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花城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0803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花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花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花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花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花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花城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花城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花城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花城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花城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花城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花城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花城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花城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花城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花城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花城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花城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花城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花城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花城版.docx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花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花城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花城版.docx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案花城版

第1课《小白菜》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小白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小白菜》,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旋律线条级进下行,每句落音依次下跌,形成带有哭泣性质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一个旧时农村中失去亲娘而受人虐待、孤苦无依的女孩悲凉凄苦的心情。

2.引导学生欣赏歌曲《鲁冰花》,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一部分旋律采用羽调式并下行,表现了女孩对家乡、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凄婉伤感的情绪。

第二部分调式转为大调式,节奏活跃,给人带来明亮、温暖的感觉,这是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但旋即音调跳跃动荡,情绪变得激动起来,表现了无奈的感慨与执著不渝的渴求。

随着歌曲第一部分的再现,又使人深深地沉浸在魂牵梦萦的不尽思念之中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二、新课教学

1.引入。

2.聆听《世上只有妈妈好》指明学生演唱(其余学生评价)边听音乐边唱边表演

3.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边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乐曲所变现的情感与气氛,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德目的。

我抓住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把歌曲内容编成故事并致好相应的课件,采用边放课件边讲故事的教学。

当讲到小白菜三岁没有娘时有不少同学留下了眼泪,当学生受到故事的感染后,我再放小白菜的民歌录音,学生们听完后便不自觉的把小白菜的生活和自己进行比较,对旧社会苦新社会甜这句话,有了进一步认识,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德育教育。

4.谈话:

老师今天又带来两首歌曲《鲁冰花》、《小白菜》,请小朋友们听后说说这两首歌曲讲述的内容好似什么?

(放录音后师生交流)这两首歌曲的歌名都是两个主任翁的名字,一个叫《鲁冰花》,一个叫《小白菜》,这两首歌曲都是对妈妈的思念,但背景不一样,谁能分析一下?

请大家再听一边。

5.复听这两首歌曲。

(师生分析讨论两首歌曲的不同背景。

这两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生:

自由回答后,幻灯出示图片,让学生选择。

6.设问:

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师生讨论演唱形式与这两首歌曲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7.再次复听,在轻声跟录音哼唱

8.动作创编:

通过动作表演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让学生在动作的过程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上这一课时,我抓住小学生好动这一特点,把动作表演和欣赏音乐相结合,指导学生根据每一段乐曲的内容,配上相应动作表演,这样不仅使欣赏课上得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动作表演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音乐内容的感情认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音乐作品内容,懂得了必须好好学习,学习是快乐的道理,从而接受了德育教育。

三、小结。

 

第2课两首风格不同的台湾民谣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台湾岛》,学唱歌曲《卖汤圆》、《放纸鹤》、《月亮月光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器乐曲《台湾岛》与歌曲《台湾岛》,学生能感受台湾岛的美丽、台湾资源富饶的景象;体验到台湾歌曲的美感,从而激发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从而表达对祖国资源的爱护之情。

2.通过歌曲《放纸鹤》、《月亮月光光》的学习,使学生能探索出影响这两首歌曲风格(节奏、速度、结束音)的因素。

并通过两首歌曲的对比、辨别,学生能掌握弱起小节的歌曲特征。

3.学会歌曲《卖汤圆》后,通过让学生布置简单的场景、简易的化装、即兴表演,为歌曲即兴编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及对人文知识的了解。

教学内容: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唱唱做做,学唱歌曲《月亮月光光》

1.感受音乐。

探索构成歌曲风格的因素是本课的重点。

弱起小节的四拍子歌曲感受是本课的难点。

教师播放《月亮月光光》的录音带,全班分四组,反复练习把握均匀感觉。

熟练上面练习后,全班分四组,请学生听着音乐拍出歌曲的节奏。

教师播放《放纸鹤》的录音带,请一组学生拍四拍子的节拍,另一组学生拍节奏。

2.学唱歌曲。

3.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月亮月光光》,并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请学生跟随教师的朗读做拍腿、拍手、拍腿、拍腿的连续反复,弱起小节的四拍子拍律感。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月亮月光光》,请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出弱起小节的四拍子拍律感。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月亮月光光》,并用广东方言范唱歌曲。

