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1339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

山西省长治二中、康杰中学、忻州一中等五校2018届高三9月摸底

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酵母菌与颤藻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拟核B.都有细胞核

C.都能进行有氧呼吸D.都是自养生物

【答案】C

【解析】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不具有拟核,A错误;颤藻是原核生物,不具有细胞核,B错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颤藻是需氧生物,C正确;酵母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属于异养生物,D错误。

2.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

B.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C.核酸可在遗传、变异、催化等方面起作用

D.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答案】A

【解析】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脂质中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A错误;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B正确;核酸作为遗传物质,有遗传、变异功能,少数RNA作为酶有催化作用,C正确;蔗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乳糖水解的产物为葡萄糖和半乳糖,D正确。

3.下列有关生物教材中“支架”或“骨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糖链

B.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

C.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由蛋白质和磷脂组成

D.脱氧核糖和碱基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答案】B

【解析】

生物大分子是由单体构成,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A错误;细胞骨架具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B正确;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而碱基排列在内侧,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内的“支架“或“骨架“等易混淆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能准确识记教材中出现的物质或结构的“支架”或“骨架”。

4.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中,不需要蛋白质载体协助,但需要消耗能量的是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胞吐

【答案】D

【解析】

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A错误;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B错误;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C错误;胞吞和胞吐的特点是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物质运输方式的特点,总结如下:

5.下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内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

B.结构①和④中都含有DNA

C.不是所有真核生物细胞中都含有结构①〜③

D.此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只能是植物细胞

【答案】C

【解析】

该细胞中具有中心体,因此该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A错误;①是线粒体,④是核糖体,线粒体中含有DNA,核糖体含有RNA,不含有DNA,B错误;①是线粒体,②是中心体,③是高尔基体,高等植物细胞不含有中心体,有些真核生物细胞不含有线粒体,如蛔虫,C正确;此细胞除含有核糖体外,还有其他细胞器,不可能是原核细胞,但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准确掌握细胞内各种结构的形态,能根据形态结构,准确判断出该图中数字所代表的细胞结构名称。

6.下列实验操作不需要染色的是

A.观察花生种子组织中的脂肪

B.观察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C.用种子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D.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答案】B

【解析】

【详解】观察花生种子组织中的油脂需要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染色,A错误;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为紫色,观察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不需染色,B正确;用种子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需要用台盼蓝染色,C错误;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需要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对染色体进行染色,D错误。

7.下列过程能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A.1,2,3,4B.1,2,3,5C.3,4,6D.4,5,6

【答案】A

【解析】

1过程为ATP水解,释放能量,可发生在膜上,如物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细胞过程;2过程为ATP的合成,可发生在膜上,如线粒体内膜合成ATP;3过程为可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4过程为水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5过程发生在暗反应阶段,场所为叶绿体基质中,不在膜上;6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基质中,不在膜上。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膜上进行的为1,2,3,4,故选A。

8.下列细胞属于细胞异常分化产生的是

A.神经细胞B.心肌细胞C.骨细胞D.癌细胞

【答案】D

【解析】

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和心肌细胞都是正常分化形成的,癌细胞是通过畸形分化形成的,属于异常分化,故选D。

9.为了探究一种新型碱性蛋白酶的去污效能,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

由图中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碱性蛋白酶对污布类型2的去污力最强

B.碱性蛋白酶对不同类型污布的去污力不同

C.碱性蛋白酶对污布类型4的去污力最差

D.加大酶用量不一定能显著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

【答案】A

【解析】

若不考虑是否加酶,图中自变量还有污布的种类和酶用量,虽然污布类型2中加酶的去污力最高,但不能说明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的去污力最强,A错误;由图可知,加酶情况下,碱性蛋白酶对污布类型1、2、3、4的去污力不同,B正确;由图可知,酶量相同情况下,碱性蛋白酶对污布类型4的去污力最差,且碱性蛋白酶对污布类型1的去污力比对污布类型4更好,因此碱性蛋白酶对污布类型4的去污力最差,C正确;若不考虑是否加酶,图中自变量还有污布的种类和酶用量,因此不能说明加大酶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D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新型碱性蛋白酶的去污效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探究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要求明确只有单一变量的情况下才能说明问题,否则不能得出相关结论。

