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1221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

《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

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2017年高一年级1月份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黄石市女子艺术学校      2017年1月16日

(满分:

150分时间:

150分钟命题人:

库新萍)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徐悲鸿绘画思想(节选)

徐悲鸿的素描方法与西洋的素描有很大的不同。

徐悲鸿在他的创作中最先大胆引进了西方的透视、比例、解剖和光学原理等科学法则;但他同时注重中国传统绘画以线造型的规范,虚实、轻重、转折、顿挫,其线条勾勒与明暗关系、体面层次的微妙处理,既能表现明确的结构,又合于中国的形式美感。

所以,一种线形之美,而且是类似中国画“骨法用笔”的线形之美,是区别于西洋素描并为徐悲鸿所独具的创造。

马是历代中国画家喜爱的题材,徐悲鸿的马画可以说家喻户晓,在国人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

他采用大写意的表现手法,采取具体的笔法大笔泼写,在泼的基础上与勾勒相结合,并且强调结构形似的精确性。

他采用西画中明暗分块造型的方法,用大块的灰墨摆出马的体态,马的轮廓、面官等关系到结构的部位,都以写生为基础,并尽量细致刻画表现,一丝不苟。

他画马笔墨酣畅奔放、气宇轩昂,充满生机和活力。

徐悲鸿画牛、画狮、画鹰、画猫等的动物画也总是利用写生为基础,应用解剖学原理,让笔墨形式从属并服务于客观对象造型,极力表现动物的雄健、机敏和力量。

强调结构形似的精确性和景物的焦点透视效果是西方写实画的主要因素,但中国画不遵从写生,而是用观察和印象积累。

笔墨自由和随机性与追求结构形似的真实是一对矛盾,徐悲鸿追求笔墨从属并服务于客观对象造型的需求,即笔墨形式尊重形似结构,他把素描融入笔墨,转换成笔墨,在不同题材的作品中有不尽相同的表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

素描是表现主体物象的录入过程,也是作者的创作源泉之一。

徐悲鸿为创作《愚公移山》《泰戈尔像》《霸王别姬》《毛泽东在群众中》等都先创作了素描稿。

《愚公移山》在印度创作中,画幅中开山的裸体青壮年,都用模特儿画了素描。

徐悲鸿为此积稿三十多幅,艰辛的创作、扎实的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使画面既洋溢着生活的实感,又充满着神奇幻想的神话境界。

画面上人物造型着重于体积的研究,重量与体积感鲜明,造型饱满而结实,扑面而来的形体,都有很强的雕塑感,素描结构严谨,来去分明,亮处有物,暗处不空,具有潜移默化的感觉。

画中手法夸张,抡锄挖土的壮汉的造型和肌肉的刻画,激奋的动作的处理,赤裸的健壮的体魄和憨直的神态的描绘等,无不给人无尽的信心和力量。

徐悲鸿对以素描的方式作画稿、画模特儿,有选择地采用光影造型,有相当的依赖性。

这样的画面改良,对传统笔墨语言势必有一定的削弱和破坏,也淡化中国画的特色,但的确避免了用线描画不够深度和生动的弊端。

从徐悲鸿不少作品的形象塑造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以素描为基础的写实主义的具体实践,渗透了徐悲鸿对艺术的审美和对生活的理解。

他追求和所传达的精神不仅仅是惟肖,还有在此基础上的惟妙。

“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反映了徐悲鸿的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的精神。

1.关于“徐悲鸿的素描方法”的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悲鸿的素描引进了西方的透视、比例、解剖和光学原理等科学法则,带来了不竭深度和生动的弊端。

B.徐悲鸿的素描注重以线造型的规范,具有线形之美,而且是类似中国画“骨法用笔”的线性之美。

C.徐悲鸿的素描能表现造型的明确结构,合于中国的形式美感,主要得益于他不遵从写生的基本理念。

D.徐悲鸿的素描方法与西洋的素描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他过分强调结构形似的精确性和景物的焦点透视效果。

2.下列表述,不属于“追求笔墨从属并服务于客观对象造型”创作原则的一项是(  )

