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测量范围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07531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产测量范围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房产测量范围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房产测量范围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房产测量范围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房产测量范围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房产测量范围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房产测量范围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房产测量范围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房产测量范围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房产测量范围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房产测量范围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房产测量范围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房产测量范围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房产测量范围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房产测量范围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房产测量范围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房产测量范围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房产测量范围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房产测量范围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房产测量范围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房产测量范围1.docx

《房产测量范围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产测量范围1.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房产测量范围1.docx

房产测量范围1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房产测量的内容与基本要求,适用于城市、建制镇的建成区和建成区以外的工矿企事业单位及其毗连居民点的房产测量。

其他地区的房地产测量亦可参加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260-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6962-19851:

500、1:

1000、1:

2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7986.2-2000房产测量规范第2单元:

房产图图式CH1003-19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3总则

3.1房产测量的目的和内容

3.1.1房产测量的目的房产测量主要是采集和表述房屋和房屋用地的有关信息,为房产产权、产籍管理、房地产开发利用、交易、征收税费,以及为城镇规划建设提供数据和资料。

3.1.2房产测量的基本内容房产测量的基本内容包括:

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产调查,房产要素测量,房产图绘制,房产面积测算,变更测量,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等。

3.1.3房产测量的成果房产测量成果包括:

房产簿册,房产数据和房产图集。

3.2房产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

3.2.1房产测量的精度指标与限差本标准以中误差作为评定精度的标准,以两部中误差作为限差。

3.2.2房产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末级相邻基本控制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025m。

3.2.3房产分幅平面图与房产要素精度

3.2.3.1模拟方法测绘的房产分幅平面图上的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5mm。

3.2.3.2利用已有的地籍图、地形图编绘房产分幅图时,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6mm。

3.2.3.3对全野外采集数据或野外解析测量等方法所测的房地产要素点和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05m。

3.2.3.4采用已有坐标或已有图件,展绘成房产分幅图时,展绘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

3.2.4房产界址点的精度要求房产界址点(以下简称界址点)的精度分三级,各级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和间距超过50m的相邻界址点的间距误差不超过表1的规定;间距未超过50m的界址点间的间距误差限差不应超过

(1)计算结果。

表1房产界址点的精度要求m-------------------------------------------------------------------------界址点等级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和相邻界址点间的间距误差限差中误差-------------------------------------------------------------------------一±0.04±0.02二±0.10±0.05三±0.20±0.10-------------------------------------------------------------------------△D=±(mj+0.02mjD)……

(1)式中:

mj-相应等级界址点的点位中误差,m;D-相邻界址点间的距离,m;△D-界址点坐标计算的边长与实量边长较差的限差,m。

3.2.5房角点的精度要求需要测定房角点的坐标时,房角点坐标的精度等级和限差执行与界址点相同的标准,不要求测定房角点坐标时则将房屋按3.2.3的精度要求表示于房产图上。

3.2.6房产面积的精度要求房产面积的精度分为三级,各级面积的限差和中误差不超过表2计算的结果。

表2房产面积的精度要求平方米-------------------------------------------------------------------------------房产面积的精度等级限差中误差-------------------------------------------------------------------------------一0.02*S(开平方)±0.0006S0.01*S(开平方)±0.0003S二0.04*S(开平方)±0.002S0.02*S(开平方)±0.001S三0.08*S(开平方)±0.006S0.04*S(开平方)±0.003S-------------------------------------------------------------------------------

3.3测量基准

3.3.1房产测量的坐标系统房产测量应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或地方坐标系,采用地方坐标系时应和国家坐标系联测。

3.3.2房产测量的平面投影房产测量统一采用高斯投影。

3.3.3高程测量基准房产测量一般不测高程,需要进行高程测量时,由设计书另行规定,高程测量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房产平面控制测量

4.1一般规定

4.1.1房产平面控制网点的布设原则房产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的原则,也可越级布网。

4.1.2房产平面控制点的内容房产平面控制点包括二、三、四等平面控制点和一、二、三级平面控制点。

房产平面控制点均应埋设固定标志。

4.1.3房产平面控制点的密度建筑物密集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在100m左右,建筑物稀疏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在200m左右。

4.1.4房产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房产平面控制测量可选用,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导线测量,GPS定位测量等方法。

