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人教部编版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0228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人教部编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人教部编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人教部编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人教部编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人教部编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人教部编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人教部编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人教部编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人教部编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人教部编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人教部编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人教部编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人教部编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人教部编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人教部编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人教部编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人教部编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人教部编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人教部编版1.docx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人教部编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人教部编版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人教部编版1.docx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人教部编版1

教学课题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洼、印、凌”等6个生字,学会“铺、泥、晶”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梧桐叶的可爱与美好,读懂作者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秋天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体会秋天的梧桐叶的可爱与美好。

难点:

能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梧桐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引出课题

1、老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一片梧桐树叶(或者出示梧桐叶的图片):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树叶吗?

(梧桐叶),那它长什么样儿?

(黄绿色、像小手掌.....)。

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从树叶的颜色、形状等方面来描述。

2、谈话引入:

这样一小片梧桐树叶,在大家的眼里就已经非常有趣可爱了,那想象一下,如果满地都铺满了像巴掌一样的梧桐叶,那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去欣赏铺满了梧桐叶的水泥道吧。

3、出示并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师相机强调“铺、泥”两个生字的写法及读音:

“铺”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第一声,在黑板一侧板书“铺”的另一个读音,指名组词,齐读两个词语,巩固知识。

书写“铺”注意左窄右宽,“甫”字第一横要起笔于竖中线,第二竖压竖中线。

“泥”的声音是鼻音“n”,书写时同样注意是左窄右宽,三点水书写要呈弧形,不要写得太死板,“尼”最后一笔要适当超出上部的“尸”字头。

(出示两字)学生在生字本上仿写三遍。

师巡视指导。

4、那咱们现在就走上这条“铺满梧桐叶的水泥道”上去瞧一瞧吧。

(出示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呀?

(金灿灿的、很美、像铺了一层地毯、真想去走一走.....)

二、自主朗读、感知文意

1、过渡:

有一个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小朋友也被这条美丽的小路给吸引住了,那在他的眼里,水泥道又是怎样一番别致呢,孩子们,听听课文朗读吧,哪些字词你自己读得不太好,记得做上记号呀。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边听边进行圈画。

3、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或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4、检查字词:

(1)检查生字

过渡语:

听到你们响亮的读书声,梧桐叶纷纷飘落,和可爱的它们打打招呼吧。

Wāyìnlíngzēngzōngxuē

洼印凌增棕靴

pūníjīnɡjǐnyuàntúànpáilièɡuīzéchíluàn

铺泥晶紧院图案排列规则迟乱

依次出示生字,开小火车读,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指导读准生字“凌、增、晶”三个字的后鼻音。

同时,注意“印”是前鼻音,另外,“靴”字不要读成了“化”字。

集中出示生字认真观察生字,看看自己都有哪些识记生字的方法。

预设:

生1:

我用顺口溜的方式记住了“晶”字——三个日头亮晶晶。

师:

既抓住了字形,又记住了字音,很好!

生2:

我用编字谜的方法“歹徒真可怕,带刀走天下”记住了“列”字。

师:

非常形象生动的识字方法。

生3:

我用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记住了“铺、泥、院、迟”等生字。

师:

这是我们记住生字的主要方式,孩子们,我们再齐读梧桐叶上的这些生字。

(去拼音)

(1)出示新词

亮晶晶紧紧铺满水泥道院墙印着排列

规则凌乱雨靴棕红色迟到水洼湿漉漉

自由练读、指名读。

齐读。

(3)出示句子,引出多音字“数”字。

通过组词巩固多音字的用法。

(4)理解词义

(出示课件)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交流一下。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2)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3)它们排列得并不整齐,甚至有些凌乱。

预设:

生1:

我用联系上文的方法理解“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因为上一个自然段有句话“天开始放晴了。

生2:

“熨帖”就是紧贴的意思。

我是通过查字典查到的。

生3:

“凌乱”就是“杂乱无条理”的意思,我是通过上文的“它们排列得并不整齐”。

师小结:

