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1551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9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最新版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最新版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最新版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最新版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最新版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最新版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最新版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最新版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最新版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最新版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最新版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最新版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最新版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最新版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最新版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最新版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最新版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最新版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最新版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版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docx

《最新版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版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docx

最新版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山西潞安环能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

2010年煤矿安全改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9年12月

目 录

前言1

第一章企业安全生产现状4

第一节 企业基本情况4

第二节 煤炭资源和开采地质条件5

第三节近几年煤矿安全投入情况7

第四节 近几年煤矿安全事故分析8

第二章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9

第一节安全防护体系存在的问题9

第三章企业安全改造总体规划10

第一节 企业安全改造总体规划10

第二节 总体规划实施步骤及目标10

第四章拟申请煤矿安全改造项目的技术方案12

第一节 安全改造的必要性12

第二节 安全改造项目技术方案的选择13

第三节 申请安全改造项目的技术方案14

第五章 申请项目的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40

第一节 申请项目的投资估算40

第二节 资金筹措方案40

第六章 安全改造项目的实施计划及预期效果41

第一节 项目实施计划41

第二节 项目实施后的预期效果41

附表:

附表1煤矿企业基本情况表

附表2煤矿企业安全投入情况表

附表3 2006、2007、2008年国债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表

附表4 煤矿安全技术改造项目投资估算表

附表5 煤矿安全技术改造项目投资汇总表

附录:

附录1发改办能源【2009】2567号:

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10年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附录2 设计委托书

附录3 煤炭生产许可证

附录4 采矿许可证

附录5 安全生产许可证

附录6 营业执照

前言

潞安矿业集团公司的前身潞安矿务局,成立于1959年1月1日,是全国512家国家重点企业之一,属国家重点煤炭生产基地。

2000年7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以晋政函[1999]114号文件批准,潞安矿务局改制为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

目前,潞安集团已发展成为一个以煤炭为基础产业,煤电化、煤焦化、煤油化综合发展的大型现代化能化企业集团。

集团公司现有石圪节、五阳、漳村、王庄、常村、慈林山6对生产矿井,潞宁、夏店2对技改矿井和屯留、司马2对在建矿井,12个子公司、6个分公司和8个地面辅助生产单位,职工45000余人。

2001年,潞安集团作为主发起人,以所辖王庄、漳村、五阳、常村4对生产矿井及其洗煤厂、石圪节选煤厂的经营性净资产作为出资,成立了潞安环能股份有限公司,除集团公司持有环能公司91.51%的股权外,还有所控股和参股的企业共21家。

2005年集团公司煤炭生产规模为2500多万吨,总资产173亿元,年销售收入131亿元,实现利润7.46亿元,2004年在全国大型工业企业中排名第240位,在全省大型工业企业中排名第7位。

"十五"以来,潞安集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煤炭工业新型化道路,全面实施战略管理,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构建了煤-电-化、煤-焦-化、煤-油-化三条主产业链,不仅实现煤炭清洁生产和洁净利用,而且在新型煤化工产业及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量达到7000万t左右(加上下组煤开发和扩大整合地方煤炭,总产量达1亿t);"6",即员工人数控制在6万人以下,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6万元人民币以上;"5",即总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人民币;"4",即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建设屯留煤-油、高河煤-电、潞城焦-化和东古电-化四大生态工业园区;"3",即不断拉长加粗煤-电-化、煤-焦-化、煤-油-化三条主产业链;"2",即建设两个国家级基地:

第一个国家级煤基合成油示范基地和中国喷吹煤生产基地;"1",即建成能源化工大集团,树立煤炭循环经济的一面旗帜。

山西潞安环能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位于屯留县,是国家重点煤矿。

常村煤矿1995年9月26日投产,1997年达产,原设计生产能力400万吨,2008年核定生产能力600万吨,目前生产能力为600万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第81次、第116次常委会议和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矿井安全改造工作,按照河发改办能源【2009】2567号文件要求,受常村煤矿委托编制《潞安环能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2009年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编制依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10年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9]2567号文

2.《煤矿安全规程》

3.《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

4.《矿井水文地质规程》

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6.《矿井防灭火规范》

7.《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

8.《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9.山西潞安蒲县黑龙关煤业有限公司提供的基础资料

10.设计委托书

二、编制指导思想

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指导思想,以常村煤矿提供的资料为基础,以国家及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为依据,实事求是对常村煤矿安全防护体系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选择适宜的安全技术装备,杜绝重大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常村煤矿的安全生产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三、主要特点