三、拓展。

现在我们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中的灰尘之类的越来越多,我们很少看见天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月亮有时候也很少看见,霾的天气越来越频繁,想想,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环境,怎样挽救我们被日益严重污染的地球。

四、总结五、下课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台湾岛》,初步了解听赏《放纸鹤》

1.欣赏《台湾岛》,感受音乐。

放器乐曲《台湾岛》,请学生认真倾听,体验台湾乐曲的美感。

播放器乐曲《台湾岛》,请学生在音乐伴随下朗诵《台湾岛》这首歌词。

播放歌曲《台湾岛》,学生可以轻声跟唱加以感受。

播放课件,请学生在我国的地图上找出台湾省,并说说有关台湾的事。

请学生课后收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并在下堂课进行交流。

2.初步了解听赏《放纸鹤》师播放《放纸鹤》的录音带,并出示四张音符卡片:

XXXX(tatatata)师放《放纸鹤》的录音带,学生反复练习把握均匀感觉。

师播放《放纸鹤》的录音带,让学生听着音乐边听边拍。

熟练上面练习后,请学生听着音乐拍出歌曲的节奏。

师播放《放纸鹤》的录音带,初步了解听赏《放纸鹤》。

3、总结

热爱我国的土地,爱国教育,激发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从而表达对祖国资源的爱护之情。

四、下课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唱唱做做,学唱歌曲

1.师播放课件《放纸鹤》,并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请学生跟随教师的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出四拍子的拍律感。

2.师播放课件《放纸鹤》,请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出四拍子的拍律感。

3.师播放课件《放纸鹤》,并范唱歌曲。

4.师播放课件《放纸鹤》,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歌曲演唱要注意的地方有:

①歌词的咬字吐字要清晰。

②四度大跳的音高演唱要准确。

③提醒学生在演唱相同歌词时,其旋律音高是不同的。

④注意段落反复记号的运用。

)演唱歌曲的位置稍靠前,音色要清脆、悦耳。

分组合作,表现歌曲《放纸鹤》。

熟唱歌曲后,再演唱几首以前学过的歌曲唱名,请学生比较歌曲的结束音有什么不同?

⑤教材与绘画结合。

教师播放歌曲《放纸鹤》做背景音乐。

请学生根据对《放纸鹤》歌词的理解,发挥想象力,画一幅图画。

3、拓展。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祖国环境,怎样爱护大自然,怎样防止我们生存的地球被污染,请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一起总结四、总结五、下课

 

第3课环球音乐探宝(六)—拉丁美洲之旅

教学内容歌曲《我们在广场上相遇》《快来吧!

朋友》;欣赏《墨西哥草帽舞》;

欣赏《桑巴舞曲》;学唱古巴歌曲《卖花生》。

教学目标

1.欣赏闻名于世的墨西哥“草帽舞”、巴西的“桑巴舞”,参与巴西狂欢节,感受拉丁美洲地区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的特色。

2.能用活泼的歌声演唱歌曲《我们在广场上相遇》、《快来吧!

朋友》,学会墨西哥舞的基本舞步并能随着音乐表现,欣赏古巴歌曲《卖花生》并做到即兴表演。

3.了解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认识拉丁美洲音乐中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及典型的节奏型——切分节奏XX.X并能随《桑巴舞曲》用打击乐器敲一敲。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对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感受。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前准备:

收集关于墨西哥、巴西、古巴三国各种形式的资料,如图片、文字、影片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走进墨西哥。

2.学唱墨西哥歌曲《我们在广场上相遇》、《快来吧!