A.徐悲鸿的马画在泼的基础上与勾勒相结合,并且强调笔墨自由和随机性。

B.徐悲鸿的马画中马的轮廓、面官等关系到结构的部位,都以写生为基础,并尽量细致刻画表现,一丝不苟。

C.徐悲鸿画牛、画狮、画鹰、画猫等的动物画利用写生为基础,应用解剖学原理,极力表现动物的雄健、机敏和力量。

D.徐悲鸿在创作《愚公移山》《泰戈尔像》《霸主别姬》《毛泽东在群众中》等作品之前,都创作素描稿。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徐悲鸿的绘画注重笔墨形式尊重形似结构,在他不同题材的作品中有不尽相同的表现。

B.素描是对表现主体物象的录入过程,也是作者的创作源泉;离开素描,则无法创作绘画。

C.徐悲鸿对以素描的方式作画稿、画模特等,有相当的依赖性,这是对中国传统笔墨语言的一种丰富与提升。

D.“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是徐悲鸿绘画思想的核心,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全面继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5分)

心中的梅兰芳

郭 宇

从京剧艺术的现代史角度看,从外国人对中国京剧的认知角度看,从京剧在国人心里的地位看,是绕不开“梅兰芳”三个字的。

他是一位京昆表演艺术大师。

在《梅派艺术传习录》(下文简称《传习录》)的编辑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与梅先生同时代的马连良、周信芳、盖叫天、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京剧大师级名家对其艺术上认知的文章,以及萧长华、姜妙香、刘连荣、徐兰沅、王燮元等梅先生艺术合作者的记述,这些文字从不同角度回忆、介绍与肯定了梅派艺术的成就。

更具有历史意义的是,这些文字对研究梅派艺术的形成、发展以及梅派艺术传承的经过,都是难得的第一手史料。

也正因为梅兰芳在京昆艺术上厚实的基础、生活中可贵的人品、观念上不断发展的艺术中正之道,使其永远都站在艺术、生活和历史的制高点。

他也是一位戏曲教育大家。

他为戏曲教学、人才培养所做出的贡献彪炳千秋。

《传习录》卷首,即收录了梅兰芳先生在戏曲教育工作方面很有代表性的五篇文稿。

这些文章今天读来,仍让人觉得如沐春风,仿佛看到了梅先生在舞台之外的另一种明师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1957年发表的《要善于鉴别精、粗、美、恶》一文,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演员要学会分辨雅俗、高低、美丑的问题,许多警句振聋发聩,富有现实意义。

这篇文章,理应成为京昆表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评论工作者一个必读经典。

而梅门弟子对老师的追思怀念,更是本书的一项重要内容。

梅先生桃李满天下,许多门人后来都成为享誉梨园的大艺术家,像张君秋、杜近芳、李玉茹、陈伯华等,但他们对老师的耳提面命,终生不忘。

诸位梅门弟子对恩师的追忆,让今天的人们看到了京剧界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也看到了梅先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高质量教学。

如何借鉴梅先生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来发展与改革当下的京昆教学事业,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值得我辈深思。

他还是一位积多元素养和在戏曲艺术上善取多元养分的实践者。

他除了绘画与书法外,在剧目的演出上一直秉承创新与借鉴、改革的原则。

他编演新戏、对传统老戏或其他剧种的剧目进行重新创作、对昆曲的热爱与提倡及学习,以及早年对时装新戏的探索,这些经历都体现出一位大家在艺术探索上的心路历程。

直到今天,我们不也还在谈论艺术的传承与革新吗?

国家不也在花费大力气振兴昆曲吗?

剧种之间不也有更多的借鉴与互动吗?

