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1524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年级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年级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一年级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一年级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一年级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一年级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一年级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一年级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一年级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一年级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一年级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一年级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一年级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案.docx

《一年级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案.docx

一年级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案

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

教学内容:

1、欣赏:

《野蜂飞舞》、《狮王进行曲》《水族馆》

2、活动:

声音的长短

4、唱歌:

《小青蛙找家》《小蜻蜓》

5、欣赏:

狮子、大象

教学要求:

总要求:

1.进一步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本单元通过游戏、模仿、歌唱、表演、绘画等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3.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具体要求:

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诚的歌声表现不同情绪的歌曲。

2。

进一步熟悉“×-”和“×”,感受声音的长短。

3.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初步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

教学准备:

歌曲《小青蛙找家》《小蜻蜓》的录音带;打击乐器(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野蜂飞舞》、《狮王进行曲》《水族馆》的录音带。

重点和难点:

重点:

进一步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诚的情感和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

音乐活动从模仿动物的叫声入手,认识声音的长短,让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难点:

通过欣赏描述动物的音乐,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简单描述音乐形象。

在多声部节奏练习中,聆听、感受、表现其他声部的节奏及三声部的和谐美。

课时: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小青蛙找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

2、学生能够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并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3、情景创编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小青蛙着急、高兴等心情。

2、通过游戏、情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青蛙头饰、青蛙故事图片。

教学方法:

启发法、观察法、聆听法、听唱法、讨论法、表现法、游戏法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动物说话》音乐,模仿小动物的动作进教室

二、综合训练

、音乐游戏:

《请你跟我这样做》

学生随音乐跟老师按x x|xx x|的节奏做跺脚、拍手、拍肩等动作

三、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它非常调皮,常常跑到很远的地方玩,也不跟家里的妈妈打招呼,这不,今天它又出去玩了,我们来看看今天发生了什么事

四、新课教学

1、学唱歌曲

师:

同学们,小青蛙遇到什么困难了?

(找不到家了)

 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它找家。

学唱“小青蛙找家”。

⑴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情绪。

⑵师:

小青蛙是怎样找家的?

(生答:

又蹦又跳、又蹦又叫等。

⑶教师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⑷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模仿青蛙叫并做动作。

⑸学生听琴填词演唱。

⑹学生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2、歌曲处理:

⑴师:

小青蛙找不到家了,心情会怎样?

(生:

着急、害怕、会哭等)想喊谁?

(生:

妈妈)让学生亲自喊一下。

⑵师:

小青蛙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回到了家,这时它的心情又是怎样?

(生:

高兴)。

⑶学生听音乐演唱歌曲,表现小青蛙着急、高兴等心情。

⑷学生分组讨论:

当青蛙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回家了,她会怎样夸奖小青蛙?

⑸各小组选代表说一说,师生共同评价。

3、学生完整表演歌曲

五、创编活动

1、师:

老师要请孩子们一起来扮演这几只调皮的小青蛙

场景一、几只调皮的小青蛙出场了-----------音乐响起(动物说话)【让学生随着音乐自由的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场景二、不知不觉,天黑了----------------音乐响起(闪烁的小星)。

场景三、惊慌失措的青蛙们开始找家--------------音乐响起(小青蛙找家)

场景四、回到家的小青蛙和妈妈一起进入梦乡--------------音乐响起(小宝宝睡着了)

六、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不能不跟家里人打招呼就乱跑;不要跑到离家较远的地方;找不到家要自己想办法,回到家,不要慌张害怕)

板书设计:

  

                  小青蛙找家

             找不到家     着急

          

找到家       高兴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野蜂飞舞》。

2.音乐活动“声音的长短”。

教学目标:

1.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感受声音的长短;

2.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通过聆听使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优秀音乐作品。

3、感受乐曲紧张的情绪,并借助语言、线条或图形、肢体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2.初听乐曲

(1)学生安静地聆听乐曲。

(2)让学生猜一猜,这首乐曲描写的是哪一种动物?

为什么?

3、揭示曲目

教师简要介绍歌剧《萨旦王的故事》剧情以及乐曲在歌剧中表现的情景。

4、复听乐曲

(1)乐曲的速度是怎样?