朋友》;

3.欣赏〈墨西哥草帽舞〉;

课前准备:

选择几位女孩子从家里收集一些帽子和围裙。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新授课:

1.回忆引入:

让学生回忆以前去过欧洲、亚洲“探宝旅游”,老师提问学生在这些地方找到了哪些音乐宝藏?

让他们畅所欲言,

导入:

这节课老师再带大家去拉丁美洲看一看——播放〈墨西哥草帽舞〉……让同学们猜猜我们的第一站是哪里?

2.看一看:

了解墨西哥的首都、国旗、国徽及风土人情、地理环境、音乐风格等。

(教师展示各种图片资料)

3.听一听。

(1)播放墨西哥歌曲《我们在广场上相遇》和《快来吧!

朋友》,引导学生实听时随音乐有节奏地自由舞动身体;

(2)复听一次,请同学们选一首喜欢的歌曲来学唱,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4.学唱〈快来吧!

朋友〉:

(1)看谱认真地、安静地听范唱录音。

(2)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静静地“看”,一组尽情地“动”,由看者点评动者,然后互换角色,听熟悉音乐后再唱。

(3)演唱歌曲时,在“tata“处加上自己创编的动作。

(4)自己学习教材第47页的儿歌和短曲。

5.跳一跳。

(1)学唱基本的墨西哥舞步。

请学生自找一位同学结为舞伴,分面对面或肩并肩或背对背三种形式,随口令“右左右左右左”跳,练习基本舞步。

(2)熟练后随音乐《快来吧!

朋友》的歌声来跳,为使同学们的表演更逼真,师指导大家动手用报纸设计一些帽子戴着来跳。

(3)基本舞步熟练后,播放《墨西哥草帽舞》让大家尽情模仿,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三、小结本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走进巴西

2、欣赏《桑巴舞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展示收集的资料:

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巴西的图片在课上展示。

如班里有到过巴西的同学,请他给大家介绍一下巴西,并展示自己在那里的留影,效果会很好。

2.参与巴西的狂欢:

播放教学配套课件——看看巴西有名的狂欢节……引导学生参与狂欢,情不自禁地随拉丁美洲特有的节奏敲起来(利用身体各部位及身边可以发声的桌椅、笔盒等)跳起来。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合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律动,切不可游离在音乐之外乱起哄。

3.感受桑巴的音乐:

(1)欣赏桑巴舞。

这是巴西代表性舞蹈,源自黑人舞蹈,闻名与世。

让学生了解桑巴舞的表演形式、舞蹈服饰、舞蹈节奏(切分音)、音乐的情绪等。

(2)认识桑巴舞节奏(切分音):

拍一拍、读一读(教材50页中节奏谱例)。

(3)认识桑巴舞音乐常用的打击乐器,并尝试用他们来敲一敲。

(练习教材49页中的桑巴舞音乐的基本节奏)

(4)播放《桑巴舞曲》音乐片刻,边听边用手拍节奏,也可以寻找音源或小敲击乐器来试奏。

(5)再次播放桑巴舞片段,请大家模仿学习两个动作并随之舞蹈、伴奏等。

三、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走进古巴。

2.学唱歌曲《卖花生》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新课教学:

1.欣赏与了解:

播放一段速度中等、音乐缠绵、舞态柔美、舞步动作婀娜款摆的古巴代表性舞蹈“伦巴”,学生自由模仿。

老师引入简介古巴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音乐风格等。

2.初听与交流:

让学生聆听古巴歌曲《卖花生》,和大家分享对歌曲音乐风格特点的第一感受。

3.复听与观察:

请学生对照歌谱听录音,看看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何特点(切分音是拉丁美洲音乐的典型节奏。

4、.拍击与感受:

老师讲解古巴民歌的节奏特点,请学生用自己的手腿来拍击感受(书中第51页的练习)。

5.再听与表演:

先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再请学生创设情景来“喊”歌词,即尝试着表演“卖花生”的场景;最后让学生在音乐中即兴模仿表演“卖花生”。

三、小结。

 

第4课乘着歌声的翅膀

 

教学内容《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情感和表情学会演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2.能够和同学们合作完成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简单表演。

3.能积极参加以上音乐活动,生发对抗日英雄的崇敬和缅怀之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感激发

学生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中进教室,像参观革命纪念馆一样,安静有序地绕教室一圈。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

……师:

你们了解红缨枪、红军帽吗?