常村煤矿新型安全防护体系是以救生舱和避难硐室为核心系统化的安全防护体系,通过分布在矿井各个区域的救生舱和避难硐室,构建覆盖全矿井的安全防护网,确保每位井下工作人员都有避难的空间。

新型防护体系的构建和推广是我国矿山安全领域的一次重大进步,对于提升我国的矿山安全水平和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我国现有的矿山安全防护体系相比,常村煤矿建立的新型安全防护体系具有系统化、信息化、积极防护的突出特点。

系统化是指该防护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有机结合的一体。

矿井下根据不同工作区域的人员分布、瓦斯涌出量和配风情况,合理的安排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使得事故发生后各个区域的井下作业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到达避难空间。

井下避难空间与矿井的电力、通讯、信号传输和通风系统相互协调,并设立统一的指挥平台,建立系统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信息化是指井下的各个避难空间可独立的与井上的指挥平台进行双向的信号传输,指挥平台可实现井下避难空间和井下人员的定位,并实时监测避难空间的各项参数。

避难空间内的各项参数监测仪表设有可与计算机相连接的接口,通过信号传输光缆与井上指挥平台相连接;避难空间内蓄电池的电力使用情况、氧气消耗情况等数据也可实时的显示在指挥平台。

矿井事故发生后,指挥中心可根据采集的数据自动的向事故临近的工作区域发出预警信号。

积极防护是新型防护体系与原有防护体系的一个较大区别,在事故发生后整个体系开始运行,可向井下未及时升井的工人传达避难和救援信息,同时井下避难人员可向井上救援指挥中心提供井下环境参数引导积极救援,避免了在危险环境中被动盲目等待救援的情况。

由于在井下的避难空间可以在96小时内保证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使得井上的救援工作可有序的开展,可根据井下的灾害情况积极有目的组织和安排救护队员。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常村煤矿2010年安全改造项目总投资为20956万元,其中矿井固定式救生硐室工程投资1254万元,临时救生硐室工程投资1518万元,救生舱及救生舱硐室工程投资14880万元,地面广场及设备3304万元。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10年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9]2567号文,本次安全改造项目投资本着“企业负责、政府支持”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

以煤矿自筹、银行货款为主,国家和地方给予适当补助。

按照国家支持煤矿安全改造资金的补助比例30%、地方配套资金与国家补助资金0.2:

1的比例计算,申请国家补助6286.8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257.36万元,企业自筹13411.84万元,合计20956万元。

第一章企业安全生产现状

第一节 企业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地址

项目名称:

潞安环能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2010年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设地点: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

二、煤炭生产规模

矿井2008年核定生产能力为6.0Mt/a。

三、建设单位

潞安环能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

四、企业基本情况

潞安矿业集团公司的前身潞安矿务局,成立于1959年1月1日,是全国512家国家重点企业之一,属国家重点煤炭生产基地。

2000年7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以晋政函[1999]114号文件批准,潞安矿务局改制为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

目前,潞安集团已发展成为一个以煤炭为基础产业,煤电化、煤焦化、煤油化综合发展的大型现代化能化企业集团。

集团公司现有石圪节、五阳、漳村、王庄、常村、慈林山6对生产矿井,潞宁、夏店2对技改矿井和屯留、司马2对在建矿井,12个子公司、6个分公司和8个地面辅助生产单位,职工45000余人。

2001年,潞安集团作为主发起人,以所辖王庄、漳村、五阳、常村4对生产矿井及其洗煤厂、石圪节选煤厂的经营性净资产作为出资,成立了潞安环能股份有限公司,除集团公司持有环能公司91.51%的股权外,还有所控股和参股的企业共21家。

2005年集团公司煤炭生产规模为2500多万吨,总资产173亿元,年销售收入131亿元,实现利润7.46亿元,2004年在全国大型工业企业中排名第240位,在全省大型工业企业中排名第7位。

常村煤矿1995年9月26日投产,1997年达产,原设计生产能力400万吨,2004年核定生产能力600万吨,目前生产能力为600万吨。

常村煤矿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盘区式开拓,分2个水平开采,第一水平(目前的生产水平)为+520m水平,主要运输大巷布置在3号煤层下约30m岩层中,开采3号煤层的浅部;第二水平为+470m水平,开采3号煤层的深部。