10.对果蝇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多少将细胞归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甲组

乙组

丙组

染色体数目(条)

16

8

4

细胞数目(%)

10

60

30

 

A.甲组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乙组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分裂过程

C.丙组细胞的出现与减数分裂有关

D.三组细胞的性染色体均有2条

【答案】D

【解析】

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甲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6条,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正确;乙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都是8条,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末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正确;丙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因此丙组细胞的出现与减数分裂有关,C正确;丙组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因此丙组细胞中只含一条X或只含一条Y,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来判断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11.已知豌豆有高茎(DD和Dd)、矮茎(dd)两种品种。

现有基因型为Dd的该种植株组成的种群,该种群的个体连续自交”后(不考虑自然选择的作用),结果是

A.基因型为dd的个体所占比例不断下降

B.基因型为DD的个体所占比例不断下降

C.基因型为Dd的个体所占比例保持不变

D.基因型为Dd的个体所占比例不断下降

【答案】D

【解析】

基因型为Dd的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杂合子(Dd)所占的比例为(1/2)n,纯合子(dd或DD)所占的比例为1/2-(1/2)n+1,由此可见,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后代纯合子(dd或DD)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多,且无限接近于1,显性纯合子(DD)=隐性纯合子(dd)的比例无限接近于1/2;杂合子(Dd)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且无限接近于0,故选D。

12.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以及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一致的

B.两个实验都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

C.两个实验都能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

D.第一个实验不能证明遗传物质是DNA,而后者可以证明

【答案】A

【解析】

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都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区分开后研究各自的作用,A正确;体外转化实验没有用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两个实验都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CD错误。

13.在蛋白质的合成中,常会出现“DNA中碱基数目:

RNA中碱基数目:

氨基酸数目=6:

3:

1”,当比例中的“1”为固定值时,请问“6”为

A.平均值B.准确值C.最大值D.最小值

【答案】D

【解析】

由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中有些不是基因,且在基因中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且编码区中有外显子和内含子,内含子转录的RNA不能翻译,所以在DNA碱基数目:

RNA碱基数目:

氨基酸数目=6:

3:

1的比例中的“1”位固定值时,“6”为最小值,故选D。

14.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配子的随机结合现象属于基因重组

B.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

D.—种生物的基因片段拼接到另一种生物的DNA上属于染色体变异

【答案】B

【解析】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在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中,A错误;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后不一定会导致性状的改变,B正确;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一种生物基因拼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上,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基因工程原理为基因重组,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能识记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内容,并能正确区分,特别要注意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的区别。

1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方向

B.只有产生新基因的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生物不一定发生进化

D.同种生物之间隔开较长时间,必然形成生殖隔离

【答案】A

【解析】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因此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A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产生新基因的变异只表示基因突变,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C错误;同种生物之间隔开较长时间,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而成为两个物种,D错误。

16.调查发现,某家系中有甲遗传病(基因为B、b)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图所示,已知其中Ⅱ6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或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C.Ⅲ11的基因型为Ttbb或TTXbY

D.若Ⅱ4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则Ⅱ5和Ⅱ6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孩子的概率是1/2

【答案】D

【解析】

分析甲病:

根据Ⅱ-3、Ⅱ-4和Ⅲ9可知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无法推断甲病属于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病。

分析乙病:

如果该病属于隐性致病基因,根据“已知其中Ⅱ-6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则后代Ⅲ-12不会患病,所以该病属于显性致病基因;如果该病是伴X显性遗传,则由于Ⅱ-7患病,Ⅲ-13也肯定患病,与假设不相符合,所以乙病只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B错误;Ⅲ-11患乙病,并且Ⅲ-11的父亲Ⅱ-6是正常的,所以乙病的基因型为Tt,所以Ⅲ-11的基因型为Ttbb或TtXbY,C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检测发现Ⅱ4不携带甲致病基因,则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Ⅱ5(TtXBXb)和Ⅱ6(ttXBY)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1/2,患乙病的概率为1/4,因此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1/2×(1−1/4)+(1−1/2)×1/4=1/2,D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正确分析系谱图并结合题中信息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并能据此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17.下列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