引出王二小的生活年代,以及抗日英雄王二小。

二、歌曲学习将歌曲进行分段处理。

第一段:

叙述性段落

1.听音乐故事

2.说一说

3.学一学

(1)模仿演唱。

(2)学唱歌谱。

4.唱一唱:

全班随音乐演唱歌曲第一段。

第二、三段:

故事起因

1.师生探究,讲故事师:

二小到哪儿去了呢?

在熟悉的音乐中谈我们来听听他的同伴怎么说的。

背景音乐:

《歌唱二小放牛郎》。

2.唱一唱,比一比全班一起演唱歌曲第二、三段。

第四段:

二小机智斗敌人

1.剧情设想师:

二小被敌人抓住了,情况十分危急。

如果你是王二小,被敌人抓住要你带路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2.歌曲学习

(1)说情节:

(2)身势创作,激发情绪

3.歌曲表演

(1)表演设计:

学生分组讨论,填写表演策划表,安排演员角色;教师巡回指导。

(2)表演故事

4.唱一唱全班随音乐演唱歌曲第四段。

第五段:

二小牺牲

1.激发情感

2.进一步激发情感

3.唱一唱

第六段:

怀念二小

1.朗诵动情

2.跟唱歌曲

3.完整地演唱全曲

三、歌曲表演

四、课堂拓展

师:

从歌声中,我们感受到了大家对英雄王二小的无限崇敬和怀念。

其实,在我们新中国成长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

有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有被烈火烧死的邱少云,还有……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五、缅怀英烈,结束全课

 

第5课海鸥,我们的朋友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一

2.熟练唱会歌曲《海鸥》,并作歌曲处理。

3.欣赏:

国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坚定、热烈的情绪,明亮而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赞美海鸥的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

2.通过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通过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旋律进行的特点的感受,初步了解旋律的表现方式和作用。

教学课时:

第2节

第一课时

1、发声练习:

第6页综合训练

(一)。

  (谱例略)  

注意:

节奏要正确,声音有弹性,并注意重音在第一拍而不能放在第二、三拍,否则会造成笨重的感觉。

二、检查复习。

1.请同学在黑板上的五线谱中写出高音谱号、几个老师规定的音符,其他同学在书上写。

2.整曲视唱曲谱。

三、学唱“海鸥”。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派出一位同学。

讲解自己找到的有关海鸥的小知识,看谁讲的好,讲的好的同学将为自己的小组赢得一枚小红花。

(讲解,评出优秀组)

2.师:

刚才大家讲的真棒!

希望你们今后也向海鸥一样勇敢坚强不怕困难。

下面我们来学习海鸥,看谁克服困难唱的最好。

教师范唱,请同学跟着哼一哼。

3.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注意读出感情来。

4.跟琴学唱歌曲,师弹一句生唱一句。

熟练地唱全曲,用稍快的速度。

四、歌曲处理

1.请同学们将书上所有的休止符标出来。

并分别唱一唱。

讨论:

有休止符唱出来的感觉会怎样?

休止符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2.讨论:

歌曲整体应该用什么情绪来演唱,高潮在那里?

应该怎样演唱?

讨论后练唱3.整曲演唱,注意情绪、速度。

(请同学边唱边做一做动作)

五、欣赏: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复听全曲,集体齐唱。

六、预习第二课,两人一组读一读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桑塔.露琪亚》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2.了解意大利船歌的特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背唱其中一段歌词,并能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3.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的音乐情绪和风格,分辨男高音的音色特点。

4.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老师,学生相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新课步骤

1.《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那不勒斯(又名“那波里”)的一首著名的船歌。

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根据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创作而改编成的。

歌曲的旋律优美而流畅,歌词将夏夜的美丽景色展示在人们面前。

歌曲为大调式,3/8拍子,由两个乐段构成。

2.听唱(是否可以先听一次旋律?