首采区位于常村井田东中部,采区划分为向两翼扩展。

常村煤矿井通风方式是中央主、副立井和西坡进风立井进风,中央回风立井和西坡回风立井回风的分区式通风。

常村煤矿目前共布置有3个综放工作面(2个主采面、1个配采面)、2个安装回撤工作面,9个综掘工作面、5个炮掘工作面,常村煤矿现为“两采一补”的高效集约化生产格局。

三个采区组织生产,生产采区均采用三巷布置,分别是胶带巷、轨道巷和采区回风巷,通风、运输、提升、排水、供电、防尘等系统完善。

第二节 煤炭资源和开采地质条件

一、煤炭资源简况

常村煤矿地处屯留县境内,1995年投产,是我国首次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兴建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之一。

井田南北走向17公里、东西走向7.4公里,井田面积107.38平方公里,主采3#煤层,平均厚度6.02米,煤种为中灰、特低硫磷、特高发热量之优质贫煤,是发电、冶金、化工等行业的首选用煤。

经国家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截至2008年底,常村煤矿可采储量51,122.05万吨;尚可服务年限约78年。

该矿核定生产能力600万吨/年。

二、水文地质条件

常村井田内包含15个含水层,即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岩溶含水层、太原组K2、K3、K4、K5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山西组K7砂岩裂隙含水层、3号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下石盒子组K8砂岩裂隙含水层、上石盒子组基岩风化带裂隙含水层、第四系下更新统孔隙含水层、第四系中更新统孔隙潜水含水层等。

本矿井在采掘过程先后揭露的断层落差均小于30m。

原精查报告没有查明陷落柱的分布情况,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先后揭露了大小不等陷落柱29个(截止到2009年底)。

这些陷落柱主要分布在井田北部的向斜轴附近,一般不富水或富水性极弱。

目前矿井水主要为3号煤层顶板砂岩水,占总涌水量的95.4%;底板K2灰岩水约为5m3/h,占总涌水量的2.85%;陷落柱内的水3m3/h,占总涌水量的1.7%;无断层水。

常村煤矿目前开采范围内,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50m3/h,最大涌水量为550m3/h。

三、矿井瓦斯等级和煤尘爆炸危险性

根据常村煤矿2009年瓦斯鉴定结果,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71.2m3/min,相对涌出量5.88m3/t;CO2绝对涌出量15m3/min,相对涌出量1.24m3/t。

2009年经山西煤矿安全装备技术测试中心检验:

3号煤层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Ⅲ类不易自燃。

四、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分析

常村煤矿为高瓦斯矿井,又是承压开采,瓦斯、水、火、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同时,其它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交通事件、环境事件也是影响我矿职工安全稳定的因素。

结合煤矿生产实际,风险分析如下:

(1)瓦斯爆炸。

煤矿瓦斯爆炸是煤矿事故重要的至灾因素,特别是由于瓦斯积聚引起爆炸的事故在煤矿灾害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瓦斯事故的发生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往往比较严重。

(2)水灾。

我矿为井工开采,由于井工开采的采空区容易积水,正在采掘的巷道和工作面容易与积水区域或各种天然水体导通,导致井下空间充水而发生事故。

(3)火灾。

由于井下存在各种易燃物(煤炭、坑木、油脂等)和高温火源(机械摩擦火源、电气火源、爆破等),导致矿井火灾的风险也相当大。

(4)粉尘。

粉尘根据其成分不同可以造成两种危险与有害因素:

职业病及煤尘爆炸。

这两种危害因素都会危及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

由于煤尘爆炸的特殊性,如果没有煤尘云(空气中煤尘的浓度达到或超过40g/m3),往往不会发生爆炸。

一般是瓦斯爆炸后,产生煤尘云而引起煤尘爆炸。

2006年经山西煤矿安全装备技术测试中心检验:

3号煤层煤尘具有爆炸性。

(5)冒顶片帮事故。

冒顶和片帮灾害是矿山企业常见的灾害之一,往往是由于支护不及时、支护质量不符合要求或支护结构不合理及背帮质量不高而导致的。

第三节近几年煤矿安全投入情况

万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安全技改方面的投入76221万元,计划安排主要解决问题是:

五阳南峰扩区进风井续建工程、王庄+540水平风井工程、常村+470水平风井工程、屯留南风井工程。

2、通风设施方面的投入22449万元,计划安排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常村矿更换主通风机2台,五阳更换主通风机2台,司马更换主通风机2台,补充完善各矿局扇等通风装备及各矿吨煤一元的一通三防专项费用。

3、瓦斯抽放方面的投入31302万元,计划安排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常村地面瓦斯抽放工程,屯留采前瓦斯预抽系统及煤仓瓦斯治理工程,五阳、常村、屯留瓦斯抽放钻孔工程及各种抽放钻机等。

