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0201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docx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docx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

练笔是语文新课标中对写作教学的新要求,体现了新课程的自由作文。

加强学生练笔的教学与指导,对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是语文一线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落实新课程教学要求的重要途径,为了达到课堂练笔的课标要求,对课堂练笔的指导,应该遵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原则。

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才能使课堂练笔达到应

 

1、开展课堂练笔指导应遵循哪些原则?

 

(1)既然课堂练笔是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那么教师在指导过程,就应该有新意、出新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创造性地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指导。

所以,在进行引课堂练习指导中,教师要改变以讲授为主,以书本知识为主的状况,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的思想观念,既要注重学生练笔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练笔的过程,多角度、多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练习活动中,有效提高学生练笔的效能。

面对新课程大量的课堂练笔要求,如果教师仍然沿用原有的训练方式,照本宣科,机械布置,久而久之,教师讲的乏味,学生练的生厌,要想收到好的训练效果,岂不是天方夜谈。

 

(2)主体性原则

 

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独特体验,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消极地、被动地吸收老师或其他渠道传递的信息,而是按照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来评估教学内容,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的双边活动是一种“思维对话”的活动,学生既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学习者,更是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建构者。

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主动探究、自觉学习、真实体验、自觉感悟,使他们成为课堂上能动的学习主体。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课堂练笔指导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的同时,发挥教师是学生“学”的主导,“教”的主体的作用,在指导学生课堂练笔的方法上,强调知能统一,知情和谐,创设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环境,。

尊重学生的独创性和独特性,给学生一定的按自己的方式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开放性原则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课堂练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练笔过程中,教师不应受课堂及教材的限制,要让学生多活动、多体验,强调自我感悟,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践行、勤于动笔,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发散的、逆向的、富于想像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的课堂练笔在不违反学习规律的前提下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避免学生固守某种思维模式,人云亦云,导致写出的练笔公式化、标准化,毫无生气与个性。

 

2、开展课堂练笔有哪些主要办法?

 

(1)仿写仿笔是学生课堂练笔中最基本、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种练笔方式,仿写的资源就是教材。

新课程语文教材中,精美的散文、生动形象的记叙文,精辟而富有哲理的议论文等等,都是学生进行仿写的最好例子,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笔时,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仿写要求,从仿词、仿句入手,逐步过渡到仿段、仿篇,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进而在形似的基础上,达到神似的境界。

 

(2)想象性练笔

 

这是发展学生求异、求新思维的一种好方法,教师要创设想象的情境,充分运用各类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点燃思维的火花。

如学习了都德《最后一课》后,教师可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弗朗士,在师生充满激情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写出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之后的内心感受,以此拓展延伸课文内容,又陶冶学生情操,感受那种对自己祖国深厚的挚爱。

 

(3)写读书随感

 

学生写读书随感,既可是读课文感想,更可以是读课外读物的内心感受。

为了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教师不一定统一要求学生就某一篇指定的文章写读书随感,以避免学生无病呻吟勉强作文,致使文章乏味无比、公式化、程式化,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章,随意地写,大胆的写,揭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4)写成长日记

 

教师可将以前通常要求学生写的“日记”、“周记”结合在成长日记中,要求学生将自己心中最灵动的东西写下来,留一份美好的回忆,这样,学生有话可说,有句可写,在不经意间,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课堂练笔指导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目的,创设情境。

 

在课堂练笔的指导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确练笔的目的任务,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达到“最近学习区”的效果,同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创设练笔的情境,培养学生自觉练笔的好习惯,让学生在愉悦、积极的心态中得到练习。

 

(2)灵活调控,提供帮助。

 

在课堂练笔指导中,教师要始终发挥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根据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去调整教学的目标和方法,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引向深入,比如在指导想象性练笔中,既要鼓励学生想象力的“信马由缰”,也要引导学生想象的合理性、科学性。

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

 

(3)展示成果,及时总结。

 

教师应定期对课堂练笔进行总结,并对其中的优秀作品以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加以展示,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和认可。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品质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因为写作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也是最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还是培养学生创新写作的最佳途径。

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独立的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想所思的过程,就是学生个体的一种创新过程,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

一、优化作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作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指导轻练笔,重形式轻内容,重课内轻课外,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

这“四重四轻”的现象,既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又阻碍了学生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笔者以为,只有革除这些弊端,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1、多放少收循序渐进

“放”,即“放胆文”(就是平时说的小作文),这样的作文不受“章法”的束缚,即是不受字数,不限文体,更不限内容约束,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意发挥。

比如有老师在班上减少了命题作文,以随笔代之,或者引导写日记、周记等放胆文。

但有的老师、学校在作文训练中要求统一步调(这与教材、思维定势、教育评价、常规教学观念等等有关),在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中,学生只能丢掉“我”去适应,去入格而投奔作文“大众化”。

这种作文的“大众化”是以牺牲“我”为代价的。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能有多少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能有多少是用自己的心血和灵魂铸就?