4.1.5各等级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

4.1.5.1各等级三角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各等级三角网的技术指标-----------------------------------------------------------------------------------------等级平均边长测角起算边边长最弱边边长水平角观测测回数三角形最km中误差相对中误差相对中误差DJ1DJ2DJ3大闭合差(″)(″)-----------------------------------------------------------------------------------------二等9±1.01/3000001/12000012±3.5三等5±1.81/200000(首级)1/120000(加密)1/8000069±7.0四等2±2.51/120000(首级)1/80000(加密)1/4500046±9.0一级0.5±5.01/60000(首级)1/45000(加密)1/2000026±15.0二级0.2±10.01/1000013±30.0-----------------------------------------------------------------------------------------

4.1.5.2三角形内角不应小于30°,确有困难时,个别角可放宽至25°。

4.1.6三边测量

4.1.6.1各等级三边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各等级三边网的技术指标-----------------------------------------------------------等级平均边长测距相对测距使用测距测距测回数km中误差中误差仪等级往返-----------------------------------------------------------二等91/300000±30Ⅰ44三等51/160000±30Ⅰ、Ⅱ44四等21/120000±16Ⅰ22Ⅱ44一级0.51/33000±15Ⅱ2二级0.21/17000±12Ⅱ2三级0.11/8000±12Ⅱ2-----------------------------------------------------------

4.1.6.2三角形内角不应小于30°,确有困难时,个别角可放宽至25°。

4.1.7导线测量4.1.7.1各等级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各等级测距导线的技术指标----------------------------------------------------------------------------------------------等级平均边长附合导线每边测距测角导线全长水平角观测测回数方位角km长度中误差中误差相对闭合差DJ1DJ2DJ3闭合差kmmm(″)(″)----------------------------------------------------------------------------------------------三等3.015±18±1.51/60000812±3*n开方四等1.610±18±2.51/4000046±5*n开方一级0.33.6±15±5.01/1400026±10*n开方二级0.22.4±12±8.01/1000013±16*n开方三级0.11.5±12±12.01/600013±24*n开方----------------------------------------------------------------------------------------------注:

n为导线转折角的个数

4.1.7.2导线应尽量布设成直伸导线,并构成网形。

4.1.7.3导线布成结点网时,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间的附合导线长度,不超过表5中的附合导线长度的0.7倍。

4.1.7.4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2时,导线全长的闭合差可放宽至不超过0.12m。

4.1.7.5各级导线测量的测距测回数等规定,依照表4相应等级执行。

4.1.8GPS静态相对走位测量

4.1.8.1各等级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符合表6和表7的规定。

表6各等级GPS相对定位测量的仪器---------------------------------------------------------------------等级平均边长GPS接收测量量接收机同步观测D机性能标称精度接收机km优于数量---------------------------------------------------------------------二等9双频(或单频)载波相位10mm+2ppm≥2三等5双频(或单频)载波相位10mm+3ppm≥2四等2双频(或单频)载波相位10mm+3ppm≥2一级0.5双频(或单频)载波相位10mm+3ppm≥2二级0.2双频(或单频)载波相位10mm+3ppm≥2三级0.1双频(或单频)载波相位10mm+3ppm≥2---------------------------------------------------------------------表7各等级GPS相对定位测量的技术指标----------------------------------------------------------------------------等级卫星有效观测时段中任观测观测数据采样点位几何高度角卫星总数一卫星时段数时段长度间隔图形强度(°)有效观测因子时间,minPDOP----------------------------------------------------------------------------二等≥15≥6≥20≥2≥9015~60≤6三等≥15≥4≥5≥2≥1015~60≤6四等≥15≥4≥5≥2≥1015~60≤8一级≥15≥4≥115~60≤8二级≥15≥4≥115~60≤8三级≥15≥4≥115~60≤8----------------------------------------------------------------------------

4.1.8.2GPS网应布设成三角网形或导线网形,或构成其他独立检核条件可以检核的图形.

