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二十二中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1327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乡二十二中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乡二十二中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乡二十二中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乡二十二中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乡二十二中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新乡二十二中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新乡二十二中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新乡二十二中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新乡二十二中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新乡二十二中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新乡二十二中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新乡二十二中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新乡二十二中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新乡二十二中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新乡二十二中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新乡二十二中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新乡二十二中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乡二十二中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答案.docx

《新乡二十二中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乡二十二中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乡二十二中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答案.docx

新乡二十二中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答案

新乡二十二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

答案和解析

【答案】

9.A    10.C    11.C    12.D    13.A    14.D    15.B    16.A    17.AB    18.BD    

1.凸透镜 会聚

2.后缩

3.缩小 照相机 C

4.惯性 运动状态

5.增大摩擦力 不变

6.不相等 相等

7.变小 变小 

8.上窄下宽 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19.如图示:

20.如图所示:

21.如图所示:

22.

(1)10 

(2)同一高度 

(3)①倒立缩小的实像 30 ②远离 

23.

(1)相反 钩码的个数 

(2)不能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A

24.

(1)重 支持 

(2)同一  

(3)小 远  

(4)匀速直线

25.解:

(1)杠铃杠的重力G=mg=20kg×10N/kg=200N;

(2)根据水平面上受到物体的压力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重力,

所以地面受到的压强:

26.解:

(1)塞子在煤油中的深度h=4.5m,

煤油对塞子中心的压强:

p=ρ油gh=0.8×103kg/m3×10N/kg×4.5m=36000Pa;

(2)塞子的受力面积:

S=2cm2=2×10-4m2,

可得,煤油对塞子的压力:

F=pS=36000Pa×2×10-4m2=7.2N。

【解析】

1.【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透明圆塑料瓶装水后,中间厚而边缘薄,类似于凸透镜。

此题联系实际考查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物理知识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同学们要注意思考、积累;因此在森林中旅游,导游向你建议,不要随意丢弃玻璃瓶,就是这个道理。

【解答】

因为瓶中进入水之后,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果热量集中,会造成树叶燃烧,造成火灾。

故答案为:

凸透镜 会聚

2.【分析】

由于光的折射,充满水和水池底部的这个美丽的图案看起来比实际位置偏高,因此当把水排掉后.此图案相对人来说变远了,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可解答此题。

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像的特点及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此题的难点在于由于光的折射看起来这个美丽的图案比实际位置偏高,当把水排掉后;此图案相对人来说变远了,因此此题有一定难度,属于难题。

【解答】

充满水和水池底部的这个美丽的图案,由于光的折射看起来比实际位置偏高,当把水排掉后;此图案相对人来说变远了,如果小刚仍然想在原来的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他应该调整照相机,使镜头后缩。

故答案为:

后缩

3.【分析】

(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U>2f时,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根据此原理制成;

(2)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由此可以判断A处烛焰的像在D点,B处烛焰的像在C点。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两种判断方法,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

掌握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凸透镜会聚在焦点上;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解答】

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可以判断A处烛焰的像在D点,用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D处烛焰的像不见了,C处还能看到B处烛焰的像; 

以A处烛焰和D处烛焰的像为例,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

缩小 照相机 C

4.【分析】

(1)汽车刹车后,先前的牵引力消失却不会立即停下,即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这与惯性的相关知识有关,应利用此知识点分析;

(2)车速会逐渐变小说明是力作用的结果,思考力的作用效果的相关知识就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有惯性、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综合性较强,要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会应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知道物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

【解答】

汽车刹车后不会立即停下,这是因为汽车本来就处于运动状态,当汽车刹车后,由于惯性汽车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车速会逐渐变小,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

惯性 运动状态

5.【分析】

为了顺利的拧开瓶盖,就需要提供较大的动力,这个力是由手与瓶盖之间的摩擦力来提供的,将题目中提到的竖纹与增大摩擦联系起来,即可得到答案;

通过对瓶子所处的状态进行分析,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得到瓶子所受的摩擦力。

在此题中,第二问的迷惑性很大:

根据摩擦力的决定因素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而忽视了瓶子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没有从力的平衡入手方分析。

【解答】

拧开瓶盖,就需要手对瓶盖施加一个力,这个力就是瓶盖受到的手对它的摩擦力,在瓶盖上刻有竖条纹,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受与瓶盖之间的摩擦力的; 