有多少能显示其生命的崇高和亮丽呢?

这种认识的趋同必然导致文风的僵化平庸,即千人一面,千部一腔。

其作文不是“我”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而是“大家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我和大家是同义语,大家和我划等号。

如此作文,学生怎能认识时代,融入时代,怎能养成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独特思维?

这种统一步调的作文模式丢失了“我”,压抑了“我”,扼杀了“我”,使鲜明的人文性枯蒌了,鲜活的个性凋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被泯灭了。

我们应抛弃只为应考形成和种种统一步调的作文模式,呼唤“我”的回归,弘扬人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是否专放不收呢?

不是。

而是在学生自由表达思想的前提下,到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收”,“收”就是指按照“章法”予以指导,从立意谋篇到遣词造句,推敲琢磨,精益求精。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主张:

“能文之本,初欲奔驰,久当收节。

”多放少收循序渐进,是对整个小学作文教学过程而言的,先要让学生自由的写,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按一定的规范进行作文,要鼓励学生多写放胆文、自由文,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实的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想、所感,写出自己独特的作文来,而不要过多的给予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的思路。

同时要改变作文的评价观念,要“重内容轻形式”,而不要求责备。

我在作文训练中面向全体,不拘一格,练习时要求学生人人参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写一写”、“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写一写”、“比一比,写一写”等形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用笔写出来。

并把这种作文训练融入“放胆文”之中,避免了学生的写作时那种“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断铅笔头”的现象。

渐渐地,学生由“怕作文”变为“盼作文”,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他们带着兴趣走进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切实的“需要”下作文,自觉地进入了写作的佳境。

由于平时进行“放胆文”的训练,学生的作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李琳同学的作文《我爱我的班主任》刊登在孝感市《科教周刊》上,舒畅同学的作文《可爱的家乡》获湖北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在《小天鹅》杯全国青少年文学写作大赛小学组竞赛中,有十几名同学获奖。

2、先写后导百花齐放

“先指导,再作文”这是传统作文的一般步骤,这种模式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相应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教师在作文指导中过多地强调“章法”,使得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和新意,说白了就是“削学生足,适教师的履”。

“先写后导”,则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作文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并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先自由的写,而教师的“导”则建立在学生“写”的基础上,使之既“导向”明确,有的放矢,又能保留学生作文的鲜明个性。

在平时我让学生做作文的方法是先写后导。

因前面我已经讲了平时作文训练,我基本是写“放胆”文,作文训练也融入其中。

有的同学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大人、小孩,有的同学写好人,也有同学写坏人等等,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然后再分层指导,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作文,让学生写自己了解的真人、真事,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具有创意的作文,达到训练目的。

二、运用多种作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

通过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1、多角度作文,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

“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

”②多角度作文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审视作文题目、材料,根据一个题目写成多篇作文,达到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

①多角度立意

就是引导学生对同一题材,从不同角度进行审视,确立不同的中心,从而写出具有不同立意的作文。

正如达·芬奇老师说,即使是同一个鸡蛋,只要变换一个角度去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

③事实证明,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多角度立意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全面观察事物,既开阔思路,又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有位老师要学生以“雪”为题的作文,全班大多数学生的立意是“赞雪”,只有一个学生不同凡响,立意“贬雪”,揭露雪的虚伪——洁白的外衣掩盖世间的污秽,见不得阳光。

由于立意不同,学生的作文炯然不同,很有创意。

②多方面选材

就是让学生围绕同一命题,从不同的方面去选择不同的题材,力求选材新颖,与众不同。

这种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

如:

以“变化”为题,以反映祖国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为中心,让学生选择耳闻目睹的事例进行作文。

学生可以从大的方面写:

祖国的变化、家乡的变化、农村的变化、城市的变化等;也可以从较小的变化来写:

我家的变化、邻居家的变化、外婆家的变化等;还可以从某一方面写:

路的变化,房子的变化等等。

这种训练可以取得提高作文能力与发展思维能力同步的效果。

③多样化体裁

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同一题材,写出不同体裁的作文。

如:

以梅花为题的作文可以写成说明文,介绍梅花的种类、特点、生长过程;也可以写成一般的记叙文,描写梅花的色、形、味,赞美梅花的美;可以写成观察日记,记录梅花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也可以写成游记,记下观赏梅花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还可以写成以物喻人的散文,赞美像梅花那样不畏严寒具有顽强品格的人们。