尽管这些都是梅兰芳先生当年已经做过的,但这样的理念对于当今的艺术传承与发展,仍是圭臬。

他创立的“梅派艺术”,已成为京昆艺术教育的典范。

上海市戏曲学校也很早就将梅派艺术的传习列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并聘请杨畹农、魏莲芳等名师,培养了许多出色的梅派艺术继承者。

《传习录》就收录了言慧珠先生、杨畹农先生、魏莲芳先生的多篇文章,体现了学校老师在研究梅派、传承梅派上取得的诸多成就。

教书育人,传承流派,完成演员个体的培养塑造,当然是学校的本职任务。

但在此基础之上,学校还应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职责。

如何将京昆艺术提升到文化的高度进行研究,进而提高社会对京昆艺术的认知度,更是学校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在学校开展的相关戏曲艺术资料整理、史论研究、出版工作中,

《传习录》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成果。

(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从京剧艺术的现代史、外国人对中国京剧的认知、京剧在国人心里的地位等角度看,“梅兰芳”都是绕不开的话题。

B.萧长华、姜妙香、刘连荣、徐兰沅、王燮元等梅派艺术家关于梅兰芳的记述,从不同角度回忆、介绍与肯定了梅派艺术的成就。

C.《传习录》卷首收录的五篇文稿,很有代表性,理应成为京昆表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评论工作者的一个必读经典。

D.梅兰芳先生在艺术的传承与革新、振兴昆曲、剧种之间的借鉴与互动等方面有自己的理念,但这些理念到现在都被遗忘了。

E.《传习录》收录了大量关于梅派艺术的文章,它是学校开展相关戏曲艺术资料整理、史论研究、出版工作的重要成果。

5、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梅兰芳先生这一形象的特征。

(5分)

6、梅兰芳先生在艺术上的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10分)

双白老人

于德北

①按算双白老人已经90高龄了,论辈分我应该称他曾祖爷爷。

二十年前,他曾到我的家里来过一次,是给我的祖父看病。

他看我祖父的病气太重,就开了一大盆的药给我祖父吃。

祖父吃了他的药,气色红润,也不那么剧烈地咳了,减少了许多痛苦。

②双白老人是个中医。

他的老家在德惠,却常住在云南的一个小寨子里。

说常住,其实也不过是定居地,他的大半生是在行走中度过的。

③他从云南往东北走,三年左右走个来回。

从云南到东北,又从东北到云南,往来行医,随吃随住,一日不短,三日不长。

偶尔在病人家一住半年的时候也有,却保着人家的性命,救着人家的病痛。

④双白老人吃素,饮食十分清淡。

他每日离不开酒,却注意节制,每晚三盅,不多喝,也不少喝,喝时不用劝,不喝了谁劝也没有用。

⑤他一辈子没结过婚,因而没有儿女。

他曾对我的祖父说,他想收一个徒弟,把自己的一生所学都教给他。

但这个徒弟收得十分考究,十分挑剔,十分严格。

由于他的一生云游行医,并没有多少时间认真地坐下来考察一个人,一个可以让他接受的姑娘或小伙子。

他曾对我的祖父说:

“若能从亲戚中选一个聪慧、好学、本分的孩子也未尝不可。

”祖父就向他推荐了我。

我那时八九岁的年纪,淘气淘得不得了。

双白老人把我叫到祖父床前时,我的整个身心都在航模的最后工艺制作中。

所以,当他问我喜不喜欢像他一样当一名中医时,我脱口而出:

“不喜欢。

”我不知道双白老人为什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⑥说起来祖父的病,已有三年之久,他得的是肺癌,这与他早年拼命赌博过于劳累有关。