)然后老师才示范唱旋律,学生再边随琴用mu轻声哼唱旋律。

3.学唱第一段随琴用mu轻声哼唱旋律,找一找这一段有几句?

(1)师:

逐句演唱一、二句歌谱,句中最高音出现在什么位置?

(2师:

听唱第三句歌谱,音乐的起伏和一、二句一样吗?

(3)师:

听唱第四句歌谱,浪尖在哪里?

为什么?

(4)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谱(5)女声唱歌谱男声唱lu,然后交换,男声唱歌词女声唱lu,要能够听到对方声部的声音。

4.学唱第二乐段⑴听老师唱第二段,比较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

(音高、音强)为什么第二段音高了?

怎样才能唱上高音?

(正确的用气,激情的表情)⑵起立演唱。

这段唱的什么?

(船夫在热情地招揽顾客)你能边唱边演吗?

背唱第二段歌词⑶轻声唱歌谱,找一找乐句中最低音、相对弱音的位置,画旋律线,是什么形状?

学生画(还是波浪,但方向相反)为什么还是波浪线?

(还是联贯,有起伏)

5.唱得差不多的时候老师要抽查几个学生,好的要马上表扬,差的也要加以鼓励

6.最后也可以让同学们听下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对这首歌曲的演唱,感受一下他是怎样的情绪唱这首歌曲的?

(深情,赞美的,开朗的,热情洋溢的),歌唱家演唱的时候自己就是一个船夫样,划着小船,歌唱这美好的夜晚,如歌词,多么令人陶醉样

7.让同学们小声的用感情听伴奏歌唱,老师划着3/8手势给出强弱弱的节拍提示

8.让学生用歌曲应该的情绪放声歌唱。

老师给予点评。

(多鼓励,少批评六、小结今天我们欣赏、演唱的两首歌曲都是来自于一个有着悠久音乐文化历史的美丽国家——意大利。

其实在欧洲蕴藏着很深的民间音乐文化,他们等待着我们去了解,我们共同努力吧!

第6课到这里来欣赏动漫歌曲

教学内容歌曲《斑鸠调》 

教学目标

1.能用乐观的情绪学会演唱《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体会人民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深厚情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产生对湘贛红色革命圣地的热爱之情。

  

2.能听赏并跟唱《斑鸠调》,感受江西民歌的音乐特点。

  

3.能听赏管弦乐曲《看灯》,感受音乐的气氛与情绪。

  

教学重点:

能用乐观的情绪学会演唱《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教学难点:

体会歌曲的情绪。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钢琴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用言语导入江西井冈山  现在井冈上是旅游景点,不仅是由因为有宜人的风光,还因为是一块红色的革命圣地。

早在1927年,毛泽东同志就带领众多革命前辈们在江西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的。

  

二、听赏与跟唱《斑鸠调》 

1.学生听赏《斑鸠调》  

学生体会音乐的基本情绪?

说一说音乐的基本内容?

  

2.学生跟唱 学生随琴视唱歌谱,然后学生跟唱歌曲  

也可以让学生编一编歌词唱一唱

 

第7课五彩缤纷的音色世界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牧童短笛》《牧羊姑娘》《单簧管波尔卡》《加沃特舞曲》

教学目标

1.能听辨出4种乐器:

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的音色,认识木管乐器。

2.播放《牧童短笛》《牧羊姑娘》《单簧管波尔卡》《加沃特舞曲》的音乐片段,联想画面使学生记住音乐主题。

3.聆听木管四重奏《生日歌》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了解木管四重奏的演奏形式。

教学重点:

听辨出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的音色,了解木管四重奏的演奏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

同学们平时都喜欢乐器吗?