由于文体不同,作文多姿多彩,富有新意。

④多形式表达

就是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以求构思新、表达巧,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如在写作顺序结构安排上,可采用顺叙,倒叙、补叙、插叙。

先分后总、先总后分,先因后果、先果后因等多种形式。

在语言表达上,可运用不同的词汇、句式、修辞,生动自如地表情达意,写出自己的“活语言”。

2、求异作文,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

创造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是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统一,但更多地表现为思维的求异性,即追求思维的独到性。

求异作文,能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从事物的不同角度,正反方面进行审视,写出新颖独特的作文,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多向思维。

上面提到的多角度立意中的例子,学生之所以产生多种不同的立意,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就是学生敢于求异的结果。

再如:

在续写《滥竽充数》时,大部分学生是顺着课文的思路,写了南郭先生“老病复发”换一个地方继续“充数”混日子;但也有背其道而行之,写了南郭先生痛下决心,改邪归正,寻访名师,苦练成才,再度入宫吹竽,终成一代名家。

这样的故事,可谓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3、想象作文,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在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创造性思维是思维与想象力的有机统一。

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通过形式多样的想象性作文,可以有效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①看图作文,要选择能吸引学生,又有广阔想象空间的画面。

如:

我校的徐老师上了一节创新型的作文课。

他引导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观察图画(月亮、粮仓、猫、老鼠、鱼等),然后大胆想象作文,有的同学命名《善良的猫》、《狡猾的老鼠》、《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同学们想象丰富,作文写得非常有创意。

②续写作文。

我们以《坐井观天》为例,让学生续写故事,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

有的学生讲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的景象是:

天无边无际,一幢幢高楼直窜天空,公路平坦宽广,行人很少,到处是车水马龙;有的学生说青蛙看到小鸟捉虫很辛苦,也去帮小鸟捉害虫,以自己的行为靠近小鸟,重新取得小鸟的信任;还有同学讲青蛙父辈原来被仙人们每天钓杀而逃到此井,现被小鸟的激将法而出来偷偷观察几天,发现没有一个人理他,大人每天早出晚归,小孩子每天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匆忙来去,连休息日都被父母带去学琴、学棋,与父辈讲的完全不同,他安心地躲在花丛中享受阳光的温暖……

孩子的思维在撞击,智慧的火花在闪耀,学生想出主意,构思不同的结果。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确定自己编故事的情节,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都得到发展。

③补写作文

A、针对课文的空白处进行补写。

如:

六年级《将相和》,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负荆请罪,连忙热情的迎接,但课文中两人对话没有写出来,我让同学们自由想象,把他们的对话写出来,很多学生想象合理,富有创意。

B、设计故事的开头结尾,补写故事的经过。

例如,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次想象作文:

作文课开始,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学生在家里做了一个多小时的作业,难题仍无半点眉目,他急急地跑到阳台上去玩去了。

”这是开头,继之是故事的结尾:

“突然,他好像想起了什么,健步回到房里,拿起笔,心平气和地演算了起来。

”中间内容是什么?

老师则提出了一个问题:

“他在阳台上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写出来,与上述“开头”和“结尾”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学生写出的内容各式各样,一个学生写的是,他看到了楼下青砖地缝隙中的几棵小草,不禁为生命这种巨大、顽强的、不屈不挠的力量而赞叹。

另一个学生写的是他看到了阳台右上方顶风织网的蜘蛛,由此想到,蜘蛛能捕捉到大量食物,是因为它付出了代价,而我要解出难题,不付出汗水怎么行呢?

这种作文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故而能使学生作文各具个性。

④假想作文

这类作文能诱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如“假如我有翅膀”、“假如我是校长”,“假如杨科生活在我们中间”、“二十年后的我”,“三十年后的家乡”等等。

我班有位同学在《假如有这样的新型玻璃》一文中写道:

“玻璃,随处可见,可我想象的这几种玻璃你也许不知道,那么,就听我来慢慢介绍我想象中的玻璃。

”“首先介绍一种玻璃,叫变音玻璃,靠近街道的房屋,一定觉得很吵,只要一安上这种玻璃,外面的噪声,传到室内便会成为一首悦耳动听的歌曲。

下班回到家,变音玻璃发出声响,向您问好,使您心情变得舒畅,还可以陶冶情趣……”

⑤科幻作文

如今的学生生活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年代,通过电影、电视、广播、书刊等多种媒体学到许多成人未知的科学知识。