4.1.8.3GPS网点与原有控制网的高级点重合应不少于三个。

当重合不足三个时,应与原控制网的高级点进行联测,重合点与联测点的总数不得少于三个。

4.1.9对已有控制成果的利用。

控制测量前,应充分收集测区已有的控制成果和资料,按本规范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比较和分析,凡符合本规范要求的已有控制点成果,都应充分利用;对达不到本规范要求的控制网点,也应尽量利用其点位,并对有关点进行联测。

4.2水平角观测

4.2.1水平角观测的仪器水平角观测使用DJ1、DJ2、DJ6三个等级系列的光学经纬仪或电子经纬仪,其在室外试验条件下的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分别不超过±1″,±2″,±6″。

4.2.2水平角观测的限差水平角观测一般采用方向观测法,各项限差不超过表8的规定。

表8水平角观测限差--------------------------------------经纬仪半测回归一测回内同一方向型号零差2C互差值各测(″)(″)回互差(″)--------------------------------------DJ1696DJ28139DJ6183024--------------------------------------4.3距离测量4.3.1各级三交网的起始边、三边网或导线网的边长,主要适用性应精度的光电测距仪测定。

4.3.2光电测距仪的精度等级,按制造厂家给定的1KM的测距中误差m0的绝对值划分的二级:

Ⅰ级:

|m0|≤5mmⅡ级:

5mm<|m0|≤10mm

4.3.3光电测距限差光电测距各项较差不得超过表9的规定。

表9光电测距限差--------------------------------------------------------仪器精度等级一测回读较差单程读数差往返测或不同时段观测结果较差--------------------------------------------------------Ⅰ级572(a+b*D)Ⅱ级1015--------------------------------------------------------注:

a、b为光电测距仪的标称精度指标;a为固定误差;b为比例误差;D为测距边长,m。

--------------------------------------------------------

4.3.4气象数据的测定光电测距时应测定气象数据。

二、三、四等边的温度测记至0.2°C,气压测记至1hPa。

4.4平面控制测量成果的检验和整理。

4.4.1三角测量的检验4.4.1.1当三角形个数超过20个时,测角中误差按式

(2)计算:

mβ=±([WW]/3n)开平方

(2)式中:

W--三角形闭合差,(″);n--三角形个数。

4.4.1.2三角网极条件、边条件和方位角条件自由项的限差,分别按式(3)式(4)、式(5)计算。

W极允=±2*2mβ/ρ″*((∑(ctgβ)的平方)开平方)(3)W边允=±2*{(mβ/ρ″)的平方*(∑(ctgβ)的平方)+(mD1/D1)的平方+(mD2/D2)的平方}开平方(4)W方允=±2*(n*mβ的平方+mα1的平方+mα2的平方)开平方(5)式中:

mβ--相应等级规定的测角中误差,(″);β--传距角;mD1/D1,mD2/D2--起算边边长相对中误差;mα1、mα2--起算方位角中误差,(″);n--方位角推算路线的测站数。

ρ″=206265。

4.4.2三边测量的检验

4.4.2.1用光电测距仪往返观测或不同时段时,距离测量的单位权中误差按(6)式计算。

μ=([pdd]/2n)开平方(6)根据μ及Pi估算任一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按(7)式计算。

mDi=±μ{(1/Pi)开平方}(7)式中:

d--往返测距离的较差,m;n--测距边数;p--距离测量的先验权,pi=1/(δDi)的平方,δDi为测距的先验中误差,可以测距仪的标称精度计算。

μ--距离测量的单位权中误差。

4.4.2.2三边网中观测一个角度的观测值与由测距边计算的角值较差的检核。

a)根据各边平均测距中误差检核,按式(8)计算限差。

W允=±2*{((mD/h0*ρ″)的平方)(cosα的平方+cosβ的平方+1)+mβ的平方}开平方(8)b)根据各边的平均测距相对中误差检核,按(9)式计算限差。

W允=±2*{((mD/D)*ρ″)的平方(ctgα的平方+ctgβ的平方+ctgαctgβ)+mβ的平方}开平方(9)式中:

mD--观测边的平均测距中误差,m;h0--观测角顶点至对边垂线长度,m;α、β--三角形中观测角外的另二个角度;mβ--相应等级规定的测角中误差,(″);mD/D--各边的平均测距相对中误差。

ρ″=2062654.4.2.3三边网角条件,包括圆周角条件与组合角条件自由项的检核按式(10)计算限差。

W角允=±2mD*([aa])开平方(10)式中:

mD--观测边的平均测距中误差,m;a--圆周角条件或组合条件方程式的稀疏。

4.4.3导线测量的检核

4.4.3.1按左右角观测的三、四等导线测量的测角中误差按式(11)计算。

mβ=±([△△]/2n)开平方(11)式中:

△--测站圆周角闭合差,(″);n--测站圆周角闭合差的个数。

4.4.3.2以导线方位角闭合差计算测角中误差按式(12)计算。

mβ=±(1/N[fβ的平方/n])开平方(12)式中:

fβ--符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n--计算fβ的测站数;N--符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个数。

