(四)总体目标

四、主要任务:

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

(五)推进基础教育优质持续发展

(六)推进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发展

(七)推进高等教育优质创新发展

(八)推进终身教育开放互动发展

(九)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十)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十一)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十二)提升区域教育国际竞争力

(十三)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

(十四)提升教育体制机制创新能力

五、重点工程:

打造区域教育现代化特色和品牌

(十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X区建设工程

(十六)特殊教育按需供教工程

(十七)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十八)职业教育产教结合创优工程

(十九)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二十)学习型城市建设工程

(二十一)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工程

(二十二)姑苏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二十三)国际学校和海外基地建设工程

(二十四)数字化学习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六、保障机制:

增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合力和活力

(二十五)注重统筹协调

(二十六)加大教育投入

(二十七)加强党的建设

(二十八)推进依法治教

(二十九)强化教育科研

(三十)加快组织实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XX教育现代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更好地服务XX经济社会新一轮大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现实基础: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XX历来教育发达、人文荟萃。

历史上先后有51名状元、1500余名进士出自XX,当代XX籍的两院院士达104名。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全市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982年,率先基本普及小学教育;1992年,率先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98年,率先普及高中段教育;2004年,率先普及高等教育;2006年,率先实施免费义务教育;2007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全市在校学生125万多人,在职教职工近9万人。

有幼儿园405所,其中省、市优质幼儿园316所。

有小学334所、初中189所,全部建成XX市教育现代化学校。

有普通高中67所,其中公办高中全部建成省三星级高中,四星级高中达31所。

有中等职业学校48所,其中省三星级职业学校8所,省高水平示X性(四星级)职业学校7所。

有普通高等学校20所、独立学院4所。

有外籍人员子女学校4所,台商子女学校1所。

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残障儿童入学率达98%以上。

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10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3%。

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15.2年。

具有XX特色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XX教育事业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突出体现在:

第一,各级党委和政府都秉承吴文化“崇文尚教”传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依法保证教育经费投入;第二,率先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第三,坚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打造区域教育特色品牌;第四,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师德、学历、能力同步要求,整体提升;第五,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善于与时俱进,敢于改革创新,不断调整教育发展方式。

二、发展形势:

以现代化的教育培养现代化的人才

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来看,未来一段时期,国际经济政治将处于深刻变化之中,知识竞争和创新驱动发展仍然是世界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及深化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重点、方式也将发生深刻变化。

从XX经济社会发展来看,我市正处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型经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XX市委、市政府“把我市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开放创新的先行区、城乡一体的示X区,成为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的总体目标,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从XX教育发展现状看,与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期盼相比,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教育发展相比,我市教育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是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方法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够适应,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互动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尚不平衡,“入园难”、“择校热”等现象没有根本性消除;三是素质教育有待深化,不遵循教育规律、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现象没有根本性消除;四是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名教师、名校长偏少,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五是教育管理制度创新力度不够,学校自主发展和特色发展能力有待加强。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战略地位。

强市必先强教。

XX教育已进入以人为本、结构优化、城乡一体、质量提升、体制创新的新时期,必须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先进的理念、更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遵循教育发展基本规律,顺应世界先进发展趋势,探索中国特色、时代特征、XX特点的教育改革发展新路,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教育现代化,以现代化的教育培养现代化的人才。

三、总体战略:

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以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为重点,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率先建成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为全面建成“三区三城”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二)战略主题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是XX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和战略主题。

——办好每一所学校是促进教育优质协调发展的根本。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更大的决心、用更多的财力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现代化建设,全面消除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优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教好每一个学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坚持育人为本,深化素质教育,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提高学生秉承中华优良传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发展好每一位教师是科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强师德师能建设,推进教育人事制度创新,重视教师资源的投入、开发和有效利用,调动好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好广大教师服务社会、服务学生、服务中心工作的作用。

(三)工作方针

推进XX教育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必须贯彻“优先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内涵发展”的工作方针,实现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跨越。

——优先发展。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创新发展。

坚持解放思想,深化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招生考试制度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管理机制、教育投入方式和教育评价制度。

促进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实现对国际先进水平的追赶与超越。

——协调发展。

围绕促进教育公平,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使XX教育在结构上科学合理,规模上相互适应,质量上相互支撑。

——内涵发展。

坚持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放在突出位置,推进教育发展从注重外延扩X向注重内涵提升、从注重硬件建设向注重软件建设跨越,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四)总体目标