当瓶子在竖直方向静止时,其处于平衡状态,所以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此时瓶子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手对它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了,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可知这两个力等大,由于重力不变,所以手对它的摩擦力也不变。

 

故答案为:

增大摩擦力 不变

6.【分析】

由照片可以看出:

在相等时间t内,第一次实验木块路程s1比第二次实验路程s2小,由

知第一次实验速度小,第二次实验速度大;

由图知,每次实验,在相等时间内小木块的路程都相等,小木块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面上小木块受拉力F和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则F=f;因为两次实验木块与水平面都相同,摩擦力f相等,所以两次实验中拉力相等。

本题考查速度、摩擦力及运动和力的关系,难度中等。

【解答】

“频闪”照片的特点为相邻两次成像的时间间隔相等,由图甲可以看出相同的时间间隔木块第一次通过的路程小于木块第二次通过的路程,因此两次木块的速度不相等;由于两次木块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等,故两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拉力等于摩擦力,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为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速度大小无关,因此两次木块受拉力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

不相等 相等

7.

【分析】

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F=G=mg,若将它沿水平方向截去一半,其重力减去一半,对地面的压力会减小一半;但是其受力面积不变,由压强公式

即可知木块对桌面的压强变化。

本题考查压力、压强的变化,关键是弄清楚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变化,注意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解答】

因为在水平桌面上,所以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F=G,水平切去一半后,G变小减半,所以压力减半;

水平切去一半后,与桌面的受力面积不变,由

可知,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力减半,则压强也会减半。

故答案为:

变小 变小 

8.【分析】

根据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解答】

拦河大坝之所以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故答案为:

上窄下宽 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9.【分析】

(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凸透镜成实像时,蜡烛和光屏对调位置,还能成像,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进行判断。

【解答】

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像,说明2f>u>f,v>2f,当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凸透镜还能成像,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A。

10.【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近视眼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当在凸透镜与物体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后,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成像会在光屏后面,因此需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才可以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故选C。

11.【分析】

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像同侧.应用是放大镜;

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

③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④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

⑤成虚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本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我们可以用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焦距以内反变化。

”来帮助我们记忆。

【解答】

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不符合题意;

B.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不符合题意;

C.甲图成虚像,物距变小,像变小;乙图成实像,物距变大,像变小,符合题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分析】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析木箱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情况下的受力情况就可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

(1)木箱在1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静止不动,此时木箱水平方向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f1=F推=10N; 

(2)木箱在22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箱水平方向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也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f2=F推′′=22N。

 

故选D。

13.【分析】

判断某一现象是否利用了惯性,主要看物体是否在这一现象中由于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而被利用。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有时我们要利用物体的惯性,有时我们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注意哪些现象是利用惯性,哪些是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解答】

①系安全带是防止突然减速或突然刹车时,人由于惯性向前倾倒,导致受伤,故①是防止惯性带来危害;

②火车进站前,撤去动力,由于惯性,火车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仍能进站,故是利用惯性;

③上岸后的鸭子,振动翅膀,把身上的水抖掉,是利用惯性的;  

④比赛中,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冰壶在冰面上继续向前运动,也是利用了惯性。

故选A。

14.【分析】

解答本题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来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改变它为止。

本题考查的是牛顿第一定律,它是力学里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指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同时也指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解答】

在一切外力消失前,宇宙飞船是运动的,当一切外力消失后,就再也没有能够改变飞船运动状态的力,所以飞船不会停下来,不会减速飞行也不会加速飞行,飞船只能按原来的运动速度永远的匀速飞行下去,则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分析】

增大压强的方法:

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

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知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好题!

【解答】

A.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目的是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所以选项A不正确; 

B.背书包用扁而宽的带子,目的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所以选项B正确; 

C.喝饮料用的吸管一端削成斜口,目的是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所以选项C不正确;

D.剪刀钝了磨一磨,使刀刃锐利些,目的是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所以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16.【分析】

首先判断出两种放立方式中液面高度的大小关系,再利用液体压强公式:

P=ρgh进行比较;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只需判断密度以及深度的大小关系。

本题考查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解答】

A图中杯里的橙汁的深度大于B杯中橙汁的深度,根据公式p=ρgh可知A杯内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大于B杯内液体对杯底的压强。