2.师:

说说你们所知道的乐器。

老师分析:

《牧童短笛》原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所作的钢琴小品,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成功的模仿出了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从而向听众展示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

《牧羊姑娘》是我国已故音乐家金砂先生于1946年在国立音乐院就读的毕业作品,曾风靡全国,流传世界各地,被誉为世界级民歌。

旋律进行缠绵、悠长、质朴,充满伤感的色彩。

曲子如泣如诉地倾诉了对生活与知音的爱恋,表达出作者的绵绵情思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单簧管波尔卡》“波尔卡”起源于捷克民间的一种二拍子的快速的圆圈舞。

这首曲子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单簧管独奏曲,最能表现单簧管优美、朴实、活泼、灵巧的音色特征。

全曲轻松活泼,有趣诙谐,旋律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加沃特舞曲》是源于民间而后流行于宫廷、贵族社会的一种法国舞蹈音乐,也被以为嘉禾舞曲。

到18世纪后半叶虽然不流行了,但它的音乐仍作为纯粹的器乐作品被演奏着。

二、新课

1.师:

在你们所说的乐器当中,属于木管乐器的有哪些?

木管乐器介绍:

木管乐器的得名是由于它们起初都是木制的,但是现在许多木管乐器也用金属和塑料制造。

木管乐器因用乌木或硬木制造而得名,新式长笛改用金属制作,但其发音原理仍同木管乐器,所以仍属木管类乐器。

木管乐器大致有两种外形,一种是圆柱型,比如长笛和单簧管。

另一种是圆锥型,比如双簧管和大管。

木管乐器属于吹奏乐器类,演奏者藉由吹气,让空气在管中震动而发出声音。

木管乐器靠气流震动来发声,一般有两种震动方式。

如果是最简单的木管乐器,当往里面吹气时,进入和通过“吹孔”的空气回撞击管子中的一些部位,并通过这更、根管子的长度,来输送空气的震动从而发出声音。

如果是其他木管乐器,他们都有簧片,进入“吹孔”的空气回使簧片震动,并引起簧片下面的管内的空气震动,声音就这样发出来了。

听辨音色长笛:

清纯,明亮,优美。

双簧管:

甜美,温馨,优美。

单簧管:

优美,朴实,活泼,灵巧。

大管:

憨直,厚重,“笨”得可爱。

聆听《牧童短笛》《牧羊姑娘》《单簧管波尔卡》《加沃特舞曲》的音乐片段联想时间:

师:

前面给大家介绍过了,四首曲子的背景。

那么我们来想象一下每首曲子在播放时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画面。

《牧童短笛》一个天真无邪的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

《牧羊姑娘》一位放羊的姑娘悲伤的坐在石头上,看着山上一片荒芜,羊儿没有了食粮,感叹着自己悲惨的命运同时渴望着美好生活的未来。

《单簧管波尔卡》一群捷克人民欢快的在广场上跳着圆圈舞。

《加沃特舞曲》法国宫廷里,一群皇宫贵族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优雅的跳着舞。

2.师:

认识了木管乐器后,我们来认识一下木管四重奏。

教学内容分析“木管四重奏”是一种乐曲体裁或一种演奏形式。

它由长笛、双簧管、单簧管与大管组成,四种乐器分别吹奏高音、中音、次中音与低音四个声部。

演奏时常常双双相对而坐,属于室内乐范畴。

聆听木管四重奏《生日歌》和《梁山伯与祝英台》

3.师:

乐曲中共有几种乐器演奏?

(4种)

4.师:

你能听出是哪4种乐器吗?

(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

5.师:

你是从哪个方面听出来的?

(乐器的音色不一样,演奏的声部不同)看乐谱中4个声部的记谱乐器排列顺序,请学生思考:

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声部?

(目的让学生再次明白应按高音、中音、次中音与低音4个声部排列)

练一练师:

欣赏完本课的所有乐曲后,相信大家都对木管乐器的音色和木管四重奏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3、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下。

1.听音乐连线

2.复习回顾

 

第8课校园歌曲

教学内容

1.唱《乡间的小路》

2.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