到2020年,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

实现这一目标,分两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2010-2015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本世纪初平均水平。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普遍开展,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具有区域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更加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多元,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持续提升,教育综合竞争力位居发达地区同类城市前列。

——第二阶段(2016-2020年),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同期平均水平。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专业结构、人才质量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市场需求及劳动就业结合更加紧密。

高等教育全面参与创新型城市建设。

全面建立以更为科学、更加开放、更高品质为特点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以学习型城市为标志的、覆盖城乡、涵盖一生的终身教育体系。

教育的供给服务能力、人才支持能力、文化引领能力和知识贡献能力显著增强,教育综合竞争力位居国际先进城市前列。

XX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

指标

XX

XX

全国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2009年

2020年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100

100

100

96

98

51

60

70

义务教育巩固率(%)

100

100

100

99

99

91

93

95

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

100

100

100

95

95

79

87

9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63

68

73

40

60

24

36

40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

58

65

80

48

60

13

19

23

老年教育普及率(%)

15

30

50

--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5.2

15.5

16

14

15

12.4

13.3

13.5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17.9

26

31

13.9

26

9.9

15

20

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

80

90

98

90

--

--

--

达到省定优秀标准的各级各类学校比例(%)

60

75

90

--

80

--

--

--

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

高于省核定比例

高于中央

核定比例

--

--

--

全社会教育投入增长比例

高于GDP增长比例

高于GDP

增长比例

社会、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

90

95

95

90

--

--

--

学校对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

90

95

95

90

--

--

--

四、主要任务:

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

(五)推进基础教育优质持续发展

——学前教育优质健康发展。

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构建更加完善的以政府投入为主、公办幼儿园为主、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为主、鼓励多渠道投入、支持多体制办园的学前教育体系。

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发展学前教育。

加强城市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建设,更好地满足幼儿入园需求。

到2015年,省、市优质幼儿园比例达85%,2020年达95%以上。

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到2015年,早期教育覆盖率达90%以上,2020年实现全覆盖。

坚持学前教育的科学性,普及科学保教方法,加强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管理和评价。

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高标准、高水平创建XX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X区,使区域内校际之间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等大致相当、各有特色,基本消除“择校”现象,义务教育公平度、满意度不断提高。

完善流动就业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坚持政府负责、公办学校吸纳为主,确保流动就业人口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制定《XX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办学标准》,到2015年,70%以上小学、初中、特殊教育学校建成XX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学校,2020年达90%以上。

——普通高中优质多元发展。

坚持优质发展与特色发展相结合、强化基础与发展个性相结合、知识传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形成多渠道升学、多样化成才的普通高中办学模式。

探索高中和大学的有效合作机制,建成2-3所创新人才基地学校。

加强科技、体育、艺术、第二外语等特色高中建设,建成2-3所国家特色高中实验学校。

鼓励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

到2015年,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建成为省优质高中;到2020年,建成15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中。

(六)推进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发展

——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优质化、市场化、国际化、终身化发展战略。

坚持以富民为主题、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质量为核心、改革为动力,完善普职互通、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城乡一体发展、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对接的区域现代职教体系,为经济转型升级、建设“三区三城”输送“德高技强,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发挥XX国际教育园的龙头作用,深化“开放、共享”理念,把XX国际教育园建成全国一流的示X性职业教育园区。

加强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推进区域共同发展。

——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水平。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和人才素质结构,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

深入学习借鉴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先进职教经验,开展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创优发展实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突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就业创业创新能力。

加强骨干学校建设,到2012年,县级职教中心校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示X性中等职业学校,其他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部建成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到2020年,建成10所以上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示X性中等职业学校,建成7所省级以上高水平示X性高等职业院校,建成一批国家示X专业点、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级职业教育品牌特色专业和省级职业教育精品课程。

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建立共享型的XX市学生创业中心,到2012年,所有职业院校均建有学生创业基地和项目;到2020年,建成一批省级学生创业基地,形成具有XX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应届毕业生创业实践率达35%以上。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率先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

完善就业准入制度。

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注册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和技师学院学习制度。

完善流动就业人口随迁子女就读中等职业教育制度。

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社会氛围,营造尊重劳动、重视技能、重视高技能人才的社会风尚。

(七)推进高等教育优质创新发展

——构建区域高等教育体系。

适当扩大在苏高校规模,适度控制招生增长幅度,完善层次清晰、定位准确、衔接通畅、发展协调的区域高等教育体系。

支持在苏高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以提高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为重点,深化改革,创新机制,错位竞争,合作共赢,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最高水平、办成品牌特色,推进创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形成在全省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校群体。