故选A。

17.【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并注意区分。

【解答】

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④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其中,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故选AB。

18.【分析】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足球在空中飞行,脚和足球之间没有了力的作用;

正确区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是一个受力物体,相互作用力是两个受力物体;维持物体运动的是物体的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桌子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本题把很相似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增大了题的难度,相互作用力--平衡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本题还涉及到两个易错点:

离开脚的足球继续前行是由于足球的惯性,而不是受到踢力;

推物体没有推动,有些学生认为推力小于摩擦力,其实不然,此时的物体静止,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

【解答】

A.足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行,但是受到重力作用,足球进行的是曲线运动.足球离开脚以后,不再和脚发生力的作用,不再受到脚的踢力,不符合题意;

B.放在讲台上的书对桌子的压力与书所受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别作用在桌子和书上,是相互作用力,书所受支持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都作用在书上,是一对平衡力,符合题意;

C.推一个木块会运动,推力改变了木块的运动状态,而不用力就会停下,摩擦力改变了木块的运动状态,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D.当推课桌而没推动时,课桌保持静止状态,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符合题意。

故选BD。

19.【分析】

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本题考查了透镜的特殊光线.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要分清,且光线上要标出箭头。

【解答】

如图示:

20.【分析】

空中的足球靠惯性飞行,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只受到重力的作用,而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不受其位置和运动状态的影响。

重力的示意图是物理作图题中最常考的点之一,重点要明确,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其重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

【解答】

足球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只受重力的作用,作用在球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如图所示:

 

21.【分析】

物体随传送带一起水平向右做匀速运动,所以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传送带对它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点都在物体的重心。

物体匀速运动时,受力平衡力:

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解答】

由于物体A和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相对静止,所以A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只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如图所示:

 

22.【分析】

(1)根据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物距计算出焦距;

(2)在实验前要调整蜡烛、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这样可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若物距大于2f,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原则。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及应用。

【解答】

(1)由表知,当物距等于20cm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20cm等于2倍焦距,则f=10cm;

(2)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3)①2f=2×10cm=20cm,2中物距为25cm,大于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物距为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实验1可知,此时像距应为30cm; 

②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所以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像将远离透镜,则光屏应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

(1)10 

(2)同一高度  

(3)①倒立缩小的实像 30  ②远离 

23.【分析】

(1)钩码由于重力的作用,会对小卡片施加一个拉力的作用,左端的钩码对小卡片施加一个向左的拉力,右端的钩码对小卡片施加了一个向右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

(2)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上受到的两个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是验证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是否平衡;

(3)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或运动都可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就会影响实验效果。

此题探究的是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难点,也是一个重点需要掌握。

【解答】

(1)小卡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由于重力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向相反方向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钩码的数量越多,拉力就越大;

(2)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两端的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纸片就会转动,说明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

(3)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和水平桌面上就会产生摩擦力,就会影响实验效果(当木块两端的拉力相差很小时,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木块保持平衡);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

(1)相反 钩码的个数  

(2)不能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A

24.【分析】

(1)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及控制小车到达底面时速度的方法;

(2)根据实验现象,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远;

(3)推论的得出,根据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远可得,若不受摩擦力,小车将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此题是探究物体的运动与受力的关系实验,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及控制速度的方法,同时考查了对实验现象的总结及推理的得出,这也是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解答】

(1)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的摩擦力;

(2)同一小车,在同一高度,具有的重力势能相同,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动能相等,质量不变,获得的速度相等;

(3)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水平方向的摩擦力,摩擦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改变物体的速度越慢,小车运动的越远;

(4)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水平方向上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小车的运动速度不变,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

(1)重 支持  

(2)同一   

(3)小 远   

(4)匀速直线

25.

(1)已知质量,根据公式G=mg可求杠铃的重力;

(2)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运动员和杠铃总重,根据公式

可求对地面的压强。

本题考查重力、压强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要知道在水平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26.

(1)已知煤油的深度和塞子中心距罐底的距离,二者之差就是塞子中心距液面的距离,根据公式p=ρgh可求煤油对塞子中心的压强;

(2)已经求出煤油对塞子中心的压强,塞子的面积已知,根据公式F=pS可求煤油对塞子的压力。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和压力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最容易出错的是液体的深度,指的是该点距离液面的距离,不是离液体底部的距离,解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