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地理期末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0384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考试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考试重点.docx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上册地理期末考试重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考试重点.docx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考试重点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考试重点

  1.初一上册地理期末考试重点

  1、地表海陆面积(共5.1亿平方千米),三分陆地(29%,1.49亿平方千米),七分海洋(71%,3.61亿平方千米)。

海陆分布:

南北半球中,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东西半球中,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任意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

  2.七大洲,P41图3.5、地图册P2-3①名称: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②分布在东半球的主要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分布在西半球的主要有北美洲和南美洲。

(注:

除南美洲外,其余六大洲都跨东西两半球。

)赤道穿过(即跨南北半球)的四个大洲:

非洲、亚洲、大洲洋、南美洲(穿过了两个大陆:

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极洲是纬度、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③面积P41图3.6: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最小);④轮廓:

P41图3.6。

⑤洲界线,P42图3.7-3.8:

亚洲与欧洲界线: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界线:

苏伊士运河(埃及);北美洲与南美洲界线:

巴拿马运河(巴拿马);亚洲与北美洲界线:

白令海峡;欧洲与非洲界线:

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3.四大洋P41图3.5:

①名称: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②分布:

除印度洋在东半球外,其余三大洋跨东西半球;除北冰洋在北半球外,其余三大洋跨南北半球。

北冰洋是纬度、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③面积:

太平洋(,岛最多)>大西洋(“S”形)>印度洋>北冰洋(最小)。

  4.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主要证据:

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吻合、动物相似性、古地层相似性。

  5.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P46图3.11:

①地表由多个(七大)板块构造(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地处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②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相对运动:

挤压、碰撞形成山脉;相背运动:

地层断裂,形成裂谷。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地震(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6.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主要有:

(1)海洋运输;

(2)海洋资源利用(旅游资源、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能源等);(3)填海造陆。

对海洋环境的破坏行为主要有:

石油污染、垃圾污染、过度捕捞海洋生物,产生的后果主要是破坏海洋生态和海洋景观。

  2.初一上册地理期末考试重点

  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

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

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3.初一上册地理期末考试重点

  1、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2、对气温的观测,一般是在一天中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进行4次。

  3、气象台观测和记录的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温度计℃”。

  4、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

  5、一天中,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一年内的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6、一天中,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日出前后。

  7、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1月最低;海洋上8月,2月

  8、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9、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4.初一上册地理期末考试重点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

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

0°30°NS为低纬度;30°60°NS为中纬度;60°90°NS为高纬度。

  7、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

  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

  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方向

  8、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9、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的大洲。

  10、四大洋分别是: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3、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4、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

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高原:

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

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

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

周围高,中间低。

  15、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5.初一上册地理期末考试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

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

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

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

北寒带(66。

5°N--90°N)、北温带(23。

5°N--66。

5°N)、热带(23。

5°N--23。

5°S)、南温带(23。

5°S--66。

5°S)、南寒带(66。

5°S--90°S)

  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

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

0°--30°;中纬:

30°--60°;高纬:

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

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