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努力将XX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打造成科技新硅谷、人才新高地、创业首选区。

——优化在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支持在苏高校探索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建设一批省本专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积极推进在苏高校区域教学、实训联合体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健全在苏高校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和服务体系,提升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

——提升在苏高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水平。

鼓励在苏高校聚焦“三区三城”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学科骨干和创新团队为核心、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建成一批高水平的国家或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形成一批有一定影响的品牌特色专业与精品课程和一批处于国内国际前沿、具有标志性的重大科技创新与教学改革成果。

支持在苏高校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团队。

(八)推进终身教育开放互动发展

——建立健全优质终身教育网络。

加快XX市社区大学、市(县)、区社区学院、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和社区(村民)学校建设,到2015年,全部达到XX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标准。

建设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平台,建设各级市民网上学习中心,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数字化终身学习网络。

整合文化、教育、旅游、体育等各类资源,建立面向社会的开放共享机制,拓展教育服务功能。

积极开展自学考试综合改革,建立健全自学考试助学体系和自考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依法加强规X管理,重点建设40个省级品牌机构和100个市级品牌机构。

——积极开展各类继续教育。

广泛深入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建立各类学习型组织,面向社区居民、社会人群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活动。

到2015年,所有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功能全部转变成社区教育中心,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达50%,全市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65%。

到2020年,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达100%,其中示X区达25%;全市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80%以上。

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到2015年,各市(县)、区建有现代化老年大学,各乡镇建有现代化老年大学分校(教学点),老年教育普及率达30%以上,2020年达50%以上,全面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示X性学习型城市。

(九)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城乡学校统一管理体制。

各市(县)、区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教育管理职责,全面形成“以县为主,城乡一体”的教育管理体制。

到2012年,区域内所有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段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由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教师和校长全部由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录用、统一直接调配和统一任免。

区域内的教师专业培训进修(校本培训除外)由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和统一考核。

到2015年,乡镇(街道)中小学市(县)、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比例和职称水平基本达到城区同类学校平均水平。

——城乡学校统一建设标准。

统一规划城乡学校布局,区域内所有中小学、幼儿园的撤并、新建、迁建、改扩建均由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会同规划等相关部门决定。

到2015年,区域内75%以上的幼儿园达XX省优质幼儿园建设标准;70%以上的乡镇(街道)义务教育学校达到XX市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基本消除双轨制小学;90%以上的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达到XX市现代化建设标准。

——城乡学校统一办学经费。

完善各市(县)、区教育公共财政保障体系、教育经费财政统筹和一体运行机制。

对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人均经费、建设经费、校舍维护经费、设备购置经费、日常公用经费、师资培训经费等实行统一标准,由各市(县)、区财政统一拨付。

建立健全区域内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和校舍维修经费逐年增长的长效机制。

——开展专项督查评估。

加大对“以县为主、城乡一体”教育管理体制的落实情况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展情况的督查,并将结果作为考核各市(县)、区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和表彰奖励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制定《XX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先进(县)、区评估标准》,将评估纳入全市教育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到2015年,所有市(县)、区建成XX市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先进市(县)、区,XX市人民政府设立专项经费进行奖励。

(十)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构建纵向沟通、横向衔接的工作体系,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基本道德规X和公民意识为基础,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加强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法纪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确立大中小学校的德育内容体系。

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建设体现时代特征、XX特色、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

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完善校外教育体系,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健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的服务、认证和激励机制。

完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把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措施来抓,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创造性地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体系,增强课程与教学的选择性和多样性。

坚持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大力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和分层教学、走班制、导师制等教学模式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建立和完善规X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

——保障学生体育、艺术活动的时空。

开齐开足体育课、艺术课,全面推进阳光体育运动、课外文体活动“2+1”工程和优秀文化传承工程,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确保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技能和自主发展一项艺术特长。

加强学校卫生健康教育,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100%的学校高标准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96%以上的学生达合格标准。

加强美育教育,丰富学校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推进传统艺术、高雅艺术进校园。

各类社会公共体育艺术场馆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学生开放,学校体育艺术场馆在休息日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

——改进教育评价和招生考试制度。

建立适应创新人才成长的多元评价机制,将学生综合能力作为评价的基本原则,全面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科学制定学校评价标准和指标,形成学校自主办学、主动发展的良性机制。

坚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

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初中学校优秀毕业生推荐入学制度,逐步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的比例。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免试注册入学。

规X优秀特长生录取程序与办法。

(十一)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师德师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