祖父初病的时候还恐于死亡,主动调理自己。

可当他觉得生命无望的时候,曾固执地回老家独居了一段日子。

后来听乡下的堂叔、表哥们说,那是昏天黑地的一段日子,祖父每天沉浸在牌局上,胜多败少,直至累吐了血。

双白老人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来到我家的。

他脸色红润,双目炯然,一把过胸的胡须如雪样白。

圆口布鞋,一袭灰色的褂子。

他的牙齿,晶莹剔透,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

他和我的祖父同吃同住,并用大盘给祖父配了色彩驳杂的中药,内有蝎子、蜈蚣、白花蛇、蟾蜍、蜘蛛等毒物,令人毛骨悚然。

双白老人想尽各种方法让我的祖父服药,每日陪他下棋、散步。

双白老人比我祖父大十余岁,是我祖父的堂叔,但在我看来,祖父要比双白老人苍老很多。

双白老人和他在一起,倒像一个晚辈在服侍长辈。

⑦我记得祖父每次服药之后都剧痛难忍,双白老人说那是药毒和病毒厮杀的结果,如果疼痛日减一日,就是说药毒战胜了病毒,祖父的病也会渐渐好起来。

⑧双白老人为我祖父医病,是我亲眼所见癌症可治的病例。

看着祖父一天一天爽朗起来的面容,全家人有说不出的高兴……

⑨在一个暴雨如注的夜晚,双白老人接到一封信。

他读信时,面色惨白,额头鬓角尽是虚汗。

读罢信,他匆匆地整理行囊,对我祖父做了一些简单的交代,就消失在茫茫的雨夜深处。

⑩如来得突然一样,他走得也如此突然。

如果说双白老人不来到我家,如果说他不给我祖父的病带来希望,那么一切都将十分平常而平淡。

但他传奇般的离去给我们留下了难以体会的痛苦。

眼看着祖父日益枯萎下去,而我们却束手无策。

这煎熬很难为外人所知,难以言达。

看着祖父瘦小的身躯平躺在棺材里,这形象是我少年时期不能忘怀的忧伤。

⑪我很想念双白老人。

真的。

现在我长大了,我很想对他说:

“我想学习中医!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②段中,作者写双白老人“大半生是在行走中度过的”,突出他云游行医行踪不定的职业特点。

他根据病人的病情来确定自己的住行,既表现了他以病人为重的医德,也突出了他从事中医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具有神秘感的“老神仙”形象特征。

为后面情节作铺垫。

B.最后一句“我想学习中医”来得迟了一点,使我们失望。

在现代中医备受排斥和漠视的情况下,这篇小说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反省。

C.双白老人想收一个徒弟,祖父向他推荐了“我”,但“我”想到自己对中医根本不感兴趣,所以拒绝了老人的请求。

D.双白老人开的都是些很普通的药,却治好祖父的肺癌,既表现他的医术高明,在结构上也使小说达到高潮。

E.文章最后提到,“我”的祖父去世多年,“我”已经长大了,才想到学习中医。

“我”终于体会到中医的价值,想学习和继承了,但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祖父的去世和多年的经历,这过程是痛苦而又曲折漫长的。

8、作者对双白老人的外貌描写十分精当,请对其作简要分析。

(5分)

9、找出小说结构上的两条线索,并结合文本具体说明。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小题。

温彦博,字大临,通书记,警悟而辩。

开皇末,对策高等,授文林郎,直内史省。

隋乱,幽州总管罗艺引为司马。

艺以州降,彦博与有谋,授总管府长史,封西河郡公。

召入为中书舍人,迁侍郎。

高丽贡方物,高祖欲让而不臣,彦博执不可,曰:

“辽东周箕子国,汉玄菟郡,不使北面,则四夷何所瞻仰?

”帝纳而止。

突厥入寇,彦博以并州道行军长史战太谷,王师败绩,被执。

突厥知近臣,数问唐兵多少及国虚实,彦博不肯对,囚阴山苦寒地。

太宗立,突厥归款,得还。

授雍州治中,寻检校吏部侍郎。

彦博欲汰择士类,寡术不能厌众,讼牒满廷,时讥其烦碎。

复为中书侍郎,迁御史大夫,检校中书侍郎事。

贞观四年,迁中书令,封虞国公。

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

其后突利可汗弟结社谋反,帝始悔云。

彦博善辞令,每问四方风俗,胪布诰命,若成诵然;进止详华,人皆拭目观。

高祖尝宴近臣,遣秦王谕旨,既而顾左右曰:

“何如温彦博?