B.肾脏病变不会直接影晌内环境的稳态

C.缺水情况下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升高,相应的细胞内液渗透压也会升高

D.下丘脑血糖、水盐、体温平衡调节都密切相关

【答案】B

【解析】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血浆中的蛋白质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重要物质,A正确;肾脏是重要的排泄器官,其病变会直接影响内环境的稳态,B错误;缺水情况下,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升高,相应地细胞内液渗透压也会有所升高,C正确;下丘脑在稳态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它是血糖调节、水盐平衡调节、体温调节的中枢,因此它和血糖、水、体温的平衡调节都密切相关,D正确。

18.下图中甲、乙、丙分别可以代表的是

A.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B.蛋白质、激素、酶

C.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

D.真核细胞、原核细胞、酵母菌细胞

【答案】C

【解析】

线粒体、叶绿体都是细胞器,与细胞核没有包含关系,A错误;绝大多是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激素中也只有部分是蛋白质,还有部分是脂质或氨基酸的衍生物,B错误;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正确;真核细胞包括真菌(如酵母菌)、动物细胞(如变形虫)和植物细胞,不包括原核细胞,D错误。

19.血液中K+浓度急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

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膝反射感受器能产生神经冲动

B.传出神经能传导神经冲动

C.神经冲动在膝反射过程中双向传导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

【答案】C

【解析】

膝反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神经冲动,A正确;传出神经能传导神经冲动,B正确;神经冲动在膝反射过程中单向传导,C错误;静息膜电位的形成于钾离子的外流有关,故血液中K+溶度急性降低,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理,对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0.下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①

B.若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仍能出现肌肉收缩

C.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

D.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途径是①→②→③→④→⑤,A正确;切段②传入神经,反射弧的结构被破坏,不能完成反射活动,B错误;③是脊髓,是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在大脑皮层,C错误;传入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电信号(局部电流),兴奋传至传入神经元轴突末端时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神经递质),D错误。

21.下列关于人体内分泌腺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分泌腺细胞不可能是激素的受体

B.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激素一般都需要通过体液运输

C.胰岛B细胞受损引起的糖尿病不能通过口服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

D.下丘脑既是神经中枢,又是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中枢

【答案】A

【解析】

内分泌腺细胞也可能是激素的靶细胞,如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垂体,A错误;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激素都要进入体液,需要通过体液运输,B正确;胰岛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不能口服,C正确;下丘脑是神经调节中枢但同时又能分泌激素,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D正确。

22.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通过特异性免疫,才能将入侵人体的抗原消灭

B.当机体免疫功能减弱时,可引发免疫缺陷病或自身免疫病等

C.T细胞可直接或间接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D.“抗体与某单细胞病菌结合,抑制该病菌的繁殖”之前不会发生细胞免疫

【答案】C

【解析】

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够将入侵人体的抗原消灭,A错误;当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时,可引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时引起,B错误;T细胞可直接或间接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正确;单细胞病菌从细胞中释放出来,需要通过细胞免疫,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3.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的顶端优势与生长素的运输无关

B.缺乏氧气时不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不相同

D.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可使生长素的分布发生变化,导致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答案】D

【解析】

植物的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使得侧芽生长素浓度增大,而起到抑制侧芽生长的作用,A错误;缺乏氧气有氧呼吸受到抑制,释放的能量减少,而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的方式,需要消耗能量,因此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错误;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效应表现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在促进效应从小变大再变小的过程中可能有两种浓度对生长的促进效应是相同的,C错误;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尖端,可使其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使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背光侧生长更快,导致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D正确。