是的,在无字典、也没有师长教你的情况下,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义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部分句段的朗读指导。

6、再读课文,想想“金色巴掌”在文中指什么(梧桐叶)。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找出文中描写梧桐叶的部分(第5—9自然段),同时再读并思考:

作者分别都写了梧桐叶哪些方面的特点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颜色样子状态)

1、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11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及占格情况,想一想哪些生字在书写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

教师适时进行部分生字的范写指导,重点强调:

“晶”上面的“日”略比下面的两个宽。

且正好落在它们中间位置的上方;

“印”左边的笔顺是撇、竖提、横,右边单耳旁的第一笔是横折钩;

“排”右边“非”的两边的三笔横画要注意对应,且略向右上斜,注意横画之间等距。

2、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予以重点字的书写强调指导。

2、课堂小结

这些铺满了水泥道的梧桐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文章作者为什么要写它们呢?

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到课文中去探究了解。

接下来让我们再来写一写本课中的生字。

第二课时

1、复习回顾、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看拼音写词语”,指名上台默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默写,出示答案,学生对照修改,同时将写错的词语挑出来进行巩固练习,教师结合书写情况予以朗读、书写强调。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引入:

孩子们,这么美的景致,不去亲自领略欣赏真是太可惜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出发,去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走走吧!

2、精读课文,体悟文情

1、质疑交流:

一场秋雨过后,世界给我们呈现了怎样的一种美好景象呢?

认真读一读1-4自然段,看看作者都看到了怎样的风景。

(1)学生自读体会,交流感受(天空很明朗、地上很潮湿......),教师适时出示雨后天空的画面,引导学生说说对“明朗”一词的理解,教师补充(光线充足,看上去很明亮),同时引导学生说说看到这样明朗的蓝天,自己的心情如何(非常轻松、快乐、天终于放晴了......)

(2)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齐声朗读第1-4自然段。

2、激趣引入:

走着走着,咦,什么东西落到了头上?

(梧桐叶)孩子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第5-9自然段,看看梧桐叶的颜色、样子以及它们落到地上后的状态都是怎样的。

试着用文中的词语来描述它们的不同特点。

(1)学生自读圈画,并与同学、老师交流,教师适时归纳板书:

金黄金黄、闪闪发光,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平展、凌乱。

(2)再读第5-9自然段,边读边看看课文中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好在哪里。

将自己的理解简单地写在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旁边,同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3)师生共同交流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预设:

生:

我非常喜欢“金黄金黄”这个词语,因为它写出了梧桐叶颜色既黄又闪着金子一样光芒的样子,看上去很漂亮。

师:

这是一个叠词,确实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生:

我觉得“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这句话写得特别好,因为它写出了梧桐叶颜色各不相同,而且满地都是的样子。

师相机出示句子:

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的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梧桐叶多且颜色很丰富的特点写出来了。

师:

你们也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一说自己眼中的事物特点吗?

生:

秋天的小草,就像营养不良的麦穗一样,枯黄而且没有精神。

师:

一下子就写了秋天小草枯萎的特点,很好。

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谁还发现了?

找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生: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这一句也是,把梧桐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让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梧桐叶的颜色和样子。

相机出示句子,巴掌与梧桐叶,引导学生再次进行比较,体会比喻的奇妙、准确。

生:

我觉得还有这两句——“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作者把自己穿的小雨靴比作成了两只棕红色的小鸟,读起来很有趣。

(师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作者会把自己的小雨靴比作小鸟呢?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蹦跳着、歌唱着”体会作者心中如同小鸟一样地欢快和开心,同时展开想象补充后面省略号的内容(挥舞双臂、大声欢呼.....),教师再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中对于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

(2)带着对梧桐叶的喜爱之情齐读第5-9自然段。

3、想象体验:

孩子们,如果你就是文章的作者,你此时

最想说的是什么话?

(这景色真是美极了......)教师归纳并板书:

真美。

同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强调“真美啊”几个字,突出“!