力度是怎样?

(2)乐曲的旋律是怎样的?

(3)感受是乐曲的紧张的情绪。

(4)结尾部分:

渐弱的力度表现了什么?

5、表现乐曲

学生让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

可利用手指在空中画线条表现野蜂飞舞的线路,用手臂的动作模仿野蜂在空中飞行的姿态。

第三课时声音的长短

教学内容:

声音的长短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或生活中的声音,感受声音的长短。

2.通过“恒拍”的训练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听一听、仿一仿

1.课件呈现动物嬉戏的录象。

要求:

欣赏完后,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并模仿一下。

【通过欣赏学生喜欢的各种小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模仿自己所看到动物的声音和形态。

(1)指声表演。

(2)集体表演。

【给学生模仿的空间,是让他们参与学习的过程。

首先,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其次,让学生了解到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是有长短的,初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

3.整理学生在录象中收集到的声音,如:

小鸭:

嘎 嘎       小猫;喵 —        小狗:

汪 汪汪

小鸡:

叽叽 叽叽   青蛙:

呱 —        小羊:

咩 咩……

4.学生用不同方式表现这些声音的节奏。

比一比,谁表现的方式多。

【在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方式有很多,如:

①模仿叫声②拍手、拍腿、拍肩③跺脚④体态律动(跳跃、跑跑、走、舞蹈动作等)⑤捻指⑥嘴打梆子⑦“嗒”式读谱法……】

二、谈一谈、议一议、仿一仿

1.让学生收集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和动作。

2.学生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声音和动作:

泉水:

叮  咚

火车:

呜…呜…卡嚓  卡嚓

大钟:

当  —

汽车:

嘀  —

闹钟:

嘀嗒  嘀嗒

牛  :

哞  —

老鼠:

吱吱  吱吱

心脏跳动:

咚  咚

钉钉子:

叮当  叮当

狮子:

吼  —

小兔:

蹦蹦  跳跳

【通过收集自己所熟悉的声音或动作,并按节奏模仿出来,进一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长短】

3.节奏组合表演

(1)师引导:

谁能用刚才收集的火车的声音来表演火车开来的声音?

(2)学生自由组合表演,教师给予指导。

(3)请表演好的学生表演展示给大家看,并给予奖励。

鸣笛声‖ 呜    呜    ︱   呜    呜   ︱    呜    呜  ︱

车轮声‖卡嚓   卡嚓  ︱  卡嚓  卡嚓  ︱   卡嚓  卡嚓 ︱

【奖励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4.以小组为单位,边听《火车开了》边模仿鸣笛声和车轮声。

(可以用声音,也可以律动)

5.学生分小组合作表演其他声音和动作的组合,教师指导。

(学生边表演,边播放歌曲《在动物园里》,既培养了学生稳定的节奏感,又熟悉了歌曲《在动物园里》,为下一节教学这首歌曲奠定了基础。

①小鸭:

嘎    嘎        小鸡:

叽叽  叽叽

②锤子:

咚    咚        钉钉子:

叮当   叮当

……

6.教师引导学生由二声部逐渐过渡到三声部:

①小猫:

喵  —    小羊:

咩  咩    老鼠:

吱吱  吱吱

②大钟:

当  —    铃声:

叮  呤    闹钟:

嘀嗒  嘀嗒

③ 风 :

呼  —    泉水:

叮  咚    树叶:

哗啦  哗啦

④狮子:

吼  —    青蛙:

呱  呱    小兔:

蹦蹦  跳跳

……

7.分组表演,比一比,哪组配合最默契,表演的种类多,节奏稳定。

评奖激励,自评、互评。

(生边表演,边播放歌曲《在动物园里》)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

这样,不仅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创造节奏。

1.用“×— 、× 、××”三个节奏型说话。

(1)师示范:

小白  兔  ︱  跳跳  跳  ︱

(2)学生创造:

如:

① 老   师 ︱ 早上 好 ︱   

②小妹  妹 ︱ 真漂 亮 │

③ 哎   — ︱ 你   在 ︱ 哪   里 ︱

④赵丽  君 │ ……

比一比,谁创造的有新意。

【语言本身就有生动、丰富而美妙的节奏,结合语言,提取节奏对儿童来说易于理解,易于掌握。

2.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等打击乐演奏“×— 、× 、××”