4.4.4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成果的检核

4.4.4.1同步观测量成果的检核a)三边同步环的闭合差的限差按式(13)计算。

nWX=∑△X≤(根号3/5)*σ1nWY=∑△Y≤(根号3/5)*σ…(13)1nWZ=∑△Z≤(根号3/5)*σ1W=(WX的平方+WY的平方+WZ的平方)开平方≤(3/5)*σb)多边同步环闭合差的限差按(14)式计算。

WX=(根号n/5)*σWY=(根号n/5)*σ…(14)WZ=(根号n/5)*σW=(WX的平方+WY的平方+WZ的平方)开平方≤(3n开平方)/5*σ式中:

WX,WY,WZ--各坐标差分量的闭合差;σ--相应等级规定的精度(按平均边长计算);n--闭合环数的边数。

4.4.4.2不同时段观测成果的检核a)同一边任何两个时段的成果互差,应小于接收机标称精度的2*根号2倍。

b)若干个独立观测边组成闭合环时,各坐标差分量闭合应符合(15)时规定。

nWX=∑△X≤(3σ*根号n)1nWY=∑△Y≤(3σ*根号n)…(15)1nWZ=∑△Z≤(3σ*根号n)1式中:

Wx,Wy,Wz-各坐标差分量的闭合差;σ-相应等级规定的精度(按平均边长计算);n-闭合环的边数。

4.4.5平差计算二、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平面控制网都应分级进行统一平差或联合整体平差。

平差后应进行精度评定。

4.4.6计算取位平差计算和数据处理的数字取位应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平差计算和数据处理的数字取位------------------------------------------------------------等级水平角观测边长观测边长与坐标方位角方向值及各值及各项m(″)项改正数改正数,m(″)------------------------------------------------------------二等0.010.00010.0010.01三、四等0.10.0010.0010.1一、二、三级10.0010.0011------------------------------------------------------------

5房产调查

5.1一般规定

5.1.1房产调查的内容房产调查,分房屋用地调查和房屋调查,包括对每个权属单元的位置、权界、权属、数量和利用状况等基本情况,以及地理名称和行政境界的调查。

5.1.2房产调查表房产调查应利用已有的地形图、地籍图、航摄像片,以及有关产籍等资料,按附录A中的A1、A2规定的“房产调查表”和“房屋用地调查表”以丘和幢为单位逐项实地进行调查。

5.2房产单元的分类

5.2.1房屋用地的调查与测绘单元房屋用地调查与测绘以丘为单元分户进行。

5.2.2房屋的调查与测绘单元房屋调查与测绘以幢为单元分户进行。

5.3丘与丘号

5.3.1丘的定义丘是指地表上一块有界空间的地块。

一个地块只属于一个产权单元时称独立丘,一个地块属于几个产权单元时称组合丘。

5.3.2丘的划分有固定界标的按固定界标划分、没有固定界标的按自然界线划分。

5.3.3丘的编号

5.3.3.1丘的编号按市、市辖区(县)、房产区、房产分区、丘五级编号。

5.3.3.2房产区是以市行政建制区的街道办事处或镇(乡)的行政辖区,或房地产管理划分的区域为基础划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可以将房产区再划分为若干个房产分区。

5.3.3.3丘以房产分区为单元划分。

5.3.3.4编号方法:

市、市辖区(县)的代码采用GB/T2260规定的代码。

房产区和房产分区均以两位自然数字从01至99依序编列;当未划分房产分区时,相应的房产分区编号用“01”表示。

丘的编号以房产分区为编号区,采用4位自然数字从0001至9999编列;以后新增丘接原编号顺序连续编立。

丘的编号格式如下:

市代码+市辖区(县)代码+房产区代码+房产分区代码+丘号(2位)(2位)(2位)(2位)(4位)丘的编号从北至南,从西至东以反S形顺序编列。

5.4幢与幢号

5.4.1幢的定义幢是指一座独立的,包括不同结构和不同层次的房屋。

5.4.2幢号的编立幢号以丘为单位,自进大门起,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用数字1、2……顺序按S形编号。

幢号注在房屋轮廊线内的左下角,并加括号表示。

5.4.3房产权号在他人用地范围内所建的房屋,应在幢号后面加编房产权号,房产权号用标识符A表示。

5.4.4房屋共有权号多户共有的房屋,在幢号后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