”十年,迁尚书右仆射,明年卒,年六十三。

彦博性周慎,既掌机务,谢宾客不通,进见必陈政事利害。

卒后,帝叹曰:

“彦博以忧国故耗思殚神我见其不逮再期矣恨不许少闲以究其寿。

”家贫无正寝,殡别室,帝命有司为构寝。

赠特进,谥曰恭,陪葬昭陵。

子振、挺。

振历太子舍人,居丧以毁卒。

挺尚千金公主,官延州刺史。

彦博曾孙曦,尚凉国长公主。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十六》)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彦博以忧国/故耗思殚神/我见其不逮/再期矣/恨不许少闲以究其寿

B.彦博以忧国/故耗思殚神/我见其/不逮再期矣/恨不许少/闲以究其寿

C.彦博以忧国故/耗思殚神/我见其/不逮再期矣/恨不许少/闲以究其寿

D.彦博以忧国故/耗思殚神/我见其不逮再期矣/恨不许少闲以究其寿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是宫殿。

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

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B.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C.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

山东,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

今天的山东省指的是太行山以东。

  

  D.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突厥入侵,温彦博任并州道行军长史在太谷交战,官军大败,被俘。

突厥多次审问他唐朝兵力多少以及国家虚实,温彦博拒绝回答,被囚禁在阴山荒凉寒冷的地方。

B.温彦博善于言辞,每当被问起四方风俗,或让他宣布诰命,仿佛背诵一样流畅,他进退举止端庄而有风采,人们都拭目观看。

C.温彦博的儿子温振历任太子舍人,服丧期间因哀伤过度去世,另一个儿子温挺娶千金公主为妻,官做到延州刺史。

D.温彦博处事周密谨慎,掌管机密事务之后,为了保密他就断绝了与所有朋友的联系,只要进见皇上一定要陈述对政事利弊的看法。

12、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

(2)高祖尝宴近臣,遣秦王谕旨,既而顾左右曰:

“何如温彦博?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

C.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D.最后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14、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

(6分)

(三)名句默写(5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2)“,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

(3)“桑之落矣,。

自我徂尔,。

”(《诗经·氓》)

(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去日苦多。

”(《短歌行》)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她是国际有名的模特,身高超过1.75米,身材高挑,容貌美丽,在众人中如________。

②你所有的美德熏陶着我;这些美德使你显得________——慈爱、宽容、诚实、坚毅、体贴;尤其是耐心!

③斯坦利说,平均而言,每一位百万富翁作为一名学生时的考试成绩都达不到许多名牌大学的分数线。

另外,他们在大学时的成绩也并不是________的。

A.卓尔不群  鹤立鸡群  出类拔萃

B.出类拔萃鹤立鸡群卓尔不群

C.鹤立鸡群卓尔不群出类拔萃

D.鹤立鸡群出类拔萃卓尔不群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核心价值观不是孤悬于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社会现实之上的空中祥云,而是贯穿传统和现实、连接庙堂与民间、沟通中国与世界的共同愿景。

B.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眼界学识、经验阅历、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大幅度提升。

C.最新调查显示,在冠心病死亡病例中,77%归因于胆固醇水平增高造成的,这一比例远远高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

D.减少外出、减少户外锻炼、饮食清淡、少开窗通风、适量补充维生素等,都是防止雾霾不再侵袭我们健康的有效措施。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 ②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 ④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 ⑤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⑥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

A.①④⑤③②⑥B.①⑥④③⑤②

C.④②③⑤①⑥D.④⑤⑥③②①

19、在某班宣传交通文明的文艺节目中,李华扮演的志愿者对路萍扮演的违规行人进行了耐心劝导。

下面是表演的对话片段,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

要求:

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李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萍:

哟,红灯啊?

我没注意。

李华:

阿姨,您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萍:

嗯,是不该跟着别人抢。

李华: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萍:

小伙子,你讲的在理。

下次我会注意的。

李华:

谢谢您,再见!

路萍:

也谢谢你,再见!

20、工作环境、薪酬和与同事的关系是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请根据下面某市对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调查的图表,回答问题。

(1)请用一句话概述该市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的状况。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该市的人大代表,看到调查表后,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撰写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的提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犹太人有句谚语:

“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纸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着‘世界为我而造’。

这句谚语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

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