(1)认识打击乐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

(2)让学生尝试演奏,了解其音色,同时教师规范其演奏姿势。

(3)尝试用打击乐演奏前面所创编的节奏。

3.播放《在动物园里》,学生用打击乐演奏歌曲中的“×— 、× 、××”节奏,也可律动,如:

跑跑  走,或蹦蹦  停、拍手等。

【用打击乐表现“×— 、× 、××”,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分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能力。

四、在学生的欢呼声中结束新课。

第四课时欣赏《引子与狮王进行曲》

教学内容:

《引子与狮王进行曲》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基本方式。

2.通过欣赏乐曲,熟悉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加深学生对音乐表现手段的体验,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3.通过模仿、模唱、表现、创造,加深学生对音乐表现手段的体验,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1)、教师将黑板装饰成森林的样子,再贴上一些小动物图片

(2)、播放几个音乐片段让学生猜一猜,乐曲表现的是什么动物?

为什么?

2、完整聆听

(1)引子部分,感受引子音乐所营造的阴森、恐怖的氛围。

(2)第二部分

聆听第二部分主题,感受狮王威风凛凛的音乐形象。

描写狮王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狮子形象是通过什么手段表现的?

再次聆听,随音乐模仿动作。

(3)聆听狮王的吼叫,吼叫了几次?

4、介绍作曲家

5、随音乐表现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水族馆》。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

2.通过对比聆听,感受速度、力度、音色等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想象鱼儿、水草在水族箱里轻盈起舞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1.听辨乐器的音色,熟悉乐曲中的音乐主题,感受音乐中不同音色乐器所描绘的各种水中动植物轻盈、透亮、随波荡漾的形态。

2.体会主题旋律的特点,并运用各种形式进行表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二、听赏:

《水族馆》

(一)导入

1.谈话法导入(让学生描述海洋世界看到的各种水底景象。

2.聆听乐曲中的音乐主题片断让学生猜猜乐曲中的演奏乐器,并说说其音色特点,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所描绘的不同意境,并即兴用肢体动作表现。

(二)感知学习

1.初听乐曲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用线条或色块来表示,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听后进行交流讨论。

2.复听乐曲

(1)让学生边看海底世界的图画或影视,边随着音乐律动,模拟各种水中的动植物,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各种水中动植物轻盈、透亮、随波荡漾的形态。

(2)让学生选一种印象最深的动物或植物画一画,然后把它组成一幅海底世界长卷。

设计说明:

本环节通过听觉、视觉和动觉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积极地描述对音乐的感受。

复听音乐的环节可以两者相结合,在听音乐选一印象最深的动、植物画一画的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让班里个别有美术特长的学生进行;也可由教师事先准备一些剪贴画,让学生听听、贴贴。

一定要体现音乐性,不要变成美术课,还要注意学生的常规。

(三)创编

1.学生根据乐曲的旋律,分组自选合适的乐器伴奏或模仿演奏

2.创设情景,配上道具、搭建造型分角色表演

3.有兴趣的学生可以为乐曲编上简单的故事设计说明:

本环节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把对音乐的体验及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以新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培养生生间的合作能力。

因此,教师的启发是关键,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这个环节的创编内容可根据时间有选择性地进行,在学生分组表演完,可别忘了师生评价这一环节,这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拓展

1.让学生查找、收集有关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生平、作品,用各种形式来简单介绍。

2.简单了解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

3.聆听其它描写海洋世界的音乐作品如:

《水草舞》设计说明:

通过学生查找、收集有关资料,让他们了解法国作曲家圣桑及他的著名代表作《动物狂欢节》,聆听其它描写海洋世界的音乐作品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开阔他们的眼界。

本环节可以作为课后拓展作业,下节课进行交流;也可以是上节课已经布置完成,本堂课进行交流、反馈。

三、总结

1.从乐曲的情绪上,或从不同的演奏乐器、不同的音色上让学生知道能表现出不同的意境

2.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让学生从小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3.从激发情感的角度,去鼓励学生勇于发现、探索海洋奥秘的情感说明:

总结的方式可由教师按照课的安排自行设计,可以从以上三方面来进行,关于让学生树立保护海洋环境意识这点教师可以通过观看一段影片片断,启发学生说一说。

【案例分析】

音乐欣赏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积极地描述自已对音乐的感受呢?