”的赞叹语气。

4、质疑探究:

文章作者仅仅只是喜欢这些梧桐叶吗?

(不是,他还喜欢秋天.....)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借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三、课堂小结,延伸拓展

1、播放音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课文的语言美,

2、用心感受,最熟悉的地方却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咱们再来看看另一个孩子门前的大街又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短文片断)

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

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百看不厌。

——选自汪曾祺的《自报家门》

(1)自由读,指名读。

(2)互相交流:

说说“我”的上学路是怎样的?

(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

“我”在上学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

“我”有什么感受?

(百看不厌)

3、出示:

小练笔: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

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1)学生自己动笔写。

(2)指名读文,全班评析。

 

板书设计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真美)

颜色:

金黄金黄、闪闪发光

样子:

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状态:

平展、凌乱

梧桐叶

 

课后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人教部编版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凌”等6个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学习、交流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5.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学会感受日常生活当中的美。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难点:

掌握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学会感受日常生活当中的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凌”等6个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初步感受水泥道的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歌曲《上学歌》。

2.同学们,我们每天迎着朝阳去上学。

在上学的路上,你是否留意过周围的景色呢?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作者,背着书包去上学的时候,就深深地被门前的水泥道所吸引,让我们和他一起去感受这份美吧!

3.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4.简介作者张秋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到底这是一条怎样的水泥道呢?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学要求,自由学习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

①认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再向别人请教,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给每一自然段标上序号,理清课文的顺序。

③小组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

④说说你的感受:

这是一条怎样的水泥道呢?

2.检查生字。

(1)出示生词,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读。

重点指导多音字“铺”和“熨”。

(3)交流识字方法。

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们吗?

①加一加:

靴棕增

②比一比:

洼---娃榆---愉

③两字组成词语:

图案排列规则

……

(4)教师相机指导书写本课需注意的生字:

铺、晶、规、迟

(5)齐读词语。

(6)照样子,说词:

亮晶晶______

(7)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词来说一句话吗?

3.采取小组分段轮读、指名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4.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这是一条怎样的水泥道呢?

5.学生自由交流课文内容。

三、课外阅读,延伸乐趣

课外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感受句子中描述的景色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学会感受日常生活当中的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

2.指名回答:

在你眼中,这是一条怎样的水泥道呢?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景

(一)发现美(1-6)

1.指名分段朗读1-6自然段。

2.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3.教师指导理解:

(1)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风雨交加之夜为落叶形成条件。

(2)啊!

多么明朗的天空。

这时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

用自己的方法理解“明朗”(师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3)“我”发现了什么?

找句子,感受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地面上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亮晶晶”、“印着”说明水清澈如镜)

②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模仿“金黄金黄”说词语,如:

雪白雪白)

③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被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用“一……便……”说句子)

(二)品味美(7-11)

1.学生自由朗读7-11自然段,说一说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美?

2.从短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划下来,并交流所划的句子。

句子一: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①将“水泥道”比喻成“地毯”。

课件出示图片,欣赏“闪闪发光”的地面。

②由近及远具体描写水泥道的美。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句子二: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①将“落叶”比喻为“巴掌”,课件出示梧桐树的叶子。

②理解“熨帖”和“凌乱”,可联系图片和上下文或生活实际。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句子三: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①将“小雨靴”比喻成“小鸟”。

②你从句子中感受到“我”怎样的心情?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赞赏美(12—13)

1.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你觉得作者爱门前的水泥道吗?

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句子:

①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②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3.引导学生观察第12段与第1段,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4.带着赞赏之情再次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深化美

1.运用你喜欢的方式美美地把课文朗读一遍。

2.为什么作者能把简单的景色写得这么美呢?

(留心观察,用心体会)

3.小结:

这本来是很普通的景色,在下雨天我们也曾经历过。

只是我们不曾认真观察过,希望大家以后做一个爱观察的孩子,相信你也能发现很多美。

三、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小练笔: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

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3.课外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和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