4、机电及供配电防护方面的投入43782万元,计划安排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建成了石圪节35KV变电所工程、漳西110KV变电站工程、更换了司马主变压器2台、潞宁主变压器1台,补充完善各矿井上下供电系统供配电装备。

5、提升运输方面的投入130480万元,计划安排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建设了五阳地面储装运系统、王庄地面储装运系统;实现了漳村矿井自动化系统、王庄6203面自动化系统;配备了五阳7802面、常村S4-3面、常村N3-2面、漳村2303面、屯留S2105面配套设备;改造和补充完善了各矿主、辅运输系统。

6、防治水、综合防尘方面的投入10807万元,计划安排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石圪节、王庄15#煤水文地质勘探,五阳76猴车巷防水闸门,各种水泵、喷雾降尘装置,除尘装置等。

7、安全管理等其它方面的投入65051万元,计划安排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实现了各矿井下人员跟踪系统;实现了矿区双向数字网信息传输系统,进行了各矿地质勘探、瞬变电磁勘探等。

二、煤矿安全改造国债项目工程建设情况

我公司2006—2009年实施的煤矿安全中央投资项目共两项,即:

1、2006年王庄煤矿通风系统改造工程项目。

2、2009年常村煤矿通风系统改造工程项目。

<一>、王庄煤矿通风系统改造工程项目

1、项目资金落实及管理情况

该项目2006年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投资[2006]2092号文下达计划,计划总投资28024万元,其中:

国债2802万元,地方配套560万元,企业自有24662万元。

该项目建设资金全部到位,我公司严格按照专款专用、按工程进度拨款的原则,对该项目进行资金管理。

2、项目进展情况

该项目于2006年开工,到2008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7497万元,其中:

国债2802万元,地方配套560万元,企业自有14135万元。

2009年预计完成投资8070万元,项目主要形象进度:

a、进风井、回风井到底,井下配套工程完工。

b、35kv变电所竣工。

c、主通风机等主要设备已招标订货。

3、项目实施效果

本项目投运后,实现如下安全目标:

a.确保了王庄矿井+540水平各用风点有足够的风量,增强了矿井抵御灾害能力,为矿井稳产高产提供了安全生产保证。

b.完善了王庄矿井+540水平的安全出口,便于井下工作人员万一发生灾害时,可就近避灾,减少事故蔓延。

c.从根本上解决了王庄矿井+540水平煤层瓦斯涌出量,实现先预抽及边抽边采,从而达到减少瓦斯涌出量,保证生产安全。

<二>、常村煤矿通风系统改造工程项目

1、项目资金落实及管理情况

该项目2009年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投资[2009]1025号文下达计划,计划总投资10193万元,其中:

中央投资2039万元,地方配套408万元,企业自有7746万元。

该项目资金均已到位,我公司严格按照专款专用、按工程进度拨款的原则,对该项目进行资金管理。

2、项目实施情况

该项目于2009年开工,预计2009年完成投资6053万元,项目形象进度:

a、进风井井口灰土盘已做好,已打成32个冻结孔,3个测温孔,1个水文孔;绞车基础已做好,正在准备安装井架。

b、回风井已打成32个冻结孔,3个测温孔,1个水文孔,绞车房设备安装已完成,井架安装好,井筒掘进62米。

c、临时变电所供电系统已形成。

3、项目实施效果

本项目投运后,实现如下安全目标:

a.确保了常村矿井有足够的风量,增强了矿井抵御灾害能力,为矿井稳产高产提供了安全生产保证。

b.完善了王庄矿井的安全出口,便于井下工作人员万一发生灾害时,可就近避灾,减少事故蔓延。

常村煤矿为国家重点煤矿,同时也是潞安集团主力矿井,矿领导本着“安全为天”的宗旨十分重视煤矿安全投入,每年对矿井安全方面都投入大量物力和人力,其中包括利用国债以及矿井自筹,近几年矿井安全投入情况详见表:

年度

原煤产量(万吨)

煤炭销售收入(万元)

安全投入合计(万元)

安全费用(万元)

国债支持资金(万元)

吨煤计提

全年提取

全年使用

合计

1870

953700

28050

0.0012

22440

30964.04

8524.04

2006

600

306000

9000

0.0012

7200

9634.49

2434.49

2007

620

316200

9300

0.0012

7440

11777.58

4337.58

2008

650

331500

9750

0.0012

7800

9551.97

1751.97

由上表可以看出,常村煤矿历年对安全投入力度很大,矿井的安全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随着开采的深入,地质条件发生的变化,开采环境恶化,矿井安全投入人需加大。