24.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标志重捕法

B.种群的出生率和年龄组成属于其数量特征

C.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率是不变的

D.由不同种群形成的群落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答案】A

【解析】

蚜虫、跳蝻的活动力比较弱,一般采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A错误;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B正确;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时,增长率是不变,增长速率加快,C正确;由不同种群形成的群落,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如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正确。

25.某地一河段受有害物质a污染后,a的浓度在各营养级部分生物种类体内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燕鸥处于第三营养级

B.图示生物形成的食物链属于捕食食物链

C.有害物质a沿食物链单向传递,含量不断减少

D.随着食物链延长,各营养级的能量减少

【答案】C

【解析】

该食物链为藻类→鱼→燕鸥→银鸥,燕鸥处于第三营养级,A正确;图示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属于捕食食物链,B正确;由于生物富集作用,有害物质a沿食物链放大,因此有害物质a沿食物链单向传递,含量不断增大,C错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随着食物链延长各营养级的能量减少,D正确。

二、非选择题

26.将长势相同的A、B、C三组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成分相同、营养充足的培养液中。

A组幼苗根部注射“呼吸促进剂”,B组培养液中添加较髙浓度的蔗糖溶液,C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测得A组幼苗对矿质离子的吸收量比C组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促进了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___________过程。

(2)实验测得B组幼苗对水的吸收量比C组___________,原因是根部细胞外液浓度高于细胞内液浓度,影响了根细胞的___________过程。

(3)实验测得A组有机物的增加量比C组___________。

B组有机物的增加量比C组___________,原因是植株吸水量较少,导致叶片上的叶绿素合成减少,部分气孔关闭,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填“光反应”“暗反应”或“全过程”)。

【答案】

(1).根部细胞呼吸增强,供能充足

(2).主动运输(3).少(4).渗透吸水(5).多(6).少(7).全过程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以实验为载体,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渗透作用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知识,通过分析题干信息以及实验结果,再结合题意作答。

(1)A组幼苗根部注射“呼吸促进剂”,实验测得A组幼苗对矿质离子的吸收量比C组多,说明幼苗对矿质离子的吸收需要消耗能量,呼吸促进剂使根部细胞呼吸增强,供能充足,促进了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运输过程。

(2)实验测得B组对水的吸收量比C组少,原因是根部细胞外液浓度高于细胞内液浓度,影响了根细胞的渗透吸水过程。

(3)实验测得A组有机物的增加量比C组多,因为A组中的幼苗能吸收更多的矿质离子,幼苗的光合作用更强。

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要元素,因此植物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B组根部细胞外液浓度高于细胞内液浓度,使植物失水过多,导致叶片上的(部分)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影响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27.高等动物机体进行的血糖调节主要是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来完成的,神经一体液调节增强了动物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请回答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问题:

(1)现有一批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给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胰岛素经___________运输作用于肝脏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

在这个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填“催化剂”“神经递质”或“传递信息”)。

(2)给小鼠饲喂高糖食物后,短时间内,血糖升高,高血糖刺激下丘脑,引起延髓糖中枢的反射性兴奋,并通过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胰岛___________(填“A”或“B”)细胞和肝细胞,此时肝脏加速合成

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这种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调节。

(3)胰岛素等激素作为调节分子,其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体液

(2).传递信息(3).B(4).(肝)糖原(5).神经一体液(6).微量和高效(7).通过体液运输(8).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激素调节的特点及胰岛素的作用,通过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及胰岛素的作用,再结合题中信息进行解答。

(1)动物体内产生的激素,首先释放到体液当中,随着体液运输,运往全身各处;动物激素、抗体、淋巴因子和神经递质等均是动物体内的信息分子,用于传递信息。

(2)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产生的;胰岛素随着体液运输,作用于肝脏细胞,加速合成肝脏细胞对血糖的吸收且合成肝糖原从而降低血糖;高血糖刺激下丘脑,引起延髓糖中枢的反射性兴奋,并通过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胰岛B细胞和肝细胞,使血糖浓度降低,这种调节方式是神经(或神经一体液)调节。

(3)激素调节的特点是:

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在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灭活的意义是维持激素含量的稳定。

28.研究人员对某牧场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