这是值得我们教师好好动脑筋研究的一个问题。

教师要允许学生按自已的“水平”去想象,因为音乐想象决不拘泥于具体的某一事物,而是每一个人在聆听过程中对作品的再创造。

由于这首乐曲逼真的模仿力很容易把学生带入想象的意境,于是通过说、听、猜、动、画、创、演等方法展开教学,并根据班级学生的能力,配上道具、乐器,搭建造型等加以渲染和表达,从而很好地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和理解。

第六课时

一、教材分析

   《小蜻蜓》选自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一年级第一册第七课的歌曲,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

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虫忙的情景,结束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上行,似乎在炫耀小蜻蜓的自豪,同时以肯定的口吻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学生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知道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蜻蜓》,学会歌曲后能为乐曲伴舞,培养学生的音

                乐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肯定的态度让学生知道小蜻蜓是益虫,要爱护、保护它。

三、教学重点

   1、学习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学会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教学难点

    ★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五、教学材料

   《小蜻蜓》伴奏与范唱、琴、录音机、铃鼓、鼓

六、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教态亲切、自然)

      师:

 1  2 │ 3  4 │ 5  —│

            同 学   们       好!

      生:

 5  4  │3  2 │ 1  —│

            老       师       好!

   2、导入新课

      ①师:

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你们才一个谜语,好吗?

(边猜谜边板书)

                          谜语:

头上两只大眼睛,

                                身体细长轻又轻,

                                一双翅膀薄有明,

                                捕捉虫子有本领。

       ②师:

a、同学们有见过蜻蜓吗?

             b、那老师来问一问,小蜻蜓吃米饭吗?

吃肉吗?

那它吃什么呀?

(蚊子)

             c、蚊子同学们喜不喜欢啊?

不喜欢,为什么?

对,蚊子是害虫,到了夏天蚊子会吸我们的血。

             d、那小蜻蜓把不好的蚊子吃掉了,帮我们捉住了害虫,它对我们有帮助,是不是益虫啊?

             e、那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是益虫吗?

益虫就是对我们有帮助的昆虫。

             f、我们要保护益虫。

 

      ③师:

a、有两位叔叔觉得小蜻蜓特别的棒,所以给小蜻蜓写了一首歌来感谢它。

             b、周康明叔叔为小蜻蜓写了一首儿歌,也就是我们唱歌时用到的歌词。

(板书)

             c、钟立民叔叔给小蜻蜓谱了一首曲子,也就是我们唱歌时用到的旋律。

(板书)

             d、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这两位叔叔为小蜻蜓写的这首歌,好吗?

    3、学唱歌曲

       ①聆听歌曲《小蜻蜓》范唱。

      ②师:

这首歌好不好听?

那我们是不是要给它拍拍手、鼓鼓掌呢?

先听老师是怎么给这首歌拍手的。

            (师按照3/4拍的强弱规律给乐曲拍手)

      ③跟着音乐,学生随老师用拍手、拍腿来为歌曲伴奏。

(强弱弱、1哒哒、2哒哒……)

       ④师:

a、刚刚我们是怎样为歌曲伴奏的?

对,123、223……

             b、这是什么节奏啊?

对,是3/4拍。

3/4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很好,强弱弱。

一起来跟老师拍

                一次。

(强调第一拍的重和强)

     ★游戏:

小朋友两两面对面坐好,在每个节奏的第一拍(重音)处互相击掌。

      ⑤朗读歌词,师用鼓打节奏(强调歌词由周康明所创)

      ⑥学唱歌曲《小蜻蜓》

         a、师范唱(强调歌曲由钟立民所创);

         b、学生随琴小声地唱;

         c、随琴演唱。

(强调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

   4、创编活动

      ①创编舞蹈动作(学生先自由想象、发挥、后师进行教导);

      ②学生上台表演。

   5、下课,师生行礼道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