他们爱问为什么,爱异想天开,科幻作文恰好满足了他们爱幻想的心理需求。

如以《双黄蛋》为题编写幻想故事。

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

“到了2010年,我要当个饲养员,弹着《催蛋曲》,指挥着千万只鸡生蛋,那序曲刚刚奏完,刹那间生下了千万只又大又圆的双黄蛋。

⑥写童话故事

这也是学生喜爱的一种作文形式。

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可以组织学生听编童话——看图编童话——提供材料编童话——续写、扩写童话——独立编童话,逐步提高编写要求,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看图编童话。

电脑上出现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又出现草地、森林、太阳、兔妈妈、羊、大灰狼等的几张画片,让学生选择几张画展开想象写童话故事。

如:

我校二年级学生这样编道:

“小白兔很贪玩,一人悄悄跑到森林里,遇到了大灰狼,吓得浑身是汗,不知该怎么办。

后来想起兔妈妈的话,赶紧拨打110,黑猫警长赶到打死了大灰狼。

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多么有创意的构思。

学生在说写过程中迸发出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⑦写儿童诗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

鼓励儿童用童眼观察世界,用童心想象世界,并学写儿童诗,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如某小学生看东湖美景,写了这样一首诗:

山色美丽春常在,湖水碧绿荡轻舟。

路边柳树排成行,园中游人似水流。

4、即景作文,训练学生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就是直接感悟的思维和认知,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

即景作文,就是教师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创设形象生动的作文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直觉思维,在不做任何提示和指导的情况下,让学生凭直觉即景作文,让他们把直接认知和领悟到的内容写下来。

三、在作文评价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是教师独自面对大叠作文薄逐字逐句地批改,单调僵化,既耗时低效,又不能及时反馈,调动学生主动性,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章的成功处、失败处听你教师一家之言,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听老师之“评”为是,不懂得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缺乏进取心和自信心。

为了解决这一弊端,在作文评价中,我根据习作的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的写作方式进行评改,常用的有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含小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的检省,运用得当有助于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立性的培养,也是学生自我提高创新的锻炼过程。

到学生自评有了一定的基础,开始互评或循环修改,互评的作用相当大,同学们站在同龄伙伴的角度去思考、审视作文,从字、词到句及段、篇、标点等都用标准的修改符号把它修改好。

有的同学比老师修改得还认真仔细,得到了校内教师的称赞。

对写作基础差的可与写作能力强的同学组成互助小组,定点辅导,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交流促进,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在自编作文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泽民总书记曾经精辟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源泉。

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④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的基础在于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寒、暑假给学生布置了特殊的作业——自编个人作文集。

这是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尝试。

每到假期,我就让学生自编作文集,从自选集的命名、整个封面设计到目录、前言、栏目的创造,再到抄写、装饰、排版,无不闪现着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当一本本作文自选集拿出来时,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成就感,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在编写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低、中年级开始,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

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运用各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发展学生多种思维能力。

运用作文评价和自编作文集,是逐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小学生作文只要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所想,写出了一点新意,写出自己的作文,就是创新作文的体现,就应加以肯定,鼓励和引导。

长此以往,必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魏书生指导学生评改作文策略

1、看作文的格式是否正确。

打开作文一看正确,便写上评语:

此文格式正确。

 

2、看卷面是否整洁。

若学生评改到别人的卷面不整洁,反省自己就不能潦草了。

若学生评改到整洁的卷面时,自己心中也就有了榜样。

 

3、看是否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避免一逗到底的状况。

 

4、看错别字有多少。

要将错别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确的字。

增长了学生辨别错别字的能力。

 

5、找出病句。

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哪里,对于拿不准的句子,搞流水作业。

 

6、看作文中心是否鲜明?

是否集中?

魏老师以一两篇例文指导学生怎样辨别作文的中心是否鲜明和集中。

 

7、看语言是否简练、准确。

 

8、看表达方式是否符合作文写作、指导的要求。

如:

记叙文,是否做到了以记叙为主,老师要求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作者是否将其结合。

 

9、看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否清晰,开头和结尾是否相互照应,过渡是否自然。

 

10、看文章的造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真实。

随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再提出是否具有典型性的要求。

 

 

创新作文评改策略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其过程,是一个不断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作文心理品质,发展语言意识性,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

然而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的批改由语文老师说了算,语文教师总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作文。

这些传统的评改方式会使学生迷失了作文的方向,无形中把学生的自主性给剥夺了,同时强调了学生共性的发展,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小学语文"新大纲"中指出:

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激励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

对小学生作文的评价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重要一环,如何在评价中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呢?

这是在落实新大纲中亟待研究的一个课题。

小学作文评改要从单一走向开放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成功激励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

"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

"小学生作文,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创造。

他们成文一篇,也非易事。

在他们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

送给老师批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

因此,教师批改作文,重要的是,让学生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