第四节 近几年煤矿安全事故分析

集团牢固树立“安全就是发展,安全就是绩效”的理念,积极构建“大安全”管理格局,从思想认识、技术装备、制度措施、干部作风和职工培训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足额提取安全费用,持续加大和优化安全投入,强化了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着力推行“大超前”管理,坚持正规循环作业、正规有序管理,突出变化条件下的安全管理,从源头构建了复杂条件下的技术管理体系,重大事故预防能力不断提升;进一步强化了安全问责制,确保了安全生产平稳健康发展。

2006年,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2007年,集团百万吨死亡率0.027人/百万吨,集团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八连冠”,王庄矿、漳村矿被命名为首批“全国本质安全型示范矿井”试点单位,王庄矿被特别颁发“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8年,实现了安全生产无事故;2009年1-11月份,集团百万吨死亡率0.04人/百万吨。

近年来,常村煤矿在生产工作中,狠抓安全生产,尤其是重管理、讲实效,通过加强管理、提高人员安全思想觉悟,近几年生产中始终维持安全生产。

常村煤矿近三年矿井事故统计见表1-4-1。

表1-4-1  矿井各类事故统计表

年度

瓦斯

顶板

机电

运输

百万吨死亡率

起数

死亡

人数

起数

死亡

人数

起数

死亡

人数

起数

死亡

人数

2007

0

0

0

0

0

0

0

0

0

2008

0

0

0

0

0

0

0

0

0

2009

0

0

0

0

0

0

0

0

0

根据矿井安全生产条件分析,安全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除尽量减少顶板、运输和机电事故外,必须加强通风、防治瓦斯、防尘灭火及井下胶带输送机等事故的预防。

随着矿井向深部发展,开采条件逐步恶化,仅靠加强管理、提高人员安全思想觉悟难以保证矿井生产,必须提高矿井安全装备水平,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第二章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常村煤矿为国家重点煤矿,矿领导十分重视矿井的安全生产,每年对矿井的安全都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随着矿井开采的深入,矿井的开采环境逐渐恶化,瓦斯涌出量变大,矿压升高,地质条件复杂,虽然矿井的安全设施以及安全监测监控已很完善,但在今后的生产中也极有可能发生事故,这就时刻考验着矿井的安全防护体系,目前矿井的安全防护体系还是采用传统的防护体系,在发生事故时很难保证矿工的生命安全。

因此建设新型安全防护体系,用于被困人员的应急避难,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故本《潞安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2009年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列出常村煤矿2010年建设新型安全防护体系急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节安全防护体系存在的问题

常村煤矿是国有重点煤矿,井田范围比较大,井下采区距离长,巷道错综复杂,在发生瓦斯爆炸等事故的情况下,井下工人转移、逃生就会比较困难,这就要求常村煤矿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

由于前期安全投入少,常村煤矿在这一方面还有很大欠缺,避难硐室、救生舱等安全防护设备设施不完善,因此,建设新型安全防护体系,用于被困人员的应急避难,保障其生命安全,赢得足够的救援时间,对改善常村煤矿安全防护水平,提高矿井抗灾变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三章企业安全改造总体规划

根据国家及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精神,依据常村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安全改造工程紧迫程度及施工工期编制本企业2009年度的安全改造总体规划。

第一节 企业安全改造总体规划

为改善常村煤矿安全防护水平,提高矿井抗灾变能力,北京科技大学与潞安矿业集团、陕西重生矿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先后开展了“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矿用固定式避难硐室”项目的研究。

目前,潞安集团拟在常村煤矿N3采区配备首批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并配合在建的试验型固定避难硐室,组成井下大规模避难网络,探索并完善救生舱、避难硐室在煤矿井下的实际应用,逐步建成符合中国煤矿巷道条件的新型安全防护体系。

第二节 总体规划实施步骤及目标

一、总体规划实施步骤

根据本矿井安全改造总体规划和安全改造工程紧迫程度及施工工期制定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

总体规划实施的步骤分为三个阶段,2010年7月底以前为实施总体规划的第一个阶段,本阶段主要是在N3采区完成安全防护体系移动式救生舱的救生硐室施工和救生舱安装、临时救生硐室、永久救生硐室的施工、安装。

将N3采区建成示范采区。

第二阶段,在2010年8月以后集中力量按照设计